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高建忠老师,《内外伤辨惑论》一字一句读

一提起李东垣,我们很自然地冒出“脾胃大家”、“补土派”这样的“赞誉标签”,但是,东垣老人更大的成就在于创立了“内伤学说”,往往被人所忽略。除了《脾胃论》,东垣老人还有另一重要代表作——《内外伤辨惑论》,这也是他唯一一本生前定稿并有自序的著作,该书的问世,建立了与伤寒相对应的内伤学说,标志着临床上外感与内伤两大辨证体系鼎足而立。

所以,作为后学者,同为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无不感慨地说:“夫假说问答,仲景之书也,而详于外感;明着性味,东垣之书也,而详于内伤。医之为书,至是始备;医之为道,至是始明。”

然时移世易,再往后的中医后学者们往往读不懂李东垣,不能明白“内伤学说”。《内外伤辨惑论》书册虽握之在手,但读之难明,参学无资。

所以,本期中医家《每周一缕书香》栏目要为大家特别推荐的书目是——高建忠老师的《读<内外伤辨惑论>》,这是以“散文体”形式、站在“内伤学说”角度解读《内外伤辨惑论》的第一本著作,阅读轻松,说理清晰,有助于引导大家深刻地理解东垣学说体系。

《内外伤辨惑论》全书共三卷,卷上论内外伤辨证,卷中论饮食劳倦所伤,卷下论饮食内伤,原书内容简短,但读之又稍显晦涩。

高建忠老师的这本《读<内外伤辨惑论>》是诊余研习《内外伤辨惑论》的散文笔记,仿王冰编注《内经》“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糅”,书中黑体字是《内外伤辨惑论》原书文字,楷体字是批注文字,对原书内容条分缕析,发其奥义,述其精微,逐句逐段地阐释了自己对东垣学说的理解和思考。

书中对东垣内伤病证的发明,脾胃元气论的阐发,补中升阳法则的弘扬,融注了不少多年研究心得和深刻体悟。如明确指出东垣学说的立足点在于分辨内伤、外感,且其核心部分在内伤学说,而脾胃学说是在构建内伤学说时自然而然产生的,是在为内伤学说而服务;补中、升阳、泻阴火是治疗内伤病三大法则,而脏气法时、四时用药加减法亦是内伤学说重要的用药思想等等。

另外,值得浓墨重彩提出的是,高建忠老师在读《丹溪心法》时,注意到“东垣内外伤辨甚详,世之病此者为多”一句,后面的“附方”中附以两方:补中益气汤和枳术丸,由此而领悟:补中益气汤侧重于治疗劳倦内伤,而枳术丸侧重于治疗饮食内伤,两方共同构建起李东垣内伤脾胃学说的方药体系。真是点睛之笔,再看书中诸方就不觉得杂乱无章了。

本来薄薄的一本书,经高老师细心点缀,厚实的内容、清晰的章法渐渐浮现在眼前。但“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个中意趣还有待于同道们还在临证中慢慢玩味。

工作之初,一开始读“金元四大家”著作。

在“金元四大家”著作中,更喜欢都李东垣的著作。

近年来,每与同道、学生言及东垣,很多人的反应是:李东垣的著作不好读,读不懂。

其实,我也存在同样困惑,李东垣的著作中,很多地方读不懂。

应该说,明清以前的医书,没有几本容易读懂的。好在对于很多经典类著作,后世医家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分阅读时可用的参考书。

而读李东垣的著作,找到有用的参考书是很不容易的。

基于此,基于希望有更多的同道能和我一起讨论李东垣,我萌生了“读《内外伤辨惑》”的念头,于是有了这本书中的文字。

李东垣的著作不容易读懂,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有一点我认为很重要,那就是:我们没有站在内伤学说的角度去读。

李东垣开创了“内伤学说”。

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是为“内伤学说”服务的。

李东垣是开创“内伤学说”的一代宗师,而不仅仅是“脾胃大家”、“补土派”。

基于这一认识去读李东垣,刻我们会豁然开朗。

书中的文字是临诊之余写下的,是一个临床医生信笔写来的。如从“做学问”的角度读来,谬误百出、贻笑大家自也不免,真诚希望诸同道不吝指正。

书中所用《内外伤辨惑论》底本来自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的《李东垣医学全书》。书中黑体字是《内外伤辨惑论》原书文字,宋体字是笔者所写文字。

