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意解32——34章(寻道)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

       道这个东西,虽然始终无法给出一个定义,普通的在不能普通,但天下没有超越他的东西。执政者如果能掌握他,万物就会服从管理。天和地互相配合,才会产生甘露,百姓不需要发号施令就会自觉有序。原先给道制定过的定义,也只能称做有,这个必须要弄清楚,弄清楚以后,了解道就不会出差错。了解道在于了解天下的事,犹如川河谷溪必将会流向江海一样。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叫智慧,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叫聪明。超越别人是有力量,超越自己是强大。知道满足是富有,努力前行是有志向。不失去所做的事业就会长久,人没有了,事业还在继续发展就是长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任何道的体现,都可分为两个方面,万物分别根据这两个方面而形成,并不是通过言辞指令所决定的。形成之后,也不分哪个方面最主要。养育万物也不分以谁为主,始终就没有这种区分,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小。失去万物也不分以谁为主,都认为是自己责任很大。因为始终不认为自己很伟大,所以才能成就伟大。

点悟:

       32章讲的是:之所以无法给道命名,是因为相合是道,不相合也是道。所谓相合,在这章里老子讲了: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这是道。反之天地不相合,就不会降甘露,这也是道。所以我们从一方面去了解道,必须还要知道他还有另一面。道就好像是因为和所以相配合一样,单看因为道是不能成立的,如:因为有了天地相合,所以就降下了甘露。因为有了天地不相合,所以就降不下来甘露,必须一个条件符合另一个条件。寻道要从天下的万事万物中去了解,他们都有各自的去向,就像川河谷溪必须流向大海一样,这就是道永远不变的规律。

​第33章讲的是:两种相合在相合所产生的道。知人者智本是道,自知者明也是道,但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相合更是一种完美的道。活着的时候事业没有停止运行,死了之后事业还在继续运行,岂不是更好的发展之道么。这一章里我认为也可以作为经商之道。

第34章说的是:道都可分为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分别又产生道。列如:有无相生本就是道,那从有的一面看,天下有了对美的概念,那就同样对丑也有了概念。无尚贤的做法,就无百姓的相争。这里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两个条件在共同起着作用,分不出谁的地位大与小,都不要把对方不当回事。水亦载舟,也可覆舟。春夏和秋冬能分出谁重要么?所以做人不要把自己看的多重要,那样会伤及自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笔记:32.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道德经》讲义(第14讲)
《老子》第三十二章解说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国学经典名句十八句欣赏——《道德经》
道德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