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真宗劝学立教
帝初学
〇 帝幼就学受经,一览成诵  《宋史·真宗本纪》:“帝幼英睿,姿表特异。太祖爱之,育于宫中。比就学受经,一览成诵。”
〇 帝封王后专以讲学属词为乐  《帝学》卷三:“帝出阁后,专以讲学属词为乐,禁中游息之所皆贮图籍,置笔砚。及即位,每召诸王府侍讲邢昺及国子监直讲孙奭等更侍讲说,质问经义,久而方罢。”
〇 帝在东宫遍读《九经》  《帝学》卷三:“太宗时,邢昺尝纂《礼选》以献。其后帝阅书禁中,得其本,作赞以示近臣曰:'朕在东宫,昺为侍讲,尝遍观《九经》书,亦有三五过或十余过者,唯《尚书》凡十四讲。盖先帝慈旨勉励,每旦听书,食讫习射,使与兄弟朝夕同处,所习者文武二事尔。’”
太宗至道三年  丁酉(997)真宗三十岁
〇 七月癸酉,诏访孔子嫡孙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九月戊寅,以孔子四十五世孙延世为曲阜县令,袭封文宣公  见《宋史·真宗本纪》
真宗咸平元年  戊戌(998)
〇 正月癸酉,始令诸王府记室、翊善、侍读等官分兼南宫、北宅教授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三:“正月癸酉,始令诸王府记室、翊善、侍读等官分兼南、北宅教授。时南、北宅又有伴读,然无定员。”南宫、北宅,皇族、贵族所居,有子弟学塾。
〇 正月丁丑,召崔颐正后苑讲《尚书》  《宋史·真宗本纪》:“正月丁丑,召学官崔颐正讲《书》,因命宰臣选明经术者以闻。”《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三:“上曰:'朕宫中无事,乐闻讲诵。’因召颐正于后苑,讲《尚书·大禹谟》,赐五品服。他日,谓辅臣曰:'颐正讲诵甚精,卿等更于班行中选经明行修之士一二人,具以名闻。’自是,日令颐正赴御书院侍对,讲《尚书》至十卷。”
〇 二月戊戌,放进士五十人,诸科百五十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三:“二月戊戌,诏以久停贡举,颇滞时才,令礼部据合格人内进士放五十人,诸科百五十人,来岁不得为例。”
〇 三月壬申,赐进士孙仅等宴琼林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六月甲子,幸大相国寺祈雨  见《宋史·真宗本纪》

真宗咸平二年  己亥(999)
〇 三月甲寅,以戚纶为秘阁校理  《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四:“秘书监杨徽之荐著作佐郎、通判泰州戚纶文学纯谨,宜在儒馆。三月甲寅,以纶为秘阁校理。纶父同文,隐居教授,学者不远千里而至,登科者凡五十六人。”
〇 三月癸亥,诏进士增及七十人,诸科增及一百八十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四:“三月癸亥,诏:'今岁举人颇众,若依去年人数取合格者,虑有所遗落,进士可增及七十人,诸科增及一百八十人。’礼部寻以孙暨等二百五十人名闻,内诸科一举者六人特黜去之,余并赐及第。”
〇 闰月戊子,幸太一宫、天清寺祈雨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闰月,诏三馆写四部书二本来上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四:“闰三月,诏三馆写四部书二本来上,一置禁中之龙图阁,一置后苑之太清楼,以备观览。”
〇 六月,令秘书省正字邵焕于秘阁读书,从其请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四:“令秘书省正字邵焕于秘阁读书,从其请也。秘阁读书自焕始。焕尝以童子召对,赐帛遣归。是春,复至京师,上令赋《春雨诗》,援笔立成,遂命以官。时年十二。”
〇 七月甲辰,幸国子监,召学官崔偓佺讲《尚书·大禹谟》  《宋史·真宗本纪》:“七月甲辰,幸国子监,召学官崔偓佺讲《尚书·大禹谟》。还幸崇文院,赐秘书监、祭酒以下器币。”《帝学》卷三:“二年七月,幸国学谒先师及览《三礼图》,召祭酒邢昺、直讲崔偓佺讲《尚书·大禹谟》,从官侍座。帝曰:'偓佺讲书颇达经义,甚可称也。’赐偓佺绯章服,昺以下器币。”
〇 七月丙午,置翰林侍读学士,以兵部侍郎杨徽之为之,置 翰林侍讲学士,以国子祭酒邢昺为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五:“七月丙午,置翰林侍读学士,以兵部侍郎杨徽之、户部侍郎夏侯峤、工部郎中吕文仲为之。置翰林侍讲学士,以国子祭酒邢昺为之。”《帝学》卷三:“唐开元中置侍读,其后有翰林侍讲学士。五代以来,四方多事,时君尚武,不暇向学,故此职久废。太宗崇尚儒术,听政之暇,观书为乐,殆至宵分,手不释卷,繇是命文仲为翰林侍读,寓直禁中,以备顾问,然名秩未崇。帝聪明稽古,奉承先志,首置此职,择耆儒旧德,以充其选。班秩次翰林学士,禄赐如之。设直庐于秘阁,侍读更直,侍讲长上,日给尚食珍膳,夜则迭宿。帝尝谓近臣曰:'朕听政之外,未尝虚度时日,探赜编简,素所耽玩。但古圣奥旨有未晓处,不免废忘。昨置侍讲、侍读学士,自今令监馆阁书籍,中使日具当宿官名进入,朕欲召见访问。’自是多召对询访,或至中夕焉。臣祖禹曰:太宗始命吕文仲侍读,真宗置侍讲、侍读学士,仁宗开迩英、延义二閤,日以讲读为常,累圣相承,有加无损,有勤无怠,此所以遗子孙之法也。是以海内承平百三十年,自三代以来,盖未之有,由祖宗无不好学故也。”
〇 十一月乙酉,飨太庙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丙戌,祀天地于圜丘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本年,覆校《五经正义》毕  《玉海》卷四十三:“正月丁丑,刘可名上言诸经板本多误,上令(崔)颐正详校。二年,命祭酒邢昺代领其事。(至此)《五经正义》始毕。”
真宗咸平三年  庚子(1000)
〇 正月癸卯,翰林侍读学士杨徽之卒,上甚嗟悼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六:“正月癸卯,翰林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兼秘书监杨徽之卒。徽之先以足疾请告,上自取药为赐。郊祀不及扈从,特命加赐如侍祠之例。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近医药,当不久相见。’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还京,又遣使临问。及卒,上甚嗟悼,赠兵部尚书,谥文庄,赐其家钱五十万、绢五百匹。又遣中使护丧事,录其外孙宋绶太常寺太祝,二姪皆赐出身。徽之有集二十卷,上令夏侯峤就其家取进内。徽之无子。大中祥符中,徽之妻王氏卒,及葬,再以緍帛赐其家。”
〇 三月甲午,御试礼部贡举人,所擢千八百余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六:“三月甲午,上御崇政殿亲试,命翰林学士承旨宋白等与馆阁、王府、三司官二十一人于殿后西阁考覆,国子博士雷说、著作佐郎梅询封印卷首。亲览入等者,赐陈尧咨以下二百七十一人进士及第,一百四十三人同本科及《三传》学究出身。又命翰林侍讲学士邢昺等十五人考校诸科,得四百三十二人,赐及第、同出身。又试进士五举、诸科八举及尝经御试或年踰五十者论一篇,得进士二百六十人,诸科六百九十七人,赐同出身及试校书郎、将作监主簿。赐宴日,以御诗褒宠之。以尧咨等五人并为将作监丞、通判。第一等并《九经》为大理评事,知大县,第二等为节、察、防、团推官,余为判、司、簿、尉,试衔者守选。上连三日临轩,初无倦怠之色。所擢凡千八百余人,其中有自晋天福中随计者,校艺之详,推恩之广,近代所未有也。”
〇 四月壬戌,赐应制举人林陶同进士出身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七:“陶就试学士院,不及格,上方欲求俊茂,故特奖之。”
〇 五月庚子,诏权罢贡举一年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七
〇 五月壬寅,御试河北举人  见《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七:“先是,诏都官郎中直史馆刘蒙叟等试河北青齐等州举人,得合格者五百八十二人,上亲试之,于是赐进士齐革等十三人、诸科三百四十五人及第、同出身。有下第求试武艺及量材录用者五百余人,各赐装钱慰遣之,命礼部叙为一举,若能捍寇,即赏以官秩。
〇 八月癸酉,崔颐正致仕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七:“八月癸酉,殿中丞国子监直讲崔颐正以年老病目,不任朝谒,请致仕。上命坐,恤问甚至,赐器币,听以本官致仕,而不罢其直讲职。”
〇 九月壬辰,幸大相国寺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本年,帝命讲《左氏春秋》  《玉海》卷二十六:“咸平三年,御便殿,命侍讲学士邢昺讲《左氏》,侍读与焉。”
真宗咸平四年  辛丑(1001)
〇 正月丁亥,幸开宝寺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丁巳,幸大相国寺、上清宫祈雨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壬戌,诏群臣子弟奏补京官者试一经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丙寅,诏举贤良方正敢谏  《宋史·真宗本纪》:“二月丙寅,诏学士、两省御史台五品、尚书省诸司四品以上,举贤良方正敢谏一人。”
〇 三月,召终南隐士种放,辞疾不至  《宋史·真宗本纪》:“三月,召终南隐士种放,辞疾不至。”《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八:“兵部尚书张齐贤上言:'终南山处士种放守道遗荣,孝行纯至,栖迟衡泌,历二十年,愿以备贤良方正之举。’乃赐放诏及装钱五万,令京兆府遣官诣山,备礼发遣。放辞疾不至。”
〇 三月辛卯,以国子监经籍赐潭州岳麓山书院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八
〇 四月辛未,上御崇政殿试制举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八:“四月辛未,上御崇政殿试制举人,命翰林学士承旨宋白等充考官,得秘书丞查道、进士陈越入第四等,定国军节度推官王曙入次等。以道为左正言直史馆,越将作监丞,曙著作佐郎。”
〇 六月丁卯,颁《九经》于州县学校  《宋史·真宗本纪》:“六月丁卯,诏州县学校及聚徒讲诵之所并赐《九经》。”王夫之《宋论》卷三:“真宗咸平四年,诏赐《九经》于聚徒讲诵之所,与州县学校等,此书院之始也。嗣是而孙明复、胡安定起,师道立,学者兴,以成乎周、程、张、朱之盛。”
〇 八月己酉,复亲试制举人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九:“八月己酉,复亲试制举人,得成安县主簿丁逊、舒州团练推官孙仅入第四等,并为光禄寺丞直集贤院,秘书丞何亮、怀州防御推官孙暨入第四次等,以亮为太常博士,暨为光禄寺丞。”
〇 八月壬子,幸开宝寺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九月,《九经》及《孝经》《论语》《尔雅》疏义悉具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九:“先是,诏国子祭酒邢昺等校订《周礼》《仪礼》《公羊》《穀梁传正义》,丁亥,昺等上其书,凡一百六十五卷,命模印颁行,赐宴国子监,并加阶勋。于是《九经》疏义悉具矣。”《玉海》卷四十一:“凡贾公彦《周礼》《仪礼疏》各五十卷、《公羊疏》三十卷、杨士勋《穀梁传》十二卷,皆校旧本则成之。《孝经》取元行冲疏,《论语》取梁皇侃疏,《尔雅》取孙炎、高琏疏,约而修之,又二十三卷。四年九月以献,十月命杭州刻板。”
〇 十月,诏天下购馆阁逸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九:“主客司员外郎直集贤院李建中言太清楼群书恐有谬误,请选官重校。上因阅书目,见其阙者尚多,仍诏天下购馆阁逸书,每卷给千钱。及三百卷者,当量材录用。”

