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博客预热# 从秒人无数到被iPhone搞死,15年后这个产品依旧完美致极

2001年10月23日,乔布斯发布了初代iPod。这是苹果从一家计算机制造商扩展到更广义消费电子产品业务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苹果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霸主的开始。

发明iPod是在iTunes之后,2000年,当时人们已经有了从网络下载音乐再刻录的习惯,乔布斯觉得刻录太麻烦,他开始构思通过iTunes软件和iPod硬件传输歌曲的一种流程个项目。iTunes让歌曲下载变得更加便利也更加合法化,而iPod的推出,目的是为将1000首歌曲装到一个用户的口袋中。

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产品,如今逐渐被iPhone,iPad这类功能更为丰富的产品取代。2016年10月,正迎来它的15周年,回看iPod这15年的进化,一些经典设计依旧让人叹服,比如说iPod Click Wheel环形滚轮,比如说镜面抛光的不锈钢后盖。

iPod (first generation) [2001]


初代 iPod ,售价399美元,5GB 硬盘,一个FireWire端口同步,和一个物理旋转的滚轮。

略微更新的第二代版本将机械式滚轮升级为基于触摸式,并首次添加了Windows支持,并将容量升级到10G。

iPod (third generation) [2003]


这款iPod可能有些异类,是iPod classic唯一一个在Click Wheel(已经是触控式了)上面还有四个独立功能键的设计。被很多用户吐槽使用起来有些别扭,苹果之后也没有沿用这一设计。

不过,从这款iPod开始,苹果首次使用了之后用到iPhone 4s 的30针底座接口,传输标准依旧是FireWire,不过也支持USB 与电脑同步。在2012年推出Lightning连接器前,30针接口都是苹果的移动设备的首选端口。

iPod Mini [2004]


苹果在2004年1月推出更小更薄的iPod mini,并首次具有不同型号 (4GB/6GB),不同颜色(5种)。可以说是苹果换色策略的开端。

更为历史性标志性的设计是,首次将四个播放键整合进click-wheel。这就是我们后来最为熟悉的设计。

不过,现在你看这个多彩圆润的设计是不是还是非常眼熟。是的,后来的很多移动电源似乎参考这款iPod的外观。

iPod (fourth generation) [2004]


第四代iPod就已经发展到众多人最为熟悉的样子,它在2004年就推出了。采用了 iPod Mini版本的Scroll Wheel。最大容量达到60GB。

iPod (U2 Edition) [2004]


四代iPod同时还有U2版和哈利波特版。U2 版加入了彩色屏幕,iPod Photo能浏览照片。很多乐迷当时都希望乔老爷能给自己喜欢的歌手或电影出个纪念版。这个红黑设计个人非常喜欢,不过价钱也非常好看就是了。

iPod Shuffle (first generation) [2005]


iPod Shuffle是iPod系列的第三种型号。没有屏幕,只有一个滑轮控制器,看起来像一个可以听歌的U盘。它被介绍为一个低成本的方案,是苹果在2005年1月推出的入门级产品。

初代iPod Shuffle是第一个使用闪存的iPod。后来逐渐成为移动设备主流。

iPod Nano (first generation) [2005]


2005年9月,苹果推出iPod的第四种型号iPod Nano,取代了原本的iPod mini。当时不少人惊叹于他的轻薄小巧。这款播放器开始加入一些小功能,比如计时器,日历表等等。

iPod (5th generation) [2005]


第五代iPod开始支持视频播放,也就是我们通俗说的MP3播放器变成了MP4播放器。

为此,五代iPod增加了存储内存到80GB,并具有更宽的机身和更大的屏幕。苹果第一次将黑色采用在iPod上,还不是一直以来的白色。此时的60GB iPod售价是399美元,而在四年之前,同样价位的内存只有5GB。

视频流在移动设备领域开始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存储业。

iPod nano (2nd generation)[2006]


原本iPod Nano只有黑白两色,后来第二代iPod nano也开始采用 iPod Mini的多彩策略,拥有7 种颜色。并且采用更加耐磨的铝合金外壳,还将存储内存增加了一倍。

iPod Touch (first generation) [2007]


2007年,第一代iPhone诞生,很多事情开始改变。2007年9月5日,苹果推出了拥有iOS体验,具有触屏和Wi-Fi功能的iPod Touch。没有照相和通讯功能,iPod Touch被认为是体验iOS的入门级产品。

iPod Classic [2007]


iPod Classic(2007-2014),发烧友最爱的一款机型。最高容量160GB,可以储存4万首音乐。

它与iPod touch一同问世,却在2014年9月结束了“生命”。这是苹果最后一款原型iPod,也是最为经典的机型,iPod Classic的正面采用鋁合金代替了之前五代iPod的塑料面盖。

iPod Nano (5th generation) [2009]


2009年,5代iPod nano推出,延续了三代四代的细长机身和多彩外观,新增了30万像素的摄像头和麦克风。可以录音并可以使用VoiceOver。

iPod Shuffle(third generation) [2009]


第三代Shuffle在设备上完全移除了物理按鍵,完全依赖于耳机控制,这引来不少抱怨。三代Shuffle支持VoiceOver。

VoiceOver是一种语音辅助程序,可以在不打断音乐播放的情况下用语音提示正在播放的音乐歌名信息。算是对shuffle系列没有屏幕的一种辅助。

iPod Touch (4th Generation) [2010]


iPod touch一直都是随iPhone升级,第二代和第三代iPod Touch型号提供了锥形设计和扬声器,以及越来越强大的硬件。四代iPod touch加入了Retina显示屏,前置和后置摄像头,支持FaceTime 以及 HD 录影。并与iPhone一同成为美国市场主流的移动游戏设备。

