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学中医丨五脏之“此心无题”5,进阶版!(想我注尔笔)
userphoto

2023.10.20 黑龙江

关注
现在是夏天,夏天为火,也对应着心。心居胸中,心包围护其外,与小肠互为表里。心窍为舌,心液为汗。心华在面,五味为苦,五志为喜,五色为赤红色。心,内为五脏之大主,外应万物,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它主血脉,也主神明。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心为五脏之大主,所以是阴中之阴,隐中之隐,藏中之藏。心人性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心的先天就是隐态。也正是有了这个阴,有了这个隐,所以才有了人。它内管着精神神志,外则在社会大环境中帮助对外界事物有一个认知认识,管理着我们生命的一切变化。
心主血脉,那么十二经脉自然也归它管。

它包括了: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太肠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在这里,我提出来了十二经的全名,所以大家要记忆全名,不要只记个什么心包经,三焦经,是手是脚,是阴是阳,要记全,不然后续的学习会痛苦,会跟不上。
而前面提出的“十二河源”,指的就是十二正经。

十二正经,就像十二条河一样,没有这些河水,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的生长就得不到滋养和供给,那么大地就没有生机,缺乏生命力。
人的生命也是这样,十二正经如果不通畅,没有河源的滋润,那么就会生机消殆,生命就将逝去。而十二河源的源头,就是气血,也是心所掌管的血脉。
人之一身,有三块田,三田也对应三界。上自泥丸,下至涌泉,三田皆为无极神乡。比如大小肠为泉曲之府,指的是冥府;肾之下为北都罗封,指的是地狱。修行人的三尸九虫,实则也是三官九署的化身。这些内容,在《黄庭经》《大洞经》《度人经》中都是有记载的。
十二河源十二正经亦是如此,都有神明坐镇。因为,既然我们讲人身也是一个小天地,那么我们在大自然中能够认识的一切,在人身上自然也都是有的。而我们的心,便是这其中的主宰。
要注意的是,很多存在,它是心神动向的产物,尤其听着就不太好的词,那些都是。我们前面提过五道门中“华竞苦精门”,因为“华竞”所挠,嗜欲望所致,而导致心神昏浊,陷入沉睡,不得清明,所以神魂便流落到丰都鬼罗之地。所以,嗜欲深者天机浅,讲的也是这个。人,都是这样的:因无明,不识,所以不太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贵。
还记得上节课讲的“气的质性”吗?
一张100元的纸币,相当于100张1元的纸币,相当于1000张1角的纸币。那么放在人身上,它就是指的精气神三宝。
我们常常讲:“精足不思欲,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神就是这样,它对应我们的精神活动,精神思维,用脑过度,那么就是高级的消耗,百元大钞在进行大把的花,耗费的是大量的精气。所以,精神活动过度的人,他就长不胖,思想复杂的人,形体就消瘦。
比如玄明老师,就很瘦。要学这,要学那的,必须要去思考。想要减肥的人,可以试试,多点人生的思考。但是,一般来说,胖的人是不爱思考的。吃了就坐着,要么就躺着休息,这是不可能瘦得像玄明老师这样仙风道骨的哈。
而神足的人,不爱睡觉,是因为精神足够。像很多思考累了的人,他就睡觉了,神魂就进入我讲过的那些灵气充沛的地方去休养了。
我的爷爷去世时,因为守了三天没有休息,确实太困。所以,送他老人家上山后,我回去就睡觉了。还跟相距千里之外的人一起神游去了一个灵气逼人的地方去修养,那里也像自然界一样有生命,还有生命力极强灵性很高的龟甲灵鱼,也有阵法守护,一般是不让外人进的。