〇 闰月己巳  幸大相国寺  见《宋史·真宗本纪》

真宗咸平五年  壬寅(1002)
〇 正月,经筵讲《春秋》毕  《帝学》卷三:“五年,讲《春秋》毕。邢昺曰:'《春秋》一经,少有人听,多或中辍。’帝曰:'勤学有益,最胜他事。且深资政理,无如经书。朕听政之余,惟文史是乐,讲论经艺,以日系时,宁有倦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一:“翰林侍讲学士邢昺讲《左氏春秋》毕,召宗室、侍读侍讲学士、王府官宴于崇政殿,赐昺等器币、衣服、金带,加昺工部侍郎。上谓辅臣曰:'南、北宅将军而下,可各选纯儒,授以经义,庶其知三纲五常之道也。’”
〇 二月己丑  幸上清宫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三月己未,上亲试礼部举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一:“三月己未,上亲试礼部举人,得进士益都王曾以下三十八人,《九经》、诸科百八十一人,并赐及第。以曾等五人为将作监丞通判诸州,余及《九经》为大理评事知大县,诸科判、司、簿、尉。先是,贡举人集阙下者万四千五百六十二人。”
〇 七月戊戌,幸启圣院、太平兴国寺、上清宫祷霁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七月乙巳,召终南隐士种放    见《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二:“七月丙辰,遣使齎诏书就终南山召种放赴阙,仍赐绢百疋、钱十万。先是,判永兴军府张齐贤复条上放操行,请加旌贲,且言:'臣前在中书,亲奉先帝德音,欲行下不次之泽,臣缘未知本末,不敢奏陈,今兹出守,始熟其为人故也。’”
〇 九月戊申,种放对于便殿,赴阙授馆职  《宋史·真宗本纪》:“九月戊申,种放对于便殿,授左司谏,直昭文馆。乙卯,赐种放第宅。”《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二:“九月戊申,种放以幅巾入见于崇政殿,命坐与语,询以民政边事。放曰:'明王之治,爱民而已,余惟徐而化之 。’余皆谦让不对。即日授左司谏直昭文馆,赐冠带、袍笏,馆于都亭驿,大官供膳。上谓宰臣曰:'放亦有就禄仕意,且言迹狐。朕谕以俟升班列,必见朝廷清肃,排摈之事,无敢为者,赏一人可劝天下矣。’己酉,放表辞恩命,上令宰臣召问之。又知放与同知枢密院陈尧叟有旧,令谕旨,且曰:'朕求茂异,以广视听,资治道。如放终未乐仕,亦可遂其请也。’放至中书,为宰臣言:'主上虚怀待士,旰食忧民如此,放固不敢以羁束为念。’宰臣以闻,诏遂不许其让。居数日,复召见,赐绯衣、象笏、犀带、银鱼及御制五言诗,又赐昭庆坊第一区,加帷帐什物,银器五百两,钱三十万。中谢日,赐酒食于学士院。光宠之盛,近所未有也。”《湘山野录》卷上:“真宗初,诏种隐君放至阙,以敷对称旨。日既高,中人送中书膳,诸相皆盛服俟其来,种隐君韦布止长揖而已。杨大年闻之颇不平,以诗嘲曰:'不把一言裨万乘,只叉双手揖三公。’上闻之,独召杨曰:'知卿有诗戏种某。’杨汗浃股栗,不敢匿避。又曰:'卿安知无一言裨朕乎?’出一皂囊,内有十轴,乃放所奏之书也。其书曰《十议》,所谓《议道》《议德》《议仁》《议义》《议乐》《议兵》《议刑》《议政》《议安》《议危》。”
〇 十一月辛丑,享太庙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壬寅,祀天地于圜丘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命校勘御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三:“上以龙图阁及后苑所藏书籍尚多舛误,欲重加雠对,甲申,诏流内铨于常选人内择历任无过、知书者十五人以闻,命吏部侍郎陈恕、知制诰杨亿试之,于是得馆陶尉大名刘筠等七人,给本官俸料,大官供膳,就崇文院校之,逾年而毕,并授大理评事,秘阁校理。
真宗咸平六年  癸卯(1003)
〇 三月己酉,饯种放还山    见《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四:“三月丙午,左司谏直昭文馆种放再表乞暂放归山,诏许之。特授起居舍人,将行,宴饯于龙图阁。又诏三馆、秘阁官宴饯于琼林苑,上赐七言诗三章,在坐皆赋。”

〇 十一月壬寅,幸大相国寺  见《宋史·真宗本纪》

真宗景德元年  甲辰(1004)
〇 正月壬辰,遣中使赐种放药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
〇 正月辛丑,禁谶候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正月辛丑,诏:'图纬、推步之书,旧章所禁,私习尚多,其申严之。自今民间应有天象器物、谶候禁书,并令首纳,所在焚毁,匿而不言者论以死,募告者赏钱十万,星算伎术人并送阙下。’壬寅,诏司天监、翰林天文院职官学士诸色人,自今毋得出入臣庶家,占课休咎,传写文书,违者罪之。
〇 三月丁酉,上校勘新写御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三月丁酉,直秘阁黄夷简等上校勘新写御书,凡二万四千一百六十二卷,校勘官六人赐缗帛有差。
〇 五月庚子,宋惟干上《太玄新注》  《玉海》卷三十六:“景德元年五月庚子,直昭文馆宋惟干上《太玄新注》十卷,付史馆。”
〇 六月丙辰,密采群臣之有闻望者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六月丙辰,上密采群臣之有闻望者,得二十四人,内出其姓名,令閤门祗候,崇政殿再坐引对,外任者乘驿赴阙。每对,必往复紬绎其词气,或试文艺,多帖三馆职,或命为省府判官,或升其差使焉。好事者因号为二十四气,以比唐修文馆学士四时八节十二月之数云。
〇 七月丙午,诏以崇文院所校《晋书》新本分赐辅臣、宗室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七月丙午,诏以崇文院所校《晋书》新本分赐辅臣、宗室。上曰:'昨有言两晋事多鄙恶不可流行者。’参知政事毕士安曰:'恶以戒世,善以劝后。善恶之事,《春秋》备载。’上深然之。”
〇 闰月,契丹主与其母举国入寇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七
〇 十一月  御驾北征至澶州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八:“十一月庚午,是日,车驾北巡,司天言日抱珥,黄气充塞,宜不战而却,有和解之象。”《宋史·真宗本纪》:“丙子,帝次澶州。”
〇 十二月,澶渊之盟  《宋史·真宗本纪》:“十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契丹使韩杞来讲和。丙戌,遣监西京左藏库李继昌使契丹定和。”
真宗景德二年  乙巳(1005)
〇 二月前,十二经《释文》已雕印  《宋会要》崇儒四之三:“二月,国子监直讲孙奭言:'今诸经及《老子释文》共二十七卷,并已雕印颁行。’”
〇 三月甲寅,御试礼部贡举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九:“三月甲寅,上御崇政殿亲试礼部奏名举人,得进士李迪以下二百四十六人,第为五等,第一、第二、第三等赐及第,第四、第五等同出身。又得特奏名五举以上一百十一人,第为三等,并赐同进士、《三传》、学究出身。翌日,试诸科,得《九经》以下五百七十人,第为三等,并赐本科及第、出身、同出身。又得特奏名诸科《三礼》以下七十五人,第为三等,赐同学究出身,授试衔官。上谓宰相曰:'昨亲阅考官所定试卷,意其入末等者过多,即别令详考,往往合格。比缘临试多士,糊名校覆,务于精当,而考官不谕朕意,过抑等第,欲自明绝私,甚无谓也。迪所试最优。李谘亦有可观,闻其幼年,母为父所弃,归舅族,谘日夕号泣,求还其母,乃至绝荤茹素以祷祈,又能刻苦为学,自取名级,亦可嘉也。’以迪为将作监丞,谘及夏侯麟为大理评事,通判诸州。进士第一等为试校书郎、知令录,余为判、司、簿、尉。”
〇 四月,赐进士琼林宴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四月戊戌,观诸阁图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九:“四月戊戌,幸龙图阁,近臣毕从,起居舍人、直昭文馆种放预焉。阅太宗御书,又观诸阁图画。龙图阁在会庆殿之西偏,北连禁中,阁上藏太宗御书五千一百十五卷、轴,下设六阁:经典阁三千七百六十二卷,史传阁八百二十一卷,子书阁一万三百六十二卷,文集阁八千三十一卷,天文阁二千五百六十四卷,图画阁一千四百二十一轴、卷、册。上曰:'朕退朝之暇,无所用心,聚此图书以自娱耳。’
〇 五月戊申,幸国子监阅书库  见《宋史·真宗本纪》。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五月戊辰朔,幸国子监阅书库,问祭酒邢昺书板几何,昺曰:'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史正义皆具。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上喜曰:'国家虽尚儒术,然非四方无事,何以及此。’先是,馆阁博聚群书,精加雠校,经史未有印板者,悉令刊刻。或言《三国志》乃奸雄角立之事,不当传布。上曰:'君臣善恶,足为鉴戒,仲尼《春秋》岂非列国争斗之书乎?’
〇 五月丁巳,《乾坤宝典》成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先是,上以天文、地理、阴阳、术数之书,率多舛误,乃命司天少监史序等同加编次,掇其精要,以类分之,为《乾坤宝典》四百一十七卷。丁巳,序等上其书。上作序,藏秘阁。”
〇 五月庚申,御试河北举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先是,诏礼部贡院别试河北贡举人,其曾援城者,进士虽不合格,特许奏名。诸科例进二场至三场者,许终场。五举及经御试并年五十者,并以名闻。虽不更城守,应七举、年六十及瀛州有劳效者,亦如之。庚申,上御崇政殿亲试,凡七日,得进士范昭等五十一人赐及第,四十五人出身,诸科赐及第、同出身并试秩署州助教者六百九十八人,特奏名进士、诸科,赐及第、出身至摄助教隶殿侍者六百六十二人。”
〇 五月乙卯,饯种放游嵩山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五月乙卯,以起居舍人、直昭文馆种放为右谏议大夫,放谢病,乞游嵩山,诏许之。仍命河南守臣常加存抚。召对赐宴,赋诗饯行,恩礼甚厚。”
〇 五月,召试晏殊、姜盖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抚州进士晏殊年十四,大名府进士姜盖九年十二,皆以俊秀闻,特召试。殊试诗赋各一首,盖试诗六篇。殊属辞敏赡,上深叹赏。宰相寇准以殊江左人,欲抑之而进盖,上曰:'朝廷取士,惟才是求,四海一家,岂限遐迩?如前代张九龄辈何尝以僻陋而弃置耶?’乃赐殊进士出身,盖同学究出身。后二日,复召殊试诗、赋、论,殊具言赋题尝所私习,上益爱其淳直,改试他题。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仍命直史馆陈彭年视其所学,及检察其所与游者。”
〇 六月丁丑,下《劝学诏》,权停贡举二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六月丁丑朔,诏应进士、诸科同出身试将作监主簿者,并令守选。故事,登科皆有选限。近制,及第即命以官。咸平三年,初复廷试,赐出身者,亦免选。至是,策名之士尤众,多设等级以振淹滞,虽艺不及格,悉赐同出身,试秩解褐,故令有司循用常调,以示甄别。又下诏劝学,权停贡举二年。时命两制各撰《劝学诏》,赵安仁所作最切于科试之病,特俾用之。”
〇 六月乙未,高琼求板本经史,诏给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六月乙未,赐殿前都指挥使高琼板本经史,从所乞也。上崇尚文儒,留心学术,故武毅之臣无不自化。”高琼,武将也,尝引用文辞失当,故乞经史
〇 七月甲子,诏复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等六科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七月甲子,诏复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武足安边洞明韬略、运筹决胜军谋宏远、才任边寄等科,令尚书吏部传告诸路,许文武群臣、草泽隐逸之士来应,委中书门下先加考试,如器业可观,具名闻奏。时上谓寇准等曰:'方今文武多士,岂无才识优异,未升进者耶?至于将帅之任,尤难得人。前代试以制策,观其能否,用求材实,亦为国之远图也。’因出唐朝制科之目,采其六用之。”
〇 夏秋间,上新刻《疏义》,再定新疏文字  《玉海》卷四十二:“六月庚寅,国子监上新刻《公》《穀传》《周礼》《仪礼正义》印板。先是,后唐长兴中雕《九经》板本,而《正义》传写踳驳,太宗命刊校雕印而四经未毕。上遣直讲王焕就杭州刊板。至是皆备。”
〇 九月庚午,幸兴国寺传法院观新译经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戊申,诏翰林院侍讲学士邢昺等举堪为学官者十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一:“十一月戊申,命翰林侍读学士邢昺、户部侍郎张雍、龙图阁待制杜镐、诸王府侍讲孙奭,于京朝、幕府、州县官中,荐儒术该博,士行端良,堪充学官者十人以闻。”

