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输得起,才能赢得了

  周末带着兜兜回奶奶家,兜兜与见到久未谋面的堂妹丫丫、来串门的妞妞三个孩子玩藏宝寻宝游戏高兴的不亦乐乎。游戏规则非常简单:兜爸爸把家里的三根拐棍藏起来,孩子们分别寻找,谁找到两根以上就赢得比赛。

  起初总是每个孩子找到一根不分伯仲,如果丫丫先找到第一根,奶奶就会笑容灿烂的拍手称快、肆意夸奖:“还就是我们丫丫眼尖嘞!丫丫你真厉害啊!”毕竟是老人家自己带大的孩子,我们都理解这种舐犊之情演化成隔代亲后沉甸甸的份量,没有人有任何异议,兜兜和妞妞都置若罔闻游戏继续。

  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小时,妞妞的爸爸妈妈带她回家了,游戏只剩下兜兜和丫丫继续进行,两个人找三根拐棍不可能出现平局,谁先找到两根就定了输赢,而非常不凑巧的是,第一局兜兜就一下子找到了三根,丫丫嚎啕大哭,爷爷奶奶、丫丫的爸爸心疼的围着丫丫哄,兜兜很茫然的站在那里不置可否,兜爸爸很尴尬的也连忙去哄丫丫,甚至把兜兜手中紧握的三根拐棍抽出来两根送给丫丫作为补偿······这种全家赔罪似的场景让一直置身事外的我再无法继续袖手旁观,我到丫丫跟前只说了一句话:“丫丫,愿赌就要服输······”还没等我说完,一家人就沉下脸冷冰冰的怒视我,兜爸爸直接指责:“你说这些干什么?哄孩子哄孩子,孩子不就是哄的!”丫丫哭的更疯,然后我们一家三口只好泱泱的走了。

  其实,我还有一个故事想讲给丫丫听,只是全家人没有兴趣听。那么我把它写下来,希望有人可以看到:

  《一匹从未赢过的赛马》

  春丽是日本一匹明星赛马。它之所以成为明星,不是因为它能征善战,恰恰相反,在它的赛场生涯中,它从来没有赢过。在它连败第88场时,高知县报纸对它作了专门介绍,由此一举成为当地的明星。它迎来第100场连败时,日本电视台NHK作了专题报道,使它一夜间在日本家喻户晓。越来越多的人专程来看它,明知道它赢不了,还是大把地买它的马票,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它所在的高知县赛马场因它而扭转亏损。

  许多人给它写信、寄来一箱箱的胡萝卜和苹果,甚至捐赠财物。它的第106场比赛,在公众的呼吁下,由全日本最优秀的骑师与它搭档,大家都希望它能赢得这一场比赛。日本首相小泉当天在国会发表演说时都专门提到这场比赛,为春丽祈祷。然而这场比赛,春丽在11匹马中,只跑了第10名。按说,它已经让关心它的人失望透顶了,但大家非但不厌弃它,反而更加喜爱它。人们继续为它呐喊加油,为它高唱《春丽之歌》。歌中唱到:“今天仍然是最后一名,还是不行啊,我是不气馁的春丽,一心一意朝着自己坚信不疑的道路前进。还要继续努力的春丽,梦想的终点一定会到来。”现在,创下113场连败不胜纪录的春丽已届暮年,今年3月31日将完成它的最后一场比赛。按照日本赛马界的规矩,一匹从来没有获得过冠军的赛马,退出赛场后将被屠宰。但日本的公众强烈要求刀下留人,使它得以破例逃生。据报道,春丽退役后将靠公众的捐赠在北海道安享晚年。

  这个故事是我上周三从微信中看到的。开始,我很奇怪,日本为什么会喜欢一匹屡战屡败的马?看评论我才明白,日本民众所看重的,是它不懈的努力:一匹从来没有赢过的马,每次出场却都精神抖擞,尽全力奔跑,从不灰心懈怠,正是这一点,感动了广大日本人。这些年日本经济不景气,许多人事业失败,精神不振,每年自杀的人数超过三万。而一匹赛马,让人们看到了榜样。许多人在给春丽的信中就痛陈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幸,说自己早已对生活失去信心,但看到春丽奋力奔跑的样子,使自己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原来,日本人并不是简单地同情弱者,而是欣赏、鼓励、崇拜奋斗者。在他们看来,只要你努力奋斗,就值得尊敬,结果并不重要。