如果你精气神好,有足够的缘分,还可以去上界的仙道学院学习。我跟一个前世的兄弟就去过这些仙道学院溜达,奇花异景,看得很多。当然,所谓的美女也很多,什么样的都有。温柔的,果敢的,脾气大的...神游跟她们玩闹,其实还是蛮愉快的。
所以,对于美女,对于美景,是免疫的,提不起什么兴趣。不过,还都是她们来找我,还成群结队的。这些事,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感情吧。桃花多了,其实是很头疼的。对她们无情?我做不出来。可要对她们有情,又办不到。所以,桃花虽然在现实中有,但更多的是在这些维度上。
情债多了,去哪儿都有。说实话,自己都不知道过去到底干过多少这种事儿,以前还是很不懂事,很爱拈花惹草啊。所以还是会被侠女追着打,追着骂。这种事情没人帮得了,主要是她的本领也高啊,谁惹谁挨揍。女侠是个剑仙,就是电影里那种,可以御剑飞行的。一把小短剑,玩得可厉害了。
她出身蜀山,所以蜀山派在上面是很正气的。哪里有不公,她就会去哪里比划比划。估计我跟她就是这样认识的吧。以前我就是个爆脾气,戾气很重,能力又大,现在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谁要惹了我兄弟朋友,那就是直接一个人去人家老窝一锅端。经常会一个人杀到魔界去,不打完架就不收工,所以得罪的也很多。
后来因为犯错后受罚,所以他们又趁我落魄时又被人家追杀了几十万年。那会儿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都被打得只剩个残灵了,还想把我完全吞噬,多大的仇啊。还好是个不死的灵性,就是不死鸟那种,不然早完蛋了。
所以,打打杀杀的,没啥意思,也没啥发展前景。经历多了,那就会有另一个领悟。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一言不合就要怎样怎样,吵吵闹闹的没意思。大家都是天生地养的天地之子,何必非要你死我活呢?当朋友不好吗?是吧?
至于仙家妙地嘛,那里的管理者可管不了我们,我们两人是俯视这仙家妙地的,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守护阵法也是形同虚设,去这些地方如入无人之地。去了那里,他们都不知道。还会看他们逛街,看那些生灵学道。
所以人也是这样,如果你够强,那么规则就是你定。但我不是在赞同恃强凌弱,我们二人并不算违规。既然我们在那里能够做这个事,自然是有原因的。就跟现在很多修行人讲的,在高维办什么学校一样,那些地方都是我们下面的人干的事儿了,去那里溜达溜达是很正常的事。
另外,包括权贵。什么是权贵?道德即是权贵。无德的,鄙视;有德的,赞扬。
就像祖师爷一样,人家追求的是道德,并非什么法术打架斗殴,那可不是他的作风。而且,世界奇大,跟祖师爷同等存在的也有。只不过我们是生活在了这个时空,书本知识上记载的只有他们。但宇宙之大,并非只有一二神灵独立其中,很多高级的存在,我们很多人都是没有资格知道的。
当你的境界提得足够高,机缘足够深,才能有资格见到他们。我也见过很多那些不入三界五行的存在,不要以为天庭就是宇宙中的至高存在,那只是其中的生命共建的一个组织,就像一个团队一样,他们是管理者,仅此而矣。但也不能因为有了我讲的认知,就心比天高,还是要一步一步往上走,学无止境,大道无上境。
那么气足呢?
气足,必定精也足。就像自然界一样,如果五行气性流通且充沛,那就像一个灵气萦绕的地方一样,自然界中的生命都会成长,一片生机勃勃,自然也不会需要过多的补给,所以气足不思食。
而精足,则不思欲。在这里要重点强调,很多欲望重的人,不管是什么欲,包括性欲,其本质并非是精有多足,而正是因为不足才会有这样的欲念生起。固摄不住啊,所以精气横流,欲望就丛生了。要学会还精补脑,心要定得住。
它跟做人是一样的,就是半壶水啊。满壶它不响,半壶响才叮当。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根本,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有多强,所以才总是表现这,表现那,结果却总是把自己暴露无遗。掩耳盗铃,欺骗自己,自欺欺人。
五脏呢,实有五帝。