不过,从第四代开始,iPod touch的外观更加流线型更加轻薄,和iPhone的外形设计分道扬镳。

iPod Shuffle (4th generation) [2010]


在奇怪的第三代Shuffle之后,四代Shuffle又把按鍵加回来了,它的设计更为小巧,可夹在衣服上。

这款设备仍然在售卖中。

iPod nano (6th Generation) [2010]

苹果在六代 iPod nano上做了大动作,把Click Wheel和大屏幕舍弃,与四代Shuffle的设计类似,但又一块小屏幕。很多人不喜欢这样的设计,也有些人把它配上表带,改成手表佩戴。

后来苹果把 nano改回了长型,倒是真的出了手表,可惜并未引起真正的轰动。

iPod Nano (7th Generation) [2012]


保有了一直以来的长形外观,加大了屏幕尺寸,加入了触屏,Home键,操作上和历史型号有很大差别。对比iPod Touch缺少iOS体验和更丰富的应用程序。

这款设备仍然在售卖中。

iPod touch (5th gen) [2012]

对标iPhone 5的五代iPod touch,大幅改变了外观设计,背面不再采用经典iPod-esque光面铝,而改为多彩拉丝铝材质。

iPod Touch (6th generation) [2015]

六代iPod touch是2012年第5代iPod touch的小改款,机身采用了与五代类似的设计,但将处理器升级到了iPhone 6的A8芯片。 (目前的iPhone 7使用A10 Fusion处理器)。此时,iPod的影响力已经到了末期,被iPhone,iPad取代了。

然而,这并不影响个别发烧友对这一产品的热爱。就像SONY CD机卖到一两万一样,据说一代 iPod现在可以卖到将近8000 元人民币,未拆封的U2签名限量版iPod Classic甚至炒到9万美元,普通版的iPod Classic也卖到三五千人民币。

翻译整理自:via.theverge,维基百科....
转载请注明原帖地址:https://community.esmchina.com/t/iphone-15/6229


附:iPod诞生背后的故事

来自:《乔布斯传 - 第二十九章》

从iTunes 到iPod

连点成线

每年,乔布斯都会带着他最有价值的员工进行一次百杰外出集思会。这100名员工是这样被选出来的:如果你只能带上100人跳上救生船去开创下一家公司,你会带上谁?在每一次秘密会议结束时,乔布斯会站在一块白板前(他非常喜欢白板,因为白板能让他完全掌控现场,而且方便讨论要点),问大家:“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十件事情是什么?”人们会互相争论,让自己的建议能被采纳。乔布斯会把这些建议写下来,然后再删掉那些他认为愚蠢的。几轮辩论下来,整个小组将最终确定前十大“最应该做的事”。乔布斯会把最后七件全部画掉,然后宣布:“我们只能做前三件。”

到2001年,苹果已经为自身的计算机产品做了不少创新。现在是“非同凡想”的时候了。那一年,乔布斯白板上的“下一步做什么”清单中又多了一些新的可能性。

那时候,数字领域被蒙上了一层阴影。互联网泡沫破裂了,纳斯达克指数也比最髙时下降了超过50%。只有3家科技公司在2001年1月的“超级碗”大赛上登了广告,而上一年这个数字是17家。与此同时,通货紧缩也更加严重。自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创立苹果公司以来的这25年中,个人计算机成为了数字革命中的核心产品。但是现在,专家预测它的核心地位即将结束。《华尔街日报》的沃尔特·莫斯伯格(WaltMossberg)写道:计算机“已经衰变成了无聊的东西”。捷威的CEO杰夫·韦特泽恩(JeffWeitzen)宣称:“我们已经明确地要改变个人计算机作为核心产品的局面。”

就在这个时候,乔布斯宣布了一项新的重大战略,这不仅将改变苹果,也将影响到整个技术产业。个人计算机不会成为边缘化的副线产品,而将成为一个“数字中枢”,整合各种数字设备,包括音乐播放器、录像机,以及相机。你可以用计算机连接并同步所有这些设备,它也可以管理你的音乐、图片、视频、信息,以及乔布斯称为“数字生活方式”中包含的方方面面。苹果公司将不再仅仅是一家计算机公司——事实上,“计算机”这个词也将从“苹果计算机公司”的名称中剥离——麦金塔将得到重生,至少在下一个十年中,成为各种新潮数字产品的中心,包括iPod、iPhone和iPad。

乔布斯年近30岁时曾作过一个关于唱片的比喻。他一直在思考为何人在30多岁后就会变得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意识。他说:“人们被卡在这些固有的形式中,就像唱片中某一段固定的凹槽,他们永远无法摆脱出来。当然,有些人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有一颗孩子般的心,可惜这样的人太稀少了。”45岁时,乔布斯准备从他的凹槽中跳出来。

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他能比其他任何人更清楚地预见到未来的数字革命,并全身心投人这一潮流之中:

●一直以来,他都站在人性和科技的交叉点上。他热爱音乐、图片和视频。他也热爱计算机。数字中枢的本质就是把我们对创意艺术的欣赏和伟大的工程技术结合起来。乔布斯在很多次产品介绍的最后都会展示一个简单的页面:上面有一个路标,标示着“人文”和“科技”的十字路口——他正处在这个位置,而且也是基于此,他才先人一步,有了对数字中枢的设想。

