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读懂2022年国内半导体产业趋势(下)

在《2022国内半导体产业展望(上)》中,芯谋研究的分析师们2022年国内半导体产业整体发展情况、国内各地方半导体产业发展情况、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在《2022国内半导体产业展望(下)》中,芯谋的分析师们将针对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电子气体,并围绕着汽车、MEMS和光电等细分领域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

芯谋研究高级分析师张彬磊: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的卡脖子风险

芯谋高级分析师张彬磊认为,受晶圆产能不足影响,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晶圆代工厂都在积极扩充产能,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三年内都处于产能相对紧缺的情况。受国际政治因素影响,在外国设备购买渠道不通畅的当下,国产设备厂商中微、北方华创、盛美、拓荆等机会非常多,只要找准细分领域攻克关键技术,未来几年业绩增长非常可观。与此同时,国内的零部件厂商急需提升服务配套能力,当前设备厂商很多关键零部件都来自进口,未来也有被卡脖子的风险。

这里需要提醒国产设备厂商防范风险,设备厂商的订单相对不是连续的,在外部购买渠道闭塞的情况下,国产设备被采购并不代表性能被全面认可,一旦国际设备市场打开,代工厂从效能角度考虑,依然会优先采购高效能易操作的设备,国产设备厂商务必抓住未来几年的窗口期,提升技术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头部设备厂商的设备性能。

就半导体材料领域来说,国内半导体材料正在逐渐突围,验证通道基本呈现敞开状况,目前的核心问题是技术上如何达到生产要求同时提供稳定的产品。材料与设备不同,一经验证通过,开始使用后订单呈现连续性。而且产品性能提升也呈现出连续性,相对而言不容易被再次替换。

芯谋研究高级分析师安长广:国内MEMS企业快速发展,代工模式依旧是主旋律

国内MEMS传感器市场需求继续提高,在2022年将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受益于贸易战倒逼及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国内企业不断成长,预计2022年国内MEMS芯片及模组企业营收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国内MEMS企业将优先在消费电子及部分工业应用等领域取得突破。

基于当前大环境及设备交付等因素综合考虑,2022年及未来一段时间,代工模式仍然是中国MEMS传感器产业发展的主要特色。

2022年,MEMS传感器将继续往产品集成化、制造兼容化发展。在产品端,产品从单一功能的传感器往单片集成传感器方向发展;在工艺端,将以CMOS工艺兼容为主,特殊工艺产线为辅。

芯谋研究分析师温旭:电子特气的国产化势在必行

芯谋分析师温旭认为,由于市场需求、国际政治、疫情、突发事件的多重影响,台积电、三星电子、英特尔等晶圆制造巨头将在全球建设近百座工厂,而每一家芯片制造工厂都离不开电子气体专业生产商的服务。从技术和服务层面来讲,电子气体企业的Know-How在于制气设备、气体母体材料、气体成品的研发与制造。同时,气体公司需要具备对客户应用需求的专业判断力、整体技术方案的解决能力、方案可执行的落地能力、长期运行的保障能力。

林德集团、液化空气、空气化工是前三大气体制造商,这些外资龙头气体公司服务于各行各业,所涉及的业务种类较多,在电子大宗气体的业务萎缩的情况下,这些公司并不能为芯片制造厂商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

按照国内厂商的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我国也将建设近百座晶圆厂,而外资龙头企业必将无暇顾及国内晶圆制造企业,此时,国内电子气体企业正帆科技、金宏气体、宏芯气体、杭氧股份等企业将迎来进入到市场的契机,为本土企业提供服务。

在国产化趋势下,国内气体公司如何在核心环节实现完全突破仍然是前路坎坷。但通过国内晶圆制造企业与本土电子气体公司的有效联动和合作,国产电子“工业血液”——电子气体必将为中国半导体的发展保驾护航。

芯谋研究分析师严波:细分环节厂商排名和差距将发生较大变化

半导体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零部件等环节,历来都是寡头竞争的局面。缺芯一直是疫情初期后经济复苏面临的重要问题,对设计和模组厂商影响最为直接。国际大厂紧抓市场机遇,2021年多个大厂宣布扩增计划。2022年依旧会是加强布局,巩固市场地位的一年。

近几年国内充分释放政策和资本红利,各环节头部企业纷纷加强布局。以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中西部为主的四大半导体产业聚集区均迎来落地良机。2022年仍会是国内红利持续释放的一年,是地方和企业互助互利的一年。对于地方来讲,头部企业的落地有助于当地实现强链补链延链;对于企业来讲,扩大布局有助于在这一半导体周期中抢占市占率,提高自身实力。相信经过这一轮洗牌,细分环节厂商排名和差距将发生较大变化。

芯谋研究分析师钟宇飞:第三代半导体国产化进程迎来新窗口

芯谋研究分析师钟宇飞认为,受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上涨和5G基站持续大规模铺设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国内第三代半导体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碳化硅器件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氮化镓器件则大规模应用于5G宏基站。除此之外,还有光伏、储能、手机快充等多个应用领域,都在推动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的进一步普及。

从市场层面上看,随着市场应用端的蓬勃发展以及持续了2021全年的芯片缺货现象,国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开始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局面。包括新能源汽车厂商在内的国内应用端开始积极与国内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晶圆制造厂商展开深度的合作,部分应用厂商甚至开始自建产线,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国产化进程。在2021年的大幅增长之后,国内第三代半导体市场在2022年将继续处于高速的发展阶段。