东方为青,五脏为肝,肝藏魂,故有“青帝护魂”;西方为白,五脏为肺,肺藏魄,故有“白帝侍魄”。而心呢,为南方赤红,心主血脉,故“赤帝养气”。肾为北方,五色为黑,肾出精气血,故“黑帝通血”。心肾精气血,实际也是一体的。肾不好的人,心思就多,气血也不足,当个人也跟回光返照似的,伤人伤己。
人之受胎,就需要这五大帝王批准。五帝不降气,人便不得生。五气化生五脏,乃成阴阳五行之体。所以,人人都是神话中特殊的五行体质,你不需要羡慕任何人。
如果受胎成人之后,我们能好好修行,那么五帝便会降下神华,从而脱离五行之躯,超脱三界五行,不受其约束。
五行五义,有质的不同。不要什么都讲阴阳五行,阴阳五行的本质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仅以阴阳五行来看万事万物,在层次上是混乱的,所以很多修行的人就是因为自以为拿了至高奥义,但却总是迷在其中,怎么领悟都不懂的一个原因。至高的,一切都在,但像武功秘籍一样,没这个悟性,没这个机缘,你拿了也是白拿。
因此,我才敢讲,如果要真正讲阴阳五行七个字的话,是没有几人能听懂的。五行的本质,也是气的化生。而气是有质性的,对于没有质性的,比如佛家讲的空,五行气又拿什么来缠绕拉扯它呢?就像至阳金刚,你拿几块破石头就能砸伤它吗?
神华妙景,是灵通妙境。合则生妙象,分则成阴阳。能阴能阳,能离能合,生死成败,皆由其主掌。
修行的尽头,是得道。得道,我们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可以称为得道,只是有几分的问题。比如你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得道。高人之所以高,就是多明白了几个道理。但如果没有超脱出去,那便会与世界发生拉扯,从而进入成住坏空四大劫难之中。
而最后一个空劫,三界都会崩,万物精灵,就拿人来说,这个爽灵魂都是会飘在太空中的。待到阴精化水,阳精化火后,虚空太空中的存在才会受拉扯进行天地大换后的又一次重生,这就是重开天地。所有的气性存在才会再次孕育,经历漫长的岁月,成为我们认知的有情从生。而这期间,是亘古的久远。然后在动态之中,又会升沉六道,痛苦轮回不止。
所以,修行是为什么?为了脱离苦海。
下面回到中医上来:
在《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讲:膻中,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这个膻中,指的是心包络。外邪入侵心脏时,首先是心包代心受邪。这个在《灵枢·邪客》中有讲,叫“诸邪在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
所以,如果胸中,或左乳下这些部位出现了胀痛,闷热,悸动,都要注意是心包受邪,这是心君之病。在临床上,心包和心脏的病机,都是有相似性的。

心主精神,主神明。明与不明,都与心有关。包括七情六欲,一动则五脏六腑全动,十二官危,身之一国举国不安,所以作为国君,我们要能够很好统领自己国民,当个明君,别当昏君。

此心非是单指心脏。在现代中医中,有人认为脑藏神,有人认为心藏神,心脑有何异耶?还有的因为大脑皮层的功能性,将大脑皮层当成什么主管司令,错了。如果只是把心脏当作心,那又误入歧途了。一个没有员工的公司,领导还算是领导吗?
心主血脉,在人体上包括脉管和脉气。脉管是血液运行的通道,所以《素问·脉要精微论》讲:脉者,血之府。
血,是营气和津液在中焦经过气化作用化赤而成,所以才讲心生血,但它又离不开肾精气的作用。

比如在《素问·经脉别论》中讲: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与营气同行脉中,需要依赖心气的推动才能在脉管中运行。所以,心也是血液的原动力。

