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外经》丨卷五:第四章至第九章
userphoto

2023.10.20 黑龙江

关注
卷五·第4章、水不克火篇

关于《水不克火篇》,是大封司马与岐天师的对话。重点讲的是“渴了,喝水却不能解渴,是什么原因?”。下面就详细地讲一讲:

大封司马问岐伯:“水是克火的,但为什么有的人喝水却不解渴呢?”

岐伯回答:“人是生于火养于水的,先天真水能养火,而你们通常所说的水克火,是说的后天水。更准确地讲,是后天邪水,是属于外水。因此,你在问题中提到的,喝了水,但为什么不解渴?原因只有一个:后天的外水邪水是治不了内火的。

大封司马又问:“我还是不明白天师讲的是什么意思,希望天师能够说得更清楚一点。”

岐伯回答:“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在这天地运行到了寅时,就已经生有火了。在整个天地之间的气性变化之中,天地万物都是以阳气为生气,以阴气为杀气。阳就是火,阴就是水。只不过,水火也存在不同。

比如你提到的'火’。若是有形之火,那便是离火;若是无形之火,那便是乾火。有形之火,才是水能够制约的;而无形之火,水是来与之相生的。

感觉渴了,但喝了水却又不解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所说的渴,是无形之火引起的,后天的有形之水怎么能制约得先天的火呢?可能不只是不解渴,指不定啊,还会使得这个火热之气变得更重呢。”

大封司马又问:“按天师这个说法,那这种情况就是不能喝水了?”

岐伯回答:“你不要张冠李戴哈,这黑锅,哪怕我是天师也背不起。水,不是不可以喝,但是别喝那么多,能解解燥就行了,别跟潘家的长江一样,拿着个大瓶子咕噜咕噜喝个不停。解燥气是可以,但是不可以喝太多解了它的气氛。”

大封司马听后又问:“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无形的先天火旺了,那么说明有形的后天火是衰微的;而如果无形的先天火衰了,那么说明有形的后天火就旺了。

如果多喝了水,那么后天火会更衰,而先天火则会更旺。所以,多喝水是解决不了先天火旺的,反而会因为喝水而变得更旺。而如果无形的先天火衰了,那么有形之火会变得更加酷烈。这种情况,多喝的水也是邪水外水,是救不了内火的,并非是水不克火啊。”

大封司马就问:“那该怎么治呢?”

岐伯回答:“像这种无形的先天火旺的情况,补先天无形之水才行得通。千万不能觉得身体内热,喝一点水觉得不解渴,然后就疯狂的多喝水,喝得越多,对身体伤害也会越大。”

简单来讲:喝水不解渴,要注意滋滋阴,用不着喝那么多的水。比如冬季,人体内的相火是容易过旺的,也容易感到口渴,对吧?所以,该滋补一下就滋补一下,用不着老是喝水。喝水虽然可以排毒,但对于这种内在火热之气所导致的口渴是不管用的。如果我们有注意养生,在夏天的时候把阴养好了,冬天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既然出现了,那就缺啥补啥就好。

卷五·第5章、三关升降篇

巫咸,本是女娲旁边的第一得力手下,人首蛇身。同时,也是上古昆仑十巫之首,被称为“祖巫”,或“大巫”。在黄帝大战之后,昆仑巫咸一脉是有参与后期与三苗之间的小规模战争的,但事实上并非是大巫授意。只不过,有些后世人觉醒前尘往事后,有所误会。包括在西方神话中伊甸园的那条蛇...

巫咸问:“人身体上的三关,在哪条经上?”

岐伯回答:“三关,是指的人体转运河车的三道大关。即'上玉枕,中肾脊、下尾间’,也就是修行者们常提到的'尾闾、夹脊和玉枕’。”

巫咸又问:“请教天师,为什么'尾闾、夹脊和玉枕’这三道关关乎人的生死大事呢?”

岐伯回答:“正是因为关乎人的生死,所以才称为'关’啊。”

巫咸又问:“请问天师,生死的奥义是什么呢?”

