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育教改】进行新型体育教学设计的十大要点

进行新型体育教学设计的10要点

毛振明  北京师范大学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条件下,进行既符合新课改精神,又符合体育教学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新型体育教学设计,必须牢记以下10个基本要点:

 

要点1: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牢记体育的根本目的和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的第一个工作就是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现在时髦的话也叫做开发课程内容资源。我们体育教师做这个工作时一定要记住: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身体和学习有用的运动技术,体育教学的基本性质是身体活动性。要牢牢把握这个原则来选择教学内容,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可按照下面的原则和程序来进行(见表1)。


依据选编教学内容的原则判断教材的范例

 

    在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时要明确什么是“急需开发的内容”,什么是“需要开发的内容”,什么是“不必开发的内容”和什么是“不能开发的内容”。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合理的原则、标准和程序,不能为开发而开发,也不能不管有用没用都去开发,更要深入地钻研新教材,教好新教材。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体育课程目标的需要,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服务。(见表2)。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判断标准与范例

 

要点2:以运动技术学习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说到底,体育教学主要就是两个最主要的直接目的,一个锻炼学生的身体,一个是让学生学好有用的运动技术,而其他的目标和目的,如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都是伴随上述两个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因此体育教学设计的重点就是运动技术学习和身体锻炼。在体育的学习中,学生们最期待的应该就是运动技能的提高了。因为运动技能的提高是学生们体味运动文化的条件,是他们在竞争中挑战自我和他人的基础,是他们展示自我和建立自信的前提,也是他们得以进行充分运动的媒介,更是他们在体育中进行交流和结友的桥梁。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和提高,体育课只能是浮浅乏味游戏的堆砌,只能是幼儿型体育活动的延长。有人可能会认为淡化了运动技能教学学生就能体验到乐趣和成功,其实正相反,据研究: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第一要素就是运动技能的提高。因此,虚无了运动技能的体育课是不会受到学生喜爱的。

    另外,从终身体育的角度考虑,我们一直期待学生能学好一两项运动技能去积淀他们锻炼身体的意识和爱好,学生也指望在人生中唯一正规的体育教育中学好两手去参加体育娱乐和锻炼,去营建自己健康和幸福的生活呢。我们如果现在不认认真真地去教他们点实实在在的运动技能,他们又怎样去具有锻炼身体的方法呢?他们又怎能形成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呢?他们又从哪里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呢?我们总不能期望他们现在天天做游戏,将来也天天做做游戏吧。

      

要点3:体育教学方法以传授技术方法和身体锻炼方法为主体

 

    新的体育教学改革必然要求着新的体育教学方法,满怀贯彻新课标热情第一线体育教师更是呼唤着新的体育教学方法的出现。但是,当前的体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也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这个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不恰当地使用,甚至有的是滥用所谓“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上,也表现在片面地否定过去行之有效的传授式的体育教学方法上。

    那么,什么是主体性的体育教学方法(或方法群体)呢?这得要从什么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主要效益来分析。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是“通过运动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掌握,使锻炼身体和学会锻炼身体”。据此而论,运动技能传授是体育教学的最重要目标,运动技术是一切体育教育和教养的“载体”,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主要效益都应体现在对运动技术的掌握上,因此,主体性的教学方法(或方法群体)就应该是传授运动技术的教学方法。

    的确,过去我们在使用“传统体育教学法”的时候,出现过“只会不懂”或“只练不乐”的缺陷和不足,所以我们要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但“传统体育教学法”的主体地位和功能都没有变,因此,“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绝不是取代“传统体育教学法”,而是“补充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融合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在运用新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以下的要点:(1)搞清楚“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什么为目的的,(2)搞清楚“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什么为教学对象的,(3)搞清楚“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什么为适用教材的,(4)搞清楚“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使用频率和限制在哪里。任何好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也不是无限制和无度的,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滥用无度。影响几种“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效果的诸因素参见(表4)。

