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商帮(上)

山西商团

(一)富甲华夏的晋商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由来已久,引历代学子十年寒窗,发奋苦读。揭榜那一日,状元也就成了众人瞩目的对象。清朝总共出了一百多个状元,这些状元来自不同的地区,但唯独没有山西的学子。连云南、贵州等较为偏远的地区都出过状元,为什么偏偏没有山西的呢?

原来在山西,不是学而优则仕,而是学而优则贾。最聪明的、读书最好的孩子让他去经商;差一点的去种地,种地还是个地主呢;剩下的才去参加科举考试。山西的学生就是这样分配的。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清朝的时候,山西的一个县令一年的薪水是一千多两白银,而山西票号里的一个小伙计的年薪也是这么多。长在这富贾如云的地区里,何去何从自然分明。

伙计尚且这么有身价,那老板又是怎样的一些商人呢?

山西商团是我国古代十大商团中最早崛起的,历史上也称晋商。晋商是在明代中期正式形成的,是我国明清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大的商人团体。晋商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家底异常丰厚。

清朝一位大臣在写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臣听说山西太谷县孙姓人家,家有白银两千余万,曹姓、贾姓人家各有四五百万,平遥县的侯姓人家、介休县的张姓人家,各有三四百万……介休县家产超百万的大概几十家,祁县超百万的大概也几十家。

可见,山西几个县城中的富户家产相加,数量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这可不是普通的数字,比当时国库的存银还要多。

早在隋唐时期,就有资产雄厚的山西商人,他就是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李渊父子当年从太原起兵,做木材生意的武士彟给予了他们丰厚的物质支援。凭借着武士彟的财力和精锐的太原军队,李渊父子最终夺取了政权,赢得了天下。

清兵入关之后,顺治皇帝首先做的不是别的,而是召见了当时最有名的八位山西商人。在大殿设宴,赐予他们华丽的服饰,最后还把这些商人编入了由内务府管理的“御用皇商”的行列。皇帝之所以这样重视山西商人,就是因为山西商人富可敌国,皇帝也要为自己留条后路。雍正年间,朝廷调集军队平定青海叛乱,当清军深入草原以后,军粮供应发生了困难,仅购买粮草就需要一百多万两白银。就在朝廷无助的时候,一位山西商人站出来说:“这件事就交给我做吧。”而这位山西商人的爷爷,就是顺治帝宴请的八位商人之一。

山西商人的生意遍布全国。从蒙古草原上的骆驼商队,到吴淞口正在出海的商船,都有山西人忙着计算价格的身影;从呼伦贝尔的醋味,到贵州茅台的酒香,都有山西人在酿造叫卖。从甘肃的老西庙到新疆的古城塔,从昆明金殿的铜鼎到江苏扬州的亢园,都是山西商人建造的。

山西商人资本的发展,使山西商人聚集了大量的货币资产,促进了山西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国商品物资的交流,加快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并且他们首创了民间汇兑业务、转账和清算中心。

(二)官商合作

在封建社会的环境下,晋商为了稳定自己的生意,扩大自己的产业,极力结交官府,与封建官吏建立起了一种互相勾结、互相利用的关系。

张之洞曾离开京城为老母守孝,三年以后当他准备重返京城时,便想要谋取更高的官位。为了打通上下各个关节,张之洞拜访了日升昌票号,想借白银十万两,日升昌觉得数目太大就没有很快给予答复。张之洞又去了协同庆票号,这一次他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热情款待。该票号的掌柜说:“十万白银不算什么,为了您使用方便,不如立个折子,用多少,取多少,不用限定数字。”这让张之洞喜出望外。而掌柜之所以这样,就是为了拉拢张之洞,并且看看他究竟能出任什么官,借银也可以随机应变。协同庆果然打了一个如意算盘,当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后,便把两广的财粮国税都交给协同庆解交,协同庆因此三四年就盈利百万两白银。