岐伯回答:“命门,是指水中的火。水火之中,实际上是藏了水火的先天气的。而脾胃里藏的,是后天的水火气。如果人体的先天之气不与脾胃中的后天之气相交,那么后天之气是化不了的。先天的气与后天的气,必须昼夜相交,人体内天地的运化才能够生生不息,人体才能健康。

脾胃的后天之气也一定要得了先天之气来交后才能生化,所以肾宫先天之气必定会从下往上走,也就是要能够升降脾胃之气,同时将先天之气分散到各个脏腑中去。(因此,脾胃举托的根本问题,也与肾直接相关)

至于'尾闾、夹脊和玉枕’这三道关为什么这么重要?那是因为这三道关是先天气必须要经过的通道。先天气旺,那么先天之气在河车运转时的升降上才会没什么障碍,但如果先天气衰了,那么在运行上就会受阻,就容易在这三道关处运不过去,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叫'冲关’。如果冲关冲不过去的话,或者不够给力的话,那么内天地的运行就会出问题,也就是容易堵,那么人体就容易生病了。”

巫咸又问:“那么,如果人体的先天气衰了,该怎么才能让它旺起来呢?”

岐伯回答:“要强大先天之气,得'提升命门火’和'补益肾阴水’两个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够强大先天之气。

卷五·第6章、表微篇

下面讲《黄帝外经·卷五》第六篇《表微篇》。关于这一篇的内容,是直接与《黄帝内经》第七篇《阴阳别论》相关的内容,里面提到了“阴结阳结”等概念。关于《黄帝内经》的内容,我们目前还没有讲,只讲了前面两章和运气学上的两篇内容。内容里面具体是什么情况,等我们先讲完《黄帝外经》第六篇,然后再讲《黄帝内经·素问》第七篇《阴阳别论》。先说第六篇《表微篇》:

奚仲问岐伯:“天师啊,在《黄帝内经》第七篇《阴阳别论》中提到了'阴结’、'阳结’的说法,不知这里提到的结是指脏还是指腑呢?”

岐伯回答:“这是指合于脏腑来讲的。”

奚仲又问:“五脏为阴,六腑为阳。所以,'阴结是在脏,阳结是在腑’,这样理解对吗?”

岐伯回答:“阴结阳结,说的是人体内阴阳二气的气结。如果合在脏腑上来说的话,不是说阳结阴就不结,也不是阴结了阳就不结。阴阳之道,彼此互根,单论阴阳任何一个气结都是不全面的。”

奚仲又问:“《阴阳别论》中,还提到了'刚’与'刚’之言,这是在说脏还是在说腑呢?”

岐伯回答:“在《阴阳别论》中提到的'刚’与'刚’之言,是专门说的脏腑。脏腑里阴阳气不和的话,那么脏腑就会因为过于刚而失去和气的特性,两刚过旺的话,那么脏腑的阴气就很难与刚相接。”

这是什么意思呢?

如同一个家庭或团队里面,同时出现了两个或者多个态度比较刚硬的人,那么彼此就会因为“对刚”而出现不和气的场面,这个时候团队里即使有拉架劝和的也很难给力。

比如几个人在创业之初,有两个及以上的人都想当董事长,那么这种问题就是无法解决的。或者在家庭里,有两个人的意见不和,其它人想劝和,也是行不通的。这就叫“阳过旺,而阴不相接也。

接下来,奚仲又问:“那这种刚,是指的脏还是腑呢?”

岐伯回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脏气过刚,那么脏也会把这种刚传到腑这里,但要知道本质是脏过刚导致的。而如果是腑过刚而传到了脏,那么要知道刚的起点是在腑,而不是在脏。”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父亲态度刚,那么这种气性会影响孩子,孩子做人做事也会比较刚。或者当父亲的刚不了,但当儿子的比较刚,所以当儿子的会掉头带着父亲刚。或者当老板的想刚起来,但因为场面问题而不能表现得太刚,所以通过规章制度让员工表现得刚一些等等。

接下来奚仲又问:“在《阴阳别论》一文中又提到了'阴抟阳抟’的说法,这也是在说脏腑吗?”

