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科举博物馆介绍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就是以江南贡院历史遗迹为基础,在修缮保护明远楼和飞虹桥等历史遗存的前提下建设而成的。它是一座系统反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科举文化的专题博物馆。

我们以观众的参观动线为主轴,透过适切的主题分配与展陈设计巧思,为观众安排一条具有节奏性的观赏路线。

1

序厅

负三层到负四层铅字墙

进入展陈的第一区,左侧高达八米壮观墙面上,铺盖着以四书五经为内容的铅字版,象征学海无涯。运用铜色的经书文字,勾勒出满腹经纶的考生影像。将知识与人物作抽象结合,呈现出赴考场景,观众犹如与考生结伴同行。藉由这种意境的创作手法,佐以沈稳、内敛的视觉效果来传达文字的力量,酝酿出科举的情境氛围。

(图片)

负四层水幕墙

水幕墙为序厅主要视觉的背景墙。由墙面显现的百家姓氏,让每一位由负三层进入负四层的观众,开始与这博物馆产生情感连结。接着呈现大家耳熟能详的人名,借着流水象征成功名人「逆流而上」的努力与奋斗。配合重要文物「科第世家」牌坊,让观众依序川流而过,隐喻通过科举考试就有机会能出类拔萃、光耀门楣。

水幕墙下方则运用铜镜勾勒入仕官员人影,观众穿越牌坊门洞后,自己的身影就自然地与文武百官重迭,除了趣味性外,更能一路感受「考生赶考」、「百家姓氏」、「科第世家」到「文武百官」串联的过程,并创造了科举取士的情境互动空间。

2

第一展厅:为国求贤

在展厅的起始,布设周文王求贤、汉光武帝访严光、刘备三顾茅庐等三个故事场景,呈现古代君王「求才若渴」殷切之心,铺陈良善选材制度的重要性。接续以编年史的方式,透过详述科举制度的发展经过,突显科举是君王求才,士人求仕的重要管道,更呈现科举经隋、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推动之下,朝向「至公之制」目标迈进的过程。

展陈设计上以单侧安置展柜布局,让观众参观动线单一而明确,展柜上方以各朝镂空窗格,暗示着时间的流变。高13米的长廊上方,悬吊长达30米的鱼跃龙门公共艺术作品,东侧布设各朝代表性图像与科举故事,综合展现科举精神,串联出一条丰富精采的时代长河,赋予观众在知识面、视觉面、空间感上,全方位的经验体会与情境感受。

3

第二展厅:鱼龙变化

负四层 乡试

乡试是明清正式科举考试的第一级考试,亦为改变士人命运的关键点。在此区域,我们参考乡试考场的贡院号舍作为场景设计依据,透过多媒体影片、大量的珍贵文物,让观众如同当时应试的考生一般,经历入场搜检、得题答题、号舍生活等过程,体验古代考生九天六夜的艰辛考验。接着,透过互动装置与文物,介绍考官在内帘、外帘的诸多任务,进而呈现士子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后的身份、地位转变。

负四层 会试

各省举人皆有资格到京城参加会试,录取者称「贡士」,并拥有参加殿试的资格。此区以古代北京正阳门外观作为场景设计依据,区域内布置考生进京中途休息停歇之场景,透过窗格与灯光的安排,突显社会受科举影响而兴盛繁荣,呈现热闹市集、人声鼎沸之情景。安置生动的人物雕像并结合公交车文物,使观众犹如回到当时的时空情境之中,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们一同赴京赶考。

负四层 殿试

殿试是科举中的最高一级考试,以紫禁城保和殿为设计依据,周围文物也环绕着殿试考卷及题目进行解析。透过场景的重现与搭配中央表情生动的考生塑像,让观众体会殿试的慎重及皇帝「临轩策士」的意义,强调历代对遴选人才的重视,以及获得进士头衔的殊荣。我们特别设立殿试卷区,展示珍贵的「庄瑶殿试卷」,透过双面布展的方式,使观众得以目睹难得一见的殿试卷真迹,进而了解考官及皇帝如何评阅试卷及钦定进士的名次。