〇 十一月丙辰,享太庙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丁巳,祀天地于圜丘  见宋史·真宗本纪》

真宗景德三年  丙午(1006)
〇 四月丙子,幸开宝寺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四月丙子,幸崇文院观图籍  《宋史·真宗本纪》:“四月丙子,幸崇文院观图籍,赐编修官金帛有差。”
〇 四月乙未,种放赐告归终南山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二:“四月乙未,右谏议大夫种放有兄丧,赐告归终南,宴于龙图阁。上作诗赐放,侍臣皆赋。放每至京师,秦雍学徒多就而受业,上面奖之,放顿首谢。”
〇 四月己亥,申严私藏天文、兵法之禁,星算术数人所在悉部送赴阙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二
〇 七月丙寅,赏赐翰林侍讲学士邢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三:“七月丙寅,赐翰林侍讲学士邢昺白金千两,又诏其妻乐氏对宫庭,赐宝冠霞帔。故事,外命妇非诸亲者,惟中书、枢密院、节度使始有是赐。昺前侍讲东宫,至是,年七十余,前一日得对便殿,上与语久之,且叹当时僚属沦没殆尽,唯昺独在,故特示褒锡。昺亦恃旧恩,多所干祈,尝为亡妻求追封,时人嗤之。”
〇 九月壬子,禁缘边交易杂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四:“九月壬子,诏:'民以书籍赴缘边榷场博易者,自非《九经》书疏,悉禁之。违者案罪,其书没官。’”
〇 九月丙辰,御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见《宋史·真宗本纪》
真宗景德四年  丁未(1007)
〇 二月己巳,幸西京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癸酉,诏西京建太祖神御殿,置国子监、武成王庙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甲戌,幸上清宫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戊子,加号列子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庚辰,命校正图经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五:“二月庚辰,上因览西京图经,颇多疏漏。庚辰,令诸道州、府、军、监选文学官校正图经,补其阙略来上,命知制诰孙仅等总校之。仅等言诸道所上,体制不一,遂请创例重修,奏可。”
〇 三月己亥,至自西京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三月乙巳,帝自言藏书叙书事  《帝学》卷三:“景德四年,召近臣观书玉宸殿,即帝偃息之所,茵纬皆黄绢为之,无文采之饰,叙书八千余卷。帝曰:'此惟正经、正史累校定者,小说、它书不置于此,盖俯近禁中,最便观览。国家搜访图书,其数渐广,臣僚家有叙书者,朕先借其目参校,所少并令抄补,所得甚多。’”《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五:“太清楼藏太宗御制及墨迹石本九百三十四卷、轴,四部群书三万三千七百二十五卷。是日(三月乙巳),上召辅臣对苑中,遂登楼阅视。又至景福玉宸殿、翔鸾仪凤閤,上置酒作诗,王旦等皆赋,马知节辞以不能,上不许,亦赋焉,因赐食楼下。玉宸殿乃上宴息之所,中施御榻,帷幄皆黄缯为之,无文彩之饰。殿东西聚书八千余卷,上曰:'此唯正经正史屡校定者,小说它书不预焉。’其后,群书增及一万一千二百九十三卷。”
〇 五月戊午,兖州增二十户守孔子坟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五
〇 闰月壬申,御试贤良方正制科举人,命制举策问宜用经义参之时务  《宋会要》选举一〇之一三:“四年闰五月四日,中书门下言:'考试应制科陈绛等十人文论,内绛与夏竦、史良三人词理稍优。’帝曰:'比设此科,欲求才识,若但考文义则积学者方能中选,苟有济时之用,安得而知?朕以为六经之旨,圣人用心,固与子史异矣。今策问宜用经义,参之时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五:“闰五月壬申,御崇政殿试贤良方正著作佐郎陈绛、溧水县令史良、丹阳县主簿夏竦。先是,上谓宰臣曰:'比设此科,欲求才识。若但考文义,则积学者方能中选,苟有济时之用,安得而知?朕以为《六经》之旨,圣人用心,固与子史异矣。今策问宜用经义,参之时务。’王旦曰:'臣等每奉清问,语及儒教,未尝不以《六经》为首。迩来文风丕变,实由陛下化之。’上因命两制各上策问,择而问焉。绛、竦所对入第四次等,擢绛为右正言,竦为光禄寺丞。”
〇 闰五月壬辰,诏贡院考校程式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五:“闰五月壬辰,龙图阁待制陈彭年上言:'请令有司详定考校进士诗赋、杂文程式,付礼部贡院遵行。又请许流内选人应宏词拔萃科,明经人投状自荐策试经义,以劝儒学。’诏贡院考较程式,宜令彭年与待制戚纶、直史馆崔遵度姜屿议定,余令彭年各具条制以闻。”
〇 七月乙亥,赐交州《九经》及佛氏书  《宋史·真宗本纪》:“七月乙亥,交州来贡,赐黎龙廷《九经》及佛氏书。”
〇 八月壬寅,幸大相国寺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八月壬寅,幸崇文院观书  《宋史·真宗本纪》:“八月壬寅,幸崇文院观书,赐修书官器币。”
〇 八月辛亥,赐孔子四十六世孙圣佑同学究出身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六
〇 八月壬子,加翰林侍讲学士邢昺工部尚书  见《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六:“翰林侍讲学士刑部侍郎兼国子祭酒邢昺,以羸老步趋艰梗,见上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禋。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昺曰:'便可权知本州,何须假耶?’昺又言:'杨砺、夏侯峤同为府僚,二臣已没,皆赠尚书。’上悯之,谓宰相曰:'此可见其志矣。’壬子,即拜工部尚书,知曹州,职如故,迁其班在翰林学士上。入辞日,赐袭衣、金带。是日,特开龙图阁,召近臣宴崇和殿,上作诗二章赐之,预宴者咸赋。昺视壁间《尚书》《礼记图》,指《中庸》篇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因陈其大义,上嘉纳之。及行,又召近臣祖送,设会于宜春苑。翰林侍讲学士外使,自昺始。”
〇 八月丁巳,置龙图阁直学士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六:“八月丁巳,置龙图阁直学士,以龙图阁待制司封郎中杜镐为右谏议大夫充职,班在枢密直学士之下,仍少退。工部侍郎吕文仲、吕佑之并为翰林侍读学士。”
〇 十月甲辰,种放自终南山来朝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七:“十月甲辰,右谏议大夫种放自终南山来朝,召之也。上谓辅臣曰:'放比高尚其事,每询访多有可采。朝廷虽加爵秩,而未能大用,即物议未厌。’因令陈尧叟谕意,且曰:'朕虑放卷而怀之,能副朝旨,诚为美也。’既而尧叟言,放云'自被聘召及迁谏署,无所补报,其幸已甚。今主上圣明,朝无阙政,若更处之显位,则重其过矣’。尧叟复手笔讯之,放答疏如前。上因遣内侍齎诏赐放,略曰:'卿宜体兹眷遇,罄乃诚明,叙经国之大猷,述致君之远略,尽形奏牍,以沃朕心,副凉德之倚毗,褰外朝之观听,乃司枢务,式洽至公。’放上表固辞。上曰:'放能守分,益可嘉也。’”
〇 十月,颁《考试进士新格》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七:“翰林学士晁迥等上《考试进士新格》,诏颁行之。初,陈彭年举进士,轻俊,喜谤主司。宋白知贡举,恶其为人,黜落之,彭年憾焉。于是更定条制,多因白旧事而设关防。所取士不复拣择文行,止较一日之艺,虽杜绝请托,然置甲等者,或非人望,自彭年始也。”
〇 十月庚申,种放复自终南山来朝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七
〇 十月丙寅,特取邕州进士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七:“十月丙寅,邕州解送进士施粲等赴礼部,值宜州贼,违省限,诏贡院特取之。
〇 是年天下贡举人数一万三千有余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七:“先是,上尝问辅臣以天下贡举人数,王旦曰:'万三千有余。约常例,奏名十一而已。’上曰:'若此,则当黜者不啻万人矣。典领之臣,必须审择。’于是命翰林学士晁迥,知制诰朱巽、王曾,龙图阁待制陈彭年同知贡举。既受诏,上谕以取士之意,务在至公,擢寒畯有艺者。又命监察御史严颍、张士逊监贡院门,都官员外郎乔颜、太常博士郑彝、太常丞陈既济巡试铺,太常丞直集贤院任随、著作佐郎陈覃点检进士程试,大理寺丞马龟符等六人考校诸科程试。又命知制诰周起、京东转运使祠部员外郎滕元晏封印举人卷首,用奉使印,殿中丞李道监封印院门。进士诸科试卷,悉封印卷首,送知举官考校,仍颁其式。知举官既考定等级,复令封之进入,送覆考所考毕,然后参校得失。凡礼部封印卷首及点检程试别命官,皆始此。”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戊申(1008)真宗四十一岁
〇 正月乙丑,得天书《大中祥符》三篇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八:“正月乙丑,上召宰臣王旦、知枢密院事王钦若等对于崇政殿之西序,上曰:'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将半,朕方就寝,忽一室明朗,惊视之次,俄见神人,星冠绛袍,告朕曰:“宜于正殿建黄籙道场一月,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朕悚然起对,忽已不见,遽命笔志之。自十二月朔,即蔬食斋戒。于朝元殿建道场,结彩坛九级。又雕木为舆,饰以金宝,恭伫神贶。虽越月,未敢罢去。适睹皇城司奏,左承天门屋之南角,有黄帛曳于鸱吻之上。朕潜令中使往视之,回奏云:“其帛长二丈许,缄一物如书卷,缠以青缕三周,封处隐隐有字。”朕细思之,盖神人所谓天降之书也。’皆再拜称万岁。上即步至承天门,焚香望拜,命内侍周怀政、皇甫继明升屋对捧以降。王旦跪进,上再拜受,置书舆上,复与旦等步导,却伞盖,彻警跸,至道场,授知枢密院陈尧叟启封,帛上有文,曰:'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既去帛启缄,命尧叟读之。其书黄字三幅,辞类《尚书洪范》《老子道德经》,始言上能以至孝至道绍世,次谕以清净简俭,终述世祚延永之意。读讫,藏于金匮。旦等称贺于殿之北庑。丙寅,群臣入贺于崇政殿,赐宴,上与辅臣皆蔬食。遣吏部尚书张齐贤等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及京城祠庙。丁卯,设黄麾仗于殿前,陈宫悬、登歌,文武官、契丹使陪列,酌献三清天书。礼毕,上步导入内,行避黄道。司天监奏三日、五日有瑞云覆宫殿,乞付史馆,从之。戊辰,大赦,改元,文武官并加恩。改左承天门为左承天祥符门,擢护门亲从官徐荣为十将,赐衣服银带、缗钱,荣先睹天书故也。诏东京赐酺五日,以二月一日为始。”
〇 正月己卯,诏以天书降,申儆在位,俾各扬其职,以答天意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八
〇 二月癸未,诏礼部贡院优待诸科材艺可取者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八:“二月癸未,诏礼部贡院,诸科举人虽初举而材艺可取者,与进场第。上谓王旦等曰:'今兹举人,颇以糊名考较为惧,然有材艺者,皆喜于尽公。’旦曰:'诸路发解拘限程制,虑遗俊秀,当稍宽之。’冯拯曰:'比来省试,但以诗赋进退,不考文论。江浙士人,专业诗赋,以取科第。望令于诗赋人内兼考策论四。’上然之。”
〇 二月癸未,太仆少卿直秘阁钱惟演献《祥符颂》,上嘉之,甲申,擢司封郎中知制诰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八
〇 二月乙巳,以天降书遣使告凤翔府太平宫、亳州太清宫、舒州灵仙观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
〇 三月甲戌,兖州父老千二百八十七人诣阙请封禅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八:“三月甲戌,兖州父老吕良等千二百八十七人诣阙请封禅,对于崇政殿。上曰:'此大事,不可轻议。’良等曰:'岁时丰稔,华夏安泰,愿上答灵贶,早行盛礼。’诏赐缗帛遣之。知州邵晔又率官属抗表以请,亦不允。”
〇 三月壬午,文武官、将校、蛮夷、耆寿、僧道二万四千三百七十余人诣阙请封禅,表凡五上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三月己卯,诸道贡举人兖州进士孔谓等八百四十六人伏阙下请封禅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八:“三月己卯,诸道贡举人兖州进士孔谓等八百四十六人伏阙下请封禅。”
〇 四月辛卯,天书又降于大内之功德阁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八
〇 四月甲午,诏以十月有事于泰山,遣官告天地、宗庙、岳渎诸祠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四月乙未,以知枢密院事王钦若、参知政事赵安仁为泰山封禅经度制置使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四月乙未,诏(丁)谓计度泰山路粮草,引进使曹利用、宣政使李神福相度行营道路,翰林学士晁迥李宗谔杨億、龙图阁直学士杜镐、待制陈彭年与太常礼院详定仪注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八
〇 四月丙申,以王旦为封禅大礼使,王钦若为礼仪使,冯拯为仪仗使,陈尧叟为卤簿使,赵安仁为桥道顿递使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八
〇 四月丙申,禁于泰山樵采者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八
〇 四月壬寅,上御崇政殿,亲试进士  见《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八:“上御崇政殿,亲试进士。乃临轩赐进士姚晔等一百六人及第,三人同出身,十五人同《三礼》出身,八十三人学究出身,《九经》以下及第、出身试衔助教者六百五十二人。先是,谢恩始令释褐,是日,特赐绿袍、靴、笏,以晔等三人为将作监丞、大理评事,通判诸州,第四、第五人为两使推官,第六人已下凡五十人并《九经》关头为试衔知县,余为判、司、簿、尉。”
〇 四月,中书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进士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八:“中书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草泽刘若冲、周启明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大理寺丞吕夷简、草泽许申皆中等。诏以申等虽敏赡可赏,而理道未精,不复召对,若冲、启明、申并许应举,仍免取解,夷简优与亲民差使。时上封者言:'两汉举贤良,多因兵荒灾变,所以询访阙政。今国家受瑞建封,不当复设此科。’于是,悉罢吏部科目。”
〇 四月丙午,作昭应宫以奉天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八:“四月丙午,诏于皇城西北天波门外作昭应宫以奉天书。”
〇 四月戊申,曹、济州耆寿二千二百人诣阙,请车驾临幸,皆召见慰劳之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八
〇 五月壬戌,王钦若言泰山醴泉出,锡山苍龙见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五月癸未,置天书仪卫使、副,扶侍使都监、夹侍,凡有大礼即命之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六月乙未,天书再降于泰山醴泉北  见《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九:“先是,五月丙子,上复梦向者神人,言来月上旬复当赐天书于泰山,即密谕王钦若。于是钦若奏:'六月甲午,木工董祚于醴泉亭北见黄素曳草上,有字不能识,言于皇城使王居正,居正见其上有御名,驰告钦若,钦若等就取得之。遂建道场,明日,跪授中使捧诣阙。’奏至,上亟召王旦等谕其事,欲自出奉迎,即命旦为导卫使。己亥,旦与扶侍使而下具仪仗,奉迎天书,入含芳园之西门。庚子,群臣诣园,迎导升殿。辛丑,上致斋。壬寅,备銮驾以出,北面拜殿下,导卫、扶侍使自殿上奉天书置上前,上再拜授陈尧叟跪读,其文曰:'汝崇孝奉吾,育民广福。赐尔嘉瑞,黎庶咸知。秘守斯言,善解吾意。国祚延永,寿历遐岁。’读讫,召百官示之,复奉以升殿。酌献毕,上先还。旦等导卫、扶侍至朝元殿,上迎拜入内。”
〇 六月丁酉,诏宫苑皇亲臣庶弟宅饰以五采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六月壬寅,迎泰山天书于含芳园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六月辛亥,群臣表上尊号曰崇文广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八月己丑,上太祖尊谥曰启运立极英武圣文神德玄功大孝皇帝,太宗曰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大明广孝皇帝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八月庚寅,诏东封道路军马毋犯民稼,开封府毋治道役民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八月己酉,王钦若献芝草八千余本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九月戊午,岳州进三脊茅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九月甲子,奉天书告太庙,悉陈诸州所上芝草、嘉禾、瑞木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九月戊寅,西京诸州民以车驾东巡贡献,召对劳赐之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九月己卯,以马知节为行宫都部署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九月庚辰,赵安仁献五色金玉丹、紫芝八千七百余本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九月乙酉,亲习封禅仪于崇德殿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戊子,上御蔬食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庚寅,以巡幸置考制度使、副,凡巡幸则命之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庚寅,是夕,五星顺行同色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辛卯,车驾发京师,扶持使奉天书先道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丙申,次澶州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戊戌,许、郓、齐等州长吏赴泰山陪位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辛丑,驻跸郓州,神光起昊天玉册上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甲辰,诏扈从人毋坏民舍、什器、树木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丁未,法驾入乾封县奉高宫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戊申,王钦若等献泰山芝草三万八千余本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己酉,五色云起岳顶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庚戌,法驾临山门,黄云覆辇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辛亥,享昊天上帝于圜台,陈天书于左,以太祖、太宗配,帝衮冕奠献,庆云绕坛,月有黄光,命群臣享五方帝诸神于山下封祀坛,上下传呼万岁,振动山谷,降谷口,日有冠戴,黄气纷郁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壬子,禅社首,如封祀仪,紫气下覆,黄光如星绕天书匣,纵四方所献珍禽奇兽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壬子,还奉高宫,日重轮,五色云见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壬子,作会真宫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癸丑,御朝觐坛之寿昌殿,受群臣朝贺,大赦天下,恩赐天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十月癸丑,有司设仗卫、宫悬于朝觐坛下,坛在奉高宫之南,方九丈六尺,高九尺,四出陛,其南两陛。上服衮冕,御坛上之寿昌殿受朝贺,中书门下文武百官、皇亲、诸军校、四方朝贺使、贡举人、蕃客、父老、僧道皆在列。大赦天下。内外诸军将士,比南郊例特与加给。文武官并进秩,赐致仕官本品全俸一季,京朝官衣绯、绿十五年者,改赐服色。兖、郓州免来年夏秋税及屋税,仍免二年支移税赋工役。所过州县免来年夏屋税十之五,河北、京东军州供应东封者免十之四,两京、河北免十之三,诸路免十之二,屋税并永免折科。德清,通利军例外更给复一年。令开封府及车驾所过州军考送服勤词学经明行修举人,其怀材抱器沦于下位及高年不仕德行可称者,所在以闻。三班使臣经五年者与考课。两浙钱氏泉州陈氏近亲,伪蜀孟氏、江南李氏、湖南马氏、荆南高氏、广南河东刘氏子孙未食禄者听用。赐天下酺三日。改乾封县为奉符县。泰山下七里内禁樵采。大宴穆清殿,又宴近臣及泰山父老于殿门,赐父老时服茶帛。”
〇 十月癸丑,令开封府及所过州军考送服勤词学经明行修举人    见上引

