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的文字狱(上)

这些年,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从央视到各地方电视台,连篇累牍地播放有关大清王朝的古装戏,什么《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嘉庆皇帝》《康熙微服私访记》《清宫风云》《孝庄秘史》《大清后宫》《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梦断紫禁城》《还珠格格》等,洋洋100部上下。其中以2004年最为甚嚣尘上,所出类似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最多。这中间,又以关于乾隆皇帝的电视剧生产数量为第一。譬如40集的《乾隆王朝》;42集的《戏说乾隆》;20集的《乾隆大帝》;30集的《乾隆下江南》;30集的《乾隆与香妃》等。

在这些电视剧里,乾隆被歌颂成了一个宏才大略、爱民如子,同时又风流倜傥、学识渊博的开明皇帝。如在《乾隆王朝》里,乾隆以他的治国才能,创造了一个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是大清王朝前所未有的强大富庶时期。又如在《乾隆下江南》里,全剧通过乾隆的三次到江南微服出巡,描述了他在探访民情、整治贪官的过程中,不忘风流一把,邂逅三位民间绝色女子的爱情传奇故事。说实在的,我平时根本没空看——也不屑看这些胡编乱造的“泡沫剧情”。但偶尔在选择频道时,误打误撞瞄过几眼,觉得这些电视连续剧把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尤其把乾隆大人美化得太不靠谱了。首先,“乾隆盛世”固然不假,但盛世之下,这位所谓的开明君主却制造了多少骇人听闻、惨绝人寰的“文字狱”啊!

 

乾隆姓爱新觉罗,名弘历,满族人,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公元1711年),卒于嘉庆四年正月(公元1799年)。乾隆是清朝第六任皇帝,亦即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他是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属兔。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为乾隆。后人遂以其年号习惯代称之。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在位60年,退位当太上皇3年,实际执政63年。他一生活了89岁,中国没有哪一个皇帝超过他的岁数。此间,他一手导演了中国封建史影响巨大的思想大钳制运动,不但把原本还算正常的科举考试弄成了一团乌烟瘴气,还把民间的几乎所有书籍烧个一干二净。在制造文字狱方面,乾隆更是一个集大成者。在乾隆一朝,共产生文字狱一百三十多个,比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搞的文字狱总和还要多!

我们知道,在世界各国,历史上多多少少都有因为文字触犯禁忌而遭到统治者惩处的例子。然而像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那样,专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牢狱之灾,甚至株连九族的做法,惟独中国才有。特别是乾隆在位时文字狱的残酷性令人发指,其间的“江湖险恶”也只有中国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才能感同身受、谈虎色变。

我举的第一个文字狱案件就很值得大家深思。

康熙时代出过 “南山集狱”案。康熙借口戴名世所写的《南山集》里有“反清”思想,进行严厉镇压。戴名世,安徽桐城人,字田有,号南山,别号忧庵。是“桐城派”奠基人,著名文学家。戴名世多次应试不第,直到56岁,才于康熙四十八(公元1709年)年,中进士第一,殿试中一甲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此时,戴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老人了。出名的原因是——公元1702年,戴名世的弟子尤云鹗把自己抄录的老师的古文百余篇刊刻行世。由于戴名世居住南山冈,遂命名为《南山集偶抄》,即著名的《南山集》。此书一经问世,即风行江南各省,其发行量之大,流传之广,在当时同类的文人名士著作中罕见。凭借这本书,使戴名世流芳文坛两百多年,却也使他最终遭致杀身之祸。

戴入仕仅两年,左都御史赵申乔根据《南山集·致余生书》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参劾戴名世:“倒置是非,语多狂悖”,“祈敕部严加议处,以为狂妄不敬之戒”。由是,康熙毫不手软地下令,将戴名世于公元171336日押赴北京菜市口斩首。

就为了《南山集偶抄》里几句记录南明抗清的话,60岁的戴名世本人被斩不算,祖孙三代直系、旁系亲属,年龄在16岁以上的也都遭斩首,其他受株连的还有几百人。到了乾隆时代,戴名世已经被杀五十多年了,乾隆还不依不饶,继续借“南山集案”大发淫威,冤杀71岁的举人蔡显,又株连24人。原因仅仅是有人揭发蔡显的著作《闲闲录》中有“怨望谤讪”之词——乃蔡显引用有古人《咏紫牡丹》诗句:

“夺朱非正色,异种尽称王。”

原意不过是说红牡丹是上品,紫牡丹称为上品是夺了牡丹的正色,属于“异种称王”。这样,有别有用心者就望文生义,指责蔡显影射夺取朱明王朝天下的满人,是“异种称王”。面对这种牵强附会令人毛骨悚然的罪责,蔡显吓得魂不附体,被迫自首,希望求得宽大处理。结果事与愿违,蔡显坦白后并未从宽,两江总督高晋、江苏巡抚明德上报乾隆皇帝,建议处死。乾隆看了奏折以及附上的《闲闲录》,立刻下达圣旨,把蔡显斩首不说,还对逢迎拍马邀功请赏的高晋、明德两人大加训斥。因为,乾隆从《闲闲录》中看到了“戴名世以《南山集》弃市,钱名世以年(羹尧)案得罪”之类字句,高晋、明德在查办此案时竟然没有发现,当即批道:“有心隐曜其词,甘与恶逆之人为伍。”于是,两位高官也要为此分担一部分罪责。乾隆皇帝拥有如此深刻的文字洞察力,实在令人不寒而栗。

 

第二个是王锡侯的“字贯案”,更加离奇,也更加蛮不讲理。

康熙时代出版的《康熙字典》,有许多不科学的地方。江西的举人王锡侯出于好心,认为康熙字典存在查找方面的不便之处,于是花费17年心血编写出《字贯》,意在人们使用《康熙字典》时有所补益。不料惹出“擅自删改《康熙字典》,没有为清朝皇帝的名字避讳”两大罪状。结果上报后,乾隆皇帝居然据此将老实巴交的王锡侯立刻处斩,还把《字贯》彻底禁毁。就连刻印《字贯》的雕版、废纸也要全部销毁。而且,江西巡抚海成因“失察”也遭治罪。

原来乾隆接到海成的报告,说有人揭发王锡侯删改《康熙字典》,另刻《字贯》,实在狂妄不法,建议革去举人。乾隆原以为王锡侯只是一个普通的“狂诞之徒”,擅自著书立说而已。待到他亲自看了随同奏折附上的《字贯》以后,大为震怒。因为他在《字贯》序文后面的凡例中看到,把爷爷康熙、父亲雍正的“庙讳”以及乾隆自己的“御名”,都开列出来了。乾隆认为这是“深堪发指”、“大逆不法”的行为(“文革”期间的上纲上线之举大约来源于此),应该按照大逆律问杀头罪。但是,江西巡抚海成仅仅建议将王锡侯革去举人名分,是大错而特错。乾隆在给军机大臣的谕旨中认为:海成既然经办此案,竟然没有看过原书,草率地凭借庸陋幕僚的意见,就此上报,万万不能容忍。因为上述那些“大逆不法”的内容就在该书的第10页,开卷就可以看见,乾隆杀气腾腾地责问:

“海成岂双眼无珠茫然不见耶?抑见之而毫不为异,视为漠然耶?所谓人臣尊君敬上之心安在?而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之义安在?”

结果,海成莫名其妙被革职,押送京城,交刑部治罪。而可怜的王锡侯更是脑袋丢得无辜。请看对王锡侯的审讯片段,有人说好像是看一幕荒诞剧:

官员问:你身为举人,应该知道尊亲大义,竟然敢于对圣祖仁皇帝钦定的《康熙字典》擅自进行辩驳,另编《字贯》一本。甚至敢于在编写凡例内把皇帝的庙号、御名毫无避讳地写出来。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你打的是什么主意?

王锡侯回答:我因为《康熙字典》篇幅太大,精减为《字贯》,无非是为了方便后生学子。书内把皇帝庙号、御名写出来,目的是要后生学子知道避讳,实在是草野小民无知。后来我自己发觉不对,就把书内应该避讳之处,重新改版另刻了,现有书版可据,请求查验。

然而,既然蛮横无理、冷酷无情的乾隆已经定性为按照“大逆律”问罪,王锡侯当然难逃一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乾隆大兴文字狱全面禁书
因字典被满门抄斩, 乾隆的血腥文字狱为什么找他下手?
一本字典引发的文字狱
每半年搞一次文字狱,乾隆帝怎么想的? | 循迹晓讲
浅谈清朝前期的文字狱
六旬老人被人诬告,乾隆知道后,立刻判决将老人一家八人处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