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铜陵工业经济发展及优势产业体系再造研究 发布时间:2014-10-09 来源:科研处 优势产业是以产业比较优势为基础,加速培养产业竞争优势,使其经济优势持续领先于区域内其他类型产业。铜陵市工业经济在
userphoto

2017.03.02

关注
铜陵工业经济发展及优势产业体系再造研究 
发布时间:2014-10-09 来源:科研处 优势产业是以产业比较优势为基础,加速培养产业竞争优势,使其经济优势持续领先于区域内其他类型产业。铜陵市工业经济在十二五前半程取得不俗的表现,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发展的新常态,面临着许多未曾料到的困难,经济发展处于调整期,也是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因此,加强对我市优势产业体系再造研究,以逐步增强优势产业劳动力与资本存量的集聚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扩大产业规模,促使产业内企业间的有效竞争,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及地区经济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铜陵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铜陵工业坚持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主基调,立足当前抓即期稳增长,着眼长远调结构促转型。努力克服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和多年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凸现等叠加因素影响,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呈现出经济运行稳中有升,质量效益稳中向好,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后劲日趋增强的积极态势。

1、经济运行稳中有升。“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工业实现增加值402.0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4.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6.1%,拉动GDP增长9.6个百分点;2012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08.7亿元,同比增长11.2%;201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55.9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较上年底加快3.2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十一五”时期增长0.7个百分点,达80.1%。2014年上半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9.9亿元,总量全省第8,较上年前移1位;同比增长11.6%,增速全省第13位。

表1:“十二五”时期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情况

指 标
 单位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上半年
 
规模

工业

增加

 总量
 亿元
 300.9
 402.0
 408.7
 455.9
 219.9
 
全省

位次
 位
 7
 7
 7
 9
 8
 
占GDP

比重
 %
 67.5
 69.7
 68.1
 67.3
 69.9
 

2、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13年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2010年首过千亿基础上再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239.3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近1000亿元,增幅达78.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一直稳居全省首位。

表2   “十二五”时期效益质量情况

 

指标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1-5月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1251.7
 1686.7
 1999.2
 2239.3
 844.5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308.3
 413.7
 382.2
 418.1
 393.8
 

3、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1)新兴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自“十二五”以来,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较快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实现产值1398.3亿元。其中,2011年产值287.4亿元,比2010年增长78.2%,在全省16个市中,总量列第4位,增幅列第2位;2012年产值382.1亿元,增长34.3%;2013年产值482.7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长20.6%;2014年上半年产值246.1亿元,增长11.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28%,较上年同期增长1.7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产业依然处于战略支柱地位,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85.4%。

表3:2014年1-6月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分行业情况 

分行业
 总量
 增幅
 占比
 2011年占比
 占比变化
 
总    计
 246.1
 11.1%
 100.0%
 ——
 ——
 
新材料
 210.1
 12.7%
 85.4%
 88.6%
 -3.2
 
电子信息
 19.5
 -4.4%
 7.9%
 8.1%
 -0.2
 
高端装备
 9.7
 16.7%
 3.9%
 0.8%
 3.1
 
节能环保
 4.4
 2.6%
 1.8%
 1.1%
 0.7
 
生物产业
 2.0
 16.8%
 0.8%
 1.1%
 -0.3
 
新能源
 0.4
 0.6%
 0.2%
 0.2%
 0.0
 

(2)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有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企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企业为“安徽省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 9家企业获省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称号,12家企业获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称号。2013年完成的3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获得授权专利17项;蓝盾光电子PM2.5省产业技术攻关项目获验收,中冠电缆公司五个省级新产品获鉴定,云高仪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省重点支持,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已经工信部公示。已获工信部国家行业标准立项23个,占全省份额三分之一以上。

(3)铜产业支撑作用明显。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以铜杆、特种漆包线、铜板带、黄铜棒、电解铜箔和铜管为主导的铜材深加工产品系列,年总加工能力100万吨。铜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实现产值1092.5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324.1亿元,增幅42.2%;2012年实现产值1120.5亿元,2013年实现产值1292.8亿元,较2010年增长68.2%,平均每年增长22.7%,远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长速度。2014年上半年,铜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52.2亿元,同比增长6.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2.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08.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9个百分点。

(4)两化融合建设稳步推进。签订国家智慧城市首批试点城市创建任务书;出台《铜陵市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2013-2015年行动计划》;印发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有序推进全市地理空间、人口、法人三大公共基础数据库和云计算数据中心及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在全市与电信、移动、联通合作开展“百家数字企业”、“动力100无线企业”和“无线城市暨行业应用巡展”活动。完成工信部电子五所首批选定20家企业诊断计划,2014年再选择15户,目前正在筹备过程中。完成全市非煤矿山在线监控系统、能源调度管理平台设计方案。

