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从东汉到两晋时期的“名士”

在魏晋时期,由于当时社会风气以及朝野之中对士大夫一族的推崇,由此而产生了一群特殊的人群“名士”。当然因为那个年代都是盛产名士,所以至今的人们也把他们称为“魏晋名士”。并且也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表现的非常怪诞,所以也有人经常把这些怪诞的行为叫做“名士风流”。

但是对这一群特殊的人群,至今也有人对他们的看法不一致,有的人对他们那豪放不羁的性格推崇备至;也有人对他们的行为嗤之以鼻。魏晋时期也是我国艺术的一个高度发展期,魏晋时期的“名士”给我们也留下了诸多的艺术作品,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嵇康的“广陵散”等等,今天我们就稍微的来聊一聊魏晋时期的这群特立独行的“名士”。

东汉之名士,名士初显

名士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一书:(季春之月)……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这是关于名士最早的记录,但是因为《礼记》处于先秦时期,当时由于当时崇尚君子之风,名士风格在其实并不流行。

当然何为君子之风?这又是一个很玄妙的话题,并且由于先秦儒家各种大贤对君子也是各有各的看法,因此今天暂时不多讲解。但是先秦儒家对君子的看法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礼存心,以仁存心”。只有做到了守礼,才能严律律己,才能修于己身。

东汉中后期开始,由于当时的政治黑暗,所以从士大夫阶级之中产生了一群新兴的人群:名士。关于名士的诞生,笔者认为这是东汉后期的政治生态而出现的特殊群体:

1.两汉时期,选官制度主要有四种:“任子”、“纳赀”、“征辟”、“察举”。“任子”是世卿世禄制的延续,当然这仅仅限于两千石以上的高官,“纳赀”就是通常说的买官,但是因为这两种选官制度并非主流,所以今天并不多讲。

两汉时期最主要的选官制度还是“察举制”和“征辟制”,所不同的是一个是由当地行政长官推举到朝为官,另一个则是天子直接征召入朝。

但是你无论是那种方式入仕,首先得必须保证在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所以这在某种程度之上导致“名士”这一群体的诞生。

2.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乱政的现象一直是屡禁不止,这导致东汉王朝的朝政日益败坏,也由此一些正直的士大夫开始与这些势力做了长久的斗争。但是两次“党锢之祸”的惨败,导致士人们一直受到迫害。

但是由于当时政治的黑暗则从侧面彰显了他们崇高的人格,他们受到的迫害越残酷他们的名望也就与日俱增,也因此博得了广大主流群体的同情和尊重,所以也成就了他们的“名士”之名。

3.名士之名也和汉末密切的交游之风密切相关,汉朝之时儒学的教育极为发达。并且朝廷在全国各地拥有大量的官学以及名儒开办的私学,所以这就为游学士子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些士子既没有官职的束缚同时自身又身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所以他们得以周游各地,由于士子间的传播,所以久而久之这些游学士子之中也诞生了大量的“名士”,同时也加强了士子之间的凝聚力。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游学之风所产生的弊端也是不少,这种浮华的交游之风也间接的影响力之后的“魏晋名士”。

东汉的三大类型的名士

所以由上所述可知,名士的产生也和东汉的政治生态以及当时的社会的生态也是密切相关的。当然名士和名士之间也是不同的,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士子都有那种不畏强权的精神,东汉的名士我们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以陈蕃为首的“党锢派”名士,这一类名士以匡扶社稷、重振朝纲为己任,所以在和宦官的争斗之中损失是最为惨重的。

当然笔者认为也是由于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一类名士在和宦官的争斗之中少了几分阴谋诡计,因此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士大夫的惨败而告终。

2.“品鉴类名士”这一类名士在东汉之时也是挺常见的,他们有识人鉴人的能力,善于选拔人才,也因此引起了士人的仰慕。比如给曹操品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许劭。他就是品鉴类名士的代表。