〇 十月癸丑,改乾封县为奉符县  见上引

〇 十月癸丑,泰山下七里内禁樵采  见上引
〇 十月癸丑,赐天下酺三日  见上引
〇 十月癸丑,大宴穆清殿,又宴近臣及泰山父老于殿门,赐父老时服茶帛  见上引
〇 十一月戊午,赴曲阜县,谒孔子,靴袍再拜,遂幸孔林,加谥孔子曰玄圣文宣王,以孔子四十六世孙圣佑为奉礼郎   《宋史·真宗本纪》:“十一月戊午,幸曲阜县,谒文宣王庙,靴袍再拜。幸叔梁纥堂。近臣分奠七十二弟子。遂幸孔林。加谥孔子曰玄圣文宣王,遣官祭以太牢,给近便十户奉茔庙,赐其家钱三十万、帛三百匹。以四十六世孙圣祐为奉礼郎,近属授官、赐出身者六人。”《帝学》卷三:”十一月,幸曲阜,谒文宣王庙。有司定仪,止肃揖。帝特拜。又幸孔林。以树木拥道,降舆乘马,诣坟拜奠。帝曰:'唐明皇褒先圣为王,朕欲追谥为帝,可乎?当令有司检讨故事以闻。’或言:'宣父,周之陪臣,周止称王,不当加以帝号。’遂止增美名。“
〇 十一月辛酉,赐诸蕃使袍笏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壬戌,次中都县,幸广相寺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癸亥,次郓州,幸开元寺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丁卯,赐曲阜孔子庙经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十一月丁卯,次范县。赐曲阜县玄圣文宣王庙《九经》《三史》,令兖州选儒生讲说。又赐太宗御制、御书,又以经史赐兖州。”
〇 十一月辛未,幸河渎庙,加封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丙子,诏增天书仗卫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诏增天书仗卫六百人,其后遂以一千六百人为定制。”
〇 十一月丁丑,帝至自泰山,奉天书还宫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壬午,诏以正月三日为天庆节,休假五日  《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诏以正月三日天书降日为天庆节,休假五日。京师于上清宫建道场七日,宰相迭宿。罢日,文武官、内职皆集,赐会锡庆院。是夕,京师张灯。五日内无得用刑,仍禁屠宰。诸州建道场三日,群臣亦赐会。丁谓请以天书降后祥瑞编次撰赞,绘画于昭应宫。诏谓与龙图阁待制戚纶、陈彭年同编次,其赞令中书、门下、枢密、两制、尚书、丞郎、给谏、待制、馆阁官分撰。”
〇 十一月甲申,命王旦奉上太祖、太宗谥册,亲享太庙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乙酉,大宴含光殿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辛卯,御乾元殿受尊号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辛丑,进王旦、诸王爵秩  《宋史·真宗本纪》:“辛丑,王旦加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楚王元佐加太傅,宁王元偓为护国军节度,舒王元偁为平江、镇江军节度并兼侍中,广陵郡王元俨进封荣王,安定郡公惟吉为威德军节度,余进秩有差。”

〇 十二月癸卯,幸上清宫、景德开宝寺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癸卯,王钦若加礼部尚书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甲辰, 进张齐贤、温仲舒、寇准、王化基、邢昺、郭贽秩  《宋史·真宗本纪》:“十二月甲辰,张齐贤为右仆射,温仲舒、寇准并为户部尚书,王化基、邢昺、郭贽并为礼部尚书。”

〇 十二月甲辰,诏天下宫观陵庙,名在地志,功及生民者,并加崇饰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戊申,进宗室秩  《宋史·真宗本纪》:“十二月戊申,以德雍、德文、德存、惟正、惟忠、惟叙、惟和、惟宪并领诸州刺史,允升、允言、允成、允宁、允中并为各卫将军。”