  成王败寇、崇拜胜利者,可能是世界上一切民族的共性;而尊崇一个标准的失败者,这是一种什么情感?其实大家都清楚,冠军的桂冠只能属于一个人,而这社会的绝大多数,只能像春丽一样,即便付出全部努力,也只能在挫折、失败中度过一生。日本人能从失败者身上找到力量,以此激发自己,使整个民族,从社会精英到普通民众,都昂扬向上,这比它的经济奇迹更加了不起。

  反观我们教育孩子的价值标准:只要你能赢,不管是以什么方式方法,都贵为王侯;如果你赢不了、你输了,不管你如何努力,人人就弃之如敝履。笑贫不笑娼其实是鼓励人不择手段地投机取巧,这样做所谓的出人头地不过是高人一等的虚荣!一个臭名昭著的贪官,一个天良丧尽的奸商,甚至一个明火执仗的黑帮头子,他们除了享受不义之财带来的奢侈生活,更享有精神上的优越感,备受羡慕、甚至敬仰;而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生活的平凡百姓,连自己的子女都会瞧不起。春丽如果在我们家里,绝对是标准的丧门星,避之唯恐不及,早就被淘汰了,怎会轮到它作偶像?

  作为教育主体的我们:一是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锻造孩子的性格;二是我们要学会田忌赛马。人生漫长,何必在乎每一城池的得失?输了比赛,赢了人生未必不是最完美的结局。

  说实话,作为丫丫的伯母,这个家里唯一一个与丫丫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我才可以不受情感拖累做出客观的评价,这个孩子太过娇柔,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明显不足,但这些问题的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你们这些做家长的人自己身上。孩子为什么“受不了一丁点委屈、吃不得一点苦?”要想让孩子长久的赢,必须让孩子先学会服输——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接受成长路程中的失败,衷心的欣赏他人,谦逊的取人之长;但是不认输——不放弃坚韧的努力,只有这样内心才会充盈强大起来,才能走得更远。丫丫现在正好相反,她不服输,却已经放弃努力大哭大闹认输了。我们不妨为这个家庭把把脉,诊断一下病症,分析一下病因:

  病因1:过分溺爱

  家长,特别是老人,视丫丫为掌上明珠,样样事情都要依从他,久而久之丫丫就形成强烈的“以我为中心”的心态和任性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丫丫受不得一点的委屈和挫折,稍不顺心就会哭闹不停,以迫使长辈妥协。

  丫丫吃饭前肆无忌惮的吃巧克力没人管,兜兜管妹妹一句,爷爷顶她一句:“她饿了先垫垫不影响吃饭!”

  吃饭时自己剃鱼刺奶奶就毫无原则的夸奖:“我们丫丫真能啊,都会自己吃鱼了!”这本应是孩子幼儿园阶段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

  她的生日被奶奶称为好日子,再之后谁跟他同天出生就算占了福气,凑到好日子上了······

  这七年,她的一切的是值得称赞的,没有任何挫折与失败,甚至兜兜病重在急诊室想见一眼奶奶,丫丫都会哭闹着阻止:“你是我的奶奶,不能去!”奶奶对自己在丫丫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地位乐此不疲,兜兜只能叹口气;“丫丫,这是咱们两个人的奶奶。”

  是的,因为她是老小,全家人都让着她、宠着她、满足他的独占欲,可是全家的教育理念都错了,他们把已经七岁的丫丫培养成一个输不起的孩子,这是在家里,兜兜是姐姐可以让着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伯都可以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但是七岁已经入学的孩子,算是半只脚踏入了小社会,在学校谁会一直让着她——所有比赛都让他赢?

