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北大等12高校开设“未来技术学院”,怎么招生?学生怎么培养?对高考志愿有何影响?
 日前,教育部公布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建设高校名单。该通知一经发布,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及质疑,未来技术学院到底是什么?包含了这么多学科的未来技术学院,怎么招生,学生怎么培养呢?选在2021年高考还剩10多天的时间公布名单,对高考将产生哪些影响?

日前,教育部公布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建设高校名单。

通知指出,首批学院建设高校要明确建设目标。瞄准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常规、突破约束、突破壁垒,强化变革、强化创新、强化引领,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该通知一经发布,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及质疑,未来技术学院到底是什么?包含了这么多学科的未来技术学院,怎么招生,学生怎么培养呢?选在2021年高考还剩10多天的时间公布名单,对高考将产生哪些影响?

未来技术涵盖哪些学科?

EDN小编从已公布信息中整理出以下学科:

高校 学科 备注

北京大学

分子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大数据与生物医学人工智能、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微电子学(芯片)、人机交互技术、云计算

未官方通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未来空天技术(空,天,信,医,交叉融合)、信息计算与安全

 
天津大学

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储能科学与工程、智慧城市、虚拟现实沉浸式交互设备

 
东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机器人科学与工程等

不设置专任教师岗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命健康

 
上海交通大学

能源环境、生命健康

 
东南大学

芯片设计、信息材料、未来通信、智能感知

以吴健雄学院为依托进行建设,

“三制五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物质科学

未官方通告
华中科技大学

生物医学成像、光电子芯片与系统、人工智能、智能制造

担任定制课表、跨专业选课

本科生跨层次修研究生课程

华南理工大学

人体感知及智慧健康、大数据与数字孪生、跨媒体感知和混合只能、数字普惠金融

 
西安交通大学

储能科学工程、人工智能+X、医工交叉

项目驱动,弹性学制

综合来看,各高校依据自身特点,侧重方向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交叉学科。

为何要建设未来技术学院?

其实,未来技术学院建设酝酿已久。早在2018年,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在共同印发的文件中,就提出“在科研实力强、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的高校,面向未来发展趋势建立未来技术学院”。

通过四年左右时间,2020年,教育部印发《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下文简称《指南》)明确,在专业学科综合、整体实力强的部分高校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探索专业学科实质性复合交叉合作规律,探索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争取用十年左右时间打造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有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科研高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深刻地影响国家的国际竞争地位。瞄准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围绕未来可能产生的变革性技术进行前沿探索,抢抓科技发展机遇,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科技领军人才是高等教育承载的历史使命。

那么未来技术有哪些?

《指南》多次提到的一个概念是“交叉融合”,要打破传统按照学科门类划分的知识体系,促进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医工融合。

虽然首批未来技术学院看起来主要以工科和医学为主,不过从《指南》中在“立项程序”部分的规定来看,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高校获得批准。

未来技术学院如何培养人踩?

《指南》中明确指出,坚持“学生中心”,探索从选拔到“本硕博”贯通的全过程培养机制。

包括以学生兴趣为激励,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创新学业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学业挑战度,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

具体一点的有,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猜想平台,激励学生提出新的科学猜想,尝试解决已有的科学猜想。

《指南》明确了未来技术学院七个方面的建设任务:

  • 一是凝炼未来技术特色。探索未来专业交叉融合机制,加大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的力度,推动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布局新型理工科专业建设,凝练基于专业交叉的未来技术方向领域,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专业体系。
  •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坚定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学生中心”,探索从选拔到“本硕博”贯通的全过程培养机制。探索科技领军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模型,构建面向未来技术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机制,实现新技术、新工具、新标准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建设若干适应未来技术研究所需的科教资源平台和数字化资源。
  • 三是革新教学组织形式。鼓励高校大胆革新,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营造有利于产生各类颠覆性、突破性成果的创新氛围和人才培养环境。
  • 四是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适应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特点,推动大师领航,建设一支满足培养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需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 五是深化国际合作。引入国际一流学术、教育资源,互学互鉴,吸引国际知名学术大师参与学生培养。吸引高水平国外本科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人类未来挑战提供人才保障。
  • 六是汇聚各方资源。汇聚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资源,为未来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技术、经费、师资等全方位有力支撑。
  • 七是优化管理机制。构建与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目标相适应的运行、管理、评价、质量保障等相关机制,及时准确反馈未来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效果和建设情况,推动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持续改进。

网友评论:对高考产生哪些影响?

知乎用户@南湖若光 表示,选在2021年高考还剩10多天的时间公布名单,耐人寻味!

信息技术、前沿技术涉及的学科本就高考报志愿的热门,未来技术学院一出,预计各省高分考生会涌向这些入选高校的未来技术学院所涉学科方向专业。那些传统工科所报志愿预计会更加分流到这些新工科专业。也有人说未来技术学院会和人工智能学院等一样,数年之后又沉寂,换汤不换药。教育部这次发文战略布局未来技术,虽是自主申报,要是有一定理工基础的高校都不申报,可想一所高校对未来技术都不主动、不热心,怎会吸引优质考生。

资本界最热心未来技术、前沿技术,大牛成长股出自前沿技术的比例很高。预计这些入选高校的未来技术学院以后的毕业生是资本界的关注热点,当然也是华为等新科技巨头的用人首选院校毕业生。

此次未来技术的定位,大大超出此前几次高教改革,这次是跨学科的融合,即使部分试错失败,那也是通向未来的学费。双一流是高校在国家战略布局的体现,AB之分也是动态调整的,有进有出。在新一轮双一流名单即将出台的背景下出台未来技术学院,高考志愿的方向性可想而知。

理工科考生选这12所一点问题都没有,当然第二批及以后入选的也很优秀;经济学,可以选择入选国家首批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院校;其他学科,参考教育部学科排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学生创业好去处,2020小目标:我们一起盘个学校呗
曾艳:人工智能加速未来教育变革 | 卷首语
众口纷说高校摄影教育
盘点:中国最被小看的十所大学
产业变革之下,未来技术学院怎么建?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产业学院 高质量人才培养研究 张帆 司言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