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友“临床惰性”增加并发症风险

糖友“临床惰性”增加并发症风险

  文/刘伟(上海仁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与高血压终生治疗不同,糖尿病虽然也需终生治疗,但多数病人会随着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减退而出现口服降糖药失效的问题。原因是当糖尿病出现时,胰腺负责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已减退达50%以上,在这之前虽然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开始减退,但通过代偿性胰岛素分泌,血糖可维持正常水平或糖耐量异常。由于体检不及时,许多人得了糖尿病数年之后才诊断,此时超过一半的人已出现了慢性并发症,若选用口服药治疗,就好比用鞭子狠抽一匹老马,虽然在降糖药的刺激下,β细胞可以产生一定的胰岛素,但往往降血糖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应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改善慢性高糖毒性对身体各脏器的不良影响。早在2004年《中国糖尿病杂志》就发表了文章阐述在中国有5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口服药血糖不能达标。研究显示,与口服药相比,胰岛素能更好的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更好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和预防并发症。

  “临床惰性”增加并发症风险

  根据我国2003年的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不达标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相关研究显示,血糖不达标的重要原因是在传统的阶梯式治疗过程中,单药治疗向联合治疗转换延迟以及胰岛素使用时机延迟是主要原因之一,导致患者在胰岛素治疗前其血糖高出正常值的时间往往超过10年,增加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临床惰性”的定义是“需要时未能改进治疗”的一种常见现象。“临床惰性”在糖尿病治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资料显示,以往大多数2型糖尿病治疗都是先从饮食运动到单药口服,再到联合口服,直到病情已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再使用胰岛素治疗。这些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前,大多都经历过漫长的血糖控制不佳的“波动岁月”,而这段波动岁月中患者长期处于血糖不达标状态。关键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并不了解如果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即使后来积极治疗使血糖水平降低,仍会使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代谢记忆”效应。

  “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应该接受胰岛素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翁建平教授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在382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口服降糖药组相比,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有更多的患者可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血糖控制目标,获得更好的疗效。这表明,患者一旦确诊为2型糖尿病,应及早接受短期强化胰岛素注射治疗。

  早用胰岛素减少并发症

  尽管尽早使用胰岛素已成为全球医生的共识,但在中国,有至少25%的患者应该用胰岛素治疗而没用,在中国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时间普遍较晚,这种该出手时不出手的犹豫将主要来自于病人对于胰岛素注射的四怕心理:即“怕上瘾、怕低血糖、怕麻烦、怕疼”。事实上,这些顾虑可以通过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优化、注射装置的选择和注射技术提高而减少,另外,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它不是毒品,因此就不存在“上瘾”一说。

  优化的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使血糖达标,胰岛素的用量也不会越用越大;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规范地监测血糖水平、合理地调整胰岛素剂量可以很好地避免低血糖发生;目前不断更新上市的胰岛素注射笔和针头已经很好地缓解了注射麻烦和疼的问题,这些装置与胰岛素结合在一起,可以使糖尿病人更轻松、便捷地控制血糖。与这“四怕”相比,糖尿病的并发症更可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外专家对话:糖尿病领域最新进展
“以终为始”—从糖尿病血糖管理纵观基础胰岛素如何改善临床惰性
医生最担心的糖尿病治疗惰性是什么?真的会诱发糖尿病并发症吗?
拿什么拯救基础胰岛素调整「拖延症」?
全面控糖、安心省力,胰岛素治疗迎来新方案!
对抗糖尿病临床惰性,三大策略助力破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