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延安双修之绿道篇——延安市老城区绿道网络建设规划工作体会

延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圣地、精神家园;

延安,城市双修、城市设计的双试点城市;


2017年3月,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延安市委托,组织了包括风景园林、交通、文化与旅游、历史文化名城和市政等多个专业的技术团队,并联合中国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夏所全面打响了“延安双修”的攻坚战!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延安双修已经从总体规划设计阶段转向部分具体项目的施工阶段,具有延安特色的城市双修工作思路与方法也逐渐清晰,多层次、多专业的技术工作体系使延安双修工作纲举目张,使项目实施能够有条不紊、科学持续;抓重点、找靶向的技术工作原则使延安双修总体规划秉要执本,使宏观对策能够抓住本质、针对痛点。


本文是延安双修工作系列介绍的第七篇,作者系统总结了延安双修工作中五个专项规划之一的《延安市老城区绿道网络建设规划》的技术工作。通过对延安现状城市问题的分析,突出作为专项规划的绿道网络建设规划的特点,提出延安市老城区绿道网络建设的意义,构建绿道网络系统;对绿道网络进行分级分类,确定近期建设重点;从游径、绿化、设施三个方面对绿道要素规划设计提出要求;最后对双修工作中的绿道规划进行总结,欢迎分享。


作者魏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


作者崔溶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 


1 延安市老城区绿道网络建设规划的特点

延安是革命圣地,是历史名城,除了拥有优质的红色资源、黄土风情外,延安也是典型的河谷型城市,梁峁纵横,用地紧张,城市空间狭窄,城市开发建设导致邻近城市中心区域绿量不足,城市交通拥堵,慢行交通环境不佳,缺少人行空间。绿道网络建设作为增绿抓手,对于缓解延安热岛效应、疏解交通压力、保护和利用自然文化遗产、增加绿色空间和游憩空间、彰显城市特色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和城市双修的背景下,《延安市老城区绿道网络建设规划》作为延安“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中五个专项规划之一,其治理城市病的功能得到了突出展现,在支撑总规、与其他专项协同推进双修工作的同时,绿道网络建设还呈现了可操作性强、落地性强与实施性强等特质。


2 工作内容

2.1 延安市老城区绿道建设的意义

针对延安城市绿地与生态问题,延安市老城区绿道网络建设有四个方面的意义:


· 树形象。延安市老城区绿道网络建设能够系统有效的组织绿地、广场、文物保护、慢行交通,以绿色出行的方式展现延安市在新时代的健康正向新形象,增大宣传力度。


· 修生态。绿道网建设能够带动线路周边的绿地建设,正确引导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绿地建设不是局限在严格生态保护、限制城市建设的层面,而是在促进生态、游憩、景观、文化保护等方面均有作用,是综合性、多目标、均好性的建设方式。


· 增绿量。延安作为河谷型城市,建设用地总量不足(见图1),制约了绿地的建设步伐,绿道的建设对于延安意义重大,能够为城乡居民提供宜人的休憩环境,增加绿地数量,完善延安绿地的服务功能,切实为普通市民服务。


图1  延安市老城区绿地现状图


· 串景点。绿道网络建设规划能够系统有效的串连散布在延安的红色文化景点,有助于彰显延安红色文化、黄土风情,促进“居游一体”游憩系统的构建。


2.2 规划定位与布局

从延安市城市文化、生态、景观、为民服务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延安市老城区绿道网络建设规划定位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示范意义的红色文化、黄土风情、山水游憩绿道网络。


鉴于城市用地紧张,交通压力较大,绿道布局突出项目的可实施性,主要布局避开交通拥堵路段,布置在山边、水边、绿边,以闭合起来做系统,串联起来显特色,延展起来惠民生为原则,形成具有延安特色、红黄绿融合的绿道网络。布局时以川为轴,顺应城市山形地貌;尽可能多的串联城市组团,保证便捷,构建延安居游一体的游憩系统;突出城市特色,串联红色景点、公园绿地、特色节点;重点考虑宜居、惠民,连接各个居住用地(见图2)。

图2 延安市老城区绿道网络布局原则


最终规划十条绿道(见图3),形成“两环、放射、成网”的绿道网络结构(见图4)。以景观特色与游赏体验划分为“山、水、文、路”4种绿道,形成自身的亮点(见图5)。

图3 延安市老城区绿道网络布局图


图4 延安市老城区绿道网络结构图


图5 延安市老城区绿道网络分类规划图


· 文化型绿道

文化型绿道包含两条绿道,一条为圣地体验绿道,串联了众多红色经典景点,彰显延安革命圣地文化,是延安红色文化的缩影;一条为三山文化绿道,是延安老城区文化集中展示路线,重塑宝塔延河的历史记忆,营造延安城市特色、城市精神。这两条绿道是延安红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集中展现,是延安双修工作最聚焦的区域,也是近期建设实施的重点,在缓解老城区公园绿地不足、满足游人与居民游憩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延安绿地品质,形成了特色展示的文化纽带,是微创手术式解决城市病的体现,具有较好的社会效应、生态效应(见图6)。

图6-1 延安市老城区文化型绿道效果图


图6-2 延安市老城区文化型绿道效果图


文化型绿道串联了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等多处红色景点和清凉山、宝塔山、凤凰山等多处公园绿地,通过沿路的文化公园、广场、雕塑等展现延安红色文化和城市特色,并策划了多个文化体验项目,为游人提供参与式、沉浸式的景观体验。在绿道绿化上选用国槐、刺槐等乡土植物,增加红瑞木、山丹丹、牡丹等红枝或红花类植物,即体现了地域特色革命精神,也为老城居民和游人提供了良好的游憩体验(见图7 图8)。

