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宏观原因:巴尔干问题与大国联盟体系

在我们的教科书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书中只会寥寥无几地提到“萨拉热窝事件”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两个原因。但是对于其他宏观方面的原因,则少有提及。本文希望从巴尔干问题与大国联盟体系这两方面入手,让读者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产生更为深入的认识。

巴尔干危机

在一战之前,巴尔干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的形势非常复杂。这里的主要居民是南方斯拉夫人与希腊人,从15世纪开始,他们被不断扩张的奥斯曼帝国吞并,沦为被统治民族。17世纪开始,哈布斯堡王朝开始驱逐已过全盛期的奥斯曼人,并从奥斯曼手中夺取了巴尔干地区的一部分。自彼得大帝开始,俄罗斯不断向西方扩张,在数次俄土战争中击败奥斯曼,19世纪时,其触手已经伸到了巴尔干地区。

与此同时,随着19世纪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巴尔干人也越来越对自己受到奥斯曼人的统治这一事实而感到不满。从19世纪开始,巴尔干人就不断试图恢复民族独立。20年代,长期受奥斯曼统治的希腊人发起独立战争,1828年成功获得独立。1876年,波黑与保加利亚爆发反奥斯曼的起义,俄罗斯以保护斯拉夫兄弟的名义介入,并击败奥斯曼。1878年俄土签订《圣斯特凡诺条约》,规定罗马尼亚与塞尔维亚独立,保加利亚获得自治权。

总体而言,20世纪初的巴尔干形势相当复杂。奥匈帝国、沙皇俄国与奥斯曼帝国三大强权都希望在巴尔干地区扩张势力。与此同时,由于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本地的南方斯拉夫人也希望获得民族独立。在这种形势下,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加剧了巴尔干半岛的火药味。

首先是1908年的波斯尼亚危机。由于巴尔干地区生活着很多南方斯拉夫人,俄罗斯便以“泛斯拉夫主义”为名,号召巴尔干地区的南方斯拉夫人组建一个斯拉夫人国家,并与同为斯拉夫国家的俄罗斯交好。泛斯拉夫主义口号成功将塞尔维亚王国拉到了俄罗斯的一边。但是,另外两块斯拉夫人聚集地——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此时正处于奥匈帝国的控制之下,想建立斯拉夫国家,必须令奥匈放弃这两地。因惧怕此两地的斯拉夫人发动起义,奥匈帝国决定在1908年将其吞并。塞尔维亚欲连同俄罗斯向奥匈开战,但迫于德国的威胁,塞尔维亚与俄罗斯放弃开战,选择隐忍。

其次是1912-1913年爆发的两次巴尔干战争。1912年,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四个巴尔干国家组成巴尔干联盟,对奥斯曼发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早已衰落的奥斯曼很快战败,几乎丧失了它在欧洲除伊斯坦布尔外的所有领土。1913年,由于分配战果史发生分歧,巴尔干同盟之间发生内讧,成为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两个阵营,前者受到俄罗斯与奥斯曼的支持,后者受到奥匈帝国的支持。战后,保加利亚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获得的战利品大大缩减,塞尔维亚的实力与声望大增。

波斯尼亚危机与两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首先,三大势力中,奥斯曼彻底退场,巴尔干地区变成了奥匈与俄罗斯的两国争霸,并形成了俄罗斯-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与奥匈-保加利亚两大军事集团。其次,塞尔维亚的实力与声望不断上涨,其建立斯拉夫人国家的战略目标的号召力越来越强,严重威胁到统治着大量斯拉夫人的奥匈帝国,双方都可能采取更为激进的措施来对对方发动攻击。萨拉热窝事件就是巴尔干对立形势的结果:为了早日发动波斯尼亚反抗奥匈帝国的起义,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了希望采取宽容政策来安抚波斯尼亚人的费迪南大公。

大国联盟体系

众所周知,一战之前,欧洲列强形成了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阵营。两阵营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实际上,这两大阵营并非为了争夺霸权才建立,而是为了相反的目的:保证自身安全。

欧洲各大国早已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大国的国力足以影响到全世界,若是贸然开战,必将造成全球性的动荡。而且,19世纪亦是全球贸易的黄金时期,各国都希望能在和平与稳定的环境下实现经济发展。因此,各大国之间能通过外交手段解决的问题,绝对不会用军事手段,能用小规模武装冲突解决的问题,就尽量不上升至大规模战争。即使是侵略性最强的德国,也随时克制自己,避免发生毁灭性的全面战争。

但是,仅靠自己的克制是不够的,因为敌人随时有可能利用自己的克制,向自己发动进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外交家们想出了一个战略:大国联盟。这个外交战略由俾斯麦率先使用,具体方法是:与其他国家签订防守同盟条约(即同盟之间不参与侵略战,但会尽全力参与防守战),这样的话,敌国就必须面对同时与两个国家作战的风险发动侵略,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敌国会放弃军事手段,转而采取和平手段解决问题。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签订的条约都是防守性的,意在震慑敌对阵营,令其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脾斯麦

但是,大国联盟体系在两个阵营矛盾激化时却显得非常脆弱,因为双方会高估震慑的力度,低估对方的决心。在一战开始时,奥匈帝国欲对塞尔维亚宣战;塞尔维亚得到了俄罗斯的独立保证,向俄罗斯求援;俄罗斯与法国结盟,沙皇料定德国不敢冒着与同时俄、法同时开战的风险支持奥匈,而奥匈无法独自面对俄罗斯与塞尔维亚,最后必将退缩,因此表达了对塞尔维亚的支持;德国则料定俄罗斯不敢同时面对自己与奥匈帝国的联合进攻,遂支持奥匈对塞尔维亚开战。双方都认为,只要自己不断施压,对方会在某个时间点退缩,但事实却事与愿违,因为对方也是这么认为的,于是双方的施压行为越来越激进,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在一战爆发这一过程中,大国联盟体系不但未能阻止战争的爆发,反而加剧了爆发的进度:在防守同盟条约所规定的义务的限制下,各国被迫加入盟友的战争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战前巴尔干半岛,如何成为欧洲火药桶的,要多乱有多乱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颗子弹杀死1537万人
二元还是多元?民族众多的奥地利,为何只与匈牙利建立二元帝国?
火药桶的逻辑
历史百科:1908年至1909年的波斯尼亚危机
巴尔干半岛的爱恨情仇,南斯拉夫人的挽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