比如人在安静或孤僻安静的时候,心跳不快,在生气的时候,它就跳得很快。再比如脑溢血,那就是太激动了,血液不干净,血管堵了,一激动,这个血液流行的压力升高,就导致了血管破裂。所以人的很多病,都是跟情志分不开的。
而其华在面呢?则是因为血气充足,血液能够灌注人的全身,所以面色红润有光泽,也就是光华。如果心气不足,心血亏虚,或瘀堵,那么面色青紫白,有斑块。这些斑块的本质,就是不干净的血液,久了就成脓包。
心气又通于舌,舌为心窍嘛,为心之苗。它的血管极丰富,所以能够反映血液的变化。不仅仅是什么湿浊,脾胃不好,它能够反应一个人的心,包括眼睛也是如此,目为神窍,通过看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看到内在的神。所以,我们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修行的人,要做到神莹内敛,与常人无异,但又全然了然,这才是大修行者。
心气正常,则舌红润柔软,言辞温柔。如果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少津液,口中津液就少,而且不甘甜。如果心血瘀堵,那么舌质乃至嘴唇都是暗紫的。而心火旺盛,那么舌质就或红或生疮,包括口腔溃疡,包括言辞不流利。
心通过舌,而知五味陈杂,才能让进入的食物气性有所归属。此外,它还是外候的表征。一个人,在生活环境中,遇到什么事,舌头一样能够反映。
所以,一直以来的所谓的相学,其实也不过是其间种种的知识点汇集而成,学好了中医,也就是学好了相学。
心又主汗液。津液和血液,源于水谷精微,又相互渗透。所以不管是精血气汗,它们都是相互依存的。比如出了太多的汗,人也会虚,大量腹泻之后,人也会虚脱,原因就在这里。精血气汗在互相的转化中,对人的生命活动就会产生影响。
而汗,更多的是血的直接作用。所以,不仅是精的耗费会伤到人,汗出多了一样会有危险。心阴虚的人,固摄不住精华,容易盗汗,心阳虚,则大汗淋漓。不要觉得自己不心虚,这个不是你自以为是说了算的。有其内,必形诸外。
所以,虚劳损伤,饮食不节,七情内伤,过度劳心,都是不行的。像这个心神不宁,都是心病虚证。心虚了,自然招阴灵,所以要修炼得阳刚,无欲则刚。
饮食上,比如喜欢肥肉,喜欢甘甜食物的,这样的人一般是好逸恶劳的,会损伤脾胃,脾阳便虚了,运化水谷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湿聚成痰,堆在一块,人就胖了。

痰湿上犯,又会阻遏心阳的上升,人的精神情志就会受到影响。时间一长,湿郁又化火,形成痰火上犯,从而蒙蔽心包,心也会受到邪气的入侵。
心主喜,喜则心气和,则志气达,荣气卫气通利,所以气就是萦绕性的,动的不快,比较安静。但如果大喜,喜得太过,也会伤到心脏,导致心神散乱不收,从而心经会出现问题。就像有的人,遇到了开心的事,一激动,一开心过头,一下就挂了。所以,乐极生悲啊。
忧思劳累,伤心伤脾。心伤,则心血会暗耗,脾伤则化源不足,会导致气血两虚,心神失衡,而出现健忘症,夜里睡不着等现象。
而湿郁化火,又伤肝,阻遏肝气的上升,从而肝气郁结,气滞留脉中,导致血瘀,然后心包络又受阻,就会胸痛胸闷。
如果寒邪入侵,那么心阳就会痹阻,然后跟寒湿痰浊互相勾结,导致脉道紧收,所以脉象上就涩了。心络必定也会阻滞缓行,血流失畅,会心痛如绞。就跟河里突然放了一块大石一样,通道变窄了,那么血液的流动就会溢出来,或者在过这个地方的时候压力会升高,人就会感到难受,这就是胸闷心痛的原因。
什么原因?火是水致的,水也是火致的。阴是因为有阳,阳是因为有阴,阴阳互化。所以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讲: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乃生。
在六淫气中,风火二邪跟心病的关系最为紧密。风是百病之长,其它五邪是借风而侵人体。风火之患,多在心阴。心气阴虚,则两伤,就会损伤血脉,扰乱神明,它就会导致心神失守而生出这样那样的症状。所以养生,就是心不动,这就是养阴,养心神。
心之虚实之症,也是相互转化的。虚证可变实证,实证也可变为虚症。比如先天虚的,心神不足的,病后失调,就会导致脾胃失调,导致痰湿上扰,痰湿又迷心窍,导致实症。
而实症中的痰湿,比如因饮食导致的,它就会因为脾不统血,导致心气心血不足。心气不足,则是心阳虚,心血不足,则是心阴虚,这样就变成了虚证。
把理论掌握好,那么在用药上,自然才能有更好的方向。

现在我是不讲方子的,以后会讲。如果真想学好,那么大家就要把我们讲过的每一节课,好好听。方子并不复杂,甚至是很简单的。不要认为能开几个方子,就是中医了。把中医药的药性,性气掌握好,开个方子就水到渠成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拍打与五脏六腑之一:心
《解密中医》:庸胜堂中医基础讲座实录第十二讲
心之形气神及其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心的病机——心病常见症状
小艾灸,活经络、强心脏、一通百通养全身
中基学习笔记连载---心脏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