  药方:全家态度一直,延迟、适度满足孩子

  对于任性的孩子,家长的态度最重要。当孩子在受挫哭闹时,家长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听到哭声切不可心烦、焦躁、不知所措,更不要毫无原则的妥协求全,被孩子的眼泪攻势所击败。要让孩子懂得靠哭是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当孩子有过一两次无论怎么哭也不能达到目的的体验后,就会自觉遵守社会、家庭的规则,停止依赖哭闹哗众取宠。

  要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先改变育儿观念,并且全家一致:

  一是家长不要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孩子身上,溺爱只会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父母有工作忙碌尚可分走部分精力,老人的隔代养育就必须狠下心把握爱的尺度。

  二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当理智的适度满足,不要为了赢得孩子的欢心而提供过于丰富的物质。

  丫丫每天饭前吃巧克力,吃饭时吃不下,奶奶再追着喂的问题我说了很多年,可是奶奶说:“不碍事,孩子快快乐乐的比啥都强!”可是不规律的作息习惯、不标准的饮食结构使得食欲不振与肥胖始终伴随着丫丫成长,七岁尚可,十岁时她会不会因为肥胖遭受伙伴的嘲笑而自卑?会不会因为高糖而早熟?孩子身心长期的影响家长有没有想过?满足孩子的贪欲,给孩子一时的快乐,不如陪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送她一生的幸福。

  三是延迟满足孩子的愿望、通过努力实现的愿望会使孩子倍感珍惜与快乐。没有赢得游戏没关系,我们没必要去安慰她、哄她开心,而是应该鼓励她自己重新站到起点,开启新一轮比赛去实现赢的梦想,赢不是靠姐姐的妥协、承让,是靠自己的争取,这是他必须面对的社会法则。

  病因2:过分夸奖

  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如果过分赏识,就会让孩子变得自负,上得去,下不来。一旦遇到强手、被击败的话,很容易导致郁闷、丧失自信而变得自卑。

  药方:表扬和批评结合,让孩子全面认识自己

  在孩子付出一定努力、取得些许成绩时,家长要适时予以表扬,表扬应就事论事的说出孩子在这件事情上的是在可取之处,切忌浮夸,什么“你最棒”“最聪明”之类虚无缥缈的词汇最好省略。表扬的同时可以顺势指出瑕疵,给予中肯的建议,与孩子一起探讨更上一层需改进的方面,激励他下一次做得更好。

  是的,孩子的热情因长辈和同伴的赞许肯定转化为自尊、自信时,对其性格成长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不能因此把孩子捧成一个只听好话,不听劝解的玻璃人,大家是否知道有一个词叫做“捧杀”? 《风俗通》:“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过分地夸奖或吹捧,使人骄傲自满、停滞退步甚至导致堕落、失败。

  有些家长特别怕孩子哭,在孩子做出过分或违反规则的事时,也不批评孩子,造成孩子受不得一点委屈,别人稍说不是就哭闹。这不是爱孩子,恰恰是偏离了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轨道,当他们做错事时必须进行合理批评。虽然孩子当时心里会难受,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人无完人,接受批评也很正常的。

  服用方法:批评分四步,对事不对人。

  1、严肃地告诉孩子,长辈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的感受。

  2、沉默片刻,给孩子半分钟左右思考的时间去适应、接受、反思,不要一味的批判让孩子厌恶,激起孩子的反抗、叛逆心理。

  3、对孩子情绪的安抚。紧紧拥抱孩子,告诉他:你是个好孩子,只是这次犯了一个小错误,从现在开始改正,你会成为更完美孩子”。

  以上三个步骤应尽量压缩在两分钟内完成。

  4、最后一步才是告诉孩子中肯的建议。讲道理效果不一定好,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借助古今中外著名的寓言、童话、历史故事让孩子接受长辈的意见与建议,掌握正确的做法。

  病因之3:总让孩子赢过他人

  有些家长说:为了激励孩子的上进心、主动性、自信心,在家里和孩子下棋、玩扑克、游戏、竞赛时,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赢。其实,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赢时有干劲儿、有自信,但是输的时候呢?很有可能一蹶不振,孩子渐渐形成“输不起”的性格。更何况这个世界的评判标准不是非赢即输、非黑即白,对孩子的培养除了教他赢的技巧,还要让他学会考量环境、考虑对方的感受、关心团队的整体前景,毕竟人不是孤立在社会上生存的,所以长辈不要以偏概全的仅向孩子要求赢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一个无怨无悔的过程。

  期末考试前,同事问我一个问题:“我儿子学校的老师让孩子们互相揭发这样合适吗?”

