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外经》丨卷八:九章全解
userphoto

2023.10.20 黑龙江

关注

第1章、八风命名篇

这一篇内容,是少俞来问岐伯,他问:“八风分'春夏秋冬,东南西北’吗?”

岐伯回答:“是的。”

接着少俞就疑惑地讲:“东西南北有四方之风,合上四时之风便有八风,但事实上,八风是不足以概括自然界各类邪风的。”

岐伯听后就告诉他:“风呢,确实不止八种,但这八种风却是足以概括各类风的。”

相当于自然界不止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单纯的阴阳五行,但是阴阳五行却足以概括各类事物。

少俞可能没听明白,于是就问:“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讲:“风从东方来,是因为得了春之气;从东南方来,是得了春之气兼夏之气;从南方来,是得了夏之气;从西南来,是得了夏气兼秋气;从西方来,是得了秋气;从西北来,是得了秋气兼冬气;从北方来,是得了冬之气;从东北来,是得了冬气兼春之气。这是方隅方位与时令相合而得来的八风。”

少俞又问:“那这八种风,有名字吗?”

岐伯回答:“有的。东方主柔和生气,所以东风叫'和风’,东南阳升,所以东南风叫'薰风’,依此类推,所以南风叫'热风’,西南风叫'温风’,西风叫'商风’,西北风叫'凉风’,北风叫'寒风’,东北风叫'阴风’。这是方位方隅合时令而起的名字。”

少俞又问:“那这八种风应在病象上,是怎样的情况呢?”

岐伯回答:“和风伤在肝也,外病在筋。薰风伤在胃也,外病在肌。热风伤在心也,外病在脉。温风伤在脾也,外病在腹。商风伤在肺也,外病在皮。凉风伤在膀胱也,外病在营卫。寒风伤在肾也,外病在骨。阴风伤在大肠也,外病在胸胁。

这个就是方隅时令跟脏腑相合相感的道理。而脏腑多是内虚,因此才容易受到外环境中的八风邪气的影响。”

接着呢,少俞又问:有的人脏腑并不虚,但是却也有受到八风影响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这个是风猝cù,影响并不大,可以很快不治而愈。

什么意思呢?类似于突然间受到了一点刺激,有点受惊,但这种情况是可以很快自我愈合的。

陈士铎则表示:环境中的八风是属于外感。但是,外感的根本也是因为内里的精气虚了。因此,我们一般是治内里的虚,那么外邪自然就散了。

第2章、太乙篇

风后问岐伯:可以通过八风来占测疾病的吉凶吗?

岐伯回答:天人一气相通,人与天是同理的,自然是可以通过预测占卜来判断的。

风后问:可是,为什么占卜的时候,占卜出来的一些情况是不应验的呢?

岐伯回答:有的应验有的不应验是正常现象,主要原因是人的个体不同。但是,如果你只是占卜天的情况,大体就会是对的。

风后说:请岐伯天师好好讲讲这个道理。

岐伯说:关于八风的休咎,其实每天每时都是可以占卜预测的。

比如,风从东方吹过来来,我们在寅时卯时或辰时遇上了,那么它就是吹的顺风,如果不是这三个时辰而吹到了东风,那么所吹的风就是逆风之气,人体受了逆风逆气就会生病;后三者的道理跟它一样。

风从北方来,在申酉戊时则为顺风,否则就是逆风逆气,逆风逆气就会生病;

风从南方来,在巳午未时则为顺风,否则就是逆风逆气,逆风逆气就会生病;

风从北方来,在亥子丑时则为顺风,否则就是逆风逆气,逆风逆气就会生病。

风后又讲:可是我所听说的古代占风,大多是以太乙日为主的。

岐伯听风后讲这个话后,我想他是在心中有感叹的,因此他才说:看来无日无时不可占这种说法,可能不能成为一种教导啊。为什么岐伯会有如此感叹呢?看岐伯接下来是怎么说的。

接着岐伯又讲:你说的对,你说的都对,但是你用太乙日占风来判断病情是应验了呢还是没有应验呢?

风后听岐伯这么讲,就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说:如果不用太乙来占吉凶的话,恐怕不应验的会更多吧?

风后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岐伯也没办法,于是岐伯就无奈地问风后:您为什么如此深信太乙呢?