岐伯回答:“阴抟阳抟,说的是十二经脉,不是脏腑。十二经脉的阴阳出现了不调时,那么就会相继出现阴阳之抟,不然的话,阴抟阳抟的象就不会在经脉上出现。只不过,当在这种阴抟阳抟时提到了脉,那么也可以谈到脏腑了。”

卷五·第7章、呼吸篇

雷公问岐伯:“人的呼吸,与天地的呼吸是相应的吗?”

岐伯回答:“天地人三才的呼吸之道都是相应的。”

雷公又问:“心肺主呼,肝肾主吸。所以,呼气应该是心肺在主管,吸气是肝肾在主管。可是,为什么有的时候,呼气不是心肺而是肝肾,而吸气不是肝肾而是心肺呢?”

关于这个问题,岐伯回答得比较简单,他说:“一呼之后不再呼,一吸之后不再吸,原因是'呼中有吸,吸中有呼’。”

雷公听后,跟我们一样,完全不知道岐伯在说什么。所以就问:“天师可以讲更详细一点吗?”

这时,岐伯就开始长篇大论了。

天师讲到:“呼气,是人体内的阳气出去;而吸气,是外面的阴气进来。因此,呼对应着天,吸对应着地。但是,又因为'呼中有吸,吸中有呼’,所以呼气既应着天也应着地,吸气既应着地也应着天。因此:呼气出于心肺,顺应于天之言;而吸气入于肝肾,顺应着地之言。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呼气是出于人体的肝肾(转化),而吸气是入于人体的心肺。

为什么呼中有吸,而吸中也有呼呢?

因为独阳不生,所以呼中有吸,本质是阳中有阴;独阴也不会长,所以吸中有呼,本质是阴中有阳。

因此,呼吸之道,本质原理也阴阳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如果天之气不降,那么地之气就不会升;如果地之气不升,那么天之气也不会降。天之气下降,也就是天的呼气;地之气上升,也就是指地的吸气。

因此,我们在呼气的时候,虽然是出于心肺,而且也是阳气,但与此同时,肝肾的阴气也会随着心肺的阳气而离开身体。我们在吸气的时候,是将外面环境中的阴气吸入到肝肾,而外面的阳气也会随着阴气进入到心肺。

所以,为什么我们需要清阳清新的空气,呼吸新鲜的空气后,我们会感到神清气爽呢?因为重点是补益了心肺,心肺神明是属阳的,所以会感到神清气爽。

而在呼吸上,我们人会主观地认为在呼吸之间有一个间隔,但阴阳的根本道理道理在根儿上是没有间隔的。”

卷五·第8章、脉动篇

雷公问岐伯:“为什么'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以及足少阴肾经’三条经脉一直处在运动之中而不停休呢?”

岐伯回答:“运动不停的,不止是肺、胃、肾。”

雷公问:“这,又是怎么个说法?”

岐伯回答:“四肢阴阳之气相会的通道,是全身最大的络脉。而四街呢,是经脉之气需要流经的共同通道,包括胸、腹、头,以及足胫。这些气是昼夜不停地在人身小天地中运转的,脉气是不会停的。而你所提到的'肺、胃、肾’三大经脉不停地运动,只不过是这三条显得比较明显一点而已,所以并不是只有'肺、胃、肾’三大经脉才运行个不停。

气,是在脉里的。那么对于脉气而言,外面的气都算是邪气。而外面的气,有清气,也有浊气。清气在上,浊气在下。外面的气,对于脉气而言,又都是客气。(就相当于我们每个人都是气,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家里,这个家就是脉。而家外面的人有好的有坏的,但对于我们每一个在家里的人来说,外面的人都是客人。但要注意,所谓的好人与坏人,都不是一层不变的。今天你对我好,但明天不一定;今天你对我不好,不代表明天对我就不好。所以,这里就将'家’外面的气统称为“邪气”。)

而这些气呢,在脉上是能够探察到的,怎么判断,就在气口,也就是手太阴肺经,即右手寸口寸脉。如果气口虚了,那么就要补;如果过于旺盛了,那就要泄。”

雷公又问:“关于十二经动脉的穴位,能不能详细地说一下呢?”

