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为授最高荣誉奖,任正非:把华为品牌旗帜插遍用户的阵地

任正非与获奖代表合影


日前,华为各部门的33位金牌员工代表,在深圳坂田基地A区天鹅湖畔,代表公司金牌团队及个人,与CEO任正非合影。

 

金牌奖是华为授予员工的最高荣誉,旨在奖励为公司持续商业成功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

2015年,华为有1736名金牌个人、495个金牌团队(共计5017人)获得表彰。金牌奖个人和团队两枚铜质奖牌的设计和制作都出自巴黎造币厂。金牌个人的奖牌上刻制的是集智慧与勇敢于一身的希腊神话人物“Pegasus”,金牌团队的奖牌上刻制的是代表知名度和声誉的“Pheme”。 


获奖的金牌团队和个人有:实现华为全球首个规模集成、规模商用的平安城市项目的肯尼亚NPS平安城市交付团队;在公有云领域首次突破大TDT公有云突破团队;打造出高端旗舰机型mate7、销量突破千万台的荣耀畅玩4X、融合时尚和科技提升华为手机品牌形象的Mate SWatch等多个终端产品团队;与多个运营商完成空口关键技术、业界首次5G特征联合测试的5G空口研究团队;形成“看体验、讲故事、做方案”的三朵云协同作战模式,支撑公司从屯兵到精兵模式战略落地的运营商“三朵云”建设与运营团队;9个月时间完成全球190+国家存货账实相符推行,有力支撑业务变革目标达成的存货账实相符变革解决方案团队;支撑艰苦地区改善小环境的多个代表处行政服务团队……

 

获奖感言:

 

上高中时我就知道了华为,知道了任总,现在回想起合影的那一刻,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静,所有的奋斗和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份鼓励胜过千言万语。感谢主管、同事和所有帮助我的人,我始终相信,生命之花必将在奋斗中盛开,加油!     

                                                                                                                  ——李道政

 

任总和我们的交谈中谈到着装的颜色要求。希望我们研发工程师,平时多一些活力,生活多一些色彩。

 

——鲍坤超

 

心情万分激动,我深知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个人,更是在奋斗道路上前行的终端兄弟们。在2C转型的道路上,在抓住战略机会点上,希望我们再接再厉,不断学习,一次次突破。提升质量,提升服务,提升体验,点燃我们奋斗的激情,将华为品牌的红旗留在每一个消费者心中。

 

             ——王艺

 

2015年,面对业界难题,实现了超预期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或许是研发人的一种信念,Anything is possible!每当搞定一个个难啃的骨头,都很兴奋,成功也是对自己付出的最好回答。放下以往的荣誉,继续征程,勇往直前,等待我们的是,将是下次的成功。一句话,加入华为,大有可为!下一个就是你!

 

——刘振武

 

金牌员工:

 

我是公司一名普通员工,说普通,也不算普通,曾是研发的十佳PL,曾是GTS的金牌员工,曾是市场部销售精英。这些年不断获得公司大大小小的个人奖、团队奖、金牌奖、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世界十大杰出青年。回想自己这十几年的奋斗道路,感慨万千。

 

我家祖辈务农,我67岁时,每天早上4点钟就起来开始工作。我们家是卖稀饭、炒面的,就是人家早上起来上班之前吃的早点。店里没有水,我们得4点钟起来去拉水,我每天还要负责洗三四百只碗。孩童的时光,短暂而值得留恋。在相继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了公司。初出茅庐的我,一下子就展现出来才能。我曾因为在《旺角卡门》、《阿虎》、《暗战》等几个项目中的突出表现,获得公司最佳PL的表彰。我也曾经做项目经理,把一个亏损300万的《疯狂的石头》,扭亏为盈为盈利3000W的项目。

 

然而,任何人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我刚入公司的时候,我也曾经因为一单合同问题和领导的不认可而被“雪藏”。在被雪藏的日子里,我的心理遭受的巨大的打击,落寞无比,不知怎样去面对“雪藏”给自己带来的“寒冷”。不过,一个人有过痛苦的经历并不全是坏事,因为痛苦的经历虽然折磨人,却也锻炼人。慢慢地,我冷静了下来,一方面寻找原因,一方面端正心态。

