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捐赠无人机并与我校陕西师范大学共建“无人机遥感生态研究中心” 作者:梁森  摄影:孔冬  发布时间:2016-06-30  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是从事生态测量监测
userphoto

2016.06.30

关注

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捐赠无人机并与我校陕西师范大学共建“无人机遥感生态研究中心”

作者:梁森  摄影:孔冬  发布时间:2016-06-30  

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是从事生态测量监测与技术推广的高科技专业公司。该公司主要致力于土壤与植物生理生态研究监测、环境气象监测、水文水质及地下水监测、水土保持研究监测、荒漠化监测、精准农业以及动物生态研究等国外先进仪器技术的引进推广和系统集成,并为生态环境实验研究和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方案和分析测量。

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搭建校企合作创新平台,拓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渠道,推动我校生态学学科发展,更好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北京易科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向我校捐赠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无人机一台和相关配套设备一套,并与我校共建国内高校第一家校企合作的“无人机遥感生态研究中心”。

6月29日下午,无人机捐赠和共建“无人机遥感生态研究中心”签约仪式在我校长安校区校务楼二层会议室举行。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于长青,我校党委副书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涛出席签约仪式。我校人事处、科学技术处、教育基金会秘书处等单位负责人,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学科负责人以及“无人机遥感生态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成员参加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刘建斌主持。

签约仪式上,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夏海滨从学院办学历史、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等方面介绍了相关情况。他认为,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学科目前在生态环境评价、群落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与分子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他相信,通过此次共建“无人机遥感生态研究中心”,一定会对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拓展、生态学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于长青研究员介绍了公司情况并感谢学校对“无人机遥感生态研究中心”建设的大力支持。他表示,近年来无人机遥感应用日益广泛,国外发展速度相当快,应用范围相当广,但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次校企合作意义深远,双方将共同建成我国高校首所“无人机遥感生态研究中心”。他建议,“研究中心”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利用培训、报告、讲座和项目合作等形式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为“研究中心”日后从事科学研究、项目申请等提供便利与技术支撑。他希望,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早日建成国内一流的“无人机遥感生态研究中心”。

随后,王涛副书记代表学校和于长青董事长签署了《捐赠协议》和《共建协议》。

人事处处长李磊宣读了《陕西师范大学关于聘任于长青研究员为兼职教授的决定》,并为其颁发了聘书。

我校“无人机遥感生态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于晓平表态发言。他对于长青董事长、学校以及学院对自己的信任与支持表示感谢。他承诺,团队成员有信心、有动力做好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将“无人机遥感生态研究中心”建设成为集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经济发展、校企合作共赢于一体的创新平台。

王涛副书记总结讲话。他首先感谢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向我校捐赠无人机,并与我校共建“无人机遥感生态研究中心”;祝贺于长青研究员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他表示,本次共建生命科学学院“无人机遥感生态研究中心”是我校开放办学、校企合作又一示范,学校和学院对此十分重视。他指出,陕西师范大学在陕西办学,有独特的秦岭资源优势和较为丰富的生态学科学研究积淀,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选择与我校合作,是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双一流大学”背景下的具体举措,对企业和学校发展十分重要。他强调,生命科学学院“无人机遥感生态研究中心”团队成员要以共建为契机,把该中心做实,在此基础上拓宽合作领域和范围,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人事处、科学技术处、教育基金会和生命科学学院要为中心的建设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使其更好更快发展。

最后,刘建斌希望“无人机遥感生态研究中心”要充分利用好“研究中心”这个平台,凝聚高层次人才,争取科研项目;充分利用好无人机,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利用好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的广泛资源,促进我校生态学学科发展和相关科学研究,把“研究中心”做实做强,争取向一流学科迈进。

签约仪式结束后,我校副校长杨祖培会见了于长青董事长。她表示,科学技术处会大力支持“无人机遥感生态研究中心”建设与发展,并介绍了国家和陕西省在新形势下对校企合作、创新驱动的政策。她希望,在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把“无人机遥感生态研究中心”按照陕西省工程中心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通过几年努力,使该“研究中心”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编辑:李国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零碎笔记
景观生态学|04-2 伴随景观生态学发展的工具【复旦赵斌教授公开课】
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014年科研人才岗位需求
生态系统性状与生态系统生态学:启示与意义
低空无人机遥感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张祖仁论生态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