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世上有没有神仙?(鹤影玄风录红尘篇之一)

作者向天真 转帖请注明

 童年时代,内向好静,喜欢看悠悠白云,也迷恋深蓝星空。仰望着苍穹,一个人可以静静坐半天。年岁稍长,识得几个字,借来一部西游记,看得津津有味。家里收藏的封神榜,更是被翻看了好几遍。同龄小伙伴认为神话都是编出来的故事,神仙更是虚无缥缈之说,对此嗤之以鼻。在唯物环境中成长的我,对传说中的“神仙”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感,虽然说不清道不明,但是没来由地相信。
 这颗幼年埋下的种子,终于在席卷全国的气功大潮中破土发芽了。透过气功杂志里的连载、摘录,进一步了解到一些道门典籍。庄子笔下描绘的姑射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游乎四海之外”,这份逍遥自在从容的风姿,让我悠然神往。抱朴子有云:“我命由我不由天”,这种不认命不服输积极进取的生命态度,更是使人钦佩不已。参加工作后,上班下班喝酒打牌,枯燥乏味的生活轨迹令人心生厌倦,缺少个人空间,也使练功时断时续。
 “要去追寻理想的足迹!”心中有个声音,不断在灵魂深处发出呐喊。希望鼓舞着勇气,产生决然的动力。于是乎,在一九九一年的春季,我怀揣八百元钱,踏上寻仙访道之旅。
 坐了两夜一天的火车到达成都,又转乘大巴车前往峨眉山,此行目的是为了寻找剑仙。峨眉后山有不少幽僻林密之处,人迹罕至却又钟灵毓秀,如此灵山胜景,自古以来便是传说中剑仙隐居之地,吸引无数好道者慕名前来,我只是其中一员。
 这段经历我很少提及,在前山风景区转悠了两天,硬是没找到通往后山的道路,也没有找到愿意带我探险的向导,说出来真有点不好意思,第一次寻仙访道变成了旅游,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这一次无果的探索并没有让我感觉心灰意冷,希望的萌芽悄悄藏进心底,等待着合适的机遇。时光如梭,进入新世纪后,网络开始普及,网吧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记得我刚开始还不会打字,上网也就是看看新闻。后来,一位朋友带我进了碧聊,在那里有幸结识一批道友。大家天南地北各处一方,相同的爱好使我们聚到一起,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话题。
 虽然大家都好道,但因为修行法门有别,阅历不同,所以认知并不一致。思想上的碰撞往往会产生智慧的火花,观念上的分歧,并不影响彼此交情,因为我们都有一颗探寻真理的心!
 世上到底有没有神仙?这也是当年经常讨论的话题。一位道兄坚信有,在他七八岁时候,于上学路上,亲眼见到一位脚踏祥云的神仙在空中对他点头微笑,这位仙人后来成了他的师父。这位道兄姓李(化名),生具侠骨仁心,道行也最高,经常出神帮助众人处理一些麻烦事,我也受惠甚多,可惜后来失去联系,一直未能回报,深感遗憾。他这种情况属于隐态神传,其他人看不见他的仙师,所以又称“隐师”。李兄说过一件趣事,他师父告诫不能吃牛肉,有次他在外吃饭,嘴馋点了一盘牛肉,吃了后被师父惩罚,腹痛欲泄,满街找不到厕所,情急之下打的去入厕。李兄的师父曾经托他带给我几句话,传了一套功法,也规定不可吃牛肉,我那时还是个散修,散漫惯了,没当回事,所以也犯过同样错误,也受过同样惩罚,我比李兄幸运一点,我在附近找到了厕所,呵呵。再以后炼法,要戒三厌五辛,别说牛肉了,加了牛油的火锅也不敢再吃一口。
 神传,是道门主要传承方式之一。祖天师受太上亲授而开创正一派,全真祖师王重阳遇异人授以内炼真诀,南宗祖师张伯端以夙志诚心感动真仙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此类事迹在道书比比皆是。以我这些年修行阅历来看,与其称为“神传”,还不如叫做“仙传”更合适,因为神仙并非同一概念。道人隐居山中修行,功成飞升高层空间,以气态智慧生命体的形态永存不灭,这称之为仙。仙道贵生乐生,重视生命,热爱生活,希望通过修行来达到长生不死的目标,这与死后升入天堂极乐的宗教观念截然不同。仙学,是中华文明璀璨的瑰宝,“仙人”,也是中华文明独有的名词概念,绝非印度外道那种视生为苦追求死后升天享福的“天人”,虽只一字不同,境界差异犹如云泥之别,岂可一概而论?
 神,又分先天尊神与后天神,先天尊神是自然规则的人格显化,后天神一般属于死后封灵。道门修行也分为两大体系:仙道体系与神道体系,其理念有很大差异,后学往往容易混淆,以后有机会我再详细讲解。
 仙传,是已经证果成真的前辈亲身度化向道后学,宛如神龙乍现,往往只留下一部道书传授几句口诀便倏忽不见,不知其何所来,亦不知何所去,行迹洒脱,超凡出尘。仙传与隐态神传有几点显著区别:第一,肉眼可见。第二,传完即走。第三,红尘再不相见。
 随着神修“丹法”在社会上流传,“隐师”这个概念也逐渐被好道者熟知。隐态师父可不是高人隐士,年轻朋友最好莫羡慕,修行界对此多持谨慎态度,认为隐师还需明师验证,因为山精野怪也常常幻化神灵诱惑初学。气功大潮中,不少人因此吃亏上当,留下惨痛教训,前车之鉴,不可不慎!
 仙,山中隐居修行,不问世事,功成白日飞升,世人难得一见。所以给人一种虚无缥缈之感,即使是好道者,往往也心存疑虑。有些人觉得只有亲眼见过真仙,道心才能坚定。不过,如非载道之器,祖师也不会亲身度化。纵有根基,如无慧眼,往往也会有眼不识真仙,当面错过良机。吕祖三次点化道士刘一明,居然三次不识真人。我年轻时候也曾经期望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神仙前来度化,没成想,后来在终南山有缘遇见真仙,当时楞是没反应过来,也错失一次机缘。
  昔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偶入红尘寻一笑,奈何世人皆不识。
 虽然仙踪难觅,但只要河图洛书、道德阴符还在,仙学的传承就不会中断。西游记与封神榜,这两本讲述神仙故事的小说,也会潜移默化地启迪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仙学种子永无断绝。修仙,是炎黄子孙探索人类生命升华的壮举,也有一套齐全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技术,并非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科学与道学的轨迹汇合,可能世人对神仙之说,会有一种全新的认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法想要灵验,必须具备这三件事!
西游记蟠桃会背后的天大阴谋。。。。。
也说为什么法不轻传
【寻仙问道】---“你可能拜了个假师父!”(都应该看看,受益终身)
别问我为什么修行修行最好的理由就是没有理由<div>2016-06-26陈景展道门网</div>
漫品《西游记》 :“道”字旁门中四个层次的学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