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桂芝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
userphoto

2022.09.24 黑龙江

关注

何立丽[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 

 

摘要:孙桂芝教授四十余年来从事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及研究,通过总结治疗大肠癌的经验,指出其主要病因为湿热下注、酒色无度、外感邪毒,其治疗总体应予以健脾益肾、扶正固本来推动大肠传导司职,局部应予解毒化湿、散结祛瘀、消积导滞以利大肠功能恢复。孙师认为大肠腺瘤这一癌前病变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尤为重要,应未病先防,才能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她遵古而不泥古,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疗效显著,深为广大患者所信赖。

 

关键词:大肠癌;中医药疗法;老中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737.31   文献标识码:B

 

Professor Gui-Zhi Sun’s experience of treating Colon cancer

Li-Li He

Department of Oncology,Guang’an 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ABSTRACT: Professor Gui-Zhi Sun has been engaged in treating and researching malignant tumor for more than 40 years. Acordding to her experience, this disease is always due to the damp-heat pouring large intestine, the excessive drunk and ual overstrain, and some external factors. Its treatments conclude Jianpi Yishen and Fuzheng Guben to promote physical resistance, and Jiedu Huashi, Sanjie Quyu and Xiaoji Daozhi to promote colorectal function. Sun considers colorectal adenomas, the precancerous lesions in the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as the most important stage that we can do something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She integrated ancient and modern theories about treating colorectal cancer, and has been effective in clinal practice, and deeply trusted by majori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colon cancer;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experience of old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大肠癌(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部位)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4位、死因第3位[1]。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城市较为明显,如结直肠癌发病率居北京、上海癌症发病的第3位,居天津、武汉癌症发病率的第4位,说明结直肠癌发病与生活水平及膳食结构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进一步改变、寿命的上升,大肠癌的发病率还将进一步提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孙桂芝教授,多年来始终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事业,对大肠癌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经验,疗效显著,在广大患者中获得很好的声誉。笔者随师侍诊,聆其教诲,有所心得。现将导师辨证治疗大肠癌的经验略述如下。

 

一、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古籍中无“大肠癌”病名,但从其发病及临床特征分析,应属中医“积聚”、“肠覃”、“脏毒”、“肠风”、“下痢”、“锁肛痔”、“盘肛痈”等病范畴。如《灵枢·五变第四十六》中即记有“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初步探讨了肠中“积聚”的病因为“肠胃恶,邪气留止”;《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中则列举了肠内“积聚”形成的多种原因,如“寒气上入于肠胃……则瞋胀,瞋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卒然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虽然分别论述了寒邪、饮食起居不节及用力过度、内伤忧怒等因素在肠积发病中的作用,但中心环节是“肠寒”导致“汁沫(津液)与血并聚不得散”,所以总体而言“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灵枢·水胀第五十七》中记有“肠覃……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亦认为“肠覃、瘜肉”乃因寒邪侵入,与卫气相搏,气机郁遏,气血不能正常流通,“癖而内著”所致。《诸病源候论·积聚症瘕候》中记有“症者,由寒温失节,致脏腑之气虚弱,而饮食不消,聚结在内,……生长块段,盘牢不移动者,是症也;……若积引岁月,人即柴瘦,腹转大,遂致死”,认为因反复寒温失节,导致脏腑之气虚弱,进而饮食不消、聚结在内,最终导致“症瘕”形成,并指出其预后“人柴瘦、腹转大”而死,与肿瘤晚期恶液质体征十分相似。金·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中指出“脏毒者,其大肠尽头是脏头,……毒者其势凶恶也”,故得此名,其症状为“肛门肿痛,大便坚硬则殊痛,其旁小者如贯珠,大者如李核,煎寒作热,疼痛难安,势盛肿胀,翻行虚浮”。明《外科正宗·脏毒》中说“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流注肛门,结而为肿,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无奈饮食不餐,作渴之甚,凡此未得见其生”,指出预后极差。《外科真诠》中亦说“脏毒生于肛门两旁……发于内痈,兼阴虚湿热,下注肛门,内结壅肿,刺痛如锥,大便虚秘,小便淋漓,寒热往来,遇夜尤甚,……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肛门内蚀,常烂经络,污水流通,大孔无禁”,指出“脏毒”发病时可出现类似于“痈”病的毒盛壅肿、肉腐流脓、疼痛难忍,甚至形成瘘道,严重者可如清《医门补要·肛痈辨》中指出的那样“肛门四周红肿作痛,……数处溃开者,名盘肛痈”。因此不难理解,如毒盛肉腐、血溃成脓而病位较高,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者,即成“下痢”;如热毒较轻,仅以溃烂经络、便血为主者,即为“肠风”。另外,如肿瘤环肛而生,导致肛门狭窄,如《外科大成》中所记“肛门内外如竹节紧锁,形如海蜇,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此无治法,称为锁肛痔”。其预后甚差。