〇 是岁,西凉府、甘州、三佛齐、大食国、西南蕃等来贺封禅  《宋史·真宗本纪》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己酉(1009)
〇 正月丁巳朔,召辅臣至内殿朝拜天书,自是岁以为常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一
〇 正月癸亥,以封禅庆成,赐宗室、辅臣袭衣、金带、器币  《宋史·真宗本纪》
〇 正月庚午,严谴读非圣之书者  《宋史·真宗本纪》:“正月庚午,诏:'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靡者,皆严谴之。已镂板文集,令转运司择官看详,可者录奏。’”
〇 二月庚寅,铨选南宫、北宅侍教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一:“先是,诏吏部铨取常调选人通经者为南宫、北宅侍教。铨司以新东关县令李颂、前武进县尉时大雅名闻,令中书召问,经义皆通,于是擢授大理、卫尉寺丞充职。”
〇 二月壬辰,诏立曲阜孔子庙学舍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乙巳,幸大相国寺、上清宫祈雨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戊申,遣使祠太一,祀玄冥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己酉,雨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癸丑,禁毁金宝塑浮屠像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庚戌,诏赐应天府书院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一:“应天府民曹诚,以赀募工就戚同文所居造舍百五十间,聚书千余卷,博延生徒,讲习甚盛。府奏其事,上嘉之,诏赐额曰'应天府书院’,命奉礼郎戚舜宾主之,乃令本府幕职官提举,又署诚府助教。”
〇 三月癸亥,诏开封府铨择服勤词学经明行修必充其数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一:“三月癸亥,开封府言:'准赦解荐服勤词学经明行修五十人,今考试得进士十二人,诸科十七人。’诏重铨择,必充其数。”
〇 四月辛卯,令国子监举服勤词学经明行修、进士、诸科各十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一:“四月辛卯,令国子监举服勤词学经明行修、进士、诸科各十人。前诏止开封府洎所过州军,至是,本监上言,故及之。”
〇 四月己丑,饯种放还山  《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一:“给事中判集贤院种放得告归终南山,是日召见,宴饯于龙图阁,上作诗赐放,命群臣皆赋,且制序。杜镐辞以素不属文,诏令引名臣归山故事,镐因诵《北山移文》,其意盖讥放也。明日,上出晁迥已下诗、序示王旦等,因品题之,以迥诗及杨亿、王曾序为优,诏令别自缮写送放,时论荣之。”
〇 四月乙未,河北旱,遣使祠北岳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四月丙午,试服勤词学经明行修国监生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五月乙卯,追封孔子弟子七十二人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五月庚辰,陕西旱,遣使祷太平宫、后土、西岳、河渎诸祠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六月甲午,幸昭应宫,赐修宫使器币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六月庚戌,御试东封路服勤词学经明行修贡举梁固等九十二人  《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一:“先是,工部侍郎张秉、知制诰周起以所试服勤词学经明行修合格人名闻。庚戌,上御崇政殿亲试。赐进士梁固等二十六人及第,同出身者三人,同《三礼》出身者二人,《九经》、《五经》、《三礼》、学究、明法及第者四十八人,同出身者六人。第五人以上除官,同元年榜,余为试衔知县、判、司、簿、尉。”
〇 七月辛未,以昭应宫为玉清昭应宫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七月戊寅,诏孔子庙配享鲁史左邱明等十九人加封爵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七月庚辰,蠲天下封禅赦前逋负千二百六十六万缗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九月,训督宗室诸王读经书重师傅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二:“先是,上谓王旦等曰:'朕在东宫讲《尚书》凡七遍,《论语》《孝经》亦皆数四。今宗室诸王所习,惟在经籍,昨奏讲《尚书》第五卷,此甚可喜也。’于是召宁王元偓等赴龙图阁观书目,上谕之曰:'宫中常听书习射,最胜他事。’元偓曰:'臣请侍讲张颖说《尚书》,间日不废弓矢。’因陈典谟之义,上喜甚,乃诏每讲日赐食,命入内副都知张继能主其事。尚虑元偓等轻待专经之士,又加训督焉。”
〇 十月甲午,诏天下置天庆观  《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二:“十月甲午,诏诸路、州、府、军、监、关、县择官地建道观,并以'天庆’为额,民有愿舍地备材创盖者亦听。先是,道教之行,时罕习尚,惟江西、剑南人素崇重。及是,天下始遍有道像矣。殿中侍御史张士逊上言:'今营造竞起,远近不胜其扰,愿因诸旧观为之。’诏从其请。” 
〇 十一月丙辰,赐近臣《儒行》篇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二:“十一月丙辰,上作文武敕七条,赐文臣任转运使以下至知县者,武臣任部署以下至巡检者。赐幕职、州县、监物务官诫励敕。上谓宰相曰:'思先朝以《儒行篇》赐近臣,今可以并赐一轴。’” 

〇 十二月辛丑,丁谓上《封禅朝觐祥瑞图》,刘承珪上《天书仪仗图》  《宋史·真宗本纪》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  庚戌(1010)
〇 二月乙酉,丁谓请承天节禁屠宰刑罚,从之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四月丁巳,《宸章集》成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三:“四月丁巳,龙图阁待制陈彭年上奉诏纂《历代帝王集》二十五卷,上作序,名《宸章集》。”
〇 四月辛酉,赐泰山隐士秦辨号贞素先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三:“四月辛酉,赐泰山隐士秦辨号贞素先生,放还山。辨自言百三十岁,上召至京,与语,多言五代事,亦无他术,但能服食致长年耳。”
〇 六月癸丑,河中父老千余人请祀后土,不许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六月丙辰,颁天下《释奠先圣庙仪》并《祭器图》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临丧哭翰林侍读学士郭贽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三:“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郭贽卒。故事,无临丧之制。上以旧学,故亲往哭之,废朝二日。赠左仆射,諡文懿。录其三子为大理寺丞、评事。”
〇 六月壬戌,幸邢昺第视疾,赐金帛  《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三:“六月辛未,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邢昺被病请告,诏太医院诊视。上亲临问,赐名药一奁,白金器千两,缯彩千匹。国朝故事,非宗戚将相,无省疾临丧之行,惟昺与郭贽以恩旧特用此礼,儒者荣之。昺二子皆为外官,即日命内侍传旨中书召还视疾。及卒,废朝二日,赠左仆射,三子并进秩。雍熙中,昺献《礼选》二十卷,上尝因内阁暴书,览而称善,召昺同观,作《礼选赞》赐之。昺言家无遗稿,愿得副本。上许之,缮录未竟而昺卒,亟诏写二本,一本赐昺家,一本俾置冢中。昺在东宫及内庭侍讲,说《孝经》《礼记》者二、《论语》十、《书》十三、《易》二、《诗》《左氏春秋》各一,据传疏敷绎之外,多引时事为喻,深被嘉奖。
〇 七月己亥,诏重臣及子弟受经学书  《宋史·真宗本纪》:“七月己亥,诏南宫、北宅大将军以下,各勤讲肄,诸子十岁以上并受经学书,勿令废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四:“诏:'南宫、北宅大将军已下,各赴书院讲读经史。诸子十岁已上,并须入学,每日授经书,至午后乃罢。仍委侍教教授,伴读官诱劝,无令废惰。’”
〇 七月辛丑,文武官、将校等三上表请词汾阴后土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八月丁未,诏明年春有事于汾阴  《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四:“八月丁未朔,诏以来年春有事于汾阴。先是,上命陈彭年等讨寻历代修废后土故事,出示宰相曰:'前史谓郊天而不祀地,失对偶之义。朕既升中太山,脽上之祭,要不可阙,而河中父老亦再有斯请。然封禅甫毕,遽行此礼,得不以地远劳费耶?’咸曰:'陛下为民祈福,不惮栉沐,圣心始定,固已达于神明矣。’上曰:'但冀民获丰稔,于朕固无所惮也。”
〇 八月戊申,陈尧叟为祀汾阴经度制置使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八月己酉,王旦为祀汾阴大礼使,王钦若为礼仪使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八月庚申,解州池盐不种自生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八月丁卯,群臣五表上尊号,不许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八月乙亥,河中府父老千七百人来迎,上劳问之,赐以缗帛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八月甲寅,诏近臣观书龙图阁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四
〇 九月丁亥,华州言父老二千余人请幸西岳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辛亥,河中民获《灵宝真文》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庚申,丁谓等上《大中祥符封禅记》  《宋史·真宗本纪》
〇 时学者易得书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四:“十一月壬辰,召资政殿大学士向敏中,龙图阁学士杜镐,直学士陈彭年,待制张知白、孙奭、查道洎编修君臣事迹官监察御史陈从易,大理寺丞秘阁校理刘筠,对于崇政殿,命坐,上顾敏中等曰:'从易等屡进文字,皆有可观。’并赐绯鱼。又谓敏中曰:'今学者易得书籍。’敏中曰:'国初惟张昭家有《三史》。太祖克定四方,太宗崇尚儒学,继以陛下稽古好文,今《三史》《三国志》《晋书》皆镂板,士大夫不劳力而家有旧典,此实千龄之盛也。’”
〇 十一月己亥,幸太一宫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陕州黄河清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陕州黄河再清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庚戌,集贤校理晏殊献《河清颂》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乙卯,告太庙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乙卯,以资政殿大学士向敏中权东京留守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丁巳,翰林学士李宗谔等上《新修诸道图经》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四:“十二月丁巳,翰林学士李宗谔等上《新修诸道图经》千五百六十六卷,诏奖之。宗谔而下,赐器帛有差。”

〇 十二月辛酉,谒玉清昭应宫  《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己巳,作《奉天庇民述》示宰相,禁扈从人燔道路草木  《宋史·真宗本纪》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  辛亥(1011)
〇 正月庚辰,诸王府讲《尚书》终篇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五:“正月庚辰,赐诸王府侍讲国子博士张颖器币。颖讲《尚书》终篇故也。”
〇 正月乙酉,习祀后土仪  《宋史·真宗本纪》
〇 给事中种放自终南山来朝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五
〇 正月丁亥,将祀汾阴,谒启圣院太宗神御殿、普安院元德皇后圣容  《宋史·真宗本纪》
〇 正月丙申,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  《宋史·真宗本纪》