清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经常出兵南征北战。而每当财政紧缺时,政府就想到了山西商人的钱袋。于是,山西商人经常向政府捐献军饷。到咸丰三年年底,山西商人向朝廷捐献的军饷累积达到了二百七十万两白银。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和光绪帝仓皇出逃。当慈禧的车经过山西时,大德通票号的大掌柜高钰最先知道了这个消息。他赶紧暗自准备,盛情款待了慈禧和光绪帝,并为他们筹措了四十万两白银的路费。果然后来慈禧给了大德通优厚的回报,她把由各省总督上缴给朝廷的款项交给这家票号经营。又将对外的赔款连本带息,约四十万两白银全部交给山西票号经营。

徽州商帮

(一)腰缠万贯的徽商

徽州商人,又称“徽帮”,形成于唐宋时期。我国古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他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城的一半,于是得了一个“祝半城”的外号。祁门程氏兄弟经商发财致富,号称“程十万”。徽商在明代逐渐走向高峰,主要经营盐、粮、茶、布、典当、木材等行业。这时的徽商已经完全跨越了地域,遍布全天下,出现了百万级的富商。清代时,徽商达到了顶峰,出现了千万级的巨商。但由于封建统治的日益衰弱,徽商也不得已走向衰亡。

徽商可以说与晋商齐名,遍布全国各地。并且经营的品种特别广泛,有盐、棉布、粮、木、茶等。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徽州的一些盐商拥有数十万甚至百万的资产。后来,徽州盐商的实力越来越壮大。乾隆南巡时,一名徽商就极尽奢华、大肆铺张、徘徊接驾,赢得了皇帝的欢心。徽商能以一介布衣的身份迎接巡游的天子,可见其财力的雄厚。

徽州人从唐宋时期开始,很重视粮食的经营,但当时规模并不大。明代中期,苏州、浙江一带的粮食需求量加大,善于经营粮食产业的徽商便一下子扩大了规模。一个主要从事粮食贸易的商帮登上了历史舞台。乾隆时,一位徽州商人经过汉阳地区时,碰巧赶上当地有灾荒,他一下子就在那里抛售了上万石米。

而麻布、棉布类更是成了徽商的垄断产业。苏浙盛产棉布的城镇,简直成了徽商的聚集地。他们有的以低廉的成本收购散棉布,有的开设布行。清朝在苏州、松江的几十家布行都是徽州商人经营的。生意逐渐兴隆的布商又把眼光投向更远处,他们在常州、上海也开设了布行。染出的布色泽鲜艳,备受欢迎,为了提高声誉和防止假冒,每个布行还在布上印上自己的独家标记。有的布商一年甚至能卖出百万匹布。

徽州地区的茶叶贸易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乾隆时,徽州商人在北京开设的茶行达到七家,茶商字号达到一百多家,小茶店数千家。茶商的足迹遍布了汉口、九江、苏州、上海等长江流域的城市。明清时期茶叶更是远销海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徽州的木商,徽州山区盛产杉木,南宋时徽州人就开始做木材生意了。随着苏浙地区经济的发展,徽州山区的木材量已不能满足需要,徽州人便向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开辟货源。湘西德山镇的徽州商人络绎不绝,长年在这里管搬运的劳工达到几千人。木商的规模也很大,万历年间,北京修建乾清宫、坤宁宫,一位徽州木商便趁机请求采办“皇木”十六万棵,可见其货源广阔、资本雄厚。

徽商在南宋时期萌芽,元末明初发展壮大,明代初具规模,清代乾隆时达到鼎盛,嘉庆、道光年间开始衰败,前后达六百多年,称雄三百年,贸易活动领域遍布全国各地,并且商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无徽不成商”叫遍天下,徽商对市场经济和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徽商好儒学