 


  从几种新型体育教学方法来看影响体育教学方法效果的诸因素

 

      

要点4:体育教学必须伴随着有一定负荷的体育锻炼

 

    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因素,是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和锻炼身体所不可缺少的变量,也是体育学科教学的本质性因素和体育课的特点所在,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而每一个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都必须把运动符合和练习密度放在心中,要重视对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设计,并根据体育课的实际情况对运动负荷进行把握和调整,以保证体育课的顺畅进行和学生的身体安全。

    体育教学要重视运动负荷和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是必须重视的,也是必须坚持的。现在出现了“新课程的教学有时可能并不太关注某节课的运动量和运动密度”错误思潮。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也出现各种非体育性游戏、非体育性比赛项目就大量地涌进了体育课堂的不良现象,如“南瓜扁担”、“多米诺骨牌”等。在新课改中,我们关注一些新的学习方式和注重整体教学效果是对的,但不能牺牲体育课的运动量和运动密度。体育课的本质是“进行运动技术学习和进行相应的身体素质锻炼的过程”,因此体育课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和练习的密度。

    但是具体来说,体育课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样式,而不同的体育课对运动负荷的需要也不相同。比如体育课在一个教学单元中有着先后的不同,处在单元前段的新授课和处在单元后段的练习课的运动负荷要求不会一样,体育课有着传习课和探究课、班级教学和自主教学的区别,不同教学形态的体育课对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其他还有活动课、展示课、考核课等都对运动负荷有着不同的要求,表3就是不同的体育课对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不同要求。

         

  不同的体育课对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不同要求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也是根据情况而千差万别的,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一律和僵化,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要符合体育课的基本原则。

    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课负荷时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确保学生活动安全的原则,(2)有利于运动技术学习的原则,(3)有利于不断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则,(4)有利于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原则,(5)不至过于影响下节课教学的原则。

    为了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体育教师所必须的工作有:(1)把握全体学生的身体情况,(2)仔细钻研体育教材,(3)了解不同的情况下的运动负荷的变化,(4)掌握询问法和观察法等更直接的负荷判断的方法,如学生在回答“累极了”“非常累”“很累”“比较累”“有点累”“还行”“不太累”“一点都不累”时都有着不同的心率,而且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其明显的对应关系。

    但是,体育教师们也要注意:不能把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设计机械化,更不能把体育课的负荷的描绘和计算变成“假科学”和“伪科学”或粉饰体育课的虚假之物。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要为学生切实掌握运动技术和锻炼身体服务。

      

要点5:要通过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体育教师还要处理好运动技能教学和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既然要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就无需要求学生非得掌握什么运动技能,只要学生玩得痛快,获得愉快和成功的体验就可以了,体育教学不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吗?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让学生掌握一些有用的运动技能,和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都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学习运动技能与体验运动乐趣,从根本上讲是不矛盾的。我们要防止将学习运动技能与体验运动乐趣完全对立起来的认识,更不能像一些人理解的那样简单:“让学生体验与动乐趣就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总之,运动技能教学与体验运动乐趣这二者不可偏废,要正确理解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

    从目标上讲,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学科的主业,如果教不好、教不会,体育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就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身体活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业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因此,运动技能不但要教,还要教好、教会。让学生体验到运动乐趣是体育课程教学所要追求的一项重要目标。它既不是教师的一种“恩赐”,也不是一种“调味品”和“糖衣”,而是体育的魅力和生命所在,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带体育学习的乐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这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的前提。因此,让学生掌握好运动技能和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在目标层面上不仅是一致的,而且也是协调的、相辅相成的。

    从内容上讲,掌握运动技能和体验运动乐趣有时是统一的,有时是不统一的。因为,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确有趣味性很强(准确地说是学生容易体验其乐趣)的内容,也有一些趣味性不强(准确地说是学生不太容易体验其乐趣)的内容。在运动技能方面,有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也有一些技能性不强的教学内容。

