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良渚文明为什么不能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
userphoto

2023.05.20 江苏

关注

#走进博物馆#

距今5300~4300年,1000年间,一个叫做良渚的王国,曾极致绚烂,创造了同时期水利和玉器制作的巅峰,却突然黯淡,消失于历史长河。

如今学术界已普遍认为,良渚文明,是中国第一个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良渚文明

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晚期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距今5300~4300年,它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地区,以发达的稻作农业为基础,有“三大件”琮、璧、钺等成组玉器,使用“标配”鼎、豆、罐、壶。

良渚文化分为核心区和外围区,核心区自然是以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心,面积约3.65万平方公里的环太湖地区。外围区,向北可扩展至江淮地区、宁镇地区,向南可达金衢盆地、宁绍地区。

目前,全国已经发现良渚文化遗址1000多处,光是杭嘉湖地区就发现了700多处。

从1936年至今,良渚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已经走过80多年。考古学者从复杂的王国古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系统,丰富精美的玉器文化等各个方面展示了良渚文明。

良渚的中心在良渚古城遗址,那是东亚最早具有早期国家形态的都城。

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等级分明的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遗址,尤其是具有权力和信仰象征的玉器,还有“神徽”所统摄的精神信仰,都在回应一个声音——

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它足以与其他古老文明世界比肩。

良渚时代的玉器文明

良渚时代的玉器文明

北京时间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申遗大考。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良渚古城遗址作出如下评价:

良渚古城遗址作为良渚文化的权力和信仰中心,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中国及区域文化认同、社会政治组织和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证据。

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前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

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探究

中国是世界最主要的原生文明古国之一,又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

这一延续至今的文明是如何起源、何时形成的?她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这些问题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世界人类文明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然而,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不同学科,学派各自表述的阶段,从没达成过共识。

✪1921年,安特生发掘仰韶遗址,首次提出仰韶文化为“中华远古之文化”。

由于仰韶文化是当时已知的第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实际上已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谱系的第一把标尺。

✪1950年代末的考古学界,出现了“黄河流域中心论”或“中原中心论”。

庙底沟和三里桥遗址的发掘主持人安志敏在1959年提出: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与世界上其他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相同,它的发生和发展也推动了和影响了邻近地区的古代文化”。

这种认识,得到夏鼐,张光直等人的认可,在当时中国的考古学界成为顺理成章的主流认识。

1979年,辽宁喀左发现了东山嘴遗址,1983年秋,在距东山嘴50千米发现了牛河梁遗址。遗址还算完整,由女神庙、祭坛和积石冢组成。

✪苏秉琦1986年提出东山嘴、牛河梁发现的红山文化晚期的“坛、庙、冢”可以作为中华文明新曙光的观点,认为已经出现了高于氏族社会的社会组织,进而提出,辽河流域的文明进程早于中原地区的观点。

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内引起了争论。安志敏等学者提出,“文明曙光”因素并不确切,红山文化不具备城市、冶金术、文字等文明要素,没有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证据,因此还不能将其与文明相联系。

尽管存在重大分歧,但红山文化的一系列发现,确实引发了中国学术界对文明起源研究的热潮。

✪1977年,古文字学家唐兰将大汶口文化陶缸上的若干符号认定为文字,并根据大汶口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提出当时已经进入奴隶制社会,中国应当有6000年文明史的观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多数学者都认为大汶口文化晚期还处于文明前夜。

1979年,在江苏北部新沂花厅遗址发现了大汶口文化的大型墓;在泗水尹家城、临朐西朱封发现山东龙山文化的高等级墓葬(这几座墓葬至今仍是商代之前全国范围内墓圹规模最大的墓葬)。丁公遗址还出土了刻划在陶片上、非汉字系统的文字。

✪这一阶段,有学者认为山东龙山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

1978年到1985年,考古工作者对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持续发掘,真正掀开了中原地区文明起源研究的新篇章。