●因为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他要求把产品的所有部分都整合在一起,从硬件到软件,从内容到营销。在台式计算机领域,这一策略并未胜过微软——IBM模式——一家公司的硬件可以向另外一家的软件开放,反之亦然。但如果计算机成为了数字中枢,对于苹果这样一个整合了计算机、数字设备和软件的公司来说,乔布斯的策略绝对是一个优势。这将意味着移动设备中的内容可以和计算机无缝连接,受其控制。

●他对简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追求。2001年以前,就有人发明了便携式音乐播放器、视频编辑软件,和其他各类数字时尚产品。但是它们都过亍复杂。它们的用户界面甚至比你的录像机更令人困惑,无法与iPod和iTunes相比。

●“孤注一掷”是他最喜欢的词之一,他也愿意把这个词用在他的新构想上。互联网泡诔的破裂导致其他科技公司减少了对新产品的投入。他回忆说:“当所有人都在削减开支的时候,我们反而决定要在情况低迷时继续投资。我们主要会投资在研发上面,发明出一些新东西,一旦低潮期过去,我们就已经领先于竞争对手了。”这种投入造就了苹果公司持续创新最辉煌的十年。

FireWire

乔布斯关于“计算机将成为数字中枢”这个设想,要追溯到苹果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火线”(FireWire)技术。火线是一条高速的串口,能够将数字文件(比如视频)从一台设备快速转移到另一台设备。日本的摄像机制造商采用了这一技术,之后乔布斯决定把火线用在1999年10月上市的新版iMac上。他开始预见到,火线将成为苹果系统的一部分,用来把视频文件从摄像机中转移到计算机上,然后再进行编辑和发布。

为了让这一功能得以实现,iMac需要有一款出色的视频编辑软件。为此,乔布斯决定去Adobe公司找他的老朋友。Adobe是一家出品数字图像软件的公司,当年也是他帮助成立的。他请他们制作一款适用于新的Mac版本的AdobePremiere软件,当时这一软件在Windows系统中很流行。可是,Adobe公司高层断然拒绝了他,这让乔布斯备受打击,他们说:“麦金塔的用户太少,要单独为它做一个软件不太划算。”乔布斯愤怒了,觉得自己遭到了背叛。他后来跟我说:“我让Adobe出了名,他们却这样对待我。”Adobe随后又拒绝为MacOSX系统定制其他的流行软件,比如Photoshop,即使麦金塔电脑在使用这类软件的设计师和创意人士中非常受欢迎。整个局面更加糟糕了。

乔布斯永远都不会原谅Adobe,十年后,他向Adobe发起了一场公开的战争——不允许AdobeFlash在iPad上面运行。他得到了一个宝贵的教训,而这更坚定了他的决心:要对一个系统中的所有关键元素实施端到端的控制。他说:“当1999年Adobe背叛了我们之后,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在我们所涉足的领域,必须要同时控制硬件和软件,否则我们迟早要受制于人。”

所以,从1999年开始5苹果为Mac操作系统制作应用程序,目标用户就定位在横跨艺术和科技交汇处的人群。这些软件包括数字视频编辑软件FinalCutPro,为入门级用户开发的iMrnde,制作视频或音乐光碟的iDVD,和Adobe竞争的照片编辑软件iPhoto,用于音乐制作和混音的工具“车库乐队”(GarageBand),管理歌曲的iTunes,以及购买歌曲的iTunes商店。

数字中枢的创意很快清晰起来。乔布斯说:“我是通过摄像机才理解到这一点的。使用iMovie软件能让你的摄像机价值增加10倍。”你不用再花几百个小时坐在那里看原片,而是在你的计算机上进行编辑,制作漂亮的淡入淡出效果、添加背景音乐、把你的名字加在片尾字幕中,也过一把当制片人的癮。它激发了人们的创意,让人们表达自己,制作出一些富有情感的作品。“在那一刻,我觉得个人计算机正在演变成另一种东西。”

乔布斯还有一个想法:如果计算机成为一个中心,还可以使便携式设备变得更简单。这些数字设备中的很多功能——比如编辑视频或图片——都不太好用,因为屏幕太小了,很不适合功能太多的菜单。计算机就可以简单地解决这些问题。

而且,还有一点,乔布斯还观察到,如果将设备、计算机、软件、应用程序、火线整合到一起,就能让这些功能发挥得更好。他回忆道:“我更加相信,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是正确的。”

这个方案的绝妙之处在于,苹果是唯一一家提供这种整合方案的公司。微软做软件,戴尔和康柏做硬件,索尼生产数字设备,Adobe开发应用程序。但是只有苹果把这些整合到了一起。乔布斯在接受《时代》杂志釆访时说:“我们是唯一一家掌握全部设备的公司——硬件、软件、操作系统。我们能够为用户体验负全部的责任。我们能做到其他公司做不到的事情。

苹果在数字中枢战略中的第一个突破是对视频的整合。你可以用火线把视频传到苹果机上,然后通过iMovie编辑成一个作品。然后呢?你还可以把作品刻录进一些DVD里,这样你和你的朋友就能在电视上欣赏。他说,“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光驱制造商进行合作,以给用户生产出能刻录DVD的光驱。我们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公司。”和往常一样,乔布斯格外关注为用户制造出尽可能简单的产品,这也是成功的关键。迈克·埃万杰利斯特负责软件设计,他回忆起当初为乔布斯展示早期版本的用户界面时的情景。在看了一些界面截屏图之后,乔布斯跳起来,抓起一支记号笔,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长方形。他说:“这是新的应用程序。它有一个窗口,你把视频拖拽进这个窗口,然后按下‘刻录’按钮。就这么简单。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做的。”埃万杰利斯特目瞪口呆,然而这一想法却为iDVD的简便功能奠定了基础。乔布斯甚至还帮助设计了“刻录”按钮的图标。

