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读《道德经》(60)—— 第四十九章(3):圣人之在天下,怵怵焉 …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之在天下,怵怵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大家好,本期我们接着上期来读《道德经》第四十九章的“圣人之在天下,怵怵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我们先来看圣人之在天下,怵怵焉,为天下浑其心

怵怵”,即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意思。

圣人之在天下,怵怵焉”意思是说圣人在世间,时时处处皆小心谨慎。用《诗经·小雅·小旻》的话来说,就叫“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为何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呢?

因为心中有敬畏,因而有所戒慎、恐惧。

敬畏什么?戒慎、恐惧什么?

敬畏道,戒慎、恐惧身中的道被贪嗔好恶的习性所污染。

《中庸》说“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戒慎、恐惧自己身中那个不能“睹”、不能“闻”的道,然后又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说为何要戒慎恐惧呢?因为身中的那个道,虽然很隐、很微,没办法睹和闻,但是人所有的作为都是由祂所决定的,所以君子皆“慎其独也”。

这里的“独”,不是指一个人的独处,而是指本心本性不被分别取舍的习性所捆绑,即保持心性的本有的模样,不掺杂任何的贪嗔好恶的意思。

人外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贪嗔好恶,其都源自内在的感受,源自对各种感受的分别取舍。

比如我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一方面,若没有它,我们会因未来的不确定而心生恐惧;另一方面,我们所拥有的物质财富越多,我们越能获得尊、贵、高等好的感受,从而远离卑、贱、下等不好的感受。

再比如,我们明明知道应该对家人好一点,可当情绪来临时,我们总是不受控制的发脾气,因为在发脾气前我们内在有一个感受,有一个无法忍耐的感受,发脾气其实只是欲消除这个内在的感受,而不是真的冲着家人去的。

…………

而人类正是因为这种对内在感受的分别取舍的习性,才导致了作为众生的我们无法合道而行,才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才导致了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才导致了天下的不安宁。

正因为如此,所以圣人才要为天下浑其心”。

”,即不二的意思,完整的,没有被分割的,比如浑然;此外也有纯粹不含任何杂质的意思,比如浑粹;此外还有没有任何人为加工的意思,比如浑素

这些意思,又恰恰是人的本心本性的重要特质,所以老子用“浑”来表达回归本心本性的意思。

如此我们就知道,像老子著《道德经》,孔子周游列国、删诗书订礼乐、作《春秋》、写《十翼》等,以及佛陀的讲经说法等等,这些皆叫为天下浑其心”。

使用的方法不同,契入的角度也不同,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点,那就是帮助众生从分别取舍的习性捆绑中解脱出来,回归到无分无别的本心本性上来。

比如儒家的孟子吧,孟子继承了孔子“为天下浑其心”的“衣钵”,周游列国传播和发扬孔子的治世学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等等,以及“孝悌忠信”、“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等等,其目的皆是要诸侯们少一些贪嗔,让天下少一些争夺,让百姓多一些安居乐业的日子。

也正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正确理解为天下浑其心”的内在含义,所以老子接着又言:

百姓皆注其耳目

百姓”,与圣人相对,即尚未成圣成贤的人,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众生。

皆注其耳目”,即指众生所注重的不是内而是外的意思。

作为众生的我们,从来关注的都是外在的东西,比如名利地位,吃喝玩乐等等,总之都是朝外看,而不是往内观,所以叫“皆注其耳目”。

圣人皆孩之:

“孩之”,使其复归于婴儿的意思。儿没有对感受的好恶,故而其所有的作为皆是本心本性之使然,因此,人若能回归于自己的本心本性,就叫做复归于婴儿。

众生总是往外看,因而总是想获得更多,因而就有争夺,有战争,有天下的不安宁。为了天下的安宁,圣人著书立说,周游列国,讲经说法等等,无外乎是要让众生重新回归到无分无别的心性上,而只有让天下众生真正从贪嗔好恶的习性中解脱出来,天下才能实现真正的太平,这就是圣人“为天下浑其心”的目的所在。

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四九章
浅谈《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 第四十九章 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第四十九章》学习笔记:返朴归真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李涵虚《道德经》注释(《东严正义》)——第四十九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