朱熹是我国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我国的一代大儒,而徽州正是他的故乡,有其他地方不可相比的儒学传统。受儒家思想影响也就成了徽州商帮独特的商业文化和伦理精神。喜好儒学的徽商,一方面促进了自己故乡的儒学繁荣,另一方面又借助儒学对商业产生了历史影响。

徽商以儒家的诚、信、义为商业道德原则,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赢得了信誉,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发展。这也是他们成功的一个秘诀。

成功后的徽商捐资建设书院,让少年学习儒术。明代徽州中进士的将近四百人,中举人的将近三百人;清代时,徽州仅一个县就出了近三百名进士、五名状元、两名榜眼、八名探花。一些商人在经商致富以后还放弃了商业,投身于科举。徽商这种亦儒亦商的商业传统可以说独具特色。

明代徽商郑孔曼,每次出门的时候都一定携带书籍,在做生意的间隙时间里阅读。他去一个地方做生意,每每不忘拜会当地的文人学士,与其结伴游山玩水,还写下大量的诗篇。他的同乡人郑作,更是喜欢读书,他出门做生意的时候,人们总是能看见他捧书拜读的身影。所以认识郑作的人提到他总是说:“他虽然是个商人,但怎么看都不像商人的样子。”

(三)积极进取、百折不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徽商在成功的道路上克服挫折,演绎了许多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动人故事。其中有一个叫做“一文钱”的动人故事,是有关一个苏州布店的来历。

曾经,有两个年轻的徽州商人,姓名已经不能考证,就称为甲乙二人。他们结伴去苏州做生意,但是刚到苏州两个人就沉迷于苏州的繁华,拿着钱寻欢作乐,任意挥霍,忘记了来苏州的目的。一段时间以后,两个人还沉醉于苏州的灯红酒绿时,身上带的银子已经花光了。他们只能靠乞讨维持生活,这时两个人才开始后悔。到了年底,看着别人开始准备过年,他们却没有脸面回家见父老乡亲。

悲伤之余,甲从口袋里摸出一文钱,使劲扔在地上说:“曾经那么多的钱都被我们挥霍了,只剩下这一文钱,有什么用呢?不如扔了算了。”乙此时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他赶忙去捡起那一文钱,说:“这是我们仅有的一文钱,我们得珍惜啊,说不定我们凭借它能时来运转呢。你等会,我去去就来。”甲仍旧有些低落,就没说什么。一会儿,乙带着许多竹片、稻草、旧纸和鸡鸭毛回来了。甲好奇地问:“你这是做什么呢?”只见乙魔术般地拿出一袋面粉,和水调匀成糨糊,然后用草把竹片绑住,外面蒙一层旧纸,在旧纸上用糨糊粘满鸡鸭毛,一只逼真的禽鸟就做出来了。甲惊奇地问:“我们现在露宿街头,只能喝西北风,你还有心思做这种小玩意?”乙只顾笑不说话,继续做着各种各样的禽鸟,一晚上就做了二三百只。

第二天一大早,乙就把甲喊起来,带着昨晚上做的禽鸟来到了附近的热闹集市。游人越来越多了,甲乙二人把禽鸟摆好以后,女人孩子看见这些禽鸟做得如此逼真都抢着购买,一天的功夫这二三百只禽鸟就卖得一只不剩,净挣了四五千文。这时甲才佩服起乙的心灵手巧,他也忽然想起一件事情,问道:“昨晚我扔的那一文钱,你拿去做什么了?”乙笑一笑说:“竹片、稻草、旧纸、鸡鸭毛这些东西都是我在街上捡的,你那一文钱我用来买面粉做糨糊了,你看,都用来粘鸡鸭毛了!”二人开心地笑起来。

后来,两个人努力进取,采购了各色纸张、鸡鸭毛,晚上一起做花、鸟、人、兽,白天一起去叫卖,两个月下来,居然挣了三百万文。有了资本,这两个人便商量正规地做生意了,就选择了苏州布业最发达的地区开设了一个布店,并在布店的门牌上写了三个大字“一文钱”,表示对那误入歧途的艰苦岁月的铭记。据说这家布店历经二百年仍然生意兴隆。