如果我们用“趣味性”和“技能性”划一个象限来表示的话,就可分为“趣味性和技能性都强”、“趣味性强但技能性不强”、“技能性强但趣味性不强”、“趣味性和技能性都不强”的四大类体育教学内容(如图1)。

 

  

  

1 四大类教学内容的图示

      

    “趣味性和技能性都强”的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和体验运动乐趣比较容易达到协调,可充分利用;“趣味性强但技能性不强”或“技能性强但趣味性不强”的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和体验运动乐趣相对不宜协调,可突出其某一方面的价值;“趣味性和技能性都不强”的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和体验运动乐趣都有困难,因根据需要谨慎运用。

 

    在教学方法层面上要对不同类型的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上述四类教学内容,我们都不能回避,对于我们的体育教学来说也都有用。重要的是我们要针对上述四类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1)我们应该把“趣味性和技能性都强”的内容当作教学的重点,可以将其理解为“饭”(主食),是主教材。针对这类教材,我们要深入研究其教学规律(学理),,认真教好这些教材,充分发挥这些教材固有的趣味性和技能性,使学生体验其中的乐趣,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2)对必须要教的那些“技能性强但趣味性不强”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菜”(副食),也是重要的教材。针对这类教材,我们要深入研究其教学规律(学理)的同时,大力改革组织教法发掘一些富有乐趣的因素来进行教学,如通过情境化、游戏化、竞赛化、简易化等方法,使这些教学富有乐趣。但千万不能为了趣味化而放松运动技能教学。

    3)对“技能性不强但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味精”(作料),它们不能是主教材。对这类教材,我们更多的是作为调节教学的辅助内容来运用,如在准备活动,调节情绪或休息放松时运用,除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外,这类教材的运用不能过多。

    4)对“趣味性和技能性都不强”的教材,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药”(针对某种症状),他们不可能成为主教材。对这类教材,我们更多的是作为锻炼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特殊内容来使用,如在冬天集中一段时间让学生长跑,以锻炼他们的耐寒能力和耐久力等。运用这类教材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对症下药”,不能滥用。

    从教学效果上讲,“教得好”和“玩得好”有时是一回事,这是教学艺术的境界,但只是“玩得好”而“教不好”的课,不能叫做体育课,光是“教得好”的课也难免有点遗憾。在教学方法上,有些方法有利于掌握运动技能,如练习法、念动法等。有些方法有利于学生体验与动乐趣,游戏法、比赛法等。有些教师能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课上得既生动活泼又富有实效,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如果我们有了上述对不同教材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认识,就有可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层面上,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和体验运动乐趣较好的结合起来。

      

    要点6:善用集体因素是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窍门

      

    在体育教学中,善用集体因素是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窍门,这是因为体育教学是体育学习集体体现很充分的教学环境,而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的途径主要是--体育学习集体适应,而且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又是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的重要因素。

 

    1、集体适应是社会适应的集中体现

    说到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很多人都觉得不好理解,也很难判断,于是就把它加以分析,但分解得过细却会使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群体意识”、“文明行为”、“进取向上”等。因此,我们必须找到社会适应的集中体现之处。我们认为,这就是人对“集体的适应”。

    因为,人对社会适应的很多方面,主要表现在是否适应身边的集体。如果一个人不能把自己融入身边的集体之中,那么,他们怎可能去适应社会呢?如果一个人能融入身边的集体并在其中体现自我价值,那么,他就有了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基础。因此,集体是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纽带,而集体教育也是学生社会化的媒介。由此而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该着眼于集体教育的环节,应该在集体教育的层面上来分解社会适应的目标。

 