  具体事情是这样的:期末总评之前,老师让每个孩子数一下自己这个学期所得的星星(星星是对表现好的孩子实行的一种奖励,表现好,一次奖励一颗五角星,星星越多孩子的积分越多、本学期表现越好)。老师说:每个孩子数一下自己有多少,填到积分栏,然后同学们可以再互相数,发现有同学给自己多数了星星,那么数错的同学扣掉这几颗星星,揭发者获得同等数量的星星。例如:A数的自己是50颗星星,B发现A只有47颗星星,那么A的总分按照47,B在自己的成绩上+3。

  同事说:“我儿子已经揭发了三个同学,自己加上7颗星星了,这还加上瘾了,回家说他明天要继续去给同学数星星。”

  我问:“你们一家人什么态度?”

  同事说:“孩子的爸爸说,不能干这样的事,学校这不是发动群众斗群众吗?这样多得罪人啊!孩子的爷爷奶奶说,老师说了就得执行,不能一年级就叫孩子不听老师的话!”

  我说:“能不能让孩子数完后直截了当的告诉那个数错的同学,他数错了,让他改过来?这样既是按照老师说的找出别人的错误,又用了宽容的方式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也许数错的孩子并不是为了赢,只是单纯的数错了呢?”

  同事说:“不行啊,我儿子不愿意,这样他觉得吃亏了,自己就得不到那些星星了,他不为了多得几颗星星还能费那么大劲儿给别人检查错误?”

  我明白了,孩子们都得了同一种病,这个社会赋予我们的通病:想要踩着别人爬上去,要赢过别人,要有既得利益而不是无偿的倾囊相助,于是,还是做任何事情都有了目的性:要赢过别人得到好处。

  药方1: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老师望子成才,父母望子成龙,一门心思扑在孩子的成绩上,一到考试比孩子还着急,不厌其烦地嘱咐孩子一定要考好,老师会说:“我们班的成绩肯定是全年级第一!”父母说:“你这次一定能超过XXX”。

  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不需要从友情、协作中获得快乐吗?其实,在生活中,让孩子适当地承受一些失败是很必要的。作为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失误甚至失败的可能;但失败并不可耻,更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不敢面对,不去改正不足。更何况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大部分孩子需要学会欣赏别人成绩斐然的同伴,而不是嫉妒;在欣赏、学习的基础上努力超越,而不是在相互倾轧中卑鄙的取胜。

  药方2:把关注力放在事前、事中,无论成败及时做好总结

  作为家长我们要具备田忌赛马、通观全局的眼光。人生漫长,何必在乎每一城池的得失?输了比赛,赢了人生未必不是最完美的结局。

  父母、老师不允许孩子失败,往往是只看到了失败的一个方面,把它看成是丢脸的事,却忽略了过程的价值和意义。“你看看人家XXX怎么每次都考100!”家长常会这样说,可是你有没有想过XXX的父母在日常为孩子养成怎样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没有看到XXX考试时是怎样的乐观平和心态?有没有看到XXX即便是考了100分还专注的听老师总结此次考试难点、易错题没有半点傲娇?

  只关注一次比赛的结果是很狭隘、短视的鼠目寸光,父母应该有“成败皆体验”的意识:孩子失败了,他获得了“痛苦的体验”,找到短板,将来就知道如何去避免失败;同时,他也有了挑战困难的契机和信心;成功了,他得到赞许与认可,同时需要知己知彼,稳定心态,防止被骄傲冲昏头脑让成绩成为昙花一现。这是一个锻炼自身、慢慢成熟的过程,孩子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

  病因之4:长辈过多干预,孩子推卸责任

  很多家长会说我们对孩子没有过度溺爱,孩子生活很独立,可以帮我们做很多家务,胆子也大敢去攀岩拓展,不存在你上边所说的问题,可孩子就是输不起,嫉妒心强,是不是说明我们孩子上进心强?其实不然,孩子在生活上、生理上健康,不等于心理也健康。很多孩子输不起,人际关系不好是因为长辈过多的干预,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影响了孩子的判断力和价值观。

  就像丫丫输了一次比赛,全家人立刻围上去各种哄逗、安抚,家长在说这些话、做这些事情的同时,也就剥夺了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孩子自然不可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相反,家长的过度干预还制造了紧张的氛围,直接影响了两个孩子的关系,丫丫会觉得失败是一件大事,大家很关注这件事,甚至因为人越聚越多而感觉丢脸,哭的更厉害,心情更沮丧,同时丫丫相信哭泣能解决问题博得同情,以后继续以此方式来引起长辈的关注、以求长辈出面替她解决问题。