〇 正月丁酉,奉天书发京师,日上有黄气如匹素,五色云如盖,紫气翼仗  《宋史·真宗本纪》

〇 正月庚子,陈尧叟献白鹿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戊申,华州献芝草,东京狱空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壬子,出潼关,渡渭河,遣近臣祠西岳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癸丑,次河中府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丁巳,黄云随天书辇,次宝鼎县奉祇宫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己未,瀵泉涌,有光如烛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辛酉,祀后土地祇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辛酉,是夜,月重轮,还奉祇宫,紫气四塞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辛酉,幸开元寺,作大宁宫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壬戌,甘州回鹘、蒲端、三麻兰、勿巡、蒲婆、大食国、吐蕃诸族来贡  《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壬戌,御朝觐坛受群臣朝贺,大赦天下,恩赐如东封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五:“壬戌,御朝觐坛,受群臣朝贺,大赦天下,恩赐如东封例。河中府特给复一年半,建宝鼎县为庆成军,给复二年。距脽上三里禁樵采。文武官该叙封欲回授祖父母者,听。四品以上官逮事太祖、太宗初潜,或尝更边任家无食禄者,禄其子孙。建隆佐命公王将相邱冢,命所在致祭。给西京分司官实奉三分之一。诸处负犯人并部送阙下者,皆刺满面大字,毁形颇甚,尤可悯伤,自今不得更然。律令编敕内条目,失于重者,宜令法官详定闻奏,务从轻典。赐天下酺三日。大宴穆清殿,赐父老酒食衣币。上作《汾阴二圣配飨铭》,河渎、西海等赞。
〇 二月壬戌,建宝鼎县为庆成军  见上引
〇 二月壬戌,赐天下酺三日  见上引
〇 二月壬戌,大宴穆清殿,赐父老酒食衣币  见上引
〇 二月壬戌,帝作《汾阴二圣配飨铭》,河渎、西海等赞  见上引
〇 二月癸亥,发庆成军,观瀵泉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五
〇 二月甲子,次河中府,幸舜庙,赐舜井名广孝泉,亲作赞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五
〇 二月甲子,渡河桥,观铁牛,又幸河渎庙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五
〇 二月甲子,幸开元寺、紫极宫、逍遥楼,赋诗赐从臣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五
〇 二月甲子,召草泽李渎、刘巽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五:“二月甲子,召草泽李渎、刘巽。渎以疾辞,授巽大理评事致仕。渎既辞疾不至,遣内侍劳问渎,令长吏岁时存抚。” 
〇 二月乙丑,加号西岳金天王曰顺圣金天王,遣鸿胪少卿祭告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五
〇 二月庚午,召见华山隐士郑隐、敷水隐士李宁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五:“二月庚午,召见华山隐士郑隐、敷水隐士李宁,赐隐号曰贞晦先生。隐自言始以经术为业,遇道士传辟谷鍊气之法,修习颇验,遂居华山之王力岩二十余年,冬夏常衣皮裘。宁精于药术,老而不衰,每以药施人,人与金帛多拒之。并赐御诗并茶药、束帛,隐辞所赉不受。”
〇 三月甲戌,次陕州,召草泽魏野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五:“三月甲戌朔,次陕州。召草泽魏野,辞疾不至。遣使图上其所居,令长吏常加存抚。
〇 三月己卯,车驾入西京,赐迎驾僧道绢五百匹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五
〇 三月己卯,令京兆府禁民樵采种放庄园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五
〇 三月壬午,幸上清宫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三月甲申,幸崇法院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三月丁亥,诏葺所经历代帝王祠庙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三月癸巳,禁扈从人践田稼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三月甲午,发西京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三月丙申,谒安陵、永昌诸陵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三月壬寅,幸列子庙,表潘孝子墓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四月甲辰朔,上至自汾阴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四月丙辰,大宴含光殿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四月甲寅,饯种放归终南    见《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五:“四月甲寅,给事中种放还终南山,赐宴赋诗如前例。”
〇 四月甲子,王旦加右仆射,元佐为太尉,元偓进封相王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四月乙丑,加王钦若吏部尚书,陈尧叟户部尚书,冯拯工部尚书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四月丙寅,以张齐贤为左仆射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五月,诏州城置孔子庙     见《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五:“王承美请于丰州城内置玄圣文宣王庙,从之。”
〇 五月乙未,加上五岳帝号,作《奉神述》    见《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五:“五月乙未,诏加上东岳曰天齐仁圣帝,南岳曰司天昭圣帝,西岳曰金天顺圣帝,北岳曰安天元圣帝,中岳曰中天崇圣帝。命翰林学士李宗谔、龙图阁直学士陈彭年与礼官详定仪注。又作《奉神述》,备纪崇事之意。”
〇 六月丙午,亳州二龙见禹祠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八月乙丑,刻御制《大中祥符颂》于左承天祥符门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九月戊子,幸太乙宫祈晴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九月辛卯,向敏中等为五岳奉册使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戊申,御朝元殿发五岳册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丙寅,召辅臣观藏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六:“十月丙寅,召辅臣至苑中山亭观太宗圣制及四部书,由玉宸殿佛阁至东西洞观古书,读御制书籍记石。”
〇 十一月丙子,御试服勤词学经明行修贡举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五:“先是,汾阴赦书,举服勤词学经明行修之士如东封例,惟不覆考。丙子,上御崇政殿亲试。赐进士张师德等二十一人及第,十人同出身。诸科及第者四十二人,同出身者八人。”
〇 十一月,种放徙居嵩山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六:“工部侍郎种放屡至阙下,俄复还山。人有诒书嘲其出处之迹,且劝以亟辞禄位居嵒谷,放不答。放终身不娶,尤恶嚣杂,故京城赐第,为择僻处。然禄赐既优,晚节颇饰舆服,于长安广置良田,岁利甚溥,亦有强市者,遂致争讼,门人族属,依倚恣横。王嗣宗之出守长安,始甚敬放,放被酒稍倨。嗣宗因上疏言所部兼并之家,侵渔众民、淩暴孤寡,凡十余族,而放为之首。且述:'愿以臣疏下放,而赐放终南田百亩,徙放嵩山。’于是,放自乞徙居嵩山天封观侧,诏遣内侍就兴唐观基起第赐之。假逾百日,续给其俸。然犹往来终南,按视田亩,每行必给驿乘,在道或亲诟驿吏,规算粮具之直,时议浸薄焉。”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  壬子(1012)
〇 正月乙亥,赐处州进士周启明粟帛  《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七:“赐处州处士周启明粟帛。东封初,启明举贤良,既罢归,遂不复有仕进意,教授弟子百余人,时号处士。于是转运使陈尧佐表其行义于朝,故赐之。”
〇 二月庚戌,诏贡举人公罪听赎  《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七:“二月,诏贡举人但曾预南省试者,公罪听赎。”
〇 三月己丑,御试礼部举人  《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月己丑,上御崇政殿亲试礼部合格贡举人。得进士建安徐奭而下及第者百人,同出身者二十六人,诸科及第者三百二十四人,同出身者五十二人。先是,考进士卷入第四等者止九十人,令取五举已上者再考,乃及前数。”
〇 六月庚申,赐杭州草泽林逋粟帛    见《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八:“钱塘人林逋,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不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宴如也。初泛游江湖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转运使陈尧佐以其名闻,庚申,诏赐粟帛,长吏岁时劳问。”
〇 七月己巳,谒玉清昭应宫,谢天书阁神光之应也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八
〇 七月癸未,庆成军太宁宫庙成,总六百四十六区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八
〇 八月乙巳,初议铸玉清昭应宫正殿圣像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八:“初议铸玉清昭应宫正殿圣像,令江淮发运使李溥访巧匠,得杭州民张文昱等,就建安军西北小山置冶,溥领视之。丙午,溥奏道场有神雀、异光、庆云之瑞,诏修宫使丁谓驰往醮谢,宴犒官吏、将校、耆老,赐役夫缗钱。溥与谓相为表里,多载奇木怪石,尽括东南巧匠以附会帝意。谓复言溥监铸圣像,蔬食者周岁,诏奖之。
〇 八月丙午,上作《祥瑞论》《勤政论》《俗吏辨》赐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八:“上作《祥瑞论》《勤政论》《俗吏辨》赐辅臣,人一本,因曰:'如闻中外有议及朝廷崇奉祥瑞、躬亲细务者,故著此以晓之。’辅臣请示百官,立石于国学,许之。”
〇 八月己未,作五岳观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九月壬申,幸大相国寺、上清宫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戊午,延恩殿道场,帝瞻九天司命天尊降  《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九:“十月戊午,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降于延恩殿。(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即圣祖也。)先是八日,上梦景德中所睹神人传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将见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翌日夜,复梦神人传天尊言:'吾坐西,当斜设六位。’即于延恩殿设道场。是日,五鼓一筹,先闻异香,少顷,黄光自东南至,掩蔽灯烛。俄见灵仙仪卫,所执器物皆有光明,天尊至,冠服如元始天尊。又六人皆秉圭,四人仙衣,二人通天冠、绛纱袍。上再拜于阶下。俄有黄雾起,须臾雾散,天尊与六人皆就坐,侍从在东阶。上升西阶,再拜。又欲拜六人,天尊令揖不拜。命设榻,召上坐,饮碧玉汤,甘白如乳。天尊曰:'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再降,乃轩辕皇帝,凡世所知少典之子,非也。母感电梦天人,生于寿邱。后唐时,七月一日下降,总治下方,主赵氏之族,今已百年。皇帝善为抚育苍生,无怠前志。’即离坐,乘云而去。及曙,以语辅臣,即召至殿,历观临降之所,又召修玉清昭应宫副使李宗谔、刘承珪,都监蓝继宗同观。己未,札示中外,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咸除之。两京来年夏税放十之二,诸路十之一。赐致仕官全俸一年,幕职、州县官先经省者权增五百员,任满即停。命参知政事丁谓、翰林学士李宗谔、龙图阁直学士陈彭年与太常礼院检讨官详定崇奉天尊仪制以闻。庚申,群臣诣崇政殿称贺,因赐酒五行而罢。宴宗室诸亲于万岁殿。辛酉,诏以天尊降临,分命辅臣告天地、宗庙、社稷。初,宰相请准例遣丞郎已下,上特命王旦等摄事,又遣官告诸陵、岳渎、祠宇,上亲封香付之。
〇 十月己未,大赦天下,赐致仕官全奉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辛酉,作《崇儒术论》,刻石国学  《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九:“十月辛酉,上以《崇儒术论》《为君难为臣不易论》示王旦等。先是,龙图阁直学士陈彭年因奏对,上谓之曰:'儒术污隆,其应实大,国家崇替,何莫由斯。故秦衰则经籍道息,汉盛则学校兴行。其后命历迭改,而风教一揆。有唐文物最盛,朱梁而下,王风寖微。太祖、太宗丕变弊俗,崇尚斯文。朕获绍先业,谨遵圣训,礼乐交举,儒术化成,实二后垂裕之所致也。’顷之,上出二论示彭年,彭年复请示辅臣,旦等因请付国子监刻石,从之。”
〇 十月,诏国子监校刊《孟子》  《宋会要》崇儒四之四:“十月,诏国子监校勘《孟子》。”
〇 闰月己巳,上圣祖尊号  见《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九:“闰十月己巳,上天尊号曰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有司请以玉清昭应宫玉皇后殿为圣祖正殿,东位司命殿为治事之所。壬申,诏:'圣祖名,上曰玄、下曰朗,不得斥犯。以七月一日为先天节,十月二十四日为降圣节,并休假五日。两京、诸州,前七日建道场设醮,假内禁屠、辍刑,听士民宴乐,京城张灯一夕。’癸酉,诏天下州、府、军、监天庆观并增置圣祖殿。”
〇 闰月辛未,谢太庙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闰月乙亥,诏上圣祖母懿号,加太庙六室尊谥  见《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九:“闰十月乙亥,诏上圣祖母懿号曰元天大圣后。
〇 闰月壬申,立先天、降圣节,五日休沐,辍刑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闰月丙子,群臣上尊号曰崇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佑德上圣钦明仁孝皇帝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闰月丁丑,出舒州所获瑞石,文曰“志公记”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闰月戊寅,建景灵宫、太极观于寿邱   《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九:“有司言圣祖母未有宫殿,望遣官于兖州曲阜县寿邱奏告,从之。戊寅,改兖州曲阜县为仙源县。建景灵宫、太极观于寿𨛪,以奉圣祖及圣祖母。”
〇 闰月辛巳,建安军铸圣像,龙见云中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闰月戊子,御制配享乐章并二舞名,文曰《发祥流庆》,武曰《降真观德》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丙申,亲祀玉皇于朝元殿  见《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九:“十一月丙申,上于朝元殿恭谢玉皇,奉天书行事。致斋三日,禁屠宰,备三献,荐玉帛、麪牲。配坐以圣祖,位在东,褥用黄,玉以四圭有邸,币色苍。太祖、太宗位在西,陈宫架。百官朝服,率如祀礼。毕,赐群臣福酒有差。庚子,上作《圣祖降临记》宣示中外。”  
〇 十一月甲辰,加王旦门下侍郎,向敏中中书侍郎,楚王元佐太师,相王元偓太傅,舒王元偁太保,内外官加恩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甲辰,置玉清昭应宫使,以王旦为之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丁未,作《汴水发愿文》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甲子,置景福殿使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戊辰,作景灵公  见《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九:“先是,诏丁谓等于京城择地建宫,以奉圣祖。乃得锡庆院吉地,即令谓等与内侍邓守恩修建。戊辰,诏上新宫名曰景灵。”
〇 十二月壬申,改谥玄圣文宣王曰至圣文宣王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九

〇 十二月己卯,知天雄军寇准言狱空,诏奖之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丙戌,诏天庆等节日,民犯罪情轻者释之  见《宋史·真宗本纪》

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癸卯(1013)
〇 正月癸巳朔,上御朝元殿受朝,司天监言五星同色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己亥,泰州言海陵草中生圣米,可济饥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三月乙卯,建安军铸玉皇、圣祖、太祖、太宗尊像成,以丁谓为迎奉使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五月壬辰,诏权罢今岁贡举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
〇 五月甲辰,圣像至  《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先是,丁谓等自建安军奉玉皇、圣祖、太祖、太宗四像,各御大舟。夹岸黄麾仗二千五百人,鼓吹三百人。别列舟十艘,载门旗、青衣、弓矢、殳义、道众、幢节。所过州县,道门声赞,鼓吹振作,官吏出城十里,具道释威仪音乐迎拜。所过禁屠宰七日,止行刑二日。遣迎奉大礼使王旦诣应天府酌献、奏青词,宗室至故驿、群臣至通津门奉迎。先于京城升桥北设幄殿、大次、宫悬。甲辰,圣像至,上斋于长春殿,百官宿斋于朝堂。乙巳,上衮冕朝拜,群臣朝服,陈玉币、册文酌献。具大驾卤簿,自宫城东出景龙门至玉清昭应宫,大礼等五使前导,载像以平盘辂,上加金华盖之饰,以'迎真’、'迎圣’、'奉圣’、'奉宸’为名。每乘二内臣夹侍,其缨辔马色,玉皇、圣祖以黄,太祖、太宗以赤。上具銮驾,先由宫城西出天波门,就宫门望拜,权设幄奉安,择日各升本殿。”
〇 五月丙午,诏圣像所经郡邑减系囚死罪,流以下释之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五月丙午,升建安军为真州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五月乙卯,谒圣像,奉安于玉清宫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五月丁巳,遣使奉告诸陵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六月甲子,赵州黑龙见  见《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
〇 六月丁卯,寿丘献紫茎金芝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六月,以御制《大中祥符颂》《真游颂》《圣祖临降记》赐天下道藏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
〇 六月丁丑,崇饰诸州黄帝祠庙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七月癸巳,上清宫道场获龙于香合中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七月己酉,亳州官吏父老三千三百人诣阙请谒太清宫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八月庚申,诏来春亲谒亳州太清宫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八月辛酉,以丁谓为奉祀经度制置使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八月丙寅,禁太清宫五里内樵采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八月庚午,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一
〇 九月丁巳,令诸州官吏每天庆、先天、降圣三大节建道场,散斋致斋如大祀之制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一
〇 十月甲子,亳州太清宫枯桧再生,真源县菽麦再实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癸酉,谒玉清昭应宫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己卯,作《步虚词》付道门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壬午,降圣节赐会如先天节仪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庚戌,帝论三教总贯,作《感应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一:“玉清昭应宫太初明庆殿有舍利出,上谓宰相曰:'三教之设,其旨一也,大抵皆劝人为善,惟达识者能总贯之。滞情偏见,触目分别,则于道远矣。’遂作《感应论》以著其事。”
〇 十一月癸丑,赐御史台《九经》、诸史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甲寅,判亳州丁谓献芝草三万七千本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己巳,天书扶持使赵安仁等上奉天书车辂、鼓吹、仪仗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壬申,献天书于朝元殿,遂告玉清昭应宫及太庙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乙亥,幸开宝寺、上清宫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己卯,幸太一宫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癸未,孙奭知密州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一:“兵部郎中龙图阁待制孙奭,自言父年八十二,家居郓州,求典近郡,以便侍养。癸未,命知密州。奭请扈从还赴任,从之。”