负四层 中庭区 魁星点斗

位于中央核心区厅,是为参观科考历程后的结尾。在此挑高12米的空间里,我方设计理念方向为创造整体气氛的崇高与宁静,得以突显魁星堂的神圣。充分运用四面高耸的墙面,放置四书五经与各类型科举相关书籍,浩瀚书海传达读书人准备科举应试,必须读万卷书。上方布设环形屏幕,将天顶设计为星罗密布的夜空,结合魁星点斗的典故,呈现北斗七星的主景,在此可欣赏精采的「魁星祈愿」到「衣锦还乡」多媒体故事提供观众视觉上的飨宴。最后,透过互动装置的许愿仪式,与南苑魁星亭进行连结,使两区能首尾呼应。

4

第三展厅:金榜题名

负三层 传胪大典

金榜题名是科考过程中最荣耀的环节。意味着“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知”的重要时刻,表达了整个社会对进士的钦佩与赞扬。公布榜单是一项繁复而隆重的典礼,配合主题和空间,我们选择将动态画面的典礼仪式缓缓地投影在一幅艺术画卷上,远看是一幅优雅的长卷,近看则是栩栩如生的典礼仪式展现在眼前。

负三层 大小金榜

金榜题名」这句成语的典故来自科举发榜。公布进士名次的榜单用表里二层的黄纸书写,故称黄榜或金榜,由于是以皇帝名义所颁布,又称「皇榜」。金榜张挂在城墙上,民众万头钻动欲一睹新科进士的风采,对士人和家族来说都是最光彩的时刻。我们选择复原部分场景,配合金榜文物的展示,让观众感受揭榜氛围并且加深对文物的认识。

负三层 观榜大发现

过去描绘发榜场景,最知名的画作便是仇英《观榜图》。观榜图细腻而生动的描绘人们争相观榜以及皇宫内举行的相关庆典礼仪等情景。本区展陈运用数种多媒体互动技术,透过对画作细微的观察,引发观众更深入的探索历史,并激发对科举典故的兴趣。

负三层入仕之途

科举是朝廷选拔官员的唯一途径。进士更是唐、宋、明、清各代高级官员的主要来源。在经过殿试的考验后,新科进士会透过朝考制度选出其中的佼佼者,然后进入翰林院学习为官之道。因此本区以翰林院大门为入口景象,玻璃材质大门配合灯光营造氛围,不但具有空间的穿透感,门中流露隐约的光辉更是象征通过层层考验的读书人,即将开始准备迈入仕途,洞烛幽微的为国服务。

负三层 社稷栋梁

唐宋以来,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所连结,他们之中有的通过科举考试跻身社会上层,作出卓越的贡献而名扬后世;有的科举落第或无意仕途,亦为中华文化的丰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而闻名于世。展区内布设科举名人栩栩如生的雕像,诉说每位科举名人生平故事与著作,传达科举选拔出的人才在中国历史洪流里,扮演中流砥柱的要角。

负三层 科举世家

通过科举实现金榜题名,是士人一生中追求光宗耀祖的重要目标。科举及第不仅让士子个人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能为家族提供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为子孙后代的读书应试条件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与环境。

本区建筑空间高达7米,在设计上运用此挑高二层楼的空间优势,将象征世家荣耀的匾额悬挂于半空,观众进到展区,将看到壮观匾额群列。在展区内还配置了许多与科举教化相关之家具与摆饰,了解科举确实在古人日常生活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展区更安排俗称小登科的婚庆主题,同样藉由高耸的建筑空间上方悬吊传统红色灯笼增添新婚喜庆氛围,透过洞房空间的布置,呈现科举对于民俗文化的浸染。

