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人原创首发目前国内外最系统深入的苏麻离青研究文章——元明青花瓷苏麻离青料呈象特征

元明青花瓷苏麻离青料呈象特征

齐景朝

(国家注册高级古陶瓷鉴定师、高级艺术品评估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摘   要

  元代及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大多以进口的苏麻离青为青料。由于青料加工精细程度、绘画用笔情况、胎釉配方、烧制工艺以及火候、还原气氛不同、后期加入国产青料等诸原因,苏麻离青呈现出基本一致但又各具特征的几种呈象。

关键词:元明青花   苏麻离青   呈象   特征

   青花瓷是一种釉下彩瓷。从元代(公元1206年)至今800余年中,千年瓷都景德镇在烧造各类青花瓷器中,所使用的青料按其年代顺序分类,共有以下七种:苏麻离青、石子青、平等青、回青、浙料、珠明料、现代青料。鉴定或识别景德镇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器,青料的认识至关重要。元代及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器,大多以进口的苏麻离青为青料,并形成其独有的风格。认识苏麻离青料的呈象特征,对于元明时期青花瓷器的鉴识大有裨益。景德镇历史上使用苏麻离青主要有四个时期,一是元代晚期,二是明洪武时期,三是明永乐、宣德时期,四是空白期(正统、景泰、天顺时期)至成化早期。由于青料加工精细程度、绘画用笔情况、胎釉配方、烧制工艺以及火候、还原气氛不同等诸原因,苏麻离青呈现出基本一致但又各具特征的几种呈象。经过笔者对景德镇考古研究所、景德镇皇窑博物馆所藏景德镇御窑出土元明瓷器标本亲自上手研究,和对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所藏景德镇御窑生产元明瓷器亲自高清微距拍摄研究,以及对网络上搜集到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印度德里皇宫遗址所藏元明青花瓷器高清图片的研究,发现元明青花瓷苏麻离青料呈现如下共同特征和分类特征。

    一、共同特征

    1.1蓝宝石般清澈通透幽活。关于“苏麻离青”钴蓝料的来源,通过对元代以及明洪武、永乐、宣德等中国早期青花瓷特殊发色的考查,并结合文献研究及现代化学分析研究,现在中国古陶瓷界基本一致认可苏麻离青是来自中东地区伊拉克萨马拉(Samarra)的钴蓝料(“苏麻离青”的发音与萨马拉(Samarra)及当时普遍使用的叙利亚“Sumra”这个地名发音基本相同)。由于这种钴料属于天然矿物料,本身就具有类似宝石的玻璃般清澈通透质感,故经研磨和涂胎罩釉、高温熔融后,呈色明艳通透稳定,特别是钴料发色浓蓝之处,呈现幽明动感,似蓝宝石发色,通透灵动,活而不死、活而不僵。

    1.2不同光线条件下呈色区别明显。由于苏麻离青料属矿物原料,虽经研磨和高温熔融,但矿物细微晶体形态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所以矿物晶体具有的对光线折射反射效应依然存在。这就造成了用苏麻离青料的青花瓷发色会随着光线的强弱明暗发生明显的色差变化,弱光或自然光下多呈灰蓝、靛蓝,而在强光特别是闪光灯下会呈现深蓝或浓艳的宝石蓝色,与弱光或自然光下呈色区别明显。

   1.3沉聚感与吃胎吞釉。苏麻离青料本身含铁量高,比重较大,在高温熔融的情况下,青料会出现向釉面下方和瓷胎中的沉融聚集,带动釉面的下凹和瓷胎的沉降。特别是在青料聚集较重的地方,会形成明显的凹坑,甚至会造成釉面的残损,像木炭烧焦后留下的焦渣状地子(个人称之为焦炭地),有经验的鉴定者称之为吃胎吞釉或啃胎吞釉,手摸和侧光看都有明显的凹凸不平感。即使青料较淡处虽然没有明显的凹坑,青料看上去也是沉于釉下,相对于其他青料有一种沉潜感,沉稳内敛不飘浮。

