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迎客松”文化
本帖最后由 叶以健 于 2013-5-14 14:20 编辑

                     

 
   
    图照1  黄山“迎客松”近照。(摘自花木盆景08年第5期11页)      
“迎客松”文化                        
                                                                                                             
        广东  江门  新会  叶以健       
                        

       山松盆景,高雅脱俗,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文人雅士,甚为称颂。随着文化艺术品位的日渐深入提高,发扬光大,已形成“迎客松”文化体系。为此,试述之。
       “迎客松”文化,包括“迎客”文化与“松”文化,两者结合,派生出“迎客松”文化。由山松盆景的迎客式艺术造型演绎而来,别具一格的“松”文化。

       一,“迎客”文化
      中华民族,礼仪之邦,自古受孔子儒教熏陶,仁义、道德、礼教;温、良、恭、俭、让为至高无尚的思想教化,成为封建阶级社会思想统治工具,有积极面,亦有消极负面。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礼仪教化也是一种精神统治工具。无论君、臣、佐、史;亲、朋、戚、友;长老、青少,都是必修课,作好自身修养。外来宾客,热情接待,以显示大国风范,有其现实意义。
       “迎客”,就是迎接客人的礼仪形式。为此,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如:“接风”、“洗尘”、“迎宾宴”等候;有大锣大鼓,鸣放鞭炮,营造热烈欢迎气氛等动感形式;亦有吟诗作画,歌舞升平的文人雅士的庆贺形式;还有弄剑比武的武士精神助兴形式。总之,为迎接客人喜庆而作,久而久之,产生“迎客”文化。并建立一套严格等级制度(不同地位有不同仪式),成为教育后人的必修课,日后成为各地方习俗的故有迎客形式(由于民族习惯、地域不同,形式有别)。

        二,“松”文化
        “迎客”文化与“松”文化有着本质不同。前者为礼仪,人际关系;后者是对松树的崇尚与认识。
         1,山松的生态特点:
         山松与别的树种不同,生态上有它的特点,如:耐旱、耐涝、耐寒、耐热、耐贫脊、常绿、适应性广…。在盆景艺术造型中,大多从山松的内在角度来表现“松风、松格”,塑造它别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形、神兼备为作品的最高境界。
         2,山松的内在美:
         一提起内在美,与道德修养有关。的确,历代文人雅士(包括画家、书法家、诗人),对山松赞颂甚多。如:不畏风雪,耐贫脊,与大自然顽强斗争,恶劣的环境中仍能茁壮成长,强烈的求生欲望等。赞颂它,学习它不屈不挠,不畏强暴,刻苦耐劳的精神。无疑,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内在美德,心感自豪。
         3,山松的外在美:(包括形态美,造型美)
         山岳林海,威严壮观,涛声阵阵,气势磅礴,这是从宏观上感受到它整体(松林)外形美;黄山观松,千姿百态,迎客松以它独特的形态守立山门,吸引游客,留连忘返,是驰名世界的“迎客松”尊称所在。从微观上欣赏到它的特有形态美,这些都是山松的自然美。盆景艺术家运用各种造型方法,合理构图,用心构思,科学培植,更好地显示出山松特有的青翠、常绿、针叶幼雅的优点,以便衬托出,恬淡脱俗,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内涵形象。观后使人感觉到清新、奋发、敬仰,这就是盆景艺术家对山松的造型美。
         中华民族对松树的品评、赞扬、敬慕由来以久,是形成“松”文化的历史根源所在。

          三,“迎客松”文化
         1,“迎客松”的发现,出自安徽省风景圣地黄山一棵古松(见图照1)。此松,古朴端庄,带动感。温文内涵,青翠秀丽。热情奔放的形态美,深受游客的敬仰和爱戴。地处山门,人们冠以“迎客松”尊称,经历过无数的文人雅士点评,孕育(文化上的孕育),名气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独特而高雅的文化体系。
         2,摄影艺术家看中“迎客松”。有关“迎客松”的摄影创作(包括电影、电视),数不胜数。有一本《百松图》摄影集(注:1987年12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由董岩青、程世圻、薛夫、郝万异摄影)系统记录了黄山各式各样山松照片,其中以“迎客松”最为突出,见图照2。

                  


                   图照2 《百松图》摄影集的原始“迎客松”照。

        3,画家以“迎客松”为创作题材,有国画,有西洋画、玉雕画、炭雕画、中堂画等。在构图上,有独立一棵“迎客松”,亦有山水画中的“迎客松”。流派各异,丰富多彩,尽情表露。见图照3系列。
 
  图照3系列        粉彩迎客松年画 
 
  
 

 

            迎客松西洋油画

      4、日常生活用品、工艺品、陶瓷、商标、广告都融汇“迎客松”的内涵中去,显示文化底蕴。而且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欢迎。见图4系列A、B、


 
     
 
 
   图照4系列A:
  迎客松巨大陶瓷                                                              
  花瓶高180CM
 
 
  迎客松石玩
     
 

                                    
 
  迎客松金属工艺盘
 
   
 
 图照4系列B:    迎客松红木工艺屏风 
 
         
 

                          迎客松商标会徽  
                                                                  

      5、请进人民大会堂,在“迎客松”下留影,是迎接国宾的最高礼仪。在外事交往中,“迎客松”参以各项接待活动中去,不胜枚举。见图照5系列


  图照5系列:               
  国家领导接见外宾,在人 民大会堂迎客松下留影。
 
 

    

                           世界选美小姐在黄山迎客松下留影。                  

                                                        (注:往下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徽·登黄山,一览众山小
迎客松开花了,太漂亮了,不会再有人说迎客松是假的吧! #黄山 #山不见我我自见山 #迎客松
线描百松图谱选页欣赏(上)
中国盆景特色——补石,盆景造型的点睛之笔,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山清峡客国画创作-黄山迎客松
黄山迎客松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