乔布斯意识到,数码照相也是一个即将爆发的领域,所以苹果也开发了一些让计算机成为“照片中心”的方法。但是至少在第一年里,他错过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当时,惠普和其他一些公司正在制造刻录音乐CD的光驱,但是乔布斯意气用事,坚持让苹果专注于视频而不是音乐。另外,乔布斯还坚持让iMac装配一种“更高雅”的吸人式光盘插槽而不是传统的托盘式光驱,这就意味着iMac错过了配备第一代刻录光驱的机会,因为当时只有托盘式光驱才能具备这种功能。他回忆道:“我们错过了这班船,所以我们需要迎头赶上。”

一家创新型的公司不仅仅要做到推陈出新,而且还要在落后时知道如何迎头追上。

iTunes

不久,乔布斯就意识到音乐将是一笔大生意。2000年时,人们正热衷于把音乐从CD拷贝到计算机上,或者从文件分享服务商那里(比如Napster)下载音乐,然后把自己挑选的音乐刻录进空白CD。那一年,美国的空白CD销量达到3.2亿张,而美国总人口也只不过2.81亿人。这说明,有一些人非常喜欢刻录CD,但是苹果却无法满足这一人群的需求。乔布斯告诉《财富》杂志:“我就像一个笨蛋。我知道我们错过了,我们必须要努力追上去。”

乔布斯在iMac上加了一个CD刻录光驱,但这还不够。他的目标是把这一过程变得更简单:从CD上传输音乐到计算机、用计算机管理音乐,然后刻录。其他公司已经在制作一些音乐管理软件了,但这些软件既笨拙又复杂。乔布斯有一个特长是,一眼就能看出市场上充斥着二流产品。他石了所有音乐应用程序,包括RealJukebox、WindowsMediaPlayer,以及惠普推出的和刻录光驱配套的一款软件。然后他得出了结论:“它们都太复杂了,即使是天才也只能搞明白其中一半的功能。”

这时,比尔·金凯德(BillKincaid)出现了。他之前是苹果公司的软件工程师。有一天,他一边驱车前往加州的威洛斯赛道,准备开着他的福特方程式赛车在赛道上驰骋,一边(虽然有点儿不协调)听着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PublicRadio)的节目。他听到一条新闻在介绍一种叫做Rio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能够播放一种叫MP3的数字音乐格式。当他听到播音员的一句话时突然兴奋起来:“但是别激动,苹果用户们,因为Rio和苹果机不兼容。”金凯德自言自语道:“哈哈,这个我可以做到。”

为了给苹果机写Rio的管理程序,金凯德叫来了他的两个朋友:杰夫·罗宾(JeffRobbin)和戴夫·海勒(DaveHeller),他们之前也是苹果公司的软件工程师。三人制作的软件叫做SoundJam,给苹果机用户提供了一个专为Rio设置的界面,一个用来管理计算机上音乐的点唱机,而且在播放音乐时屏幕上还可以显示那种迷幻的律动。2000年7月,当乔布斯催促他的团队做出音乐管理软件时,苹果公司果断出手,买下了SoundJam,而且这也把他们三个发明人带回了苹果公司。(他们三个人一直留在苹果公司,罗宾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继续管理音乐软件开发团队。乔布斯认为他非常有价值,所以有一次当《时代》杂志的记者想要采访罗宾时,乔布斯的条件是不要公开他的姓氏。)

乔布斯亲自上阵,和他们三人合作,把SoundJam变成了苹果产品。它的功能太多,导致屏幕显示也很复杂。乔布斯要求他们必须把软件改得更加简单有趣。之前的界面是用户可以按照歌手、歌曲名或是专辑名进行搜索,但是乔布斯坚持把它改成了一个简单的输入框,你可以直接输入任何你想捜索的信息。从iMovie开始,团队把这个系列的软件界面改成了统一的拉丝金属风格的外框,并给音乐软件取了名字——iTunes。

作为数字屮枢战略的一部分,乔布斯在2001年1月的Macworld大会上发布了iTunes。他宣布,所有苹果机用户都可以免费使用该软件。“和iTunes—起加入音乐革命吧,它可以把你的音乐设备的价值增加十倍!”他的结束语引发了热烈掌声。随后,iTunes的广告语也出来了:“扒歌,混制,刻录”(Rip,Mix,Bum)。

就在那天下午,乔布斯和《纽约时报》的约翰·马尔科夫见面。采访进行得很不顺利,但是最后乔布斯坐在他的Mac电脑前展示iTunes。“它让我想起了我的年轻时代。”当屏暮上出现了迷幻风格的屏保时,他这样说道。这让他想起了曾经服用迷幻药的时候。乔布斯对马尔科夫说,服用迷幻药是他这辈子做过的两三件最重要的事之一。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永远也不可能完全理解他。

iPod

数字中枢战略的下一步就是制造一个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乔布斯意识到,苹果可以设计一个和iTunes配套的设备,让收听音乐变得更简单。由计算机来完成复杂的任务,而音乐播放器的功能要筒单。iPod因此而诞生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iPod使苹果公司从一家计算机生产商转变成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