 

在这段时间里,我悠闲中放开了吃,放平了睡,把因前段时间拼命工作而消瘦的身体养得结实了许多,体重增加了30多斤;另一方面,我把自己以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一件事弥补起来:我找来自己以前的合同项目反复研读,一部一部、一集一集地反复观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一一记下,再观看别人的合同,把别人的长处也一一记下,然后思索、琢磨、改进。

 

最终,我度过了难关,得到了高层领导和客户的认可,重新站了起来。


(来源:华为心声社区)

 延伸阅读——


任正非:华为是高绩效的服务文化


华为的文化对内是家国文化+艰苦奋斗,对外就是高绩效的服务文化,这种服务文化以严格的绩效考核作为保障。多年来,华为都在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进行伟大变革。

2010年8月任正非在2010年PSST体系干部大会上说:

这个世界需要的不一定是多么先进的技术,而是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客户需求中大多是最简单的功能。华为在创业初期是十分重视客户需求的。当时,客户要什么我们就赶快做什么,这帮助我们实现从农村走向城市。但当我们壮大后,就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客户。客户需求量大但技术简单的东西,我们不去认真做到最好,反而客户不怎么用但技术很尖端的东西,我们却耗费很大的精力和成本做到最好,这就是工程师,就是以技术为中心。

西方国家认为,最重要的是管理而不是技术,但在我们国家,很多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技术。因此,在国内,重技术轻管理,重技术轻客户需求,还是比较普遍的。但主宰世界的是客户需求。我希望大家改变思维方式,要做工程商人,多一些商人味道,不仅仅是工程师。要完成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移的伟大变革。

 

 企业文化表现为企业一系列的基本价值判断或价值主张,企业文化不是宣传口号,它必须根植于企业的组织、流程、制度、政策、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之中。多年来,华为一直强调: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

作为一个商业机构,企业文化主要是为其商业利益服务的。在《华为基本法》起草者之一吴春波教授看来:“过去华为讲奉献,讲床垫文化,讲营销,讲狼文化,讲内部,讲服务文化,所有的这些表现,最后都会找到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高绩效文化。”他认为,每一种文化就好比一个墙角,都有一个墙面,对着的都是高绩效,高绩效能够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给客户带来价值,给企业带来利润,给员工带来好处。

华为文化的特征是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高绩效文化,高绩效是华为内部自身评估的标准;全心全意地服务则是华为面对用户的评估标准。

管理机制是由组织、岗位职责及其管理制度和规范等构成,脱胎于企业文化,同时又是构建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靠企业文化来推动和润滑使其运转。华为的管理机制是靠文化来推动的,文化是华为公司管理机制产生效力的润滑剂。各项管理者都必须认同华为企业文化,并科学灵活地运用文化建设来推动、改善华为管理。

任正非认为,当一个管理者,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只精通业务,而不懂得如何抓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就无法实施管理,实际上不适合做管理者。当一个中高层管理者,只抓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而不搞文化建设时,它的组织职能难以发挥,组织制度难以实施,这样的管理者是不称职的管理者。当一个中高层管理者,脱离华为文化背景去抓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时,就是搞山头主义,在华为管理机制中形成逆向反馈,妨碍华为事业的发展。

 

在任正非看来,是否认同华为文化,是区别华为普通员工与领导的一大原则。任正非有句很经典的话,只有高度认同华为的企业文化的人,才是华为的同路人,才能被提拔为华为的高级干部;不认同华为企业文化的人,华为也可以招用,但不能委以重任。任正非说:“无论从事技术、管理、业务……我们都是一个目的。因此,华为文化是我们认同的基础。一个不认同华为文化的员工,是很难在华为工作的,处处评价都受挫。”

[微软用户1] 华为全球化发展的形势和挑战,要求华为的干部首先要具备好的品德,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与敬业精神,认同并有效实践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极其重要,也是在企业发展最关键的时候,大家会不会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保证。

任正非说:

