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米活期宝搅局,靠生态赚钱的苹果坐不住了
苹果在中国硬件收入远超应用商店这是不合理的。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目前正在中国访问,这位苹果CEO开通微博引来不下轰动。在第一条微博中,库克表示本次访华主要是为了这项新的环保项目,不过他更关注的是Apple Pay入华的问题。而在此之前,苹果成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No.1,出货量首次超过了美国,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同比增长71%。

“我们非常希望Apple Pay能够入华。”苹果已经和中国多家银行以及阿里巴巴马云进行多次协商。他将Apple Pay在美国的上线形容为“盛大的开始”,他认为该服务在中国的扩张速度会更快。“我非常看好Apple Pay在中国的前景。”

Apple Watch这款新产品也不会被忽视。库克表示在目前最受欢迎的产品类别中,Apple Watch是一款“完美的”产品。苹果也在尽量向市场供货,但是他拒绝透露Apple Watch目前的销量为多少。

Apple Pay是苹果去年9月在美国推出的一项移动支付功能,它允许苹果用户在购买商品时通过苹果设备在店内支付或者通过分发的app进行支付,它简化了支付的过程,方便了用户。


库克表示了他对把Apple Pay引入中国的强大决心:Apple Pay在美国赢得“开门红”,如果进入中国,发展速度回超过美国。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自去年以来,苹果公司就一直在游说中国各大银行,试图吸引这些银行支持苹果新的支付服务。不过目前为止,苹果并未取得太大的进展。作为中国唯一允许进行银行间支付的支付系统——中国银联仍不支持Apple Pay,而苹果与其他八家银行的的合作商讨毫无进展。

在一个对苹果产品表现出极大热情的国家而言,这样的现象还是令人困惑。为何Apple Pay在中国遭受冷遇?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利润分配问题。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多家银行认为,Apple Pay的手机支付交易手续费过于昂贵。信用卡公司向零售商收取每笔交易2%的费用,而苹果要收取0.15%。

举例来说,如果你在卖场买了一台20美元的搅拌机,VISA公司将向卖场收取0.4美元的交易费,如果你用Apple Pay支付的话,苹果会从上述0.4美元中收取0.06美元。中国多家银行都认为这样的收费太高了,所以迟迟未向Apple Pay提供支持。

事实上在美国,Apple Pay的发展也不见得太风光。虽然,支持Apple Pay的信用卡主要有三种,Visa、万事达和美国运通。同时,Apple Pay系统也获得了多家美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认证。但是,Apple Pay推出后不久,美国不少大型超市开始联手抵制,在商家看来支持Apple Pay付款不仅增加了安装和维护投入,而且它成功支付后扣费比用银联支付扣费还要多一点,这么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确实很难得到商家支持。

为何苹果结盟马云而不是腾讯?

在德国汉诺威电子展上,马云使用蚂蚁金服的Smile to Pay扫脸技术,从网上购买了1948年汉诺威纪念邮票。线下移动支付会是未来的趋势,手机支付(NFC+指纹)无疑是最便捷安全可靠的手段。

根据最新的银联数据显示,国内可以受理银联“闪付”的POS终端就有接近400万台,由此可见国内的“闪付”终端受理程度是比较高的。而对比2012年的数据可以看出NFC终端数量的增长趋势非常明显,未来非接触支付或将会成为主流。

中国的移动支付在过去两年中经历了爆炸式增长。根据调查显示,中国移动支付的交易额在2014年达到59900亿人民币(9823亿美元),同比增长391.3%。这一移动支付热潮主要由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引领,仅这两家公司拥有的市场份额就占到了市场总额的93.4%。

但截至2013年底,NFC支付占手机支付市场的比例仅有微薄的1.6%。分析人士称,NFC支付的边际份额将限制苹果支付在中国的发展潜力。

在过去的两年中,阿里巴巴和腾讯之间的拔河比赛已经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在商店、出租车、打车软件到其他商业领域,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根据数据显示,支付宝在2014年占中国手机支付业务的82.8%,而另外10.6%的份额属于财付通。

而且支付宝允许用户使用NFC功能支付,或许就是为什么苹果选择和马云合作的原因。

去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远赴美国和库克来了一次“密会”,马云表示对与苹果在Apple Pay上合作持开放态度,当时就有传出苹果将会和阿里在移动支付上有深度合作。

而对于阿里巴巴集团而言,同基于Touch ID和NFC技术Apple Pay合作将有可能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因为尽管该公司是目前中国在线支付市场的统治级玩家,但其二维码销售解决方案却始终没能获得大规模普及,而同苹果的结盟或将可以彻底改变这一情况。

