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我识中药 | 大禹亲尝的“口粮”——土茯苓

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光叶拔葜的块茎。又称红土茯苓、禹余粮、冷饭团、冷饭头、饭团根等。说起它的别名禹余粮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

相传5000年以前,大禹率数百部下在现在的山东西南部山区疏导积水,大禹每天都和部下一起用耒等工具挖掘沙石并一天同吃两顿饭。有一天傍晚,伙头来禀报:“大王,锅里的米饭做好了,可以用饭了吗?”大禹用手摸摸早已扁塌的肚子,看看饥饿无力的众人,高声下令:“开饭了!开饭了!”众人立刻朝饭锅奔去。

铜锅里的小米饭黄灿灿的冒着诱人的香味,伙头用勺子给大伙盛饭,每个人的土陶碗里就放一勺,因为带来的粮食不多了,只能节省着吃。当大禹把土陶碗伸过来时,伙头给盛上一勺,刚要再搭上一勺时,大禹快速把碗抽回,他平静地说:“算了,我吃多了,就会有人没饭吃呢。”吃着饭,伙头偷偷对大禹说:“大王,咱的小米不多了,是不是派人回去运啊?”“啊?你不早说,今天天晚了,我明天派人去运吧。”

深夜,大雨骤降,如同瓢泼,用树枝搭起的棚子漏水,大禹和部下起身蹲着,等待雨停,等待天亮。可天不随人愿,天亮了,大雨却没有要停的样子,天又黑了,大雨也没见变小,大禹和众部下饿着肚子在棚子里熬着。大雨一直下了两天两夜,山沟里的洪水漫上山坡,大禹和部下所处的大山变成一座孤岛。大禹立刻指挥大家疏通洪水。

忙活了半天,当伙头被湿柴冒出的黑烟呛红了眼睛,终于把最后的小米煮熟了。每人吃了几口之后,大家又开始疏导洪水了。

人们两天没有吃饭了,围山的洪水却只退了一点点。大家的肚子在咕咕直叫,粮食,粮食在哪里?人们开始焦急了,偶尔有人来报:“又饿昏了一个。”大禹支撑起身子,看着洪水,竭力思考逃生的良策。他突然看到满山的土茯苓,绿油油的叶子在阳光下闪动,被水冲出的块茎颇显肥厚。大禹灵机一动,用力招呼部下:“弟兄们,我们不能在山上等死,我先尝尝这些叶子能不能吃。”说罢,他撸一把土茯苓叶子填进嘴里,用力一嚼,皱着眉头咽下去。等了片刻,身体没有不适感,肚子也不饿了。他大声喊:“弟兄们,吃这些叶子啊,就是有点苦,但是吃了饿不死。”众人一听,纷纷把土茯苓叶子往嘴里填。大禹又招呼大家帮伙头挖沙土里的块茎,伙头用铜锅煮叶子和块茎,人们又能一天吃上两顿饭了。大家吃了几天土茯苓的叶子和块茎,保住了生命,有些肠胃有毛病的人还治好了。

围困大山的洪水退去,大禹派人运来了粮食,他们又继续疏导积水了。人们得知救命的植物叫土茯苓,为了不忘大禹冒着生命危险亲尝土茯苓,遂给它起名叫禹余粮。

土茯苓分布于长江流域南部各省。全年可采,以秋末冬初采收较好。除去残茎和须根,晒干;或新鲜时切成药片,晒干,生用。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具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

【临床应用】

1.用于杨梅毒疮,肢体拘挛。本品甘淡,解毒利湿,又能通利关节,解汞毒,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功效尤佳,为治梅毒的要药。也可以本品与金银花、白鲜皮、威灵仙、甘草同用。

2.用于淋浊、带下,湿热疮毒。本品甘淡,解毒利湿,故可用于湿热引起的热淋、带下、疮毒等症。用治热淋,常与木通、萹蓄、蒲公英、车前子同用;用治湿热疮毒,阴痒带下,常与苍术、黄柏、苦参等药同用。又本品配生地、赤芍、地肤子、白鲜皮、茵陈等同用,用治牛皮癣湿热型有效。

此外,近年单用本品或与鱼腥草、夏枯草、海金沙、车前子、大青叶、贯众、青黛同用,预防钩端螺旋体病;或以本品配甘草、青蒿、地榆、白茅根等,水煎服,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黄柏

凉血消斑之大青叶

“圣草”紫苏,你肯定不知的几个神奇妙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一味中药解毒,除湿,利关节,每日服用可以有效预防痛风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
土茯苓与金刚藤有啥区别?用土茯苓煮水泡脚,除湿去脚臭
小时候经常吃的酸咪草,还能治疗跌打损伤,丢土里就能活
在菜市场买一小块香芋,种地里后种出很多个
来自于大禹治水的奇异草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