特别是大墓中那些表明等级身份的陶鼓、石磬、龙盘、玉石钺等器物,引起了学者们格外的注意,被认为是具有“礼器”的性质,再加上冶金术、文字和阶级的出现都符合人们心目中关于文明的标准。

✪因此,陶寺遗址一经被发现,立即被视为中原地区文明起源研究最为重要的材料。

1985年以后,以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的发掘为契机,浙江良渚文化遗存的考古乃至文明起源研究迎来了高潮。

除了高等级墓葬的发掘外,1991年,在余杭莫角山遗址发现了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巨型土台,上面还有三个呈“品”字形排列的小台。

很多学者指出,玉琮、玉璧和玉钺同出于高等级墓葬,表明良渚社会的权贵阶层既掌握了主持宗教祭祀的权力,也掌握了军事指挥权。

✪关于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已有学者提出良渚文化中晚期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或称为“方国文明”)的观点。

对此,也有一些学者持谨慎态度,认为由于没有发现金属器和确切的文字,所以还不具备进入文明时代的条件,可能是即将跨入文明的门槛。

……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考古发掘现场

历史学界,考古界五花八门的“起源说”

✿裴安平在其系统性的著作《中国的家庭、私有制、文明、国家和城市起源》一书中,他提出:

文明的起源就是自然血缘社会发展到文明地缘社会的过渡与转变阶段。

文明的起源是独立的起源,不因国家而起,也不因国家之亡而终。

他认为距今7500年中国文明开始起源,距今6500-5000年,血缘社会的文明化迎来初期高潮,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聚落社会由分散开始走向统一。

✿易建平认为,应该跳出司马迁的历史书写体系,跳出中原中心书写体系,中华文明的源头不仅仅是华夏族文明的源头,而且是包括过去与现在生活在中国这块版图上的各个不同民族的不同文明的源头。

✿沈长云坚持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酋邦理论”,他认为,酋邦的出现或可上溯至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也是中国出现社会分化的时期龙山时代是“天下万邦”的局面,这里的“邦”就是酋邦,也即部分考古学者所说的“古国”。

“古国”的性质并不是真正的国家,而只是酋邦。

✿陈胜前在《有关国家文明起源的研究路径的反思》中对当前文明起源的理论方法和现状持相对悲观的态度。他认为:

“有关国家文明起源的研究基本是缺乏理论的构建。在考古学研究领域,以逻辑推理为中心的研究具有绝对垄断地位,人文导向的研究多见于历史考古领域,而很少能够深入到史前考古研究中来。

国家文明起源研究正好是两者的交合地带(即所谓的原史阶段),因此在人文导向的研究被忽视、以逻辑推理为中心的研究又存在重要缺环的情况下,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必定是举步维艰,讨论难以深入下去。”

✿王奇伟将《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载与新近的考古发现相联系,认为龙山时代即相当于五帝时代,应该进入了国家阶段。

✿缪雅娟认为中国国家起源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在诸多考古学文化竞相走向文明的过程中,以夏部族为代表的中原王朝文明首先形成,和历史上记载的洪水问题密切相关。

……

任何学科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是在基础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针对新出现的材料与问题才会有可能突破。

当然,现有的研究远远未能穷尽复杂的“文明”内涵。而对复杂的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所涉及的研究还应该包括物质文化、地区差异、经济基础、技术传承、资源利用、商品贸易、行政制度、人群迁徙流动、宗教信仰等等多个方面。

在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还有大量尚待开拓的领域,比如,早期文字与权力、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农业与动物驯化在在早期国家中的支撑作用、产量、经营模式;早期人群的流动与婚姻、家族形态……

尽管研究“文明起源”的问题复杂且艰难,但我们仍翘首以盼考古发现的那一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从哪里来?通过考古我们找到了答案 | 杨林
甲骨文会不会是殷人继承的夏人文字?据考古证据解读:或为殷商自创
一个陆续发掘了70年的考古遗址,证实了中华文明5000年的起源
第1292篇  中国还有没有更久远的其它文明(2)
良渚古国遗失后, 中原渐成史前东方文明的中心
中国农业起源研究的新思考和新发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