5.2亿智能机用户,小米活期宝搅局

根据美国技术研究公司Gartner调查显示,到2018年,NFC支付预计只能占全球移动支付市场的6%,其余较多的将使用以软件为基础的服务,如二维码支付。

与此同时,艾瑞咨询预计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在2018年会翻三番,增加到18万亿元,这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市场。

Gartner称,鉴于NFC主要用于线下支付,因此NFC支付的普及依赖于各商家的接受和支持。银联在推进NFC线下支付领域作出了大量的努力,与银联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使苹果受益。这有助于塑立NFC标准,并建立一个便于将银行将持卡人的账户信息加载到NFC手机上的安全平台。

在Gartner公司3月份在北京举办的一次会议上,该公司负责人问是否有任何人在购物时会选择用智能手机代替现金或信用卡,只有少数举手。他说:“我很高兴看到有人举手的,虽然人很少。当我在台湾问同样的问题时,居然没有一个人回应我。”

尽管苹果的品牌号召力不容小觑,但对于其吸引移动支付用户的能力,分析师表示并不乐观。在Pay正式在美国开始投入使用的6个月过后,85%的iPhone6和6Plus的用户表示,他们从未使用过Pay功能。而据InfoScout的调查,在15%实际使用过Pay的用户中,有9%表示他们仅仅想体验一下该功能。

虽然NFC支付尚未获得巨大的成功,但为了能在中国5.2亿智能手机用户中分得一杯羹,这一竞争正朝着更加激烈的方向演进。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领头羊小米,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利用自身庞大的手机用户群,早就有涉足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服务。近日,小米联手易方达基金公司推出一款“小米活期宝”的理财产品,与阿里巴巴(Alibaba)和腾讯(Tencent)的同类产品展开竞争。目前中国的科技公司继续向金融业进军,58同城也推出“钱柜”理财。



小米表示,其新成立的金融部门计划提供其他产品,如指数基金、证券经纪和贷款。“我们希望搭建一个智能金融平台,帮助优秀的金融合作伙伴找到优质客户,同时帮助我们的用户更便捷、高效地赚钱和借钱,”小米联合创始人和副总裁洪峰表示。

金融服务——新兴增长动力

自去年起,小米、华为、魅族等国产手机厂商陆续推出的手机支付业务,如华为钱包、小米支付、Mpay等。并开始与线下线上商城展开合作试水移动支付服务。足够的用户可以让这个平台成为一个自产自销的帝国,金融服务被广泛认为是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一股重要的新兴增长动力。

就在2月的春节假期期间,这一激烈竞争达到高峰。阿里巴巴和腾讯——在礼品和促销活动(红包)上支出逾40亿元人民币(合6.44亿美元),以求说服用户把自己的银H卡与手机app绑定。

阿里巴巴的金融子公司在2013年推出的“余额宝”(Yu'E Bao),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截至3月底拥有1.85亿的投资者,旗下管理着7120亿元人民币。

紧追其后的腾讯在2014年初推出“理财通”(Licaitong),该货币基金与腾讯的微信(WeChat)和QQ即时通讯app绑定。

小米的产品“活期宝”(Huoqi Bao)将模仿余额宝的功能,包括向投资者提供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并允许随时提款。不过,小米缺乏阿里巴巴和腾讯在构建其金融用户群时具有的某些优势。

余额宝问世之前,数以百万计的阿里巴巴用户在淘宝(Taobao)和天猫(Tmall)在线市场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已经把自己的银行账户与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Alipay)绑定。只需点击一次,即可把资金从支付宝转移到余额宝。

就腾讯的理财通而言,投资者来自3.96亿微信用户和8.48亿QQ用户。然而,多数用户不习惯用这款app进行付款或者购物,因此该货币基金远远落后于余额宝,目前仅管理着550亿元人民币。

天弘基金是专为蚂蚁金服服务,余额宝可用于在线购物。然而,小米与易方达仅仅是在线基金合作关系并没有涉及到移动支付领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库克来华是为了与阿里结盟?Apple Pay联合支付宝,银联咋办?
【电脑报原文】全球最大银行卡组织与支付宝再续恩怨..
手机里原来还有如此神奇功能!用好这个以后出门不用带钱包!
银联支付有了洪荒之力 华为小米加入手机支付战
观点:华为小米进军移动支付,支付宝/微信压力其实不大
科技没你不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