乔布斯对这个项目怀有特殊的热情,因为他非常热爱音乐。他和他的同事们说:“市场上现有的这些音乐播放器实在是太差劲儿了。”菲尔·席勒、乔恩·鲁宾斯坦,以及团队的其他成员都表示同意。在开发iTunes的时候,他们试用了Rio和其他音乐播放器,然后高兴地把它们扔在一边:“我们坐在一起,讨论着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差劲儿。”席勒回忆道,“它们最多能装16首歌曲,而且你根本不知道怎么用。”

2000年秋天,乔布斯开始督促设计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但是鲁宾斯坦回应说还缺少一些重要的部件,他让乔布斯再等一阵子。几个月之后,鲁宾斯坦开始选择合适的液晶屏幕和可充电的锂电池。不过,最大的挑战在于要找到一个尺寸小但存储空间大的硬盘。之后,2001年2月,他去了日本的苹果供应商那里作例行访向。

在和东芝公司开完例会之后,工程师们提到,他们正在实验室研发一项新产品,到6月可以完成。那是一个1.8英寸见方的硬盘(大约是1美元硬币的大小),带有5G的内存(大约能存放1000首歌曲),但他们不知道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当东芝的工程师把这个小硬盘展示给鲁宾斯坦时,他立刻就想到了该怎么利用它。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这主意太棒了!但他当时不动声色。乔布斯当时也在日本,他正在东京的Macworld大会上作主旨演讲。他们当晚就在乔布斯下榻的大仓酒店见面。鲁宾斯坦告诉他:“我知道现在该怎么做了,我只需要一张1000万美元的支票。”乔布斯马上就批准了。后来鲁宾斯坦开始和东芝谈判,希望买下所有小硬盘的专有权,然后,他便开始物色可以领导开发团队的人选。

托尼·法德尔(TonyFadell)是一个傲慢的程序设计师,也是一个创业者。他喜欢打扮成赛博朋克的造型,却总是面带迷人的微笑。当他还是密歇根大学学生的时候,就已经创立了三家公司。他曾在一家制造手提设备的公司通用魔力(GeneralMagic)工作,在那里他结识了曾经逃出苹果的安迪·赫茨菲尔德和比尔·阿特金森,接着他还在飞利浦电子(PhilipsElectmnics)混迹了一段日子。那时他为了抵制保守古板的文化而留着漂白的短发,打扮成反叛者的造型。后来,他想出了一些关于制造更好的数字音乐播放器的点子,他走遍了里尔网络(RealNetworks),索尼和飞利浦推销他的创意,但没有人买账。一天,他到科罗拉多州的范尔去和他的叔叔滑雪,正坐在升降机上的时候,手机响了。电话是鲁宾斯坦打来的,他说苹果公司正在寻找一个能制造“小型电子设备”的人。法德尔丝毫没有胆怯,他信心十足地说,自己绝对是制造这种设备的天才。鲁宾斯坦便邀请他前往库比蒂诺。

法德尔原以为他是去做PDA(个人数字助理),也许是牛顿(苹果之前尝试研发的PDA)的后继型号。但是当他和鲁宾斯坦见面时,话题很快就转向了已经上市3个月的iTunes。鲁宾斯坦告诉他:“我们一直在努力将市场上现有的MP3播放器连接到iTunes上,但是它们太糟糕了,非常糟糕。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做一个自己的播放器。”

法德尔很兴奋:“我非常热爱音乐。我以前在里尔网络时就一直想尝试做些和音乐相关的工作,而且我还和Palm公司提过一个MP3播放器的方案。”他同意加入团队,至少以顾问的形式参与。几周之后,鲁宾斯坦坚持说,如果法德尔要领导这个团队,那么他必须要成为全职的苹果公司员工。但是法德尔很抗拒,他喜欢自由的状态。鲁宾斯坦认为法德尔在发牢骚,所以感到很愤怒,他告诉法德尔:“这是能改变你一生的决定,你永远都不会后悔的。”

鲁宾斯坦决定来硬的。他召集了一屋子的人,大约有二十几个,这些人都是负责iPod项目的。当法德尔进来时,鲁宾斯坦告诉他:“托尼,如果你不签约成为全职员工,我们就不做这个项目了。你来还是不来?你必须现在就决定。”

法德尔看着鲁宾斯坦的眼睛,又看了看其他人,然后说:“苹果公司经常发生这种胁迫人签约的事情吗?”他停顿了一下,说“好吧”,然后极不情愿地和鲁宾斯坦握了一下手。法德尔回忆道:“这件事让我和罗恩在之后的很多年都有不安的感觉。”鲁宾斯坦同意他的说法:“我觉得他永远都不会原谅我当年的做法。”

法德尔和鲁宾斯坦注定要发生冲突,因为他们都认为自己是iPod之父。从鲁宾斯坦的角度来看,乔布斯早在项目开始的几个月前就给他布置了任务,他找到了东芝的硬盘,又确定了显示屏、电池和其他重要元件,然后他让法德尔把这些组合起来。他和其他人都很讨厌法德尔这种处处邀功的行为,所以戏称他为“夸夸其谈的家伙”。但是法德尔认为,在他来到苹果公司以前自己就已经有了MP3的计划,而且他已经在其他公司兜售了一圈,最后才同意加入苹果。关于他们谁对iPod的功劳最大、谁能落得“iPod之父”的称号,在此后多年的各类采访、文章、网页,甚至是维基百科中,一直争论不休。

但是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他们忙得没有时间吵架。乔布斯希望iPod能在圣诞节之前上市,也就是说,在10月就要准备好发布。他们研究了其他正在设计MP3的公司,想找到一家能够为苹果公司提供基础服务的,最后锁定了一家叫PortalPlayer的小公司。法德尔告诉PortalPlayer的团队:“这个项目将会改造整个苹果公司,而且十年之后,苹果公司将成为音乐公司,而不再是计算机公司。”他说服他们签下了独家协议,然后他们就开始修正PortalPlayer的一些缺陷,包括复杂的界面、较短的待机时间,以及只能容纳十首歌曲的小播放列表。

就这个!