图7 延安市老城区文化型绿道景观节点


图8 延安市老城区文化型绿道节点意向图


· 滨水型绿道

滨水型绿道包含四条绿道,分别为延河上游绿道、杜甫川滨水绿道、东川滨水绿道和方塔滨湖绿道(见图9)。滨水型绿道现状资源条件较好,四条绿道均是沿水设置,提供了良好的滨水游憩体验。在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满足水务部门防洪水利的要求,在保证城市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生态化建设,部分地段可依托现状进行建设,将绿道与滨水绿地进行结合,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建设,或架桥、或借路、或邻水,堤外部分应密切连接城市,堤内部分可以在河滩内适当延伸,亲水平台和水边步道洪水期可淹没,采用适应性强的野花组合和水生植物,形成生态休闲、安全可靠的滨水景观带,展现延安山水城市特质(见图10 图11)。

图9 延安市老城区滨水型绿道分布图


图10 东川滨水绿道现状图(左)&效果图(右)


图11 延安市老城区滨水型绿道效果图


·  山地型绿道

山地型绿道包含两条绿道,一条为新区东部绿道,是新区宜居绿道的典范;一条为大小砭沟绿道,是为缓解老城住区人口密集区域绿地不足而沿山地设置的绿道(见图12)。延安现状绿地不足,可以通过老城更新改造增加绿量,也可考虑通过非建设用地解决绿量不足问题,延安现已建成清凉山、宝塔山、凤凰山3个山体公园,并已规划15个山体公园,本次双修新增4个山体公园(见图13)。

图12 延安市老城区山地型绿道分布图


图13 延安市山体公园分布图


山地型绿道主要是依托大砭沟、小砭沟、文化沟、市场沟、长青路等山体公园进行建设,以满足居民的游憩、健身需求为主,地面设置距离标志,沿线多设置停留和活动空间,使用自然乡土的材质,使景观融入周边环境,提倡健身科普活动,形成自然生态、健身休闲的山地游憩系统(见图14)。

图14 延安市老城区山地型绿道效果图


·  道路型绿道

道路型绿道包含两条绿道,一条为延安城市环绿道,是游客概览延安城市整体风貌的线路;一条为新区乐居绿道,是展示延安新区行政中心面貌的路线(见图15)。

图15 延安市老城区道路型绿道


两条绿道均是依托现状道路设置,其特点是展示延安市新时代下的新形象,包括城市发展特色及现代住区特色,加强绿道示范与宣传功能。在建设过程中,应以现状道路的提升改造为主,因地制宜规划、因势利导成景,利用现状的自行车车道和人行道,拓宽道路,更换铺装材质,增加绿道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及标识设施,补植高大乔木,增加香花类彩色乡土植物,串联丰富的景观类型,起到“居游一体”的作用(见图16)。

图16 延安市老城区道路型绿道提升改造模式图



2.3 近期实施重点

在十条绿道中,建议圣地体验绿道与三山文化绿道作为近期实施重点,彰显延安革命圣地文化,改善中心城区人居环境。


圣地体验绿道是延安老城区红色资源、公园绿地、黄土风情最集中的区域,穿越了双修工作最聚焦的核心;是延安市主推的精品旅游线路,是市民日常休闲、通勤使用率较高的线路;具有文化展示的推广意义。线路西起枣园革命旧址,经过延安干部管理学院、延安大学、杨家岭、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在宝塔山与清凉山下转而向南经过凤凰山,途径延安大礼堂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西北局旧址、杜甫川山地公园,最后到达火车站(见图17)。目前本线路已开展部分线路的实施工作。三山文化绿道并入实施项目三山两河整治规划中。

图17 圣地体验绿道鸟瞰图


3 “小赵的一天”旅游线路设计

针对圣地体验绿道,项目组专门规划设计了“小赵的一天”旅游线路,专门针对00后、90后的年轻人(见图18),向年轻人普及革命英雄事迹、宣传红色历史文化,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历史、坚定信仰、热爱祖国(见图19)。

图18 小赵的一天绿道旅游项目策划


图19 一个90后的旅游日记


4 工作体会

绿道规划在美国有较悠久的历史;我国的绿道研究工作始于1985年,广东省的绿道规划及建设工作在2011年-2015年有较多的实践及研究,带动了相关规划的研究及实践工作。与双修工作相协同的绿道规划始于三亚双修工作,尚处于探索期,结合本次工作,项目组认为,与双修协同的绿道规划突出特点在两个方面:


· 与双修各规划之间良性互动

绿道规划既要给总规支撑,又要落实总规意图,对总规中提出的生态延安、圣地延安、幸福延安进行贯彻;绿道规划协同相关专项规划,相互之间既有支持也有借鉴,形成互补的合力,绿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与交通综合整治规划形成良性互动,以交通整治规划的研究数据作为依据,为交通规划提供亮点;绿道规划指导具体实施项目,为与三山两河整治规划提供依据,统一各实施绿道项目的材质、颜色及风格等。


· 面向实施的落地规划,强调落地性与可实施性

绿道规划从城市的整体着眼,从细微着手,保证选线的合理,重点突出城市的特色,选择具备建设条件的线路优先开展工作。


绿道规划的国家标准正处于申报阶段,住建部现已公布《绿道规划设计导则》,陕西省刚公布省内的规划标准,各个省市的绿道实践工作正在兴起,此类规划的标准正在形成中,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绿道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助力延安双修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延安双修之生态修复篇——黄土干旱河谷城市生态修复工作体会
又一生态建设项目正在流行——绿道
权威!住建部详解《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我国风景道建设发展状况
建设森林公园体系 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