徽商的动人故事还很多,正是他们这种积极进取、矢志不渝的勇气和坚韧,书写了一段段辉煌,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山东商帮

(一)独占北方的山东商帮

山东商帮也称作“鲁商”,在十大商帮中虽然不像晋商、徽商那样富甲天下,但也独占了北方的优势,在东北地区更是占尽地利、人和。山东商帮在兴盛时期控制了北京乃至华北地区的绸缎布匹、粮食销售以及餐饮行业等,可以说是纵横“商场”,声名显赫。

山东人的性格特点就是直率淳朴、单纯正直,那么由山东人组成的山东商帮也同样具有直截了当的特点,他们很讲究商业道德,重信义,重商业规范。这就是山东商帮的致富道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落实到实际,总是让人有种很实在、很踏实、很放心的感觉。山东商帮有两种主要的商业经营方式:长途贩卖和坐地经商。山东商帮并非晋商的“学而优则贾”,也并非徽商那样“贾而好儒”,山东商帮是好的地区的人也经商,不好的地区的人也经商。并且商人之间经商的动机和条件彼此相差很大。大多由封建性的商人组成,如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

山东商人的经营方式有独资与合资两种。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往往会采用独资的方式,也有一些资本较小的小商贩。在买卖中,他们都讲求信义,按规定办事,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合资经营者与今天的股份公司有类似的地方,会先立下一个合同来表示守信用。这是山东商帮的特点,也是山东商帮的独特经商武器,由于他们特别善于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所以外地的商帮没有贬低山东商帮的。山东商帮不仅在大事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小事上也很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们践行了“细节决定成败”的商海品格。

山东省淄博市的周村,有“天下第一村”的美称,还享有“旱码头”“金周村”“丝绸之乡”的美誉。电视剧《大染坊》的故事就取材于周村。周村自古就是商业发达的地区,明末清初时与广东的佛山、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为中国四大“旱码头”,后来形成以镇中大街为中心的古代商业街市。这是许多山东帮老字号的摇篮,北京著名的瑞蚨祥绸缎庄就发源在那里。

(二)闯关东——开辟新天地

早在明代,东北就与关内贸易关系密切,清代实行贸易开放政策,山东商人出入东北更加频繁。据记载,乾隆十三年仅仅在宁古塔、船厂两地的山东贸易佣工就达到了三四万人。开始的时候山东商人并不带着妻儿老小,仅仅是去东北做生意。后来政策开放以后,山东商人逐渐开始定居东北,“每年去东三省贸易之人有五千余人”,山东商人是主要组成部分。在闯关东的山东商人中,又以今山东龙口市的商人最多。据史料《黄县故事》的记载,东北三省简直就是黄县人的第二故乡了,从大都市到小屯子、小窝棚,到处都是黄县人的身影,黄县人在东三省的商场纵横驰骋,商绩辉煌。在佳木斯的桦川县,山东商人竟然占了整个县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使该县留下了“小黄县”的别称。康熙年间,黄县单家村的兄弟二人,在盛京开设了一个跨行经营的作坊,经过积累,在清代超过了奉天城所有的商家,拥有最大的规模、最全的货物。

百年之后,在东北各城市的商业中,山东商帮已经是首屈一指。清代的时候,营口和大连已经有了商会的雏形,叫“公议会”。公议会由商业界的著名人士组成,控制着整个城市的工商业。1904年,山东商人在大连的公议会里占一半。1905年,山东商人在营口的公议会里占三分之一,他们经营油坊、粮食、杂货等,后来粤商在当地经营失败,退出了公议会,山东商帮的权力就更加大了。清末的时候长春的大小商铺有一千二百多家,其中的当铺、绸缎、粮业几乎都被山东商帮垄断。清末的哈尔滨有四千多家商埠,油坊、绸缎、烧锅、皮货等实业性质的山东商号有五百多家。到了民国初年时,哈尔滨商会的会员有二十人,竟然全是山东人,成了不折不扣的山东商会了。