风后说:太乙是逐日而移的,那么天象上必有相应的风雨变化。如果风雨调和,那么百姓就会安定,病就会少;如果风雨不调,那么百姓就会劳苦病多。

太乙在冬至日如果有非常的变化,那么占的对象应在君;

太乙在春分日如果有非常的变化,那么占的对象应在相;

太乙在中宫日如果有非常的变化,那么占的对象应在相吏;

太乙在秋分日如果有非常的变化,那么占的对象应在将;

太乙在夏至日如果有非常的变化,那么占的对象应在百姓;

其中的有变,指的是太乙居“东南西北中”五个宫位的日子里有了不同寻常不正常的变化。各以其所主为占测对象,所以其中的生克吉凶大多都没什么差失。

这个太乙就相当于领导人,太乙移日就相当于领导人到不同地方视察工作,那么相应的,领导人到不同的地方视察工作的表现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这里呢,结合太乙数就有了“君、相、吏、将、民”的区别。

岐伯一听,这个风后确实也不算说错,但看他好像很自信的样子,于是就让他继续讲,让风后详细讲讲“风雨不调”的情况。

于是,风后就兴致勃勃地讲:

如果暴风乱的风气从南方来伤到人体,内舍在心,外在血脉,这个是热气;

如果暴风从西南方来伤人,内舍在脾,外在于肌,为弱气(虚弱);

暴风从西方来伤人,内舍在肺,外在皮肤,受了这个气就容易燥(燥气);

暴风从西北方来伤人,其气主清为清气,也有杀意,内舍在小肠,外在手太阳脉(小肠经)。如果脉断绝了,就会(气血)外溢,脉不怎么运行(气血不足,脉象迟缓),就容易出问题。

暴风从北方来伤人,内舍在肾,外在骨以及肩背脊髓两边肌腱,主寒气;

暴风从东北方来伤人,内舍在大肠,外在两胁腋骨及相关的肢节(也就是胸腔这部分),主温气;

暴风从东南方来伤人,内舍在胃,外在肌肉,主重着之气。

风后表示:以上这八点就可以概括风雨不调的情况了。

岐伯听完后,就开始表态了:如果像风后您这样讲,那么人遇到暴风就生病,岂不是不管谁生病,都可以说是太乙移日所导致的了?如果只是拿着太乙的道理来占风,拿八风的道理来治病,那就太过于拘泥于论风之说了。“百病皆始于风”“风为百病之长”这个道理不假,但它的本质是人体本身气血虚弱,所以才有了外在的邪风乘虚而入,如果你从这个角度来看,那又怎么能说是太乙移宫所导致的病变呢?

在这篇文章中,风伯更多讲的是外环境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而岐伯更多讲的是内环境。其实呢,从各自的角度来看,都有相应的道理,都对。作为后辈,我们可以两个都结合着学习。

第3章、亲阳亲阴篇

风后问岐伯:风跟寒,有什么不同点吗?

岐伯说:这肯定是有的。

风后问:有什么不同?请天师讲讲。

岐伯回答:风有八风,而寒是指寒气。有风的环境就一定有寒气的生成,只是这个风也有所不同。

风后听完后又问:既然风与寒有区别,那么进入人体脏腑之后还有区别吗?

岐伯回答:风会进入风府,而寒气不会进入风府。

(风府穴在后脑勺凹陷处,它被鬼门针法称为“鬼穴”,是治疗“癫狂、癔病,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眩晕、眼睛痛,鼻子流血、咽喉肿痛”等诸多症状的一个穴位。配合不同的穴位,可以治理不同的症状。比如配合百会、太冲,可以疏肝理气,通阳止痛,主治头痛病;配合肺俞、太冲、丰隆,可以化痰理气解郁,偏向于精神问题的治疗;配合肺俞、廉全,可以疏风解表,有清热的作用,一般的咽喉肿痛就可以用这个办法。)

风后问:那是什么原因导致风邪进入风府的呢?

岐伯回答:风,是属于阳邪;寒,是属于阴邪。阳邪主降,阴邪主升。(这是对人体整体相对概括性的说法,与我们平时所见不太一样,要留意一下。比如脾胃这对表里组合,脏为阴,腑为阳。所以脾本来为阴,但它的生理功能是“升清”;而胃本来属阳,但它的生理功能去是“下降”。同样的,相对于整个人体,也有这种“阳邪主降,阴邪主升”的情况。)主降的阳邪是从风府穴进入,在人体上是自上而下的运行;而主升的阴邪自然就不会是从风府而入了,而是脐之穴而入(也就是神阙,肚脐眼),它是自下而上的。

风后听后又问:阴邪不从风府穴进入,那它又是从哪个穴进入人体的呢?

