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纸圣旨,李密竟然被贬为庶人回老家「种田」,就因为他写了......




正史上记载有两个叫“李密”的:一位是西晋初年的官员;一位是隋唐群雄之一,瓦岗首领。二人都是乱世中的人才,都算得上是厉害的角色。


这里要说的李密,是曾在前后两个朝代为官,以文称世,以孝闻名的西晋初年官员李密。



(图)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


李密的祖父叫李光,曾经担任过朱提(今云南昭通)太守。但李密的青少年是不幸的,甚至可以用悲惨来形容。李密出生六个月,父亲去世,幼年丧父。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失去母爱。自幼年起,李密就没有享受到父母的疼爱和呵护。


可能是缺少父母爱的原因,李密幼年体弱多病,体质很差,以至于九岁的时候还不会行走。


可是李密有一位伟大的祖母,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李密慢慢长大成人。


幼年的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祖母对他疼爱有加,李密对祖母也是十分的孝敬。《晋书·李密传》记载:“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


中国古代在没有“科举制”以前,推举官员的方法之一就是“察举制”,就是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拔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




由于李密孝敬祖母远近闻名,当时地方的太守听到他的事迹,就察举他为“孝廉”。但李密不仅仅是以“孝廉”闻名,人家的学识也是一等一的功夫。“(李密)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晋书·李密传》)。


就这样李密的名声越来越大,官位做得越来越高,一直做到蜀汉后主刘禅王朝的尚书郎。


蜀汉王朝地域偏僻,经济文化等也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加之有了一位“扶不起的阿斗”,蜀汉更是江河日下,国力衰弱。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帅兵灭掉蜀汉,李密也就成了亡国奴。


人,只要你有过硬的本领,敌对阵营也器重你。“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这是美国海军次长对“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评价。美国百般阻挠,百般挽留钱学森就是证明。


李密也是人才,魏国征西将军邓艾敬慕李密的才能,想聘请他担任主簿,但李密力辞不受。


事情没有结束,紧接着最高统治者晋武帝司马炎的聘书来了,并且还给他不小的官位“太子冼马”。


“太子冼马”可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也就是三品官职,更重要的是,那是一只潜力股啊。(“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晋书·李密传》)并且聘书还催得很急,地方官员也是不停地上门催他赶快上任。(“晋武帝立太子,徵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遣……”《华阳国志》)


如果是今天,那可是天上掉馅饼、祖坟冒青烟的美事。可是,在古代,“忠臣不事二君”,读书人讲究的是名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面对强大的魏国,面对国已破的蜀汉,面对乐不思蜀的阿斗,一位读书人又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


文人只有一支笔,李密想到了他的笔,想到了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旗号,想到了相依为命、日薄西山的祖母。于是李密用他的笔写下了流传千古、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陈情表》。




七百多年后,苏轼读了《陈情表》,也是哭的稀里哗啦,他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难怪晋武帝司马炎看了李密的《陈情表》也深受感动,不但没有追究他违背圣旨的罪名,还赞扬他的孝心,赐给两名奴婢,帮助伺候刘氏,并让地方郡县按时发放给刘氏的养老费。(武帝览表曰:“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养其祖母奉膳。《华阳国志》)


过了几年,刘氏寿终正寝了,统治者还没有忘记李密这个非常好的臣子,于是圣旨又来了,李密没有了借口,只好上路。


初出山的李密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他政令严明,政绩显著,以刚毅正直闻名。后来,他又做了汉中太守。


李密有治国安邦的本领,也有致君尧舜上的志向,虽然前面他要孝敬自己的祖母,以孝敬祖母为借口拒绝统治者的聘用,但只要深入到官吏队伍,他还是深深的迷恋上权利。


李密很想到朝廷任职,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但由于朝中权贵畏惧他的刚正,朝中也没有知己,所以就没有人推荐他。


当了几年的地方官,李密就有些不安分了,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


于是,他又想起了笔,文人的毛病又犯了,写起了发牢骚的诗。什么“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什么“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这样一些烂七八糟的牢骚话、讽刺话,当政者肯定不高兴,司马炎更不高兴:“‘不如归田’?好!你就回你的田园去吧!”


一纸圣旨,李密又被打回原形,被贬为庶人,回到老家种田去了。


公元287年(晋太康八年),只当了一年汉中太守的李密在故乡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原标题:成也文章,败也文章的李密


*作者:李昌宝,鱼羊秘史特邀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情表》:千古名文背后的冰冷现实
乱世英豪:李密
必修五:《陈情表》学案
李密:《陈情表》背后的博弈
一份“陈情”免去抗旨死罪 仅仅是文笔的魔力吗?
陈情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