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中国古玉概论(五)

中国古玉概论(五)

 

周南泉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暨玉器鉴定组组长

 

  六、大变革时期的战国玉器

  (一)促使玉器变革的社会背景

  自进入战国时代开始,中国社会已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战国早期,大小诸侯国

仍较多,进入战国中期后至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大小诸侯国已合并为七国,即韩、赵、魏、

齐、楚、燕、秦“七雄”。此外,尚有个别小国在它们之间残存,其中之一是位于今河北省平山县一带的中山国。

    战国时期,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与发展,特别是铁工具的广泛应用及封建社会

的确立,文化艺术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人类文明象征之一的物质文化,也得

到大大的提高和丰富。其中在手工业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战国琢玉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在琢玉

史上进入第三个高峰期的事实,便是最突出的实例。

    (二)精益求精的玉料选用和玉器制作

    战国时期,随着铁工具的广泛应用,并成为制作玉器的工具,玉料质地的要求也随之提

高了。以往用青铜器具刻划不动的玉料,至此时则可用铁工具刻动。也就是说,按“玉不琢

不成器”的原则,玉料的硬度普遍提高,那些硬度较低的玉料,如蛇纹石类材料因用铁可以

刻雕,原则上就被淘汰了,剩下的,就只有透闪石——阳起石一类,即昆仑山系玉料了。这

种用料的变化,不仅有大量的文献记载,而且在考古发掘的玉器和传世玉器中,有90%以上均用新疆和田等地玉料做成而得到证明。

    玉器制作水平的提高,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如战国玉器的穿孔,因

铁制钻具的硬度相当于解玉砂和昆仑玉料,故用其带动解玉砂去穿钻玉器孔眼时,即使被硬

度较大的解玉砂和玉石磨去一些,也不大明显,用肉眼观察时就觉得其孔径上下大小相等。

这与此前用青铜或更早用竹木等工具钻成的孔眼大小不等,呈喇叭形孔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

比。与此同时,战国玉器开片均平,孔眼可钻得更小而长。立体器皿大量出现,镂空器和活

环套链器突然增多等,亦无不与生产工具的改变、琢玉技艺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关系。

    (三)玉器的品种和用途

    战国玉器的品种,除个别类型,如玉人头和玉束帛形嵌饰等已消失外,春秋时期已有的

其他各类玉器基本得到继承和发展,但其形式已大为改观,并出现一些前所未见的品种。如

玉带钩数量由少至多,且形式千变万化,史称“满堂宾客,视钩各异于环带间”正是当时真

实的写照。又如玉具剑饰物,此前已有的玉剑首由长椭圆形演变为扁圆形,玉?由椭圆演变

成菱形。此外,又新出现两种玉具剑饰物:一为饰于剑鞘近口处,内有一长方形穿可与剑鞘

结系和革带穿缀用的玉燧;一为饰于剑鞘末端,形呈束腰梯形,供保护剑鞘末端不被损坏的

玉珌。至此,玉具剑饰物已经完备和定型化,并对后来同类玉器的制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玉礼器,即玉璧、琮、圭、琥、璋、璜六器,至此时已全部亮相,从而结束了以往器形

不全的局面。其形式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中最多且变化最大的是玉璧和玉璜两种,由以

往或光素无纹,或有简单饰纹的正统(规)形,发展为多式同时出现的新景况。其中孔内或边缘加饰对称龙凤等镂雕纹图者,即所谓“出廓式”璧或璜尤引人注目。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山国王墓及陪葬坑中,曾发现若干书写器物名称的玉器,其中玉琥作虎形,“肉大于好者”名璧,“肉好相等者”名环等,证实“六器”中的琥就是虎形玉器,“六器”中的璧及其与环、瑗的差别,完全符合《尔雅·释器》对上述玉器之定名。

    玉佩中的成组佩的形式、用途及其内在含义,与春秋同,但因佩带者身份等级有别,其

组佩玉器形式、多少存在差异。人形器中,作人首或人面形之器已消失,所见皆写实和作整

体人形,且改变了以往写实人与神鬼怪异同时出现的情况。其中玉舞女佩和中山国出土的有

男有女、有老有少、头结角髻、身着花格长袍的玉人及童子骑兽玉人等,不仅是新形器,而

且为当时人物的造型艺术和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写实动物中,春秋一度脱见的物种,

如蝉、马等复又出现。其中山东曲阜鲁国故城出土的一件下托长方形玉板器座的圆雕加镂雕

玉马尤为精巧。神异动物中,新出现一种似龙的螭,体呈“S”形,更富神秘感。

    战国玉器的最明显变化,是出现一种从殷商实用蝶演变而来的所谓“鸡心佩”,其形从圆筒形逐渐向扁平式发展,且两侧加饰扉牙等,并从实用变化为尚武之佩。此外,此时还大量制作立体的实用器皿,且品种大为增多,见者有玉奁、玉樽、玉羽觞、玉灯等,把玉器品种逐渐从礼仪玩赏物推向实用工艺美术品发展。

    (四)式样丰富的几何式纹图

    玉器上有饰纹,始自新石器时代中期,此后经久不衰,变化万千,但最大的变化则始自战国,它从以往的神异或写实同时并举的饰纹,演化为纯作装饰性的几何形纹图,而且形式繁多。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纹图,表面看来似是纯装饰性的几何式布局,但细审其形态,往往

都是以往各种人和动物中某些器官或精选图案组合而成。如此期出现的谷纹,呈圆凸尖顶形,

显然就是此前动物或人物的眼目发展而来;呈涡状的卧蚕纹,可能就是动物的尾部演变而成

的;呈如意形的朵云纹或勾连云纹,很似以前人或动物的鼻子演变而来;呈竹节状的竹节纹,

显然是此前鸟禽的羽翅演变而成。其他如网格纹、纽丝纹和蒲纹等,很可能是人物和鸟兽的

衣格纹、眉毛纹或草带纹等演变而来。这些纹饰及其有规律的布局,常出现在各种玉器的两

面或周围,有的也作某种动物的鳞甲,或表示天际雷云,其名也大多是今世人定的,当时是

否有吉祥含义,从古籍记载看,尚缺证据资料。

    上述几何图纹的演变,也有一个过渡期,最初是将上述各种纹饰组成某动物的各种器官,

并未有单纯的组列,而是繁密地紧连在一处,这在春秋中晚期的所谓“寄生虫纹”中可见。及至春秋末期到战围初期,它们的关系,虽仍组成某种神奇动物的各种器官,但已不紧密相连接,而表现出较为独立的单体。这在上述春秋末期出土的两件玉器剑饰物的纹图上、在湖北省随县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大批玉器饰纹中可见。从战国中期始,它们就各自独立为一式,

并延续到秦汉,甚至影响到明清时期的仿古玉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玉鉴定系列之五 大变革时期的战国玉器
战国玉器发展历(精)
玉器的断代?1?(综述)
玉剑探源(五)
玉器辨伪四点
古代玉器的主要类别:大侠宝剑上镶的玉特别讲究,要由四部分组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