岐伯回答:风府是阳经之穴;而脐之穴(神阙),是阴经之穴,属阴经所统。阳邪自然会从阳而入,因此风邪这种阳邪就会从风门(风府)而进入人体;阴邪也要从阴而入啊,因此寒气从脐穴而进入人体。何况“阳气亲阳气,阴气亲阴气”,这是天地的自然之道。

风后又问:像您这样讲的话,就是“风招风,寒招寒”,所以风府这个风穴自然会招风,可脐穴虽然是阴经之属,但它又不是寒穴,为什么寒气会从脐穴进入呢?

所以风后此时是在心中呐喊:天师,这不科学啊。

岐伯就告诉他:脐穴确实不是寒穴,但脐穴通于命门火的。命门火旺的话,寒气自然不会进入,可如果命门火衰了,那么腹内肯定是会有阴寒之气生起的,脐穴自然也会生寒。这个时候,外环境中的阴寒之邪,就会趁着人体虚寒而从脐穴侵入人体。所以,为什么要论它是不是寒穴呢?

第4章、异传篇(本章不讲)

雷公问:各个脏腑,皆有死期,有的是一日即死,有的是两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八日九日,天师能详细讲讲这个道理吗?

岐伯回答:病有传经与不传经的区别,因此在死期上也有先后之别。

...

第5章、伤寒知变篇

雷公问:伤寒一日,巨阳(三阳)受伤,可为什么会头颈痛、腰脊部分的筋肉会拘紧呢?

岐伯回答:巨阳是指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为小肠经)。这条脉,起于眼内角,然后通过额头、头顶、络入大脑,别出颈项,再循肩膊到背部脊骨,沿着背部一直到腰、臀,再沿着臀部的后侧及小腿后侧一直到脚的外踝,然后终于(止于)小趾的外边。寒邪会先进入足太阳膀胱经,然后足太阳膀胱经就会因为受寒邪,这个寒邪就会盘踞在膀胱经中导致经络不通,因此就导致了头颈痛,腰脊强(腰脊部分的筋肉会拘紧),因为这些地方都与这个膀胱经中寒邪之气的驻留有关。

雷公又问:伤寒二日,阳明(阳明是二阳。手阳明是大肠经,足阳明是胃经)经会受邪,这个时候应该会身体发热、眼睛痛、鼻干、卧床有问题,可为什么还是会出现头颈疼痛、腰脊部分的筋肉会拘紧难受的现象呢?

岐伯回答: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太阳经的邪气还没有完全散尽,还留有一部分寒邪在这条太阳经里面。

雷公听到这里就有疑惑了,他问:如果太阳经的邪气还没散的话,那这个寒邪应该是不会传到阳明经的啊。

岐伯回答:伤寒二日,确实阳明经会受到寒邪的影响,这也是正常情况。但是因为寒邪之气留恋太阳经,所以才没有全部进入阳明经,因此仍然会有太阳经相对应的头颈疼痛、腰脊直强的现象,当然了,也不是说阳明经一点都不受到寒邪的影响,毕竟还是有一部分寒邪进入了阳明经。

岐伯把话讲到这里后,雷公算是听懂了,但他又问:伤寒三日,少阳(三焦经、胆经)会受到寒邪的侵扰,这个时候应该有胸胁发痛、耳聋的现象,邪气应该出于阳明经。可既然没有从阳明经传到少阳经,而又有头颈、腰脊疼痛,这个应该也是邪气未除,可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这是因为这个寒邪没有传给少阳,而是掉头转而回传给太阳经了。

雷公听后表示:这个寒邪应该是太阳传阳明,阳明传给少阳,之后再传到三阴经,为什么3天后太阳经之症却仍然不能消除呢?