(三)讲求细节的鲁商店铺

山东商帮讲求商业道德,重信义,讲求细节,严格要求自己。山东商人在历经磨砺之后,开辟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留下了许多誉满全国的百年老店。

瑞蚨祥绸布店就是鲁商经营的一家老字号商店。它的创始人是山东章丘的孟洛川,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从章丘到周村,再到烟台、青岛、天津、上海、北京。这家店铺充分体现了鲁商的经营特点:严格而规范。首先,在货物的来源上,孟洛川为了保证布匹的质量,对所进货物的花色、规模有严格的要求,验货时更是仔仔细细、一丝不苟。他们不仅要检查质量,对布匹的花色、幅宽、长度、分量也都一一验收,如果厂家提供的货物有一项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他们不但退回货物,还要索赔损失。第二,他们重视店面以及员工的形象,瑞蚨祥有自己的店规:售货人员一律穿长衫,不能吃味道很重的食物,不能与顾客吵架,相互之间不能聊天,不准吸烟喝酒等。第三,在与顾客打交道时,更要力争让顾客满意,奉行顾客至上的原则。

瑞蚨祥的这种讲求细节的规范做法,为他们赢得了越来越多的顾客。

北京前门的正明斋饽饽铺也是山东商人经营的一个百年老字号店,历经风风雨雨,依旧辉煌。正明斋饽饽铺依然体现了山东商人讲究细节的商业品格。

这家店是一个叫孙益增的山东商人于1864年在北京开设的,可以说是管理有方。首先,店铺为了让员工尽职尽责,给予了员工很优厚的待遇,除了固定的工资,年底都有分红。第二,商铺的货物品种齐全,他们按照季节来生产糕点并决定样式。第三,他们在选料上也非常精细,博取各地精华,绝不以次充好。薄皮核桃要山西的,小枣要密云的,桂花要云南的,山楂只要北山的等等。第四,他们的糕点不仅味美,同时包装讲究,美观大方,给顾客留下了很好的外观印象。

在餐饮业上,山东商人依然干得很出色,东兴楼饭庄也是一个注重细节的成功酒楼。这家饭店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首先,店主规定菜要做得清、素、鲜、嫩,油不能过多。其次,采购菜的人要做到选料精、制作细、质量高。第三,酒店的布置也有一番名堂,桌布是花布,筷子是象牙筷,勺子是银的,碟子是蟠龙花纹的。第四,他们也要求员工不能聊天,不能随便离开岗位。

这样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东兴楼常年顾客盈门,甚至有些外国商人也经常光顾。年盈利达到四五百万两银子。

龙游商帮

(一)浙西山区崛起的商帮

龙游商帮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崛起于浙江西部的山区,既没有官府的支持,又没有强大宗族势力做后盾,但却逐渐聚集了大量资金,在商业上立于不败之地。号称中国十大商帮之一,有“遍地龙游”的佳话。

龙游商帮并不仅仅指龙游一个县的商人,而是指浙江衢州府所属龙游、常山、西安、开化和江山五县的商人。由于龙游商人的数目最多,经商手段最为高明,就以“龙游商帮”为名,也称“龙游帮”。