只有选择了一批同路人并成为公司价值观与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华为才可以保持自己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华为高绩效的服务文化表现在客户服务的具体事件中,华为公司懂得如何尊重客户,千方百计让客户感受到他们与华为合作后的优越感。在任正非看来客户比新闻炒作要重要得多,连最小的客户的都不要轻易放弃,一旦放弃等同于自砸饭碗,所研发的技术成果顷刻之间将变得一推破烂货。

2004年4月22日,华为与文莱电讯公司合办的一个国际研讨会,在文莱最豪华的酒店举行。这次研讨会也是华为承建的文莱NGN(下一代网络)的开通仪式。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商用NGN网络之一,用户数达12万。华为请来了全球40多个运营商,一起讨论文莱NGN的商用部署及市场发展。

这天一大早,西装革履的任正非就站在了会议大厅门口,手握一大叠名片,见到进场的客户,无论大小、中外,都挨个儿亲自向每一名客户派发自己的名片。满脸堆笑、毕恭毕敬的任正非用带着些许乡音的普通话说:“我是华为的,我姓任。”一些初次与华为打交道的客户看到名片上的姓名及头衔,无不一脸惊愕。

 “我不是不见人,我从来都见客户的,最小的客户我都见。”任正非说。

对待客户的高度热情,与对待其他人士的冷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这是任正非的一贯主张和做法。

客户至上在任正非这里被演化成了极端。

2002年,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带领一个机构投资团队到深圳华为总部,任正非没有亲自接见,只派了负责研发的常务副总裁费敏接待。事后罗奇说:“他拒绝的可是一个3万亿美元的团队。”

任正非却说:“他(罗奇)又不是客户,我为甚么要见他?如果是客户的话,最小的我都会见。他带来机构投资者跟我有什么关系呀?我是卖机器的,就要找到买机器的人呀!”

任正非对媒体亦十分冷淡。在解释自己为什么从不接受媒体采访时,任正非说:“我们有什么值得见媒体?我们天天与客户直接沟通,客户可以多批评我们,他们说了,我们改进就好了。对媒体来说,我们不能永远都好呀!不能在有点好的时候就吹牛。”

任正非就是这样一个极端“现实”的人。

任正非这种思维方法的背后是华为普遍客户关系理念——客户不分大小、职务不分高低,全面攻克。    

   任正非要求,华为人一定要抱着“比用户还要着急”的态度,一定要让客户清楚地知道华为采取的措施和计划,一定要让客户知道,华为正在努力地做很多工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华为一定会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华为把解决客户的问题放在首位,提供的服务往往超越了自己的职责范围。

如果说,小客户可以单靠价格打动,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流客户,单纯的价格战已很难起作用了,这些客户更关注的是设备提供商的综合实力,也就是说,从设备的设计、生产,到运输、安装、调试,以及到后期的服务,都要有完善的持续的解决方案。

任正非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很早就提醒华为人:“中国的技术人员重功能开发,轻技术服务,导致维护专家的成长缓慢,严重地制约了人才的均衡成长,外国公司一般都十分重视服务。没有良好的服务队伍,就是能销售也不敢大销售,没有好的服务网络就会垮下来。”

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有一句名言:“戏比天大”,这体现了常香玉对戏剧的不懈追求,更体现了她对听众的高度负责。如果按照营销理论,这句话实际上体现了常香玉希望为客户(听众)提供一种尽善尽美的产品(豫剧)。依照这个推理,常香玉的“戏比天大”,也可以理解为“客户比天大”。

但是,在任正非看来,意识到客户重要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获得客户的持续支持,同客户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企业的运作上,也要由以自我或技术为中心,转变到以客户为中心。

任正非要求,华为人用“华为对用户的忠心”换取“用户对华为的忠心”,以同客户形成长期、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为公司的继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为,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也就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客户的满意就是华为的成功。

 华为的这个理念与IBM公司“IBM=服务”的信条不谋而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为团队工作法》文摘
华为基本法的嬗变与重构 | 《洞察》15周年
任正非:“管理就三件事:客户、流程、绩效...
任正非:这几种员工难堪大任,坚决不能用!附企业高效用人方案
华为管理四大宝
书单丨10本书读华为,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