真宗大中祥符七年  甲寅(1014)
〇 正月庚子,国子监上《孟子》及《音义》,赐辅臣各一部  《玉海》卷五十五:“正月庚子,国子监上新印《孟子》及《音义》赐辅臣各一部。”《宋会要》崇儒四之四:“五年十月,诏国子监校勘《孟子》,直讲马龟符、冯元,说书吴易直同校勘,判国子监龙图阁待制孙奭、都虞员外郎王勉覆校,内侍刘崇超领其事。奭等言:'《孟子》旧有张镒、丁公著二家撰录,文理互舛。今采众家之善,削去异端,仍依《经典释文》刊《音义》二卷。’是年四月以进。诏两制与丁谓看详,乞送本监镂板。”
〇 正月壬寅,车驾奉天书发京师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正月丙午,次奉元宫,判亳州丁谓献白鹿一,芝九万五千本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正月戊申,王旦上混元上德皇帝册宝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正月己酉,朝谒太清宫,天书升辂,雨雪倏霁,法驾继进,佳气弥望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正月己酉,是夜,夜重轮,幸先天观、广灵洞霄宫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正月己酉,曲赦亳州及车驾所经流以下罪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正月己酉,升亳州为集庆军节度,减岁赋十之二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正月己酉,改奉元宫为明道宫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正月己酉,赐道士女官紫服、师名,披度者八十人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二
〇 正月己酉,诏三官正殿,民庶不得辄升,官吏非朝修止拜庭中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二
〇 正月己酉,上作《朝谒颂》、《先天太皇》《老君像》《真武赞》,命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平章事向敏中撰《亲祠颂》,并刻于石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二
〇 正月己酉,太史言含誉星见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正月庚戌,御均庆楼,赐酺三日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正月丙辰,建南京归德殿,赦境内及京畿车驾所过流以下罪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正月丙辰,作鸿庆宫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辛酉,至自亳州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辛未,飨太庙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二月壬申,恭谢天地,大赦天下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三月甲午,制加宰相王旦、向敏中,楚王元佐,相王元偓,舒王元偁,荣王元俨枢密使同平章事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三月乙未,宴翔鸾阁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四月癸亥,河南府狱空,有鸠巢其户,生二雏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五月壬辰,王旦为兖州景灵宫朝修使,乙未,又为天书刻玉使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六月庚辰,帝作《周易诗》三章  《玉海》卷三十:“七年六月庚辰,上作《周易诗》三章,赐群臣和。先是,上每著歌诗,间命辅臣、宗室、两制、馆阁属和。至是,遍咏经史。三司、谏官、御史或预赓载。”
〇 六月乙卯,禁文字斥用黄帝名号故事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七月庚子,增益州举人解额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三:“七月庚子,诏益州举人自今荐送定名外,别解三人。以其远方,多学者,故优之。”
〇 八月甲寅,置景灵宫使,以向敏中为之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八月丁丑,命内臣奉安太祖、太宗圣像于鸿庆宫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九月丙戌,含誉星再见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九月辛卯,尊上玉皇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九月戊戌,御试服勤词学经明行修举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三:“上御景福殿,试亳州、南京路服勤辞学经明行修举人,得进士张观等二十一人,诸科二十一人,赐及第,除官如东封西祀例。”
〇 九月辛丑,幸五岳观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月甲子,新修玉清昭应宫成,宫宇总二千六百一十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三:“十月甲子,以玉清昭应宫成,诏赐酺,在京五日,两京三日,诸州一日。宫宇总二千六百一十区。初料功须十五年,修宫使丁谓令以夜继日,每绘一壁给二烛,遂七年而成。”《宋史·真宗本纪》:“十一月乙酉,玉清昭应宫成,诏减诸路囚罪流以下一等。己丑,加王旦司空,修宫使。”

〇 十一月己丑,加玉清昭应宫使王旦司空,修宫使丁谓工部尚书,副使林特工部侍郎为三司使,都监蓝继宗洛苑使领高州团练使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癸丑,日当食不亏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十二月己未,作元符观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辛酉,加楚王元佐尚书令,相王元偓太尉,荣王元俨兼中书令,忠武军节度使魏咸信同平章事,余并进秩  见《宋史·真宗本纪》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乙卯(1015)

〇 正月壬午朔,诣玉清昭应宫,奉表告尊上玉皇大天帝圣号,奉安刻玉天书于宝符阁,还御崇德殿受贺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正月壬午,赦天下,非十恶、枉法赃及已杀人者咸除之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正月丁亥,赐玉清照应宫、国子监印本经书各一部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四

〇 正月庚寅,置清卫二指挥奉宫观  见《宋史·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四:“置禁军左右清卫二指挥,在雄武弩手之上,月俸钱五百,以奉宫观洒扫之役。”

〇 正月乙未,帝幼女妙元入道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四

〇 二月丙子,诏进士六举、诸科九举者,虽不合格,并许奏名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四

〇 三月壬寅,御试礼部贡举人  见·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四:“三月癸卯,上御崇政殿覆试。得进士蔡齐以下百九十七人,并赐及第,六人同出身。又赐六举以上特奏名进士七十八人同《三礼》出身,赐诸科三百六十三人及第、同出身,试将作监主簿,除官如元年之制。”
〇 三月癸卯,召讲《论语》首篇及《易·泰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四:“上之亲试进士也,召崇文馆检讨冯元讲《周易·泰卦》。元因推言:'君道至尊,臣道至卑,必以诚相感,乃能辅相财成。’上说,特赐五品服。”
〇 闰月,以童子蔡伯希为秘书省正字,年四岁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五:“以童子蔡伯希为秘书省正字,其父龟从为校书郎。伯希家本福州,随父至京师,裁四岁,诵诗百余篇。上召入禁中,应对周详,所诵精习,因命以官。又以龟从久在场籍,奖其善于训子,召试中书而命之。又作诗赐伯希。”
〇 闰月,帝《读十一经诗》成  见《玉海》卷三十。《玉海》录载《看尚书诗》《看毛诗诗》《看春秋诗》《看穀梁诗》《看公羊诗》《看周礼诗》《看礼记诗》《看仪礼诗》《看孝经诗》名目,另外两诗盖为《看周易诗》《看论语诗》

〇 七月,帝作《读十九代史诗》赐近臣和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五

〇 十月乙巳,王钦若上《圣祖先天纪》  见·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种放卒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五:“河南府言工部侍郎种放卒。上甚嗟悼,亲制文,遣内侍致祭,护丧归终南,赠工部尚书,录其侄世雍同学究出身。先是,有讥放循默者,上闻之,谓辅臣曰:'放为朕言事甚众,但外廷不知耳。’因出所上时议十三篇,其目曰《议道》《议德》《议用》《议器》《议文武》《议制度》《议教化》《议赏罚》《议官司》《议军政》《议狱讼》《议征赋》《议邪正》。放将卒,忽取前后章疏稿悉焚之,服道士衣,召诸生会饮与诀,酒数行而卒。”  

真宗大中祥符九年  丙辰(1016)
〇 正月丙辰,置会灵观使,以丁谓为之,加刑部尚书  见·真宗本纪》
〇 正月壬申,以张士逊、崔遵度为寿春郡王友  见·真宗本纪》
〇 二月甲午,诏以皇子就学之所名资善堂  ·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六:“二月甲午,诏筑室于元符观南,为皇子就学之所,赐名曰'资善’,上作记,刻石堂中。”《帝学》卷三:“(仁宗赵祯)大中祥符八年十二月封寿春郡王。九年正月,命尚书户部郎中直昭文馆张士逊、户部员外郎直史馆崔遵度并为王友。真宗宣谕曰:'儿子才七岁,朕每自教之,卿等可尽乃心。’退,见郡王于内东门南阁。真宗遣使谓士逊等曰:'儿子年小,毋得列拜。’士逊等各拜。二月,诏以郡王学堂为资善堂。八月,真宗赐王歌,凡七轴,曰《劝学》,曰《修身》,曰《怀俭约》,曰《慎所好》,曰《恤黎民》,曰《勿矜伐》,曰《守文》。”

〇 三月戊申,召宗室,问诸王以经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六:“三月戊申,召宗室观书玉宸殿。己酉,复召宗室宴射苑中。上问诸王以经史,悉能应对,分阅卷目,皆不差互,上甚悦。

〇 三月己酉,王钦若上《宝文统录》  见·真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六:“三月己酉,枢密使王钦若上新校《道藏经》,赐目录名《宝语文统录》,帝制序。”
〇 三月癸亥,置修玉牒官  见·真宗本纪》
〇 四月庚辰,周伯星见  见·真宗本纪》
〇 四月丙申,赐天下酺  见·真宗本纪》
〇 五月丁巳,向敏中为宫观庆成使  见·真宗本纪》
〇 五月戊午,寿春郡王赵祯读《孝经》毕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七:“五月戊午,诏奖寿春郡王友张士逊等,以王读《孝经》彻章故也。”
〇 六月戊寅,幸会灵观,宴祝禧殿  见·真宗本纪》
〇 七月癸亥,以畿内蝗下诏戒郡县  见·真宗本纪》
〇 七月丁卯,幸太乙宫、天清寺  见·真宗本纪》
〇 八月丙戌,制玉皇圣号册文  见·真宗本纪》
〇 八月壬辰,群臣请受尊号册宝,表五上,从之  见·真宗本纪》
〇 十月己卯,王钦若表上《翊圣保德真君传》  见·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会灵观甘露降  见·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癸亥,召近臣观书龙图阁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八
真宗天禧元年  丁巳(1017)

〇 正月辛丑朔,改元,诣玉清昭应宫荐献,上玉皇大天帝宝册、衮服  见·真宗本纪》

〇 正月壬寅,上圣祖宝册  见·真宗本纪》

〇 正月己酉,上太庙谥册  见·真宗本纪》

〇 正月庚戌,享六室  见·真宗本纪》

〇 正月辛亥,谢天地于南郊,大赦,御天安殿受册号  见·真宗本纪》

〇 正月乙卯,宰相读天书于天安殿,遂幸玉清昭应宫,作《钦承宝训述》示群臣  见·真宗本纪》

〇 正月壬戌,诏以四月旦日为天祯节  见·真宗本纪》

〇 正月丙寅,命王旦为兖州太极观奉上册宝使  见·真宗本纪》

〇 二月,帝出《春秋要言》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九:“上作《会灵观铭》《元符论颂》《思政论》,仍出《正说》十卷、《春秋要言》三卷、《清景殿书事诗百篇》,召辅臣至龙图阁示之。”