  这倒让我想起丫丫小的时候,每次摔倒或磕着碰着哇哇大哭时,奶奶都会狠狠打几下桌椅,边打边骂:“让你绊倒丫丫!打你打你!看你以后还敢欺负丫丫!”一直打到丫丫破涕为笑。这种举动将孩子摔倒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桌椅,长此以往,孩子碰到挫折时就习惯了不去面对或推卸责任。

  同样的事情,兜兜绊倒了也会疼的哭,我会过去扶起兜兜,让她仔细看看周围的环境物品:“记住哦,这个桌角很尖,碰一下很疼,以后跑的时候绕开这里;那个椅子是实木的很坚固,你摸摸看,碰到它你自己头上起一个大包,它会怎么样?以后你应该怎么做?”

  药方: 让孩子独立思考、勇敢担当

  在成长中,除了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独立的动手能力,家长还要注意不去代替孩子思考、判断,家长过度干预才是孩子自信心的最大杀手。比如,在辅导孩子做作业、陪孩子做游戏的时候,很多家长会一眼看出孩子思路错了,没等孩子做完就迫不及待纠正:“你这样做不对,应该······”一次次给孩子潜在的心理暗示:你怎么能犯这种错误!

  其实,允许孩子失败,也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孩子不惧怕失败,就不会在失败真正降临时介怀的不能自拔。从丫丫的哭泣看出这些年来整个家庭对他过度的关心、保护、干涉,他们形成一个金钟罩为丫丫遮风挡雨,而这种自上而下的紧张氛围让她盲目的自信,一旦走进学校、或者仅仅是家里来了一个比她强的孩子,她对赢的期望值瞬间被击碎时,自信心自然而然土崩瓦解,产生挫败感和消极情绪。

  生活中,长辈常为孩子的错误和失败担心、着急,害怕孩子下次再犯,有时就忍不住地警告孩子:“你到底要这样失败多少次?”可是父母是否想到,给孩子“不许失败”的压力,孩子的心理负担会更重,情绪也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不但不能够从失败的状态中走出来,甚至更糟。因此,我们应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心理氛围。

  孩子做错事或者失败了,因为害羞害怕或为了逃避处罚,会有意识地为自己开脱责任,甚至大哭大闹或“死不认账”。考不好说“这次题太难了,全班都考得不好”或者“老师批错了”,犯错误说“是XXX出的主意,我只是听他的才这样做”······

  这种现象除了表明孩子还没勇气承认错误、面对自己的不足,其实也表示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缺点、有行为的错误,只是需要成人给予鼓励和诱导,而不是责罚和打骂,相信每一个孩子确定长辈的态度积极、预知可能的后果并不严重之后,他是愿意接受现实,能够勇敢承担的。

  试想,如果孩子老实把自己的、缺点错误告诉长辈,得到的是粗暴的责罚和打骂,而不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服教育;相反,哭闹和“拒不认账”反而使他免受责罚、博得同情蒙混过关,两相对比之后,是不是 “说谎”“推卸责任”也就成为“情理之中”最佳选择了?

  因此,这种类型的哭闹、说谎实质上是孩子自卫的一种措施。

  同理,孩子失败时,父母也不应以怜悯的态度来对待他,或者陪孩子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明白,失败是人人都可能碰到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勇敢、聪明的人应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曾有一个同事质问我:“为什么你学历不如我高,资历不如我老,加班不如我多,领导却器重你?”

  是啊,为什么?我去向领导求解,老人家笑了:“因为你心态比她好!这个社会上能人很多,但是不争不抢中庸的人不多,一个部门要全都是能人会怎么样?不得安宁。所以我更需要心态好的人。”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我就是那匹一直战败的赛马春丽,我没有赢得任何一场比赛,但是我也没有错过任何一场比赛,因为我乐在过程的参与而非终点的那一跟红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调动孩子积极性也得学会“拍马屁”
你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么?
【育儿那些事】爷爷奶奶学会这几招,让宝宝追着你吃饭
家长如何教导孩子孝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让孩子从小做起
3岁男童肾上长满“石头”,医生怒责家长:不配为人父母
兜兜逃离幼儿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