孙师在总结古人经验、吸取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诊疗实践,指出大肠癌病因病机多归于以下几种情况[2]:

1、湿热下注:多因饮食不节,醉饱无度,恣食肥甘,或久染肠疾,久泻久痢,或情志失调,肝脾不和,损伤脾胃,湿热内生,流注肛门,结而为肿,痛连少腹,肛门重坠,大便脓血,排便有碍。

2、酒色无度:纵情酒色,损伤脾肾,脾肾亏虚,虚则致积,积则益虚,气机不畅,毒邪蕴结脏腑,下迫大肠,结而为肿。

3、外感邪毒:不避严寒酷暑,或久坐湿地,恣意耽着,久不大便,遂致阴阳不和,关格壅塞,风热下冲,乃生五痔。

由于大肠乃六腑之一,司传导之职,清除糟粕,“传化物而不藏”,如以上内、外因素作用致使湿热蕴毒,结聚于内,“藏而不去”,反滞胀而为肿,是属大肠癌的标证;脾肾亏虚,正气不足,不能推动大肠传导司职,是大肠癌病之根本――所以然者,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也。

 

二、辨证施治

 

孙师在深刻阐释上述病因病机基础上,指出大肠癌的治疗总体应以健脾益肾、扶正固本来推动大肠传导司职;局部予以解毒化湿、散结祛瘀、消积导滞以利大肠功能恢复。在多年临床诊疗实践基础上总结分型如下[2~3]:1)湿热蕴结,下迫大肠者,予清热利湿,解毒抗癌,处方以槐花地榆汤加味或芍药汤加味;2)脾虚蕴湿,毒结大肠者,予健脾化湿,解毒抗癌,处方以参苓白术散或黄芪健中汤加味;如肝郁脾虚者,则以逍遥散加味;3)脾肾阳虚,寒邪客肠者,治以温补脾肾,祛邪抗癌,处方予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4)肝肾阴虚,津亏肠燥者,治以滋阴清热,益水涵木;处方予六味地黄丸加味;5)正虚邪实,气血双亏者,治以益气养血,解毒抗癌,处方予八珍汤加味。在病机主方基础上随证加减:1)解毒抗癌:酌选蜂房、藤梨根、红藤、败酱草、草河车、蛇舌草、白英等;热毒炽盛者,加土茯苓、地榆、槐花等;2)泻痢不止:加炒乌梅、石榴皮、诃子肉、炒苡仁等;必要时加利湿止泻药,如猪苓、泽泻、车前草等;3)出血多者:加血余炭、侧柏炭、藕节炭、地榆炭、三七粉等;4)肿瘤压迫、翻花:加山慈菇、黄药子、夏枯草、生牡蛎、龟板、鳖甲、穿山甲等;5)疼痛:加郁金、玄胡、乌药、香附、荜拨、桃仁、水红花子、凌霄花等。

 

三、未病先防

 

现代研究[4]表明,大肠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已确定,约80%的大肠癌系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从腺瘤演变为癌历时约5~10年。因此孙师认为,在此5~10年间积极予以截断扭转、未病先防,能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危等多方面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能治已病,而且要防未病,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发展趋势,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掌握防治疾病的主动权,达到“上工之术”。孙师总结多年临床实践,认为鸦胆子对抑制腺瘤、防止癌变有较好疗效。传统中医认为鸦胆子归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等功效,用于痢疾、疟疾及外治赘疣、鸡眼等均有良效;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鸦胆子油乳剂对大肠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依赖关系[5],对多药耐药也有一定的逆转作用,并能明显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6]。因此孙师常用之于未病先防,所需注意者,鸦胆子有毒,且其挥发油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因此用量不宜过大。

