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第一台“谐振发电器”在中国诞生

                 本文章在《今日科宛》杂志2009612中发表。    

    世界第一台“谐振发电器”在中国诞生                 

作者:曾凡昌

    

       摘要:

  谐振发电器的发明是人们无法理解的奇迹,许多人是不敢相信的。但认真分析电路谐振现象,就会知道,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有科学根据的

电路谐振现象,是两个相反事物相结合产生的,它同化学反应一样产生新事物。电流和电压增大,是能量增加的表现,能量增加是电流和电压增大的原因。

     虽然人们至今还没有承认“谐振能”的存在,但在实践中制造生产的各种“节电器都起到了节电的作用。因为书中否认谐振能的存在,就产生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又因为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不正确:节电的实际效果反映不出来,推广困难

     现在的情况是:实践走在理论的前面,理论阻碍了实践的发展,如果有了正确理论指导,谐振现象就会为人类做出更大、更广的贡献!

因为在电路谐振时负载做功增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要利用电路谐振现象就会扩大电能,通过无数次试验失败,最后试验成功----世界第一台“谐振发电器”在中国诞生。 

节电器”是发明 “谐振发电器”的基础,“谐振发电器”是节电器”的新发展。“谐振发电器”因为有理论指导,节电效果大,应用范围广泛,所以具有新颖性、创造性

 第一台“谐振发电器”试验扩电情况:

(1)安装“谐振发电器”前输出1.859W

2安装“谐振发电器”后输出4.3155W扩大电能132.14%

谐振扩电器”发明成功,可以在全国和全世界推广,发电能无法估量。    

    关键词:谐振能、物理能、再生能、内电动势、谐振发电器

正文:

能源问题是世界的大事,为了探讨新能源本人奋斗了30多年,通过日日夜夜的思考,利用前人和当代人的智慧,通过对调谐电路具有选择信号能力的分析:发现电路谐振时产生能量,此能量可称:谐振能”或称“物理能”,还可称“再生能”。

 一、在无功功率补偿时电感负载做功增大

电路谐振时是否产生能量?关键就看电路谐振时负载做功是否增加。为了研究利用谐振能问题,本人对无功补偿的节电实践进行无数次的分析:

发现:电感负载中的电流和电压同时增大,电感负载做功增加此现象与调谐电路具有选择信号的能力本质是一样的。理论上分析是否正确?必须用实践证明:

(一)中央电视台科技论坛网友外行13试验:电路如图(一)所示:

  图(一)                         图(二)

其中,R1=1kΩ,R2=1Ω,C=0.5微法。

1、并联电容前:原边电流为0.08A,电压为160V,视在功率约为12.8伏安,有功功率为8.1W

输出端电流为2.75A,电压为2.75V功率约为7.56WCOSφ=8.1÷12.8=0.6328

2、并联电容后:原边电流为0.06A,电压为174V,变压器输入电流:0.087,视在功率约为15.138伏安,有功功率为9.6W。电路中的功率因数:COSφ=8.1÷(0.06×160)=0.844

输出端电流为2.97A,电压为2.97V功率约为8.82W

3、对小试验结果分析:(1并联电容器后,变压器中的端电压提高,电流增大;

2)因有功功率因数0.6328值不变;变压器中的有功功率增加。

计算公式:P=IUCOSφ=0.087×174 ×0.6328=9.579W与实际测量9.6W相符合。 

3)节能计算公式:(I2U2-I1U1COSφ=(0.087×174-0.08 ×160)×0.6328=(15.138-12.8)×0.6328=1.479W;与实际测量1.5W相符合。

4)安装电容器后输出8.82W,大于安装前8.1W,这是第一次发现的,是人们不敢承认的事实。因有功功率因数不能大于1,输出大于输入是无法解答的。

此试验结果对研究利用电容器节电问题帮助极大,通过对此试验结果的分析,证明电路谐振时产生能量。如果把电感和电容当成一个整体----“节电器”,就是输出大于输入。

(二)本人在30年前的试:电路图(二)所示:试验结果:

1谐振时输入电流由0.32安,减小到0.25安;

2、输出电流由0.5安增加到0.6安。

3对试验分析输入电流减少:(0.32-0.25÷0.32=21%输出电流增大:0.6-0.5÷0.5=20%。试验容量虽然小,但说明问题是很大的反映出谐振产生能量的本质。

此试验结果与网友试验相同,都证明在电路谐振时电感负载做功是增大的。

(三)教授级电气高级工程师黄有银的两次来信:

   12008117他来信:我最近顺着你的思路,做成了把电感器和电容器安装在一起的家用节电器,定名为省电精灵。实测节电效果比只安装电容器的节电器好。输入的电流由0.65A,减少到0.25A,(0.65÷0.25×100%260%原来的电流是安装节电器后的260%,节电效果十分明显。

220081027日来信输出大于输入的现象确实存在,我在测量节电的过程中,已经遇到过4次,我的助手也遇到过,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达到0.98以上,就发生输出大于输入的现象。

因为电路谐振时,负载做功增大,并且能做到输出大于输入,所以发明“谐振扩电器”一定会成功的,尤其是当代外加电感和电容的节电器已经存在,这更是发明扩电器的基础。

二、“谐振发电器”的试验:

 谐振扩电器发明是否成功?从理论上无法说清楚,在本文章中略,只要试验结果证明电感负载做功增大,输出大于输入,就证明试验成功。

    为了证明“谐振扩电器,是否能发电能,做了串联发电能试验:

因为此发明还没有获得专利批准,所以暂时需要保密,试验设备和过程略。此试验结果如下:

     1、没有接谐振发电器试验:

    1 1变压器输入视在功率:0.1728×14=2.419I伏安;

    2 电感空载损耗功率: 2.419-1.859 = 0.56伏安

    3 1变输出有功功率: 32.5×0.0572 = 1.859瓦。     

2、接“谐振发电器”后试验:

    1)第一1变电感视在功率:67.9×0.156.7=10.64伏安; 

    2)第1变视在功率增大10.64-2.419÷2.419×100%=141%   因感抗增大,输入减小,感抗增大原因:是安装电容产生的。

    3)第1变输入电感电流减小(0.1728-0.1567)÷0.1728×100%=9.32%

42变输出有功功率0.0685×63.0=4.3155

5)第 2变输出有功功率增加:(4.3155-1.859÷1.859×100%=132.14%  

 3、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1当电源电压不变,输出阻抗不变时,输出增大必然有一定的原因,直接接入灯泡时,灯泡中的电流很小,有功功率为:1.859瓦,

2)当接谐振能能器”后,因电源电压不变,输入电流减小,第1变输入电感电流减小9.32%输入的有功功率不会增加。

3)第1变视在功率增大141%,,因感抗增大,输入减小,感抗增大原因:是安装谐振发电器产生的。

   4)输出与输入对比:

当安装“谐振发电器”时,输出增加到4.3155瓦,增加132.14%

    安装电容器前1变压器输入视在功率2.419伏安;安装电容器后,1变压器输入电感电流减小=9.32%;从电源输入的视在功率不可能会增加,应按1.859瓦计算。

 但输出4.3155瓦,大于1.859瓦。,输出大于输入是客观事实,说明试验成功,世界第一台“谐振扩电器”在中国诞生。

      三、“谐振发电器”与“节电器”的关系?

       节电器”是“谐振发电器”的基础,“谐振发电器”是“节电器”的发展。“节电器”能在实践应用和推广,“谐振发电器”就会供不应求,二才的关系如下:

    1)“谐振发电器”与“节电器”的相同之处:如果把无功补偿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器当成一个整体---节电器”,输出“节电器”中的能量就会大于输入“节电器”中的能量。

    节电器”与“谐振发电器”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谐振现象,在当代外加电感和电容的“节电器”已经存在,并在实践中应用。

2)“谐振发电器”与“节电器”不同之处:①“节电器”:按语法讲是在输出功率不变时,输入电能减少,称“节电器”,“节电器”不能反映出新的能量产生,名称不符合实际意义,推广困难。谐振发电器”:按语法讲是在输入功率不变时,输出电能增加,称“谐振发电器”。它能反映出有新的能量产生,名称与实际意义相同,推广容易。扩大电能效果不同:因为谐振发电器”有理论指导,设计合理,发电电能增多。谐振发电器应用范围广泛:对纯电阻电路也能应用,在直流电路中利用的效果更大。 

3谐振发电器的发明是有科学根据的:

当电路谐振时负载中的电流是输入总电流的Q 倍,在电信技术中书中是公认的,在电力系统中已经得到证明的,因为电流和电压增加,计算公式:PIUCOS,在三个因数中有两个增大,一个不变计算结果必然增大,此计算是符合事实的。在电感负载中的电流计算公式: ,式中IL代表电感负载中的电流,IR代表从电源输入的有功功率电流,Q2代表谐振时品质因数,此公式在电信技术中也适用。比书中的ILQIR计算公式计算准确。

    四、人们为什么否认谐振能的存在?