岐伯回答:“

手厥阴心包经,动脉在手之劳宫也。

手太阴肺经,动脉在手之太渊也。

手少阴心经,动脉在手之阴郄xì也。

足太阴脾经,动脉在腹部冲门也。

足厥阴肝经,动脉在足之太冲也。

足少阴肾经,动脉在足之太溪也。

手少阳三焦经,动脉在面之和髎liáo也。

手太阳小肠经,动脉在项之天窗也。

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在手之阳溪也。

足太阳膀胱经,动脉在足之委中也。

足少阳胆经,动脉在足之悬钟也。

足阳明胃经,动脉在足之冲阳也。

所以,人体的各个经脉有时动,有时不动。但胃经、肺经和肾经就不一样了:胃是六腑之源,肺是五脏之主,肾又是十二经之海,所以这三条经脉总是动个不停的,如果它们不工作的话,那么其它几个就没法工作。”

这是怎么个意思呢?

就如同商店一样,如果商店不开门,那么是会影响到很多百姓的生活的,所以商店跟各个百姓的家庭相比,需要一直“运营”着,相比之下是要更“活跃”一些的。

卷五·第9章、瞳子散大篇

云师问岐伯:“眼睛的病,瞳子散大,也就是瞳孔散大是怎么回事?”

岐伯回答:“那是因为内热,是喝多了酒水所导致的。”

云师又问:“可是平常人都喜欢饮酒啊,很多人也没有这种现象啊。”

岐伯回答:“内热,是因为人的气血虚了。气血虚了,那么人体内的精华就会散掉。五脏六腑的精气,都会被带着向上走,尤其眼睛这里。五脏六腑的精气上注于眼睛,所以我们才会目明;(耳聪目明)而如果没有到眼睛这里的话,那么眼睛就是暗的,没有精神之光,五脏六腑就会有问题。如果人的瞳子,也就是眼睛散大了的话,那么看东西就会模糊不清,看不准确。也代表着五脏不正,被邪气入侵了。”

云师说:“是啊,还往往会把很小的东西看得很大。”

岐伯又讲:“眼睛的系脉与大脑相通,脑袋热了,那么眼睛肯定也会热,如果热到极致了,那么眼睛就会散大。所以,眼睛的精华,其实就是人体内天地的神明,也是神华。(我们说一个人眼睛水灵灵的,这个水灵灵就是指神华、神水,代表着体内的神水充足。)

如果大脑过热了,那么眼睛就会受到大脑热气的影响,那么神水中就会有火气。火是向上的,是散动的特性,所以是它是要散出去的,但眼睛的神光又是收不住的,所以从外面来看,人的眼睛就散大了。你们看那些确实喝多了酒的人,他们的眼睛就是这么个状态。”

云师又问:“这是什么火导致的肆虐现象呢?”

岐伯回答:“一般来说,这种人多是喝了烧酒火酒,同时还吃了辛热之味的食物导致的。火酒是大热之物,加上辛热的味,那么就会使得人体的火热之性会更大。同时,辛气又是主散的,火酒也是热性的,也是主散的。何况,火酒是至阳之物,阳性的气进入身体后,必定是会上升到头脑脸面上的,因此这一股子热毒就会进入大脑。所以人喝多了酒,就容易扰动大脑的神明,也就是我们说的神智,变得神智不清,平时不敢做的,这个时候就敢乱动了。所以,酒壮怂人胆,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脑宫是什么?是诸阳之府。大脑中的精,是不能够散的,但也是最容易散掉的。散了,就容易神智不清,如果受到热毒的扰动,那就会很容易散掉。它就像一根蜡烛,风一吹就会摇摇晃晃,它一摇晃,那么它所照的整个身体就会乱,所以喝多了酒的人走路就很容易摇摇晃晃。

加上吃了火酒,吃了辛味的食物气性,这两种气就会跟着进入大脑,大脑里的诸阳之气就会因此而散掉。阳一散,就会发热,所以眼睛也会受到影响。从旁人来看,那么这个人的眼睛瞳孔会放得比较大,而且神光也会是散的。

如果这个人的气血不虚,那么大脑中的阳气就不会全部散掉,还能够固守保存一部分,所以这种人的眼睛就不会有散大的现象。但是,虽然不会有散大的现象,但一般喝多的人呢,还是会有昏沉的现象。