岐伯就告诉雷公,他说:因为三阳经比较善于变化,而且太阳经的邪气跟其它经的邪气很不一样,所以太阳经比较有特点。其它经的邪气是循着经脉传经进入身体,唯独太阳经的邪气是可以出入自如的,因为太阳经很有特色嘛,因此太阳经上的寒邪可能存在寒邪全部传经的情况,但也存在一部分传经,留一部分还停在太阳经的情况。正是有了不是全部都传入的情况,因此才会导致虽然染了伤寒六七日了,仍然有太阳经上的病症问题。有的甚至在七天之后,都仍然还会有头颈痛、腰脊强的情况,这就是因为太阳经的邪气并没有完全离开,而并不是三阴三阳走了一圈,然后从厥阴经传回到太阳经的。

雷公又问:如果伤寒四日,此时应该是太阴经(肺经、脾经)受邪了吧,这个时候就容易有腹满腹胀之感、咽喉会发干。五日,则是少阴(心经、肾经)经受寒邪,这个时候会口干舌燥。六日,则是厥阴(肝经、心包经)受寒邪,人会感到烦闷,孔窍会相对变窄,整个身体的通道流通性会变差。这个道理应该是对的,可为什么也有不应验的呢?就是说,为什么有的人却没有相应的病情呢?

岐伯回答:人体受寒邪之后,阴经(心经、肾经)本来是不怎么有相应的传变,但是这些本来不怎么变化的却生了变化,是因为阴邪过盛物极必反(寒极生热)的原因,所以有了阴阳的动象。

雷公又说:那像天师这样讲的话,岂不是三阴三阳都应该是善变的了?既然都如此善变,那又怎么能够用寒邪入侵人体的天数(几日几日之类)来诊断呢?

岐伯回答:寒邪入侵人体后,我们用天数来判断的,只是它一般正常的道理,而你所讲的是属于非正常性传经变化。即使是非正常性的传变,只要没有失去天数上的传变特点,那么就还有得治,否则就很难治了。

雷公又问:如果两感(指脏腑的“一表一里”)都受了寒邪,那么是属于非正常性的传变吗?因为一表一里的传病关系与六经传病的方式不一样,所以雷公这样问。

岐伯回答:这种情况是属于寒邪越经的传变,也是属于正常的传变。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一表一里都受到了寒邪伤害的两感症,这种是属于越经的传变,但也是正常的。

比如:太阳跟少阴都受到寒邪的影响,那么就会既有太阳(膀胱、小肠)病的头痛,也会有少阴(心经,肾经)病的口干舌燥和烦闷之感;接下来就会有阳明(胃经、大肠经)经与太阴经(肺经、脾经)的同时受病,容易讲虚妄的话,而且还会有太阳病上的不想吃饭的情况。

像这种情况,从六经经络传变的关系来看:太阳传阳明是正常的,但少阴(心经,肾经)跟太阴(肺经、脾经)好像就有点不对了,但这种传变事实上也是正常的,在今天的中医学理论中是“表里传变”,像“表病入里”“里病出表”,就是在说这个。而伤寒六经传变属于经络传变,此外还有其它多种传病方式,在我们后面的课程上如果还有机会的话哈,肯定会跟大家谈到这些问题。

第6章、伤寒同异篇

雷公问岐伯:伤寒病有很多种,可以详细地讲讲吗?

岐伯回答:伤寒有六类,如果不是因为冬天受寒,都不能说是伤寒。

雷公说:请讲讲其中的区别在哪儿。

岐伯回答:“中风,中暑,中热,中寒,中湿,中疫”,与伤寒都有所不同。伤寒,是在冬天的时候受了寒,这个寒邪进到了人体的营卫,通过腑传到了脏。

雷公问:暑热之症,是在夏天热的时候感染的暑邪热邪,不会在春秋冬三季感染暑热邪气,这个不是伤寒呢是可以理解的。但风寒湿疫多是在冬天受邪所导致,可为什么也不能称为伤寒呢?

岐伯回答:百病皆起于风。四时的风常常会直接伤到我们的脏腑,但这种情况并不是受了寒邪那种由浅入深的六经传变。寒气伤人自然是跟冬天的寒分不开,它不是从营卫进入脏腑。没有从皮肤慢慢进入,因此它不是六经相传的伤寒。

寒为水,水在冬天比较旺,但冬天的湿邪却是无法深入体内的,因为冬天的令是主收藏的。(这个就像井水湖水一样,冬天的时候,表面会结冰,但冰的下面却不是水,因为里面藏纳了阳气。)除了冬天的春夏秋三个季节反而是容易感染湿邪的。疫病呢,是在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的事,但冬天的疫病却是比较少的。像这两种情况,都不会传经,所以都不是伤寒。

雷公问:寒热的性质是不同的,可为什么热病也可以称为伤寒呢?