5

第四展厅:金陵佳话

「六朝古都」的南京,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其中科举文化对此地的影响和积淀尤其深厚。科举制度造就了南京独特的文化气质和鲜明的导向性地域文化,也塑造了南京特殊的人文精神。

本展区将「十里秦淮」具体而微的纳入展厅,并将实景转换成中国绘画氛围,让观众彷佛「步入画中」,营造出南京明清市街繁华的景像。当进入「东水关」后,将会引导观众体验「考生角色」,透过茶舍、试馆、江南贡院、书坊、河房、名人故居等场景,藉由实际的日常生活,了解科举制度如何塑造南京的人文景观。

6

第五展区:源远流长

负二层 科举之殇

此区阐述科举制度走向废除的历程,呈现清末中国在国际、社会、经济、思想…上的变革冲击下,逐步调整与改变国家取士的制度。在此紧凑的空间中,布设鸦片战争、戊戌变法、废除八股、停废科举、出国留洋等主题串连的历史场景,透过一幕幕历史事件中的片段浮现纪录,动荡不安的时代转折与新旧思想交织的主题核心内容。除了具有起承转合意涵的场景氛围,让观众沉淀思考科举废除的历史意义,更以动态及静态的文物、字幕、声音与场景,交错呈现那一段充满波折又影响深远的清末变局;当时,忧国忧民的改革力量排山倒海而来,对科举制度的停废产生相互因果关系。

负二层 民国考试院

此区设计以民国建筑做为造景,让观众走在民国建筑的回廊内,透过橱窗中的文物说明中国文官设置的历史背景,并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文官考试制度与古代科举在考选原则、形式上有继承、相似之处。

负二层 高考教室

中国长期实行的高考制度,以及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可以视为中国古代科举传统在当代中国的精神延续。在这个空间里,我们还原了1970年代中国的教室场景,唤起观众当年辛勤苦读、奋发向上的记忆,并藉由多位名人阐述这段考试的回忆,强调高等考试对于当代中国的重要性,使科举的精神延续不断。

负二层 世界影响

举不但在唐宋时期吸引了诸多外国考生应试,且日本、朝鲜和越南还仿效中国建立科举制度。到了十九世纪,英、法、德、美等西方国家借鉴科举,建立了该国文官考试制度。此区以「海上交流」为展区设计主调,展区中央圆柱型多媒体以传教士为主角,强调科举的传播与文化交流,柱面后方安置中西文官制度发展年表,让观众一目了然了解中西方大事记与选官制度的时间性对照;欧洲区采西方传统罗马建筑为设计元素,透过穹顶拉高观众视角,突破原有较低的建筑空间限制,整体上塑造一个圆形的空间带来寰宇全球之意象,展柜内布置成官员办公桌,营造西方文官文化之氛围。

7


尾厅

进入展陈尾声,当观众进入较昏暗的尾厅入口后,心情自然沈淀下来,第一景进入眼帘的就是在科举制度下,古代考生徐徐前进赶考的剪影群像场景,沿着时代的变迁,渐渐呈现出现代的考生依然循续着科举制度公正的精神步入考场。

于入口处的右侧,我们在墙面布置1300年科举制度发展的结语短文板面,汇整了整体展陈内容的精髓。随着观众步伐的前进,地面上浮出忽隐忽现的各种提示短句,让人陷入反思的心境;此刻,尾端右侧呈现出历史名家对科举存废的正反论调,暗示社会的多元价值观;左侧若有所思的孩童雕像,譬喻着每位考生都会对「考试的价值」有所思考,而答案正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获奖导游词:中国科举博物馆(孙逸宁)
南京之中国科举博物馆
名落孙山的古代科举试题
科举遗珠 之 定州贡院
正值中考高考放榜之时,来聊一聊“魁星点斗”和“独占鳌头”
古人在科举考试前拜哪些神仙?家有高考生的家长们别弄错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