晋商富甲天下,经营票号,在金融业上叱咤风云;徽商则垄断盐业,扬名四海。但龙游商帮却低调处世,他们在埋头苦干、不露声色中悄然占据了珠宝古董业的头把交椅,同时从事印书、刻书和贩书业,在海外贸易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龙游商帮的经营行业很广。他们的造纸业一般以作坊的形式生产,同时自己负责销售。龙游的溪口镇是纸张的生产和销售中心,成品远销江苏一带。书商一般是有文化基础的文人学士放下架子,来从事商业活动。粮食商也不甘下风,年销量一千二百万吨。山货业就以当地的产品为货源,年产各类油十万多斤,远销全国及东南亚各国。丝绸棉布商也声名显赫,远销到湖广一带。珠宝商是赫赫有名,他们在全国独占鳌头,据古书记载,龙游的珠宝商人只身一人带着价值千金的明珠翡翠、宝石猫眼,来到京城买卖,却能做到掩人耳目、踏雪无痕。可见他们不但资金雄厚,还具有很高的文化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处事谨慎,才得以躲过被盗被劫。长途贩运业也是他们的强项,当时的一名龙游商人把丝绸远销到了湖北一省十五郡,占据了全省的销售市场。

龙游商帮里也有儒化的商人,比如大书商童佩。童佩就出生于一个贾儒兼备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儒雅的商人,经常坐船去吴中地区贩书。童佩从小聪慧伶俐,勤奋好学,做得一首首好诗词,写得一手好文章,连明代的“唐宋派”学者归有光都称赞他的诗文,当时的“文坛盟主”王世贞称他为自己的“千古知音”。童佩喜好藏书,只要看见珍奇的版本不管花多少钱都要买下来收藏。可以说童佩是一个集收藏、鉴赏、考证、校勘、印刻、销售于一身的明代儒商。

龙游商帮一度辉煌,然而终究抵挡不了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以后,新增开了五处通商口岸。由于近代海洋文化的兴起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新兴的上海、宁波、潮汕、厦漳等地的商帮渐渐兴盛,而龙游、徽商、晋商等传统商帮渐渐衰退。

(二)龙游商人闯西部

与其他商帮相比,龙游商帮的一大特点就是富于开拓精神,敢于离开故土,闯荡他乡。龙游商人在南宋时期初露头角,至万历年间已分布于全国各大市场,呈现“遍地龙游”的局面。康熙乾隆年间,龙游人大多外出经商,踏遍天涯海角,长大后仍留在家里农耕的仅占十分之三。这种敢于闯荡打拼的精神在各省市中也是少见的。

龙游商人也是最早把商业的气息带入西部的商坛劲旅。他们舍弃了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而踏上了遥远艰苦的道路直奔黔、晋、滇、蜀等西部地区,对民族关系的融合和西部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当然龙游商人最初也没想到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西部有这样的历史意义,他们是有长远目光,有雄心气魄的商人,他们看出了江南、华南、中原地区的商场已近饱和,拓展的空间是有限的,于是克服了长途跋涉、艰苦生活、水土不服、语言不通、生活习俗不同等一系列困难,扎根在西南地区。据史料记载,龙游商人李汝衡的丝绸生意做遍了楚地十五郡;童巨川和他的弟弟在边界做贸易成为巨富……

龙游商人的经营理念也非常先进。他们来到贵州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以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从事屯垦事业,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到了西南。龙游商人会利用自己雄厚的资金,雇佣当地的劳动者轮流开发垦拓。同时他们将土地作为资本来经营,采取农业雇用制度来经营经济作物,最后把收成的农产品作为商品投放到市场中。这一举动非同小可,这意味着把商业资本转化为农业产业资本,具有历史转型的意义,代表着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

后来,明政府怕人口的流动会影响边界的社会治安和粮食供应,便强制在边界的人回迁。这无疑对龙游商人的西部边界生意有一定影响。

总之,龙游商人把商业的气息带入了西部,这有着很大的历史贡献,他们是历史上最早开发西部的人。他们超越同时代的人,利用了自身的知识和才干,透视商场信息,远走他乡,以先进的理念和经营方式脱颖而出,是商界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十大商帮的经营之道:北方善义 南方善商
中国十大商帮及其经营之道
明清商人商帮与地方文化
历史五大商帮(3)
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的商帮和商人.
明清时期有五大商帮,除了晋商,还有哪四个?各自有什么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