总有一些值得铭记的会议,不仅是因为它们标志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而且还明确了领导者的运作方式。2001年4月,在苹果公司四层的会议室里就有这样一个会议,乔布斯确定了iPod的一些基础问题。在会上,法德尔要向乔布斯讲解他的提案,听众有鲁宾斯坦、席勒、艾弗、杰夫·罗宾,还有营销总监斯坦·吴(StanNg)。

一年前,法德尔在安迪·赫茨菲尔德家举办的生日聚会上见过乔布斯,他也听说了许多关于乔布斯的故事,其中有很多都堪称骇人听闻。不过由于他并不真正了解乔布斯,所以他那天也不免有些忐忑。“当他走进会议室的那一刻,我不由得挺起身,心想:‘哇,这就是乔布斯!’我开始小心翼翼起来,因为我早就听说过他的野蛮无理。”

整个演讲以介绍“潜在市场”和“竞争对手”开始。和住常一样,乔布斯显然没有耐心听这些。法德尔说:“我能感觉到,他没耐心在一张幻灯片上花上一分钟的时间。”当翻到“市场上的其他播放器”这张幻灯片时,他挥手示意法德尔停止。他说:“不要担心索尼。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是他们不知道。”于是,会议不再播放幻灯片,乔布斯幵始向团队拋出一连串的问题。法德尔学到了一课:“史蒂夫关注当下,说话直来直去。有一次他告诉我:‘如果你一定要用幻灯片来讲,那说明你不知道自己要讲什么。’”

乔布斯希望在展示中看到实物,这样他就能够触摸、检阅和把玩。为此法德尔带来三个不同的模型到会议室。鲁宾斯坦指导他要按照顺序展示它们,这样,他的首选也许会被乔布斯看中。他们把最后要展示的模型藏在了桌子中央一个倒扣的木碗里。

在这一轮演示中,法德尔先从一个盒子中拿出了iPod要使用的各种元件,并把它们摆在了桌上,有1.8英寸的硬盘、液晶显示屏、几种主板和几种电池,每一样都标注了成本和重量。在展示的过程中,大家讨论了未来一两年内这些部件的价格和尺寸会如何降低。有一些元件可以像乐髙积木那样拼接,从而产生出不同的组合。

接下来,法德尔开始展示他的模型。这些模型都是由泡沫聚苯乙烯制成的,里面填入了一些铅,以模拟真实的重量。第一个模型有一个插槽,用来放可拆除的音乐存储卡。乔布斯表示不喜欢,理由是太复杂。第二个模型拥有动态存储器(dynamicRAM),成本很低,但是断电后所有数据都会消失。乔布斯也不满意。接下来,法德尔把这些“乐高”元件组合在一起,展示了带有1.8英寸硬盘的设备。乔布斯似乎提起了兴趣。随后就到了整个会议的高潮部分——法德尔把木碗掲起,一个组装完毕的成品模型出现在大家面前。“我本来以为要多拼几次乐髙元件,但史蒂夫喜欢的硬盘组装方式正是我们已经做好的那样。”法德尔回忆道。他甚至有些吃惊:“我曾经在飞利浦工作,如果要作出这样的决定,一定要经过很多轮PPT演示会议和会下研究。”

接下来轮到了菲尔·席勒发言:“下面来说说我的点子。”他走出房间,然后拿来一堆iPod的模型,它们的正面都有一个相同的装置,也就是后来著名的转盘追踪设计。他回忆道:“我一直在想怎么浏览播放列表。你不可能按几百次按钮。如果有个转盘岂不是很好?”通过大拇指旋转转盘,你可以滚动所有的歌曲。而且你转的时间越长,列表下拉的速度就越快,所以你可以很容易地浏览几百首歌。乔布斯大叫:“就这个!”他让法德尔和工程师们按照这个构思开工。

自从项目开始,乔布斯每天都投入其中。他最主要的要求就是“简化!”他会浏览用户界面的每一个页面,并且会作严格的测试:如果要找某一首歌或者使用某项功能,按键次数不能超过3次,而且按键的过程要自然。如果他觉得导航不够清楚,或者需要按3次键以上,他就会非常生气。法德尔说:“有很多次,在用户界面设计的问题上,我们绞尽脑汁去思考和讨论,自认为已经考虑得很周全了,伹乔布斯还会说:‘你们想过这个吗?’然后我们就心想:‘真见鬼!’他会重新定义这些问题或方法,我们的小麻烦就会迎刃而解。”