1对无功功率补偿节电分析失误,书中利用电容器的调相作用和有功功率因数的变化不能反映节电的本质,因为有功功率因数不能大于1,就认为:输出不能大于输入

2、有的人承认电感负载做功增加,但误认为是从电源输入增大产生的。

3、测量位置不正确,实际节电效果测量不出来。

4、在计算中失误,其情况如下:某变电所输出电压为220v额定视在功率为220KVA给相电压为220v,功率因数为0.8,额定功率为44KW工厂供电,问能供给几个工 厂?如果用户把功率因数提高到1,又能供给几个工厂?

 首先按书中观点计算:

 这个计算是很简单的:额定输出电流为:I=220000÷220=1000A

1当功率因数为0.8时,44KW的工厂耗损电流为:I=44000÷220÷0.8=250A1000÷250=4()。该变电所可以供给4个工厂的用电。2当功率因数为1时,工厂需要电流I=44000÷220÷1.0=200A1000A÷200=5()该变电所可以供给5个工厂的用电

 再按新观点品质因数计算:

1)并联电容器前:当功率因数为0.8时,计算结果和方法与书中相同略。

2)并联电容器后:当功率因数为1.0时,计算方法与书中不相同。

 ①并联电容器前品质因数值:总阻抗为:220÷1000=0.22(欧姆);纯电阻:R=0.22×0.8=0.176(欧姆);感抗: =0.132(欧姆)

品质因数:Q1=X/RQ=0.132÷0.176=0.75Q为感抗与阻抗的比值。

②并联电容器后品质因数值:有功功率电流IR=1000×0.8=800A

总阻抗Z=220÷800=0.275(欧姆)因为电路谐振时电感负载中的纯电阻值是不变的,总阻抗增加是因为电感增大。X= =0.2113031

品质因数值:Q2=X/RQ2=0.2113031÷0.176=1.2005858

电感负载中的电流值:根据电感负载电流三角形公式: , =1250A

    当有功功率值为1时,能供几个工厂用电?

    按负载中的电流计算:一个工厂用电需要的电流为250A1250÷250=5(个),电感负载中总的有功功率为1250×220×0.8=220,000(W);从电源输入的有功功率为:800×220×1.0=176000W);有功功率增加值:220,000-176000÷220,000×100%=20%   

    按有功功率计算:供给工厂数:220,000÷44,000=5()

最后对两种计算方法的分析:

1书中计算结果,存在理论与实践相矛盾:①说明电感负载中的有功功率大小不变:因为电流负载中的电流减小和有功功率因数增加的倍数是相同的,所以电感负载中的有功功率大小是不变的。②增加的工厂数是因为输入电能增多,证明利用电容器不会节约电能。③因为并联谐振时输入的电流减少,输入的电能增加是不可能的,计算结果不符合实际。电容支路中的电流哪去了,无功功率补偿表现在什么地方没有反映出来。产生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很多。

    2新观点计算结果,理论符合实践:①说明电感负载中的电流增大,有功功率因数不变,电路中的有功功率增加电感负载中的电流增加的原因是产生一个新的电源---“内电动势”,输出了电流。视在功率增大,有功功率因数不变,有功功率必然增多,证明利用电容器会扩大电能。③输入的电流减少原因,是因为在“内电动势”产生后,负载中的阻抗增大。能反映出无功功率补偿的本质,电感负载增加一个新电源无功功率由电容支路供给,也称就地补偿

通过对两种计算方法的分析说明在电路谐振时,有电流和电压的增加,电感负载做功增大,这都是事实,证明谐振时能够产生新的能量。

五、发明谐振发电器的意义

1、提高国威振兴中华: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人发明“谐振发电器是对全人类的重大贡献。

2、经济意义极大:通过此发明,可以产生“爆炸”式的发明创造,推动全社会的经济大发展,意义无法估量,。

人们利用无功补偿的方法,已经把全世界的电能扩大到一倍以上,如果再推广利用谐振发电器”方法扩大电能,就会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更会降低电的成本,推动各种企业的发展。

 注:原发表文章称“谐振扩电器”,经过研究认为扩电器不如发电器符合物理意义。调相机书中称为无功发电机,无功补偿器应当称为无功发电器,因为是谐振现象产生的无功功率,所以称为谐振无功发电器,

简称《谐振发电器》。

作者电话:0419-5110872手机:13342333905 :gclzfc@163.com

    地址: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团山街头道沟委616-4-4 编:11100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发现----电路谐振时产生能量
为什么并联电容器可以提高功率因数,而串联不行?
电子镇流器的检修
增加了补偿电容,用电为何多了?
变电运行二百题(二)
RLC交流电路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