    2、体育学习集体适应是社会适应与体育教学情景的交汇点

    落实体育中的社会适应,我们必须找到社会适应与体育教学情景的交汇点。如果我们的社会适应泛出体育教学的情景,那么,这些目标就与教学实践没有关系了,与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没有关系、与教学内容更没有关系了。在肇庆的30节展示课中,没有出现一例与“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有关的社会适应目标就是一个证明。我们认为,社会适应与体育教学情景的交汇点就是体育学习集体的适应。

    体育学习集体是一个特殊的集体形态,既具有一般的集体的因素,又具有更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教育性。因此,它的可设计性、可把握性和教育的可靠性都更强。同时它又是充满着体育教育要素的集体形态。所以体育学习集体是一个绝好的教育环境,对于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具有很好的效果。

    只知道“体育学习集体适应”是学生与社会适应的交汇点还不够,还必须找到体育教学中促进学习集体适应的各种环节、情景及其表象,并找到这些表象与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之间的连点,只有这样才可能把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目标有效的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依据“集体的6要素”和体育教学情景,我们对“体育学习集体适应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具有连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见表5

 


 

体育学习集体适应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具有连点

 

职责的分担在集体中能明确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完成自己的任务,为集体作贡献,使自己离不开集体,使集体离不开自己。在小组中有无固定的角色(如裁判、记录、策划、器材管理等);是否积极完成在班集体和小组教给自己的任务;在集体体育活动中是否显出一定特长。培养学生建立愿意为集体做贡献精神;使学生有发挥自己特长,扮好自己的角色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认真完成集体任务的态度。

    规则遵守集体的共同约定-规则,使自己与集体的规定、进而与社会的规定相一致,使自己的行为更加规范。是否自觉地遵守体育运动的规则、是否自觉地遵守班集体、小组制定的规则;是否服从裁判的裁定等。认识规则是“共同的约定”,是维护秩序和集体也包括自己权益的意义;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共同的活动愿意并经常与所在集体的成员一起设计和参与各种活动,通过空间和时间的共享,使自己与集体越来越近。

    是否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在自主性活动中是否躲避大家。积极参与以班集体和小组为单位的各种活动;克服孤僻、散漫等不良心态和行为。

 

要点7:体育教学评价要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既要一如既往地注重终结性评价,恰当地发挥评价的甄别功能,又要强化过程性评价,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

    任何课程的评价都是由评价的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与作为评价的对象的“对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和“对学生实际进行的学习过程”两个方面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将它们的相互关系用象限来表示就构成了教学评价的基本构造图(见图2):

  

教学评价的构造和评价类型

 

       如图2所示,教学评价主要由4大类(含8小类)组成,如果加上其他非主要性评价(如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应有9类教学评价,这些评价都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评价有关系。

    1、教师对学生的学的评价: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是体育教学评价中最传统的评价方式,由于评价的主体是最有经验的教师,而评价的对象又是最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及其中的学生,因此,这个评价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评价又包括有“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激励评价”和“教师在教学过程结束时作为教学结果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评定”两种评价形式。

    2、学生对学习的评价: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是新的教育理念和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的评价,这种评价也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主要形式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两种。

    3、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也是现代教育理念中非常重视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也包括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评价形式又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的随时反馈”和“有学生参加的评教活动”两类,前者往往是非正式的评价活动,而后者往往是正式的评价活动。

    4、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是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评价活动。评价的形式也包括

    “教师对自己教学情况的自我评价”,和“教师之间的相互评教活动”两类评价,前者和后者都有正式和非正式的形式,在人员方面有个人性的、体育组内的和校际之间的,在时间上有平时性的和定期性的形式。

    5、其他评价:既其他人员对体育教学的评价,如家长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国外的PTA(家长教师联合会)对体育教学的评价等。由于这种评价的主体既不是体育专业人员,又没有参与体育教学过程,因此只能是一种辅助性的和参考性的评价。

    以上几种教学评价在评价作用方面各有利弊,在重要性上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被使用的频率也不一样(见表6):

 

 

 





对各种教学评价的分析

   