〇 二月辛卯,召冯元讲《易》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九:“二月辛卯,召太子中允直龙图阁冯元讲《易》于宣和门之北閤,待制查道、李虚己、李行简预焉。自是,听政之暇,率以为常。”
〇 三月辛丑,以不雨祷于四海  见·真宗本纪》
〇 五月己未,奉太祖圣容于西京应天院,向敏中为礼仪使  见·真宗本纪》
〇 九月癸亥,有诏毋增国子监鬻书价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九月癸亥,上封者言国子监所鬻书,其直甚轻,望令增定。上曰:'此固非为利也,政欲文字流布耳。’不许。” 
〇 九月,冯元讲《易》毕  《玉海》卷二十六:“天禧元年春二月,诏直龙图阁冯元讲《易》。至秋九月,终六十四卦。”
〇 十月辛卯,寿春郡王赵祯读《论语》毕,帝作诗赐王及王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十月辛卯,寿春郡王读《论语》终卷,上作诗赐王及友张士逊等。”

〇 十一月壬寅,诏淮、浙、荆湖治放生池,禁渔采  见·真宗本纪》

〇 十一月乙卯,幸太一宫  见·真宗本纪》

真宗天禧二年  戊午(1018)
〇 正月乙未,真游殿芝草生  见·真宗本纪》
〇 正月戊午,王钦若等上《天禧大礼记》四十卷  见·真宗本纪》
〇 二月丁卯,寿春郡王加太保,进封升王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三月戊寅,以嵩山种放故宅赐女道士王道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一:“三月戊寅,以嵩山故种放宅及兴唐观基山林赐女道士王道真,仍禁樵采。道真绝粒岁久,景德中尝召见,献枸杞树,自言相传四百年矣,愿至尊采撷服饵,用资上寿。上特优礼焉。”
〇 闰四月丁未,灵泉出京师,饮者愈疾,作祥源观  见·真宗本纪》
〇 七月,诏进李见撰《易枢》 《宋会要》崇儒五之二〇:“天禧二年七月十八日,富顺监言本监神龟山人李见撰《易枢》十卷,诏附递以闻。”《宋会要》崇儒二之二至三:“天禧四年七月十四日,以富顺监神龟仙人李见为国子太学助教。”
〇 八月甲辰,立皇子升王为皇太子  见《宋史·真宗本纪》

〇 八月壬子,以李迪兼太子宾客  见·真宗本纪》。《帝学》卷三:“参知政事李迪、枢密直学士王昕并兼太子宾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二:以参知政事李迪兼太子宾客。上初欲授迪太子太傅,迪辞以太宗时未尝立保傅,乃止兼宾客,而诏皇太子礼宾客如师傅。

〇 九月甲子,不许皇太子坐受师傅讲官参见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二:“九月甲子,右谏议大夫、兼太子左庶子张士逊等言:'臣等日诣资善堂参见皇太子,犹令升阶列拜,然后跪受。望令坐受参见。’不许。”皇太子年九岁

〇 九月辛未,令葺王屋山阳台观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二:“九月辛未,令河南府葺王屋山阳台观,给官田为常住。时女道士王道真住是观,得玉璧于山中,因请增葺故也。”

〇 十一月辛未,如近臣观太清楼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二:“十一月辛未,召近臣观太清楼书、太宗墨迹及御制,遂赐宴。上作诗,从官毕和。”

真宗天禧三年  己未(1019)

〇 正月,诸路举人四千三百人见于崇政殿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三  

〇 二月,帝作《劝学吟》赐皇太子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三:“丁未,出皇太子所书御诗赐宰相。上作《学书歌》赐皇太子。丙辰,又作劝学吟赐之。”
〇 三月,诏南省下第举人,曾经御试及诸科七举终场者,特以名闻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三
〇 三月丙寅,御试礼部贡举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三:“三月丙寅,上御崇政殿,亲试礼部奏名贡举人。得进士王整以下六十三人赐及第,八十六人同出身。又赐学究出身者一十三人,诸科及第者一百二人,同出身者四十七人。试将作监主簿者五人。除官如前例。”
〇 三月甲申,颍州石陨出泉,饮之愈疾  见《宋史·真宗本
〇 七月壬申,群臣表上尊号曰体元御极感天尊道应真宝运文德武功上圣钦明仁孝皇帝  见《宋史·真宗本
〇 八月丁亥,大赦天下,普度道释童行  见《宋史·真宗本
〇 八月丁亥,滑州龙见,河决  见《宋史·真宗本
〇 八月,大会道释于天安殿,凡万三千八十六人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四
〇 九月丙子,赐皇太子《六艺箴》《承华要略》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四:“九月丙子,诏宗室、辅臣、学士、三司使副、尚书丞郎、给谏、舍人、待制直龙图阁于清景殿观御制赐皇太子《元良述》、《六艺箴》、《承华要略》十卷、《授时要略》十二卷,又以国史、两朝实录、太宗文集并御集、御览群书赐皇太子,遂宴从官。”《帝学》卷三:“九月,召宰臣、枢密、两制及东宫僚属于清景殿观书。帝以《青宫要纪》事有未备,因博采群书,广为《承华要略》十卷,每篇著赞,以赐皇太子。至是书成,故召近臣观焉。”
〇 十一月己巳,谒景灵宫  见《宋史·真宗本
〇 十一月庚午,飨太庙  见《宋史·真宗本
〇 十一月辛未,祀天地于圜丘,大赦天下  见《宋史·真宗本
〇 十一月丁丑,御天安殿受尊号册  见《宋史·真宗本

真宗天禧四年  庚申(1020)

〇 正月己巳,幸元符观  见《宋史·真宗本

〇 正月庚午,赠处士魏野著作郎,赐其家粟帛  见《宋史·真宗本

〇 正月庚辰,诏择录落第进士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五:“正月庚辰,诏:'三京诸州取进士、诸科三举已上,曾经御试无罪犯者,量试艺业,拣材质书札解送赴阙,当议于班行录用。如经御试者数少,许即选五举以上,南省终场下第人充。’”

〇 二月,帝不豫  见《宋史·真宗本

〇 二月甲午,以杨光辅为国子四门助教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五:“二月甲午,密州莒县马耆山《九经》杨光辅为国子四门助教,加赐束帛,诏长吏常存问之。光辅聚徒讲授三十余年,知州王博文为言,故命以官。”

〇 六月壬寅,御试礼部奏名举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五:“六月壬寅,上御崇政殿,亲试礼部奏名举人,命官考覆如常例,授三班奉职者九十二人、借职者十三人。其不合格者,补诸州上佐文学。自奉职至殿侍,悉免短使,与家便差遣。”

〇 九月辛未,录用诸州续解进士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六:“先是,诏翰林学士刘筠等试诸州续解进士。辛未,筠等上其名,凡五十六人,其十九人授三班奉职,二十九人借职,八人当授诸州长史、司马,特补借职,并与家便差遣。”    

〇 十一月戊午,召近臣于龙图阁观御制文词,帝曰:“朕听政之暇,以翰墨自娱,虽不足垂范,亦平生游心于此。”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六:“十一月戊午,上御龙图龙图阁,召近臣观御制文论、歌诗。帝曰:'朕听览之暇,以翰墨自娱,虽不足垂范,亦平生游心于此。’丁谓等言:'圣制广大,宜有宣布,请镂板以传不朽。’许之。遂宴于资政殿。庚申,内出御制七百二十二卷付辅臣。壬戌,宰臣等言:'圣制已约分部帙,望令雕板摹印,颁赐馆阁,及道释经藏名山胜境。仍命内臣规度禁中严净之所,别创殿阁缄藏。’诏可。寻于龙图阁后修筑,是为天章阁。

〇 上久不豫,语言或错乱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六:“先是,上久不豫,语言或错乱。尝盛怒语辅臣曰:'昨夜皇后以下皆之刘氏,独留朕于宫中。’众皆不敢应。迪进曰:'果如是,何不以法治之?’良久,上寤,曰:'无是事也。’后适在屏间,闻之,由是恶迪。”  

〇 十二月乙酉,皇太子亲政  见《宋史·真宗本

〇 闰月癸丑,赐辅臣《册府元龟》各一部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六:“十二月癸丑,赐辅臣《册府元龟》各一部,板本初成也。”

真宗天禧五年  辛酉(1021)
〇 正月己丑,帝疾愈,出幸启圣院  见《宋史·真宗本
〇 二月丁未,召辅臣观书龙图阁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七
〇 二月庚午,孔圣祐袭封文宣公  《宋史·真宗本纪》:”二月庚午,以孔子四十七世孙圣祐袭封文宣公。“

〇 五月,诏皇太子读《春秋》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七

〇 五月辛丑,令国子监重刻经籍印板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七:“五月辛丑,令国子监重刻经书印板,以本监言其岁久刓弊故也。”

〇 六月己未,国子监请镂板御制《至圣文宣王赞》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七:“六月己未,国子监请以御制《至圣文宣王赞》及近臣所撰《十哲》《七十二贤赞》镂板,诏可。”

〇 六月乙丑,赐道士刘去奢号曰和靖先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七:“六月乙丑,赐玉清昭应宫上座慕真大师赐紫道士刘去奢号曰和靖先生,许归住荆南紫极观。去奢博达教典,有道行。上之节度荆南也,以本府道正得谒见宫邸,深被礼接。玉清昭应宫成,召令居之。至是,年七十余,其母年九十,求归侍奉,故旌以佳号,仍令就本观时设斋醮,官给所费,宰执而下咸赋诗饯行。”  

真宗乾兴元年  壬戌(1022)
〇 二月癸卯,上尊号曰应天尊道钦明仁孝皇帝  见《宋史·真宗本
〇 二月戊午,帝崩于延庆殿  《宋史·真宗本纪》:“二月戊午,帝是日崩于延庆殿,年五十五,在位二十六年。”
〇 帝每劝诸王、宗室读书  《帝学》卷三:“帝与诸王、宗室友爱最笃,然动有戒谕,或问其讲习为学,则喜见颜色,形于奖励。编修君臣事迹,日进草三二卷,帝虽政务繁剧,亦中夕披阅,条其舛互,纤悉穷究。诸儒疲于应对,为文务求温雅,制述尤多。中外书奏歌颂,无不重复省览,暑月或衣单𫄨,流汗浃体,而详览不辍。文史政事之外,无他玩好。帝读经史,摭其可以为后世法者,著《正说》五十篇。其后仁宗御经筵,命侍臣日读一篇。”

附:仁宗经筵读经
真宗乾兴元年  壬戌(1022)仁宗十三岁
〇 九月壬申,告大行皇帝谥于天地、宗庙、社稷  见《宋史·仁宗本
〇 九月己卯,命以天书从葬  见《宋史·仁宗本
〇 十一月,仁宗初御崇政殿西閤讲筵,命讲《论语》  初,诏双日御经筵。自是,虽只日亦召侍臣讲读
仁宗天圣二年  甲子(1024)仁宗十五岁
〇 二月,经筵讲《孝经》
〇 六月,经筵讲《孝经》毕  
仁宗天圣五年  丁卯(1027)仁宗十八岁
〇 十月,经筵讲《礼记》毕
仁宗天圣七年  己巳(1029)仁宗二十岁
〇 十月,经筵讲《尚书》毕  
仁宗景祐元年  甲戌(1034)仁宗二十五岁
〇 正月,始置崇政殿说书  日以二人入侍讲说
仁宗景祐二年  乙亥(1035)仁宗二十六岁
〇 正月,经筵始讲《春秋》  
仁宗景祐四年  丁丑(1037)仁宗二十八岁
〇 三月,始置天章阁侍讲  
仁宗宝元二年  己卯(1039)仁宗三十岁
〇 十月,经筵讲《左传》毕  
仁宗庆历四年  甲申(1044)仁宗三十五岁
〇 二月,经筵讲《毛诗》  
仁宗庆历七年  丁亥(1047)仁宗三十八岁
〇 三月,经筵《孝经》讲毕  
仁宗皇祐元年  己丑(1049)仁宗四十岁
〇 十二月,经筵讲《周易》  
仁宗皇祐三年  辛卯(1051)仁宗四十二岁
〇 十月,经筵进《五经正义节解》 
仁宗皇祐四年  壬辰(1052)仁宗四十三岁
〇 六月,经筵上《周易节解》  
〇 十一月,经筵上《尚书节解》  
仁宗皇祐五年  癸巳(1053)仁宗四十四岁
〇 四月,经筵上《礼记节解》
〇 十月,经筵上《春秋节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宋代军队战斗力衰弱的原因【注解】
盛度年谱简编(连载之二)
宋朝寇準传
北宋初期的特殊人群,凭借战功通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九十八卷
苏轼门人李之仪“晚节”辩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