岐伯回答:寒气在冬天感染,那么寒气必定会变成热症;热症发生在冬天,所以热症也是寒气所引起的。因此,春夏秋三个季节中的热症不称为寒,冬天的热病也不能称为热。因此,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热病不传经,而冬天的热病是会出现传经现象的。

雷公又问:热病传经,属于伤寒一类,不是正儿八经的伤寒。可是,天师您在写《素问》的时候专门就有写热病传经的文章,可为什么没有伤寒的文章呢?

岐伯回答:类似伤寒的病症是不太好理解的,所以需要特别说明。而正儿八经的伤寒是容易理解的,因此就不需要写文章来说明了。

第7章、风寒殊异篇

风后问岐伯:冬天受到寒气伤害与春天受到寒气伤害有什么不同吗?

岐伯回答:所谓在春天受到寒气伤害的,其实是风气的伤害,不是寒气。

风后问:风气跟寒气有什么差别呢?

岐伯回答:冬天的风寒冷,春天的风较温。寒气给人的伤害比较深,而温性的风气伤害较浅。伤害比较深的寒气进入少阳经之后,会传到脏;而伤害浅的进入少阳经后会出于腑,因此是有差异的。

风后又问:那它会传经吗?

岐伯回答:冬天受到风寒之伤就会传经,而春天的风气伤人就不会传经。

风后听后有点懵,就问:为什么不传经呢?

岐伯回答:伤害较浅,只会伤到皮毛。皮毛属肺,因此由肺来受风气之伤,这种情况比不得冬天那种风寒之伤,冬天的风寒之伤是会进入营卫的。

风后又问:春天受到风气的伤害后,人会头痛鼻塞,身体发热,这跟冬天受到寒气伤害后的情况相比,有什么差异呢?

岐伯回答:风邪进入肺,鼻子就会不通畅,因为鼻主肺。肺既然受到了风邪,那么肺气就不宣了,会失去清肃的政令,这个时候就会将风邪之气转移到太阳经上,可是太阳膀胱经是比较害怕这个风邪之气的,因此膀胱经就会自动关紧经络这条通道,所以膀胱经这条水道就很难通行了,那么体内的水液就很难向下排泄,在这种情况下,风中的火性热性就会往上走,因此就有了头痛的毛病。头部,本来是阳气的老大、是首领,但是现在被这股阳邪给占据了主导位置,那么就相当于被擒王了,“胁天子以令诸侯”,因此作为诸侯的一身真气正气必定是要救回老大的,因此发生正邪之战,所以体内的正气与邪气就会打架,身体就发热了。

风后又问:肺金是胃土的儿子,作为儿子的肺金受了寒邪的影响,胃这个母亲应该是要来救肺金这个儿子的呀。可是,为什么肺受了寒邪之后,反而出现恶热、口渴的病症,这岂不是原本该帮助肺金的胃反而刑伤了肺金吗?(相当于儿子有难,当母亲的没有帮忙,反而更加打压儿子。这个呢,跟我们今天大多社会现状差不多,孩子在外混得不好,回家之后,爹妈还要更加打压。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胃土确实是肺金的母亲,当母亲的胃土看到儿子肺金受到了寒邪受到了社会的打压之后,一定会来帮助肺金这个儿子的。可要注意的是,胃土这个母亲的温暖本质上是心火相生得来的,只有得了心火来相生,胃土这个母亲的胃气才会旺。然而又要明白一个道理,虽然心火可以帮助胃土这个母亲变强大,但是火会克金,心火是会伤害肺金这个儿子的,因此这种帮助反而会对肺金这个儿子造成伤害。

风后又问:那肺受风邪入侵之后,为什么人会出现呕吐的现象呢?

岐伯回答:这是因为风邪伤到了太阴脾经。脾为土,土中有风的话,那么土肯定是会受到风力影响而震动的,土中又有水,土中的水泉就会被风力带着往上走,所以人会出现呕吐的现象。这种情况,驱散掉太阴经中的风邪,那么脾土自然就安定了。

风后又问:风邪侵入太阳经后,为什么有的会头痛而有的又没有头痛呢?