(5)节能降耗有序推进。2013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45%,组织实施32个重点节能项目,签订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9个,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拟定重点工业用能企业能源消费控制量保证金制度。开展绿色矿山创建活动,紫金矿业焦冲金矿开创市级绿色矿山创建先例,石料矿山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会同相关部门成功申报国家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目前正积极申报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市。

4、工业发展后劲日趋增强。项目投资结构优化,技改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比重进一步提升,2013年工业投资完成300.6亿元,比2010年工业投资总额翻了一番,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46.2%,同比增长24.9%,增幅居全省第4位。其中,技改投资173亿元,占投资比重57.6%,同比增长30.7%,增幅居全省第3位。2011-2013共获得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项目52项,当年验收通过15项,验收通过率28.85%,获得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项目22项,当年验收通过9项,验收通过率40.9%,验收通过率均位居全省第一。项目建设推进有力,有色“双闪”、塑料光纤产业园一期、全威二期铜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中熹光电塑料光纤产业园一期、乐凯特公司双面及多层高密度印制电路板一期等续建项目竣工;松宝机械环锭纺智能落纱机、铜锋电子高温膜生产线和粗化膜生产线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皖能铜陵电厂六期改扩建等预备开工项目已形成实物投资量。

表4:“十二五”时期工业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年份
 工业投资
 占全市投资比重
 同比增长
 
2010年
 141.9
 39.2
 23.6
 
2011年
 184.0
 44.6
 31.0
 
2012年
 246.3
 46.1
 31.1
 
2013年
 300.6
 46.2
 24.9
 
2014年上半年
 166.6
 47.2
 10.0
 

5、传统产业中,除了化工产业生产经营面临严峻的挑战外,电子产业、黄金产业、电力产业等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通过多年技术改造和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电力电容器、交直流电容器等电子元器件产品的生产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3年,电子行业实现产值47.14亿元,同比增长24.1%;2014年上半年,电子行业实现产值18.8亿元,同比增长2.4%。我市现拥有30万千瓦发电机组2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2台、100万千瓦发电机组1台,发电装机容量280万千瓦。2013年,电力行业实现产值108.32亿元,同比增长9.3%。2014年上半年,生产黄金8253.09千克,完成省黄金局指导性计划50.69%,占全省黄金产量85.4%,同比增长2.74%,略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1、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市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工业发展以依附于铜、铁等资源禀赋的重化工业为主,高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够,可持续发展矛盾突出。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我市重化工业占比仍在95%以上,占比过高。上半年,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4.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7.4%),同比增长12.2%;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6亿元,下降9.1%。与轻工业相比,重化工业消耗的资源能源更多,面临的环境压力更大。同时,我市有色、化工、建材、钢铁等部分传统产业都属于“双高”型产业,2014年1月至6月,我市六大高耗能产业完成产值707.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80.4%。

2、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招商引资难度大。2011年7月至今,我市新增省口径的45家新兴产业企业,根据初步调查,不严格考虑外地与本地合作投资以及本地投资者以外地资金名义投资我市等因素,外地投资企业12家,占36.4%,本地企业33家,占73.3%。我市新兴产业利用外来投资不多,本地企业除有色、铜化等大型国有企业外,民营经济的资金、技术等投资资源不足,投资项目偏小、技术水平偏低,投入产出不高。

3、企业生产经营普遍困难。我市大多数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议价能力低,“剪刀差”现象持续,工业品价格三年连续下跌。5月份,我市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94.4%,而购进价格指数96.5%,两者倒挂2.1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压力较大,1-5月份,我市规上企业利税18.77亿元,利润总额9.8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8.1%、26.4%,降幅环比加剧;企业亏损面33%,同比持平,较上年底上升12.5个百分点。融资压力进一步加大,受金融环境和银行信贷政策等影响,部分金融机构对企业存量贷款逐渐收紧,小微企业资金紧张。前期企业互保、联保、反担保负面效应显现。

4、经济运行调节难度加大。我国经济正处于艰难转型阶段,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下行压力较大。加上我市工业产业层次不高,产品初级化、原材料化特色明显,附加值不高,特别是缺乏大的新增长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三)面临的机遇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工业革命的冲击下,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主导消费、资源型国家输出能源原材料、发展中国家致力加工制造的三极循环大格局已被打破,但新的平衡尚未形成,世界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处于深度调整期,发达国家依然疲弱,新兴经济体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地缘政治危机不断扰动全球经济。国内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州构建2236产业集群.提升工业经济能级
黄陂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117亿,工业总投资673亿元
玉溪工业结构之困
产业创新促经济转型
芜湖经济8.7%增速背后的亮点
六问:我们园区经济短板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