3.“文学类名士”:这一类名士以蔡邕、孔融为代表。在儒学盛行的东汉末年他们潜心读书,然后以文学创作的方式对当时政治进行讽谏。

由于他们的才华和才情受到了人们的瞩目,因此这一类名士在东汉末年也是声名鹊起。但是这一类名士也由于他们的恃才傲物的缘故,所以他们的命运大多也比较悲惨,比如那“孔融让梨”的孔融。

魏晋名士的转变

转眼到了三国时期,笔者认为就是在这一时期,“名士之风”有了一个巨大的转变。

从党锢之祸到三分天下,由于连年的征战以及各种天灾人祸,导致这一时期的人们无时无刻都面临着死亡的危险,社会秩序混乱。以“礼法”为核心建立的名教世界已经失去了他原有的实际效果。而曹操本人因为对传统礼教及儒家那种制度的蔑视,所以他摈弃了传统的“礼法”治国的理念,转而开始实行“名法”的理念治国。

在实行“名法”的同时,社会上同时盛起了通达之风,不少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摆脱了传统儒家的束缚,转而开始追求老庄之学,追求自由、纵情越礼的已经在这个社会上日益流行。这种社会现象最终催生出了一种新的思想:玄学。

与汉末名士所不同的是,魏晋名士没有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转而感叹生命的“忧生之嗟”。东汉的名士奉的是儒家经典,而魏晋名士奉《老子》、《周易》、《庄子》

魏晋时期的名士因为玄学的兴起所以这一时期的名士行为举止往往放诞不堪。再加上东汉末年的名士的所遭受到一系列的迫害,所以魏晋时期的名士也为了免受遭到政治上的迫害,他们私下里清谈之时也绝口不提政治。

司马家篡位:名士的又一次灾难

当然就算名士想要退出政治免受迫害,可是他们的影响力无论在朝在野都对当政者有一定的威胁,所以这就造成了魏晋时期的名士之殇。

比如那何宴,因为早年政治上的失意,所以为了排解心中的郁愤之情,由他开始带头服食“寒食散”

这种“寒食散”因为具有一定的毒素,所以服药之后反而会令人感觉会神志不清,陷入莫名的恍惚状态,这样一来心境暂时可以摆脱俗世的纷争:一来可以摆脱心情上的郁结;二来因为服食寒食散之后的行为举止会令人是服药的缘故。

当然何宴的举动并不能保全他的性命,他本身和曹爽私交甚厚,在朝中身居要职,所以这一点也造就了何宴的悲剧。

高平陵政变之后,曹爽一党被司马懿连根拔起,何宴为了自身的身家性命无奈之下投靠了司马懿。司马懿不愧是老奸巨猾的老狐狸,他先用何宴搞清楚了曹爽的罪状,再反手除掉何宴。

之后司马师接管了司马家族的基业之后,为了彻底的清除曹家在朝堂之上的力量,司马师又杀了朝野威望极高的夏侯玄,彻底的清除了曹家在朝堂上的根基。

由于司马氏对正始名士的残酷迫害,所以导致一些名士以为退隐山林就可以免受迫害,他们就是以嵇康、阮籍等人为主的“竹林七贤”

但是纵使他们想要醉隐山林,可是当政者还是不肯放过他们。嵇康本身极具才华,因为看不惯司马氏的所作所为而采取拒不合作的态度,司马昭几次三番的邀请他去做官,他都拒绝赴任,外加上钟会在背后作梗。最终在公元263年,嵇康在行刑之前留下了一曲“广陵散”的绝唱之后慷慨赴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的死也意味着“竹林七贤”的土崩瓦解,而剩下的六人或被迫出仕,或被迫继续装疯卖傻而逃过一劫,这其中背后又有多少无尽的心酸。


参考文献:《君子与名士—汉晋士人理想人格转型之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政治高压、清谈、酒和药,你读懂那个真实的“魏晋风度”了吗?
千年之殇东汉以来
司马家族取代曹魏时, 司马孚为何痛哭流涕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
魏晋名士清谈
魏晋名士故事:人要漂亮地活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