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熊继柏:学中医经典的四条标准(二)

湖南中医药大学 熊继柏
(二)读熟
熟到什么程度?是不是要通背?我相信通背是有困难的,恐怕背这些东西比背英语单词难度还大。《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乃至于《温病条辨》、《温热论》,就是刚才我讲的几部书,要把它们通背下来,恐怕难度很大,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不是都要背,有些地方,就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有些词句也是不需要背的,就比如我刚才举的“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这些词句背下来也没有多少作用,它指导不了我们的临床,像这样的就不用背它,就少花好多精力。因此我们读中医经典除了读懂以外,还要读熟,要记熟,而且要有重点地背诵。
1、重要理论的经文
属于重点的第一就是重要理论的经文,我这里随便举几个例子。例如《内经》、《金匮要略》里面的有关病因学的论述,有关病机学的理论,有关藏象学理论,像这些重要理论的经文,是必须背的。这个量其实也是很大的,比如就病因学而言,《素问·调经论》:“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这个就是把病因分为阴阳两大类,其实就是一个外、一个内。《金匮要略》:“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这不就是形成了完整的三因学说吗?陈无择讲的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其实就是跟着张仲景讲的。这就是我们中医学的病因学,把这个记住,对病因学就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了。
病机学,比如《内经》里面病机十九条,比如有关发病机理,刚才我讲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这不都是《内经》的病机吗?《金匮》里讲了“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这都是一个理,像这样的理,是一定要背的。当然还有藏象,那就更多了。又如我们读《伤寒》,六经病的提纲原文是最简单的,我现在虽然老了,糊涂了,六经病提纲我还是能背的。比如《伤寒论》里面有关恶寒发热的辨证要点,“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这样的条文是非常重要的,它告诉你什么是表证、什么是里证、什么是真寒假热、什么是真热假寒,像这样重要理论的条文,无论是《内经》的,《金匮》的,还是《伤寒》的,乃至温病学的,我们都是要背的。所以,读经典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因此必须埋头苦干,首先是埋头,埋不下头的人,想把中医经典学好是不可能的,整天在外头到处逛,整天在想着升官发财,怎么学得好经典?这是需要练实功、下苦功的。
2、主证、主法、主方
第二就是要熟读、熟背主证、主方、主法。我们读中医经典是如此,我们读中医内科学也是如此。我们学中医内科学,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哪儿?不是放在病因病机上,作为教学的老师也应该把握这一点,你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讲病因病机上,有的不一定讲的准,有的甚至还讲错了。中医讲病因无非不就是刚才讲的一个外因一个内因吗?讲病机也无非就是阴阳的失调、正气和邪气的抗争而已吗?为什么要费大量的时间去讲呢?其实我们掌握的关键,真正要弄懂、弄熟,要背诵的关键是主证、主法、主方。我们读《伤寒论》、读《金匮要略》、读温病学就可以看出来,《伤寒论》的内容是以方测证,什么证是桂枝汤证,什么证是麻黄汤证,小柴胡汤什么时候用,后人不是总结了几个主证、几个或然证吗?其实那个没有必要,只是为了归纳而已,这个归纳讲的好听是为了便于学习,其实是画蛇添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后人不是总结为几个主证、几个或然证吗?它也不是绝对的,但见一证便是啊!这不是绝对的,但是你一定要记清楚的是,在什么主证下用这个方。麻黄汤、桂枝汤什么时候用,小青龙汤什么时候用,大青龙汤什么时候用,五泻心汤什么时候用,大陷胸汤、小陷胸汤什么时候用,五苓散证、桃核承气汤证、蓄血证、蓄水证是什么证,用什么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白虎汤、调胃承气汤、三承气汤,什么时候用急下,什么时候用缓下。这些证的主证、主法、主方都是必须掌握的。
中医治病,绝对不是用几味药、几个偏方,不是掌握三五个方就可以通治百病,不要以为我善用哪一味药,就能够治病,那是不行的。比如大黄下热结确实不错,通腑去邪热是大黄的主要作用,大黄在承气汤里确实是这个作用,在大承气、小承气、调胃承气都是这个作用,可是在桃核承气汤中,大黄配桃仁,是不是这个作用?就不是了,它是祛瘀热。大黄配甘草,它就不是通大便了,而是泻胃热止呕。大黄配荆芥,刘河间不是有个倒换散吗?它治疗癃闭,治疗小便不通。大黄配僵蚕、蝉衣、片姜黄治瘟疫的喉痹,古人称为升降散,它就不是用来泻火通便了。大黄配附子,它就是温经散寒,泻腑里的寒积,也不是泻热了。还有很多,就一个大黄的配伍就有很多的变化,可见我们中医治病,决不是用几味药,决不是善于用哪一味药就能去治病的。比如我们少阴篇里面不仅有寒化证,还有热化证,如果你只会用真武汤,只会用附子汤,只会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你是治不了几个病的,还必须学会用黄连阿胶汤,你还必须学会用厥阴篇的吴茱萸汤、乌梅丸、四逆散,否则你只知道给人家温阳,如果确实是个热证你怎么温啊。所以我们不要光局限于某一个方、某几味药。中医学经典,我为什么强调一定要学温病啊?光学《伤寒》、《金匮要略》是不行的,还必须学温病。我们中医治病要全面,绝不能偏颇,偏颇就要失误,所以要全面掌握。
现在的中医分科,当然分科我不反对,你在某一方面术业有专攻,对某一科的病有独到之处,这是不错的。但是应当承认,真正的中医是不分科的。不是有一个笑话讽刺医生吗,一个人刺了竹刺在身上,一节在肉皮里面,一节在外面,外科医生一刀就把它从外头给剪了,还有肉皮里面的他不管了,他说我是外科医生,只管外面,不管里面,这是讽刺医生的。中医是不分科的,病人找你看病的时候,我