陈士铎在读完这篇内容后,则是补充说明了一点,他认为:瞳孔散大,不止是因为酒的原因,也可能是肾水不足,肾水不足的人也是容易散大的。那么人在什么时候肾水会不足,瞳孔是散掉的,这个要大家自己去观察。

包括纵欲过度的,包括没有什么志气的人,包括身体差的人,大多都是肾水不足的,他们的精神是昏昏沉沉的,是没有朝气的,眼睛缺乏神光,没有灵动感。

那么肾水不足的同时,也说明了这个人的火性是比较重的。因此,纵欲过度的,没志气的,身体差的,这样的人常常还有一个暴躁的脾气,脾气不好,因为火太重了,容易被激怒。所以我们说要掌控好自己的个人情绪,这不仅仅是在精神层面的调理,它对身体层面也有作用。

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做呢?

如果自己是这样的人,那么就要给自己滋阴降火,火降下来了,那么脾气就不会那么大了,也不容易生怒气了,瞳孔也不会是散大的,眼珠子也会变得水灵灵的,多好看,多有朝气啊,是吧?

那么如果遇到身边有这样的人该怎么办呢?你把对方当成病人对待就行了,对方是生病了,所以就不要把对方暴躁的脾气当回事,正确客观看待,自己有了这样的认识,那么就不那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对于陈士铎的这个说法,玄明老师还是很认可的,至少在当前这个社会确实存在这样的事,符合事实。

话到这里,《黄帝外经·卷五》就讲完了。

下面结合《卷五》的第九章提到的“酒”进行一点内容的补充:

平时的火酒烧酒,不能多喝,适当喝点提升阳气是可以的。这个酒虽然不能喝,但有一种酒是可以喝的,酒名叫“醍醐酒”,也叫“上池水”,也是我们提过的“华池水”,每天喝醉一次都没关系。

醍醐酒,不是说人的学习,不是指醍醐灌顶的意思,而是指口中的甘甜的津液,也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琼浆玉露。为什么要喝它呢?因为黄婆喜欢。黄婆又是谁呢?黄婆是指我们身体的脾。这个口中的津液,就不是外水不是邪水了,算是内水、真水,所以对于身体来说效果是非常好的。建议大家多喝一点。

另外,我们在第七章也提到了呼吸,“呼吸入腰,百病全消”,这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通过内天地与外天地进行换气,从而可以生生不息。如果脏乱的东西一直停在体内,那么对身体来说肯定是不健康的。

在呼吸的问题上,我们平常是没有怎么注意的。但我们这会儿听课的时候可以跟着走一下,我们平常在呼吸的时候,是不是总是会跟着心念在呼吸?生气的时候呼吸不一样,冷静的时候呼吸又不一样。

所以,我们在呼吸的时候常常是随着外面的环境走的,因此这个气往往是散乱无章的,是游离态的,是缺乏自主能力的。即使偶尔或在短时间内能够暂时定下来,但过不了多久又会散乱。

因此,该怎么调息呢?心息相倚才行,所以我们提到了呼吸之气也是指心。因此在一些老师的讲解中才会提到,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其实也是把自己的念头拴住,不让自己杂念丛生。所以要明白,虽然这种呼吸看似很难,但对于单纯的人来说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因为单纯的人往往心无杂念,也能够听话照做。

这一步调息,其实就是一个辅助入静的方式方法。在前期的吐纳功夫中,慢慢地换为用鼻呼吸,但呼吸的气也要悠长均匀,有绵绵不尽且绵绵不断之意,这个时候就称为“调息”,姑且当成是身体有了一个相应的惯性,内天地的这种呼吸能够不用去管,自己就能够运行了。到了这一步,才勉强算是有点收心止念入静的初步功夫了。


 

缘分决定你在人生中遇到谁;心决定你在人生中想要谁;而行为,将决定谁会留在你的生命中。不管留下的是谁是何,至少:缘,要惜,事过,能无怨无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寒、内火、内燥、内湿生成的机理
人体气机升降理论
中医完整版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相对应,相生相克有规律
太极与人体养生
《读医随笔》卷二上之三阴三阳名义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