岐伯回答:如果肺没有将风邪转移到太阳经上,那么人就不会头痛。

风后又问:只要风邪没有进入太阳经,头就不痛了,是这个意思吗?

岐伯回答:肺与鼻相通,鼻又与大脑相通,风邪进入肺,也是可能会将风邪引到大脑中从而引起头痛;如果肺比较旺比较给力,那么风邪就会进入肺,而不会直接上到大脑,因此这种情况暂时就不会有头痛。

风后又问:春天受到风邪的伤害后,会出现寒热交替的情况,热邪会气结于脏,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冬天寒邪进入人体的太阳经,时间久了就会变寒,从而形成寒症。寒症比较深重,这种变化就会传到脏。寒邪在脏的话,那么体内的阴与阳就会发生战斗,所以就会发热。春天风邪进入太阳经,时间久了会变热,从而形成热症。而热症的变化会传到腑,阴阳之战就发生在腑这个位置了,因此就会发寒。这样一来就会发现,脏腑的寒热往来是跟脏腑的旺衰有关系的。

风后又问:受到风邪伤害之后会出汗,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伤寒的邪气是寒邪,伤风的邪气是风邪。寒邪侵入胃,那么胃就会变热以驱寒。而风邪侵入胃后,胃是喜欢风的,因此胃会变温,也就是没有那么热了。与此同时,加上还有风邪也在胃里面,所以风扬尘土,这个热就会被带出来,因此就会出汗。

风后又问:春天受到风邪的伤害后,会出现“下血、谵zhan语”(也就是“便血,神智不清”)的情况,这就跟冬天受到寒邪侵扰的病症很相似了,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这是因为热邪进入了血室,并不是狂症。人在受到寒邪入侵之后,热邪就会进入血室,这个热邪就是比较严重的。而受到风邪的影响后,风邪会驱热邪进入血室,所以这种热就会比较轻。所以,两种情况就有些相似了。

风后又问:讲话神智不清,而且身体潮热,会怎么样?

岐伯回答:这种人,脉象肯定是滑脉。

风后不解,便问: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风邪侵入胃,胃中没有痰就会发大热,神智不清的话语声就会非常高;而如果胃中有痰,那么就是潮热,神智不清的话语声就比较低。有潮热的胡说八道,是因为里面有痰湿。脉象为滑脉,就是因为胃中有痰所导致的。

风后又问:春天受到风邪的伤害后会手脚厥冷,心下悸动,为什么呢?

岐伯说:寒邪是阴邪,阴邪走下,所以人体在受到寒邪伤害之后,这个邪气就会往下走。风邪是阳邪,阳邪走上,人在受到风邪的伤害后,邪气就会向上走。所以,如果要治疗寒邪,就要先祛除厥逆之气,然后平定心悸;如果要治疗风邪,就要先平定心悸,然后再祛除厥逆之气。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误解。

风后再问:有的人受到风邪的影响后,身体发热,还有的可能像见到了鬼一样,这种情况也不是癫狂之症吗?

岐伯回答:癫狂之症是实邪所致,而你所讲的情况是虚邪导致的。

实邪,是从太阳经来的,这个邪气十分炽热,难以遏制。所以这个邪火就会逼迫我们的心君外出,心君不在位了,那么精神就不能内守了。

而虚邪是从少阴经来的,邪气是由旺转衰的。这种情况,是火邪引着肝魂往外跑,肝魂走了,那么对应的魄就很难守好肺脏了,因此气息会出问题,就像癫狂症一样。

第8章、阴寒格阳篇

盘盂问岐伯:如果一个人出现大小便闭结不通,吃了东西容易吐出来,面色呈红褐色,唇口干焦,喝了水也容易呕吐,脉象沉伏,这是什么病症呢?

岐伯回答:这个是属于肾火虚衰。肾火虚衰,那么阴寒就是旺盛的,导致出现阴气格拒阳气。

盘盂听后不解,就问:为什么阴会格拒阳呢?