但国内第三代半导体领域与国外领先水平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国内衬底厂商相较于欧美领先厂商,研发水平相对落后,整体良率较低导致成本过高。晶圆制造厂商也同样存在良率过低导致产能提升较慢,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芯谋研究分析师王立夫:本土芯片制造商与整车厂直接对话持续增多

整车硅含量的巨大增量需求和全球贸易局势让“投资、合资、自研”的策略在2022年继续成为全球车企共同的选择。根据芯谋研究的广泛调研显示,扁平化、本土化的供应链更受当下整车厂的欢迎。同时,我们也看到部分外资Tier 1有意发掘中国大陆厂商,探索构建大陆车规级芯片供应链的可能性。从国家层面,我们也看到工信部通过简化程序方便整车厂快速实现紧缺芯片替代方案的装车应用;指导成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编制《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等手段推动本土芯片制造商与整车厂直接对话。

随着新冠疫情带来的封锁措施逐步缓解,我们认为至2022年四季度,车规级芯片缺货的情况将会有所缓解。但对于车规半导体供应链来说,2022年仍将是危中存机的一年。车规半导体供应链的洗牌与话语权的博弈,将在缺货带来的浪潮下持续暗流涌动。

国内车规级芯片现有应用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舱、门窗雨刷控制等舒适性领域,在底盘及动力领域等高安全可靠性应用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体现出车企和Tier 1对国内厂商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在过往缺货的背景下,部分车企降低品质要求,国内芯片厂商获得了宝贵的验证窗口。但未来随着产能恢复,替代窗口将会缩窄。国内车用芯片企业如何抓住窗口期,用产品说话,将是2022年和后续的重点所在。

芯谋研究分析师张先扬:OLED和LCD两大阵营的角逐将愈演愈烈

在半导体显示领域,在距离Micro-LED实现商业化还有较长一段时间的时期背景下,目前的面板显示市场主要是OLED和LCD两大阵营的角逐,且愈演愈烈。

从技术周期看,目前OLED(尤其是Flexible OLED)正处于市场快速发展期,Mini-LED处于市场快速发展导入期,Micro-LED还处于早期市场阶段。

从市场动态看,OLED主要定位于小屏市场,OLED加速在手机端渗透,扩产及部分工艺问题解决带来的面板价格降低,有望使OLED进一步下沉到中低端手机市场,2021年OLED在手机市场渗透为35.20%,预计到2025年OLED在手机市场的渗透率将达到55.30%,以WOLED+滤色片、蓝光OLED+QD为代表的不同方案的尝试也开启了OLED与LCD在中大屏市场的厮杀。

LCD显示产业产能目前已向中国大陆头部企业高度集中,头部企业在规模、技术、成本、供应链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电视、IT及手机等传统显示需求相对稳定,商用显示、车载显示等新兴显示有一定增量空间,整体产能供给渐趋饱和,2021年下半年大尺寸需求增长减缓,长期看LCD行业供需将走向动态平衡。

Mini-LED主要定位于中大屏市场,Mini-LED背光模组目前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在芯片端(芯片微缩化工艺与成本的问题、红光倒装LED芯片良率和可靠性的问题、一致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在封装端(高效率固晶与贴片、薄型化封装-当PCB厚度低于0.4mm时,不同材料间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失效、混光一致性、可靠性与良率),在驱动芯片端(电流控制与散热、区域调光的问题),PCB背板(高耐撕拉强度、耐湿热性能),短期来看,Mini-LED成本能否快速降低是制约Mini-LED应用最为重要的因素,蓝光Mini-LED+QD等方案的尝试对比于RGB全彩Mini-LED亦是寄希望于通过方案替代和成本优化,加快推动Mini-LED在终端的应用。

芯谋研究分析师商君曼:中国的EDA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全球EDA行业发展稳中向好,EDA的主要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被合计市占率逾九成的欧美“三大家”(即Synopsys、Cadence、Mentor)瓜分。“卡脖子”困境、较低的国产化率、供应链安全性、国内资本市场关注等多种因素驱动下,中国的EDA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过去的一年来,概伦电子、华大九天、广立微、国微思尔芯、芯愿景等企业密集地闯关IPO,争相上市,其中,概伦电子从获得受理至正式上市仅用时半年,可见EDA概念之火热。据预测,在国内需求驱动下,预计2022年EDA产业景气度较高,市场规模将持续保持较高增速,国内EDA企业数量将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高额研发投入、人才引留、技术门槛、行业竞争、巨头垄断等难题仍是盘桓在国产EDA企业面前的“九九八十一”关卡,取可覆盖全流程、全领域的EDA“真经”之路仍然漫长。

总结来说,2022年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贸易环境依旧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下,国内下游应用市场又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为以往难以突破市场的国内半导体企业提供了进入市场的良机。同时,在国产化趋势的推动下,国内半导体企业不仅要面临着解决当下市场难题的局面,还要迎接新一轮技术变革。可见的是,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国内半导体产业已经逐渐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展望2022,国内半导体产业仍在负重和希望中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EDA之局:始于IC,野心却不止于此
专家:无晶圆厂公司不可忽视的产业大趋势
摩尔定律成为历史后,半导体产业该怎么办?
明导CEO对下一波半导体业增长之预测
电池将是即芯片后的万亿级战略产业
一文看懂LED产业链(含芯片、封装、设备厂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