在我的前三本书中,山西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张俊龙教授为我作序。本书中,国医大师王琦老师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刘观涛主任为我作序。在他们的关爱和帮助下,我在中医学这条道上一路走来,我将继续走下去。

拿起一本书,翻开,很少去想要读什么,为什么要读,只是随着性情,翻翻而已。

很多时候,看书犹如看风影,高兴了便多看两眼,意兴阑珊了就会转身离开。有时遇上罕见的美景也会驻足流连忘返,来到神秘的丛林也会经不住好奇进去探究一番,只是碰上荆棘和沙砾,便会毫不犹豫地退缩,掉头离开……一路行来,走走停停,荒废了不少时间,倒也没觉得有什么遗憾,很是充足。

直到无意间走近一处风景、离开,再走近、再离开,又一次走近时,心里突然有了不甘。然而这份不甘却带了许多无可奈何,烟雾太浓,风景本身又变化太快,很多时候刚刚涉足却已找不到退回的路,只能无奈叹息一声,还是出去吧。

再后来有了向导。这一次和之前的很多次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走得更踏实了些。丛林迷雾,崎岖小道,九曲廊回,曲径通幽,每一步都非波澜壮阔,每一步却有它特有的细腻执着。每一处都有惊喜,每一处都能感觉到开悟。这段看似雾里看花的旅程,走完之后,恍如隔世。

而李东垣,就是这样一道风景。

欣赏李东垣,由内外伤辨开始。“世之病此者多”,这是朱丹溪的感慨,也是临床医者当有的重视。

外感病为有余之证,当泻;内伤病虽不都是不足之证,却应始终着眼于正气。这是李东垣精彩的地方。峻利之药、“食药下咽,未至药丸施化,其标皮之力始开,便言空快也,所伤之物已去;若更待一两时辰许,药尽化开,其峻利药必有惰性,病去之后,脾胃安得不损乎?”

仅仅是不纳食、呕吐一症,或许用瓜蒂散吐之即可见效。李东垣用药却细之又细,先是以指探之;不尽,用消食之药去之,并加生发之药令元气上升;仍不尽者,方用瓜蒂散去之。

仅是一味茯苓,甘、淡、平。对于水停、湿胜的病人似乎都可以用。但由于淡渗伤阳,利于脾阳恢复,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中弃之不用。

“在下者,引而竭之”乃大法。但对于湿胜脾胃虚的病人,“风药胜湿”,“助风以平之”却是捷径。

同是四肢无力,不想动是内伤,不能动是外感;同是纳食欠佳,想吃不能吃是外感,能吃不想吃是内伤;同是头痛,持续痛是外感,间歇痛是内伤;同是手热,手心热是内伤,手背热是外感……

从外感到内伤,从着眼于邪气到着眼于正气,从汗、吐、下到补中、升阳、泻阴火,读李东垣,读到的是细腻,更多的是品味、是思考。

其实何止李东垣,中医本身就像一道风景,只是这道风景太过厚重,浓墨重彩的,总让人不自觉地以一颗敬畏的心去仰视。于是沿途的欢笑、灵动、清新、细腻、温婉在这份重彩之下总显得格格不入,或被隐藏,或被批判。之后也便失了玩味的心,一切按部就班的,没了生气。

如此,何不放下戒条和枷锁,随着心意兜兜转转?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中医家,为中医创造联结,她是一款专为中医人量身打造的优秀社区手机APP,由社区、工作室两大板块组成,已经影响了几十万中医人的优秀中医互联网软件。如果您是中医或者是铁杆中医粉,那么快来下载体验吧,“中医家”APP将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中医人生!下载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东垣丨罗天益:“补土派”李东垣和罗天益师徒的故事
元代医家王好古:活在自己的节奏里
谁能与“仲景学说”比肩而立?
17.11.11【中医流派】丨易水内伤派
“吃土”也是一种中医流派?
高建忠老师解读东垣(43)——内伤用药大法(课程完结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