    1.4多重色阶和铁锈斑。苏麻离青料在瓷器胎釉之间,一般会呈现出五种(灰、蓝、紫、黑、褐)到九种(灰、淡蓝、浓蓝、紫、黑、青、黄、褐、白)的不同色阶。其中,灰、淡蓝、浓蓝、紫、黑、青、黄几种色阶常在釉下,看似和器身全部青料同宗同种,只是因用笔轻重、青料浓淡和窑温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呈色;特别是因紫色的存在,使得苏麻离青料通常蓝中泛紫;褐色和白色则基本都浮于釉上,和人们常说的铁锈斑同为一体(即铁锈斑的呈色),有时同时出现,有时不同时出现(同时出现时为褐色铁锈斑上有一层淡淡的白色析出物,不同时出现时则只有褐色铁锈斑)

    1.5沿重力方向垂流。苏麻离青料由于含铁量高,在青料本身的重力作用下,在高温熔融时除了向釉面下方和瓷胎沉聚之外,还经常会出现随瓷器造型和绘画时、窑中摆放时青料自身重力方向垂流的现象,表现为青料自然垂出青花绘画轮廓。特别是青料沿器壁重力方向垂流且呈色浓厚时,在器表往往留下类似溪流初干后留下的水流沟壑印痕或叫水流纹,或者像梳子或钉耙梳耙过地表留下的微微凹陷状梳耙纹。

    1.6洇与晕散。“洇”是指墨水落在宣纸上向四外散开或渗透的情状,也即常说的晕散。用苏麻离青料的青花瓷器上也常出现相同的情况,通常出现在青花绘画图案的边缘,有时呈毛刺状,有时呈松烟状,有时呈毛茸茸状。不论是哪一时期用苏麻离青料的瓷器,或多或少总是带有点洇或晕散,只是有的轻点,只在青料浓重处能够看到,有的重些,器物全身到处都能看到。永乐、宣德时期的苏麻离青晕散情况尤为明显。

     1.7沉与浮、浓与淡、刚与柔对立共存的视觉观感。一是青料往釉面下沉潜(特别是青料浓重处表现明显),铁锈斑表面的丝瓜瓤状或根须状、网状、沙滩状、枯荷状(放大90或160倍左右时镜下微观表现更明显)褐色或白色析出物浮于浓黑青料底色和釉表之上,造成视觉上的下沉与上浮对立统一,相影随形。二是青料因研磨粗细、画工用笔力度和勾线、拓、洗染绘画技法的不同等因素影响,会形成发色浓淡不均、深浅不一、花花搭搭的视觉观感,这种现象在永乐宣德时期的器物上表现尤为明显。三是青料浓重处形成的铁锈斑导致的釉面下陷和黑硬底色显示出苏麻离青料的刚硬观感,与青料均匀或浅淡处显示出的苏麻离青的流动、飘逸、轻灵、柔和观感对立统一地存在于同件器物上。

     二、分类特征

    2.1因窑温不同导致的青花料发色从浅灰到浓艳的不同。元明时期用苏麻离青料瓷器的烧制窑温一般以1270℃上下5℃为正烧,低于1265℃为欠烧,高于1275℃为过烧。正烧的瓷器青花发色明快艳丽,蓝色呈色相对最为纯正,是为明显的宝石蓝色,也是当时窑工们追求的最理想发色。欠烧瓷器则青花发色泛灰或泛黑,观赏性大大下降,通常会被认为是不合格品或次品,有些直接就被打碎掩埋。过烧瓷器则青花料流动性大大增强,发色融散轻蓝,似蓝墨水流动之感。