 

四、典型病例

 

例1 患者李某某,女,42岁,辽宁人,2004年8月初诊。患者于2003年底因大便次数增多、粘液多、大便带血,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在当地医院就诊,查便常规:白细胞 25-45个/HP,红细胞35-60个/HP,考虑为细菌性痢疾,经抗生素及中草药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出院,但饮食不当时仍大便次数增多,偶可见大便带血,患者未予重视,间断在当地中草药治疗控制。2004年5月再次病情加重,大便粘液多,大便带血,腹痛、里急后重,经抗生素及中草药治疗不能缓解,并于右上腹可触及一鸡蛋大小包块,伴有触痛,质地偏硬,随行钡灌肠检查,于结肠肝曲部位发现肠腔狭窄充盈缺损,随到当地肿瘤医院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结肠肝曲肿块约3.4×4.5厘米,向腔内突出,表面伴有靡烂出血,且于肝门附近有3个结节状物,质地硬,表面粗糙,最大者3.2×2.8厘米,最小者1.5×2.0厘米,因靠近肝门静脉,肝脏肿块无法切除,术中仅将结肠肿物切除,并行活检。术后病理为低分化腺癌。随予以MFV方案化疗,4周1疗程,共行2疗程后因化疗反应不能耐受,中止化疗前来我院门诊。初诊时见面色晦暗,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眼睑色淡,纳少恶心,腹痛嗳气,大便成糊状,3-5次/天,舌暗淡,苔白腻,脉沉细。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2×109/ L,N 58%,Hb 67g/L。便常规:红细胞 3-5个/HP,白细胞 0-2个/HP,潜血(±)。证属脾虚蕴湿,毒结大肠,治以健脾化湿,解毒抗癌,以黄芪健中汤化裁,药用:黄芪30克、当归12克、太子参15克、生白术30克、伏苓15克、白蔻仁10克、杏仁10克、厚朴10克、生苡仁15克、竹叶10克、何首乌15克、凌霄花15克、炒槐花10克、红藤10克、败酱草10克、鳖甲15克、阿胶珠20克、山药20克、鸡血藤30克、代赭石15克、鸡内金30克、生麦芽30克、香橼15克。每2日1剂,每日分2次服用。大便干结时,予加生白术30-40克、生地10克;便溏时,加金樱子10克、覆盆子10克;大便先干后溏时,加晚蚕砂20克、炒皂角10克;里急后重时,加青皮10克、儿茶10克、黄连10克、秦皮10克。经治4年余,症状明显缓解,精神转好,胃纳改善,大便通畅,情绪稳定,血常规多次复查在正常范围内,肝转移灶经多次腹部超声检查均基本稳定,目前仍在治疗中。

 

参考文献

[1] 柳益书,姚礼庆。124例青年人大肠癌临床特征[J]。中国临床医学,2003,10(05):707-708。

[2] 孙桂芝主编。常见肿瘤诊治指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8-60。

[3] 贾立群、朱世杰主编。现代名中医肿瘤科绝技-孙桂芝经验:健脾益气扶正培本治疗肠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24-325。

[4] 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76。

[5] 曾庆华,汤恢焕,李宜雄。鸦胆子油乳剂对大肠癌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5):19-20。

[6] 汤涛,蒙凌华,陈陵际。鸦胆子油乳具有多药耐药逆转和拓扑异构酶Ⅱ抑制作用。中国药理学通报。2001,17(05):534-539。

 

 



[1] 作者简介:何立丽,女,1976年出生,北京籍,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肿瘤复发转移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27165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桂芝教授诊疗大肠癌经验
大肠癌(运脾固肾,通腑排毒)
大肠癌先兆
大肠癌。朴炳奎  孙桂芝医案
肠道不好,少吃二食,多做三事,记住四个字,肠道慢慢变健康!
洗肠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吗?可以预防癌症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