岐伯回答:肾经是属于少阴经,喜阳不喜阴。如果肾中的阴寒之气偏重,那么肾中的阳气就难有立足之地,会很难与这个过重的阴气像太极图上的两条鱼那样彼此相互依偎,所以,这条阳鱼阳气它就只能上升而难以下降了,就有阴阳分离的现象了。

啥意思呢?像在一个家庭中,女的太强了,男的比较弱,男的跟女的就难以平衡。加上男的为阳,阳主动,男人一动就跑出去了,而且还不愿意回家。原因?就是女的太强了。

盘盂听后又问:那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肾脏中有水也有火,肾火是藏在肾水中的,肾水又是从肾火中生出来的,彼此阴阳互根又互相制约。因此,如果肾受到了邪气的入侵,就会导致阴阳水火分离的现象,因此疾病就产生了。

盘盂又问:这是什么样的邪气使得它们分离的呢?

岐伯说:不管是寒邪还是热邪,都可以造成肾中水火二气的分离,只是寒邪的影响会更重更大一些。如果肾这个少阴经感染的寒邪比较轻的话,那么肾中的虚阳还是会上浮,只不过这个时候的阴格拒阳的情况不会有多严重。可如果受到寒邪的影响过重的话,那么这个过盛过旺的寒邪就会极力格拒极力排斥阳气,而这个时候的阳气是显得比较弱小的,它就不敢跟强盛的阴寒之气保持平等的身份,就不会呆在原本属于它的下焦的这个位置了,所以它也很难受,老婆太强大了,不要他了,它又制约不了,所以也很生气,它一生气离家出走,就会变成阳邪,变成阳邪之后就会向上逆行,就上升到了上焦这个位置。上焦本来是好好的,但现在受到了来自下焦的阳邪逆气的冲击,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吃的食物、喝的水,一进入咽喉,又怎么能下得去呢?没法入胃,所以吃了会呕吐。

盘盂又问:那这种情况,该怎么治疗呢?

岐伯回答:用温热的方法来治疗就可以了。(也就是要温养肾阳。)

盘盂又问:阳病的情况,应该用阴来折其过多的阳;热病的情况,应该用寒凉的药。如今是阳邪逆行到了上焦位置,因此才会发热呕吐吃不下饭喝不下水,天师您却说不用寒凉的药,应该用温热的药。您这种不去从阴上下手、反而从阳上着手的方法,是不是别有深意呢?

岐伯回答:上升到上焦的阳邪导致的热症,是因为下焦的阴寒过重导致的。因此,上焦发热,是因为下焦的阴寒。如果用寒凉的药来把热邪阳邪给干掉,那么反而会带来伤害。用温热的方式方法来治疗的话,不仅可以顺从这个阳邪上升的趋势达到从治的效果,而且可以恢复真正的阳气,与此同时,下焦的阴寒也会受到温热的感染而解寒了。

第9章、春温似疫篇

风后问岐伯:春天的疫气,不是因为感染了风邪而导致的吗?

岐伯回答:春疫不单单是风邪导致的。但春天发生的疫病,不是风邪又是什么呢?

风后问:那春天的温气就是春天的瘟疫吗?

岐伯回答:春天的瘟疫并不是春温。春温有东方之位,但春疫是没有方位的。

风后又问:您说春疫没有方位,可为什么它的疾病情况却像春温一样呢?

岐伯回答:春温本来是有方位,但是时气会影响到它,这样一来,本来的方位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变得没有方位了,所以它与疫气相同。

风后又问:既然相同,那么它们俩有什么差异呢?

岐伯回答:温热的疫气隐藏着对万物的杀气,而温热的时气之中却藏着万物的生机。这便是两者的不同之处。(以杀为生)

风后又问:您说温热的时气中藏有生机,可为什么病人大多都死了呢?

岐伯回答:时气,本身是四时的不正之气。如果脏腑感受到正气,那么脏腑的阴阳就会调和;如果感染了邪气,那么脏腑的阴阳就会逆乱。时气是不正之气,不正之气就是邪气,因此感染了这样的邪气就会很快生病,而且还会互相传染。

风后又问:有些人感染了邪气却不发病,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这是因为这些人的脏腑阴阳是调和的正气,不正的邪气自然伤不到他们。之所以会被春天的瘟疫传染,是因为这些人的脏腑正气不足,染上疫病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缘分决定你在人生中遇到谁;心决定你在人生中想要谁;而行为,将决定谁会留在你的生命中。不管留下的是谁是何,至少:缘,要惜,事过,能无怨无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太阳病之营卫与三焦(10)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一期)第三周·第二课
伤寒
直译疟论篇第三十五
卷中二 《寒热病》
病症本源是一个正邪交争的过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