    2.2因釉料、胎土、窑温差别导致的青花料晕散程度不一。经认真分类观察馆藏器和御窑厂出土标本,发现伴随釉面的不同情形青花料大致呈现出四种状态。一是釉中气泡细小致密、釉面较平整板硬情况下的极轻微晕散,这种晕散非在器物上大面积存在,只是在青花料的浓淡过渡处能看到细微晕散情况,可称为致密板釉下的极细微晕散。二是釉中气泡稍微增大,肉眼透过釉面的玻璃层即能看到釉中气泡似雪沫或面粉形成的雪糕样质地,青料在这种质地上会发生绘画边缘处晕散,这种晕散往往呈茸毛状,给人一种毛茸茸的观感,可称为雪糕甜釉下的边缘毛茸晕散。三是过烧时釉中气泡极其疏朗匀称,间距很大,肉眼观察下似釉面出满汗珠情况下的极度晕散,或叫流散,这种情况下极似中国水墨画效果,青料看不到人工画笔的轮廓或边缘,青料所绘动植物、山石、人物等图案浑然天成、如嵌似融地和釉面浑为一体,似鬼斧神工、大自然天然形成而非人力所为,具有极佳的艺术美感,估计当时应该有窑工在专门追求这种天然水墨画效果,可称为疏朗汗釉下的水墨流散。四是釉下气泡大小不均但又紧密堆积在一起似唾沫或泡沫胡乱聚沫攒珠情况下的朦胧雾散,这种情形下青花料似乎被釉中大小气泡云遮雾罩,时隐时现,朦胧不清,可称为唾沫朦釉下的朦胧雾散。

    2.3因青料研磨粗细程度不同呈现的颗粒感大小不等。因苏麻离青料属于矿物研磨料,所以多少都会带有一定的颗粒感。研磨相对精细的青料,颗粒感肉眼观察不是太明显,有时用60倍放大镜观察亦不是很明显,用更高倍数的放大镜观看,有些地方会有所发现。研磨程度中等的青料,都会呈现相对明显的颗粒感,一般肉眼即可观察到,有的随画笔走动出现在笔道中间或下边缘或笔迹重叠处,呈黑点状或串珠状;有的细若针尖(元青花上常出现),表现为较密的一片蓝黑色针尖状小点;有的即使在普通光线下肉眼看不到,用强光手电一照就立即能看到明显的颗粒状蓝黑点。研磨程度很粗的青料,则会在窑温的作用下呈现出蓝点“炸”的现象,像一个蓝色雪花或冰片向四方炸开,侧视则能看到每一个炸点实际就是一个小凹坑,由釉里向釉表发出,炸点的青料色根在釉里。可能古人当时已掌握了这种青料颗粒发色机理并把它有意识地运用到了特定的绘画题材上,比如多件馆藏器上荷莲的茎部毛刺、桃实的表面斑点等多见串珠或炸点的呈现。当前,根据颗粒判断苏麻离青料是一种相对便捷有效的途径。

     三、与国产青花料混合使用的基本特征

  到宣德后期,青花瓷器所用青花料中逐渐加入了国产青料——平等青,与苏麻离青料混合在一起使用,可称之为混合料。这种青料含锰量提高,元素构成比例上成为高锰低铁,在高温熔融后,继承了苏麻离青的一般规律,仍然在器物表面青料浓重处会形成锈斑。但这种锈斑与纯进口苏麻离青料的铁锈斑又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吃胎吞釉的深度变的相对较浅,在器物表面虽然也会留下坑点,但以手抚摸,釉面的凹陷感不如用纯进口苏麻离青料器物的明显。二是锈斑的颜色中铁褐色相对减少,代之以较多的锰黄色。这种黄色类似于黄蜡状,油湿感较强。同时,这种混合料发色上宝石质感和透明度较纯苏麻离青料下降,呈色相对灰暗、浑浊、不通透,晕散性差或几乎没有,沉潜感或融嵌感大大降低,色阶和层次感减少,绘画的边缘或轮廓明显,除了用画功表现绘画的意趣之外,用青料本身表现所绘器物的灵动感、韵味美已大不如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了解真正的元青花
关于元青花的简单鉴别方法
了解苏麻离青——收藏青花瓷的必备!
元青花真的那么神秘么?
元青花应该如何鉴定断代
看永宣青花,这四点就足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