由于各种评价其在教学中进行的时间和场景不同,因此其具体的评价方法和操作形式,及手段运用也不相同,第一线体育教师在实施新的评价方法中,也作了许多开发研究,现简要归纳如下:

 




 

 

 

 

要点8:体育教学过程要扎实,要体现教学性

 

    传统的“三段制”体育教学过程本身没有什么错。因为“段”就是“阶段”,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有阶段性,任何课程的课堂教学也都要分阶段。有人说“现在大多数教师放弃了分段的教学模式”,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相反我们看到的是有些体育教学的分段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而且所谓的“放弃了分段的教学模式”实质是“放弃了按运动技能教学规律进行分段的教学模式”。但体育课堂教学主要任务就是传授运动技术。如果“放弃了按技术教学需要和程序分段”,那体育课将按什么来分段呢?

    的确,体育教学的确可以有“不同的分段方法”,那是为了利用多种模式来辅助运动技能教学,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多种目标,也是为了克服“三段式”的某些缺点和不足。例如,用发现式教学的分段方法(模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懂”(明白道理);用领会式教学的分段方法(模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球类项目中“学会”(掌握技术);用快乐式教学的分段方法(模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乐”(体验成功和乐趣);用主动式教学的分段方法(模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性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用小群体式教学的分段方法(模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竞争与合作”(提高学生的适应性)。但是:第一,这些教学模式从来不否定运动技能教学,相反都是依托在运动技能教学之上的模式;第二,这些教学模式也不是“替代”,更不是要“放弃”传统的“三段式”教学,而更多的是完善它和补充它;第三,运用这些教学模式的时机和频数也要适当,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使用。总之,体育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也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丢失自我”。

    另外,体育课堂教学的分段也不宜过多。体育课应该分多少段比较合适?这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分段方法等具体情况来决定,不好一概而论。但,无论如何将45分钟的体育课分成89段甚至10段以上是不太合适的。因为,既然成为一个阶段,就应当有独自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否则分段就没有意义了。要完成独自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就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如果分阶过多,就会由于时间不够而使教学蜻蜓点水似地一带而过。在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中,我们都在课程设计层面上,努力去克服“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和“教学安排蜻蜓点水”的问题,我们决不能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层面上,再出现“没有教学过程”或“教学过程蜻蜓点水”的问题了。

      

要点9:心理健康促进要融入运动技术教学和体育锻炼中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向体育科学提出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这个新目标的提出既反映了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也体现了学校体育工作者主动承担重任的义务感和责任心。但是,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当前进行新课标实验中的一个难题。难就难在:两者如何结合,我们认为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促进的联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的“热血运动”所带来的陶冶。体育运动伴随着超过日常身体活动的运动负荷,伴随这个“热血”运动,人的情绪会变得亢奋和激动,这种兴奋对人的情绪会产生特殊的陶冶作用。如运动后人对运动、对合作、对意志等的认识与体会都会变得更加深刻,甚至可能领悟到对人生的意义。我们从体育比赛获胜或失败后人们的举动(如获胜后的狂跑、拥抱、在地上打滚、拍打地面等,失败后的懊恼、沮丧甚至痛心疾首)中就可以看出来。运动中的强烈亢奋,可能导致不良的心态和不文明行为,这时就需要抑制,而且这种抑制是需要有强度、有理性背景的。实现强兴奋状态下的强意志,是一种心理调节过程,因而,可以提高人的心理调节能力。

    2、“高峰体验”下的心理锻炼。“高峰体验”是指在一种高强度超日常性的心理体验。由于这种体验是模仿非日常的身体活动,并伴有一定的危险性,如体操、攀岩、独轮车、滑冰、游泳等等,这对人的懦弱心理和挑战心理产生“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往往是挑战心理得到了胜利(因为在体育教学中环境下的“高峰体验”基本上是安全的、可行的),因此,它有利于人的心理的锻炼。