每天晚上,乔布斯都会在电话里讲述他的想法。法德尔和其他人,包括鲁宾斯坦,他们会联合起来一起“对付”乔布斯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抛出的难题。他们会互相通电话,交流乔布斯的最新建议,然后计划怎样把乔布斯引导到他们希望的方向上去。这个方法半数会有效。法德尔说:“我们会一起讨论乔布斯最新的想法,同时也在努力预测他会怎么想。每天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比如要不要有开关、按键用什么颜色,或者是定价策略。在他的管理方式下,我们必须要相互合作,彼此照应。”

乔布斯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应该把尽可能多的功能集合在iTunes软件里,用计算机操作,而不要让iPod有太多功能。他后来回忆说:

为了让iPod真正易于操作——关于这一点,我内心经过了很多挣扎——我们需要限制它的功能。相反,我们把这些功能放在了计算机里的iTunes上。比如,你不能在iPod上制作音乐清单。但你可以用iTunes来制作,然后再用iPod进行同步。这个问題有一些命议性。但是Rio和其他播放器不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太复杂了。它们必须要有制作音乐清单的功能,因为它们不能和计算机上的音乐播放软件整合在一起。所以,同时拥有iTunes软件和iPod,我们就能够让计算机和设备一起工作,同时,我们也能把复杂度控制得恰到好处。

所有的“简洁”中最为玄妙的是乔布斯让同事们大吃一惊的一个决定:iPod上不能有开关键。这在之后的大部分苹果产品中都实现了。开关键是没有必要的,从美学和神学的角度来看,开关让人不快。如果一段时间不操作,它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当你触摸任意按键时,它又会自动“醒来”。但是没有必要专门设定这样一个流程:按下去一等待关机一再见。

突然之间,一切都准备就绪了:一张可以承载1000首歌曲的芯片;一个可以操控1000首歌曲的界面和滚动式转盘;能够在10分钟之内下载1000首歌的火线连接;还有一块能持续播放1000首歌的电池。乔布斯回忆说:“我们突然间彼此相视,说:‘这个东西一定会很酷。’我们知道它到底有多酷,是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多想要拥有一部。而且产品的概念也变得简洁诱人——把1000首歌曲装进你的口袋。”有一个广告撰稿人建议把它命名为“Pod”①,而乔布斯沿袭了iMac和iTunes的命名方式,把它改为iPod。

那么,这1000首歌曲从哪儿来?乔布斯知道,有些歌曲可以从正规购买的CD中拷贝,这是合法的,但是还有一些是来自非法下载。仅从做生意的角度考虑,乔布斯将得益于非法下载——它使用户以更低廉的成本填满自己的iPod,而且以乔布斯的反主流文化传统,他也不会对那些因之受损的唱片公司抱有同情。但是他主张知识产权保护,艺术家们也应当劳有所得。所以,在开发工作接近尾声时,他决定iPod只能单向同步。用户可以从计算机里把歌曲转移到iPod上,但是不能把iPod上的歌曲转移到计算机里。这样就防止人们把已经同步到iPod上的歌曲复制给其他人。他还决定,在iPod的塑料包装上印一条简明的标语:“不要盗版音乐。”(Don-tStealMusic.)——

注释:

①意为“豆荚”,形容外形精巧。

白鲸的白

乔尼·艾弗一直在摆弄iPod的泡沫模型,反复设想成品的样子。一天早上,在他开车从旧金山的家里到库比蒂诺的路上,一个想法突然跳了出来。他在路上打电话告诉他的同事:iPod的正面要用纯白色外壳,然后与背面光滑的不镑钢壳进行无缝连接。艾弗说:“很多小型消费类产品给人的感觉都是‘用后即弃’的,缺少文化内涵。关于iPod,我最得意的地方就是其中有一些元素为它赋予了意义,让它历久弥新。”

白色不是简单的白色,而是“纯净”的白色。他回忆道:“不只是机身,耳机、连接线,甚至是电源适配器也要是白色的,‘纯净’的白色。”但其他人都认为耳机当然应该是黑色的,和其他耳机一样。艾弗说:“但是史蒂夫立刻就决定要用白色。这给产品增加了‘纯度’。”蜿蜒的白色耳塞线使iPod成为了一个标志。艾弗是这样描述的:

iPod包含着一些非常有意义且不易被丢弃的元素,但是也有一些非常安静和内敛的部分。它不会搔首弄姿,它是内敛的,但那平滑的耳机又是个疯狂的创意。这就是我喜欢白色的原因。白色并不仅仅是一种中性的色彩。它既纯净又安静,醒目、出挑但又不张扬。

李·克劳所在的TBWA\Chiat\Day广告公司的团队希望凸显iPod的独特内涵和白色外壳,而不是做一个传统的介绍产品功能的广告。詹姆斯·文森特是一个又高又痩的年轻英国人,他曾在一个乐队里担任乐手,还做过DJ。他是最近刚加入TBWA\Chiat\Day广告公司的。出于职业习惯,他在设计苹果广告时,自然而然地将新千年一代的音乐发烧友作为受众,而不是叛逆的“婴儿潮一代”主题。在艺术总监苏珊·艾琳珊甘(SusanAlinsangan)的协助下,他们创作出一系列iPod的广告牌和海报,然后把它们摊在乔布斯的会议室桌上供他审阅。

