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读《道德经》(59)—— 第四十九章(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之在天下,怵怵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大家好,本期我们继续上期,读《道德经》第四十九章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我们先来看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从字面上来理解好像是在说圣人没有分别心,无论是善人,还是不善之人,都以同样的善来对待他们,没有任何的分别。

这样的理解虽然没有错,但却很难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作为凡人的我们,“善者吾善之”也许比较容易做到,可是要我们“不善者吾亦善之”,那是绝对做不到。

为什么?

因为面对“善者”的善行,我们的内心会产生好的感受,所以我们可以以善意来回馈善意。可是当面对不善之人的种种“恶行”,我们的内心立马会有强烈的不好的感受产生,继而产生深深的排斥情绪,比如悲伤、愤怒、恐惧等等。

随着各种情绪的产生,不好的感受则进一步增强,感受增强一分,情绪则增加一分,情绪增加一分,感受又增强一分……如此一来,我们的情绪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心就像一个越来越鼓胀的气球,不来一个大爆发好像就没办法获得安宁,这哪里还能做到“不善者吾亦善之”?

因此,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对我们来说,理智上也许可以接受,但在行动上却很难贯彻。很多时候,尽管我们明知有些事情不该做,可我们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还是忍不住要做。

那么,圣人是如何做到不善者吾亦善之的呢?

老子前面说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也就是说圣人没有执着之心,没有“我”,即没有人欲的污染。

而没有被人欲污染的心,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的本心,即天地所赋予我们,尚未被人欲所污染的那股生生不息之气

圣人之所以能够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就是因为身中这股生生之气浩然充沛,而我们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我们身中的这股气有污染,因而内在产生匮乏感。

因此,并不是圣人身上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我们没有,相反圣人有的我们都有,问题的关键是圣人没有的,我们却有,即人欲,也就是我们的好恶分别。

要好的感受,不要不好的感受,要此不要彼,这才是我们不能做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的根本原因。

所以,儒家才要人们“去人欲存天理”。而早在上古时,先圣尧将位传给舜时,就同时传授了十六字心法,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一心法后来被称为华夏文明的火种,被儒释道三家所吸纳,因而传承至今。

好了,扯得有点远了,我们还是回到老子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上来吧。

上面之所以要讲那么多,其实是想得出以下的结论:

第一,真正的“善者”、“不善者”其实不在外,而在内。因为真正让我们产生念头,产生行为的并不是外面的善与不善,而是这些善与不善所带给我们的感受,我们是被善与不善所带给我们的感受所支配,而不是被外面的善与不善所支配。(因此,需要改变的一直都不是外境,而是我们对感受的好恶。人若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内观到这一点,就是悟)

第二,“”,从表面上来看是指圣人,其实是在指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本心本性。本来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圣人,都是佛,只不过因为有贪嗔好恶习性的捆绑,所以我们的圣心佛性被污染了,被遮蔽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老子才在后面加上一句“德善矣”。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能够解脱贪嗔好恶习性的捆绑,从而达至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其德性也就复归本来的良善了。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同样,这里的“信者”、“不信者”不是指外,而是指内。圆满俱足的大道造化从来都诚实不欺,从来都有信。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人之所以“种佛不得佛”,“种圣不得圣”,是因为有人为的干扰和障碍,而正是这种人为的干扰和障碍才导致了“不信”的产生。
天地为瓜豆赋予一股生生不息之气,瓜豆经过发芽、开花,最后结出瓜和豆。而人呢?天地为人赋予一股比其它万物更加精粹之气,结果呢?人从胚胎发育开始,经过不断地成长,最终却结不出“佛果”、“圣胎”,这样的人类是不是很“不信”?
虽然人类如此“不信”,可我们身中的那股气,也就是我们的本性依然不停的在努力着,努力要让人类恢复“信”,这就是不信者吾亦信之”所要表达的意思。
这个“吾”仍然是指我们的本心本性,而“信之”的信则是指努力要恢复我们“信”。
正是因为有我们本心本性的“努力”,所以我们才会有烦恼痛苦,才会有六道轮回。
本心本性不断制造各种让我们烦恼痛苦的场景,目的就是给我们机会去“练级打怪”,去发现阻碍自己过关升级,结出佛果、圣胎来的各种障碍。
所以为何佛家说我们的本性圆满俱足?因为所有的外在呈现都是本性来帮助我们“闯关”的。
人生真的就像游戏中的闯关,好不容易闯过一道关,总是还有下一关等着我们,除非我们可以结出佛果、圣胎,否则这个“游戏”就没办法终止。
这个肉身不行了,本性让我们换一个肉身又继续,总之不结出佛果、圣胎就永远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安宁。
体悟了这一点,我们才知道,无论我们现在有多么的“不信”,但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即修行。只不过有的人可能是主动修行,而有的人则是被动修行。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我们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即结出佛果、圣胎之路。而结出佛果、圣胎,老子称其为“德信矣”,意思是说这时候我们的德性才恢复了本有的信。

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涵虚《道德经》注释(《东严正义》)——第四十九章
第四十九章(上篇 德经)
第四十九章
修行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老子·德经·第四十九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