    3、“直接的即时性评价”有助于群体意识的培养。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其基本表现形式的,因此,它与其他课程教学不一样,其教学评价具有“即时性”和“直接性”这种评价几乎是体育课独有的评价,让一些技能好的学生感到高兴(有了展示的机会),也让一些技能差的学生感到头痛(因为会当中出丑)。这也是一些学生对体育课喜欢或惧怕的原因之一。因此,正确运用“即时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心理锻炼,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学习与正确评价他人,也有助于建立自信心和克服那种只顾自己表现不顾他人感受的不良行为。

4、体育教学对规范行为的要求与约束。由于体育教学中的身体活动是一种非日常性的身体活动,因此,安全问题和过激的行为都比较突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有一份特殊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有些是限制自由的活动,如在游泳教学中不能私自离队;有些则是合法不合理的,如比赛中裁判误判也必须服从等。这些要求与约束,有利于学生进兴奋与抑制的转换,抑制不良的行为,提高自律能力。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连点

                   

要点10:通过细化工作来切实保障学生的安全

 

    体育教学中的身体锻炼和安全不是“鱼和熊掌”。的确,体育锻炼伴随有一定的危险性,有些运动的危险性还比较大,如器械体操等。在体育教学第一线,许多优秀体育教师按照教学大纲上了一辈子的体育课,他们也教器械体操、跨栏等教材,也都没有发生过什么伤害事故。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体育锻炼和安全是可以兼得的。

    那么,如何切实地保证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呢?我们认为要在体育教学设计时考虑好以下的方面:

    1.安全来自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教师对学生安全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周密细致的工作,是来自于他们对学生的热爱,只有热爱学生才有真正的责任心(而不是“逃避责任的心”),只要教师有了责任心,才会有周密的安全对策,学生的安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

    2.安全来自于教师高超的保护技能。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光有爱心和责任心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安全保护技能,这种技能包括:

    1)对场地器材进行安全布置的技能;

    2)对运动器材进行检查和保养的技能;

    3)对学生的身体和技能状况进行准确判断的技能;

    4)把握教材难易度与进行教材安全化处理的技能;

    5)对各种危险进行准确预测的技能;

    6)对各种动作进行安全保护的技能;

    7)利用学生群体进行相互安全保护的技能;

    8)对紧急伤害事故进行正确的初步处置的技能等。

    3.安全来自于教师规范的工作程序。学校和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还要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如《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制度》、《体育场馆使用制度》、《游泳池使用制度》、《学生体检制度》、《紧急情况处理制度》等等。要用制度和严谨的工作程序来确保学生的安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学校的场地干净整洁,器具美观、漂亮、结实,器材周围的护栏醒目、距离合理。这些都是因为这所学校在这些方面具有健全的制度,有了制度就可避免随意性。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掌握安全要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要靠师生共同来维护的。因此除教师外,学生也必须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要领与技能,要使保护安全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要让学生们在遇到危险时,能够运用所学的安全要领来规避危险。比如当学生一旦在器械运动学习中发生什么意外,只要教师事先告诉学生“在器械上运动时如果出现意外,决不能撒手”的安全要领,而学生也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发生什么严重的伤害事故。

    体育教学中有的危险是不可预测的或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如在上体育课时突然发生了地震、发生了无法躲避的雷击、经认真体检后证明无疾病的学生在正常运动负荷中猝死等。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危险,体育教师都可以凭借经验加以预防的。对于在前一种情况下造成的伤害事故,法律是不会追究学校和体育教师的责任的;而对大部分可以预防而教师没有去预防造成的伤害事故,法律就一定会追究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因此,教师要负责任的一定是可以预防的事故。那么,哪些是教师可以预防与需要负责的事故呢?我们归纳一些现实中的真实事例,供老师们参考和鉴戒(见下表)

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题
初中初二八年级上学期上册体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复习参考题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