他们把最保守的提案放在了桌子的最右边——白色背景中一张iPod的特写照片;而最左边的是最有图像感和符号感的设计——一个人边听iPod边跳舞的剪影,白色的耳机线也随之舞动。文森特说:“这幅图表达了人与音乐之间紧密的情感联系。”他建议创意总监邓肯·米尔纳说,大家都要坚定地站在最左边,看能否把乔布斯引到这款设计上来。乔布斯一走进来,就马上走到了最右边,看着干巴巴的产品图片说:“这个看起来不错,我们来讨论一下。”文森特、米尔纳和克劳都没有挪动脚步。最后,乔布斯抬起头来,看了看那张符号化的图片,说:“哦,我猜你们喜欢这一张。”他摇了摇头:“但它没有展示出产品,人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文森特提出他们想使用这张图片,但是会再加上一句广告词:“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这样就不言自明了。乔布斯又往桌子的最右边看了一眼,最终同意了他们的想法。不出所料,他很快就声称这是他的创意——要推出更多符号化的广告。乔布斯回忆道:“我听到一些怀疑的声音:‘这样的广告怎么能真正卖出一台iPod呢?’这就到了CEO要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我要促成这个创意。”

乔布斯意识到iPod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苹果品牌是一个可以把计算机、软件和设备整合起来的系统。这就意味着iPod也能促进iMac的销售。反过来说,也就意味着苹果公司可以把原本要为iMac广告花费的7500万美元投入到iPod广告上,还能获得双倍的成效——其实是3倍,因为这些广告能给整个苹果品牌注入新的光彩和活力。他回忆说:

我当时有了这个疯狂的想法——通过宣传iPod来销售更多的苹果机。另夕卜,iPod也能把芊果定位成一个创新和年轻的品牌。所以我把7500万美元转移到iPod的广告费用上。虽然从产品类别上来说连对其投入其中的1%都嫌多,但这意味着我们完全占领了音乐播放器的市场。我们的投入是其他公司的数百倍。

电视广告决定使用乔布斯、克劳和文森特商定的舞者的剪影,配合着背景音乐。克劳说:“选择音乐成为了我们每周营销会议的主要乐趣。我们会播放一些很前卫的音乐,史蒂夫会说‘我讨厌这个’,然后詹姆斯就会去说服他。”苹果广告让很多新乐队流行起来,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黑眼豆豆”(BlackEyedPeas),那首《嗨,妈妈》(HeyMama)就是这一系列广告的经典。当一则新广告进入制作环节时,乔布斯经常会动摇,他会打电话给文森特,坚持说要取消这个广告。他会说,“这听起来有些浮夸或者“这有点儿普通”,“我们取消吧”。詹姆斯会一阵慌乱,但仍努力劝说乔布斯:“要坚定,这会是一个很棒的广告。”乔布斯每次都会妥协,然后广告继续制作,最后他还是会喜欢它。

2001年10月23日,乔布斯以他那标志性的产品发布会隆重推出了iPod。邀请函上开玩笑般地写着:“提示:这不是一台Mac。”在描述了产品的技术参数之后,到了掲幕产品的时刻。这一次,乔布斯没有像往常那样走到一张桌子前掲开遮布,而是说:“我口袋里刚好有一个。”他把手伸进牛仔裤口袋,拿出了一个炫目的白色机器:“这绝妙的小机器里面装着1000首歌曲,而且刚好能放进我的口袋。”说完他把iPod又放回口袋,观众爆发出热烈掌声。

最初,在技术极客中有一些对于iPod的质疑,尤其是关于399美元这个价格。在博客圈里流传着一个笑话,说iPod的全称是“白痴给我们的产品定的价”②。不过,消费者中还是掀起了iPod热潮。不仅如此,iPod也代表了苹果品牌的核心价值——诗意与工程紧密相连,艺术、创意和科技完美结合,设计风格既醒目又简洁。简便的操作得益于整合的端到端一体化的系统——从计算机到火线、设备、软件,再到内容管理。当你从盒子里拿出一台iPod,它美丽得耀眼,让所有其他音乐播放器都黯然失色,看起来就像是在乌兹别克斯坦设计和制造的一样。

自第一代Mae电脑诞生以来,还没有哪个产品能够有如此清晰的愿景,并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的未来发展。乔布斯当时对《新闻周刊》的斯蒂芬·列维这样说:“如果有人好奇为什么苹果公司会存在于世,我就要拿这个来解释。”当时,沃兹尼亚克一直对整合的系统抱有怀疑,后来他改变了这个想法。“哇,要说这个是苹果公司的产品,那一点儿都不奇怪。”沃兹尼亚克在iPod推出后非常兴奋,他说:“毕竟苹果公司一直都在做硬件和软件,现在它把两者整合起来,效果更好。”

就在列维拿到iPod试用样品的那天,他正好要与比尔·盖茨共进晚餐,于是他把样品拿给他看。列维问:“你看过这个了吗?”列维描述当天的情景:“盖茨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外星人。当外星人看到了一个新奇的物件,就会在自己和这个物体之间建立一条能量通道,这样就能把所有关于这个物体的信息都灌进大脑。”盖茨摆弄着iPod的转盘,试了试所有的按键组合,他的眼睛一直盯着屏幕,最后说:“这看起来是个很棒的产品。”然后他停顿了一下,露出疑惑的表情,问道:“这只能在麦金塔上面用吗?”——

注释:
①“白鲸的白”,引自《白鲸》第42章的章名。
②原文为“idiotspriceourdevices”,首字母缩写恰好是iPo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首苹果乔布斯生平 1955-2011
从iPod到iPhone!APPLE播放器演化史
陈根:致我们终将逝去的iPod时代
iPod:21世纪第一个文化符号之死
历届苹果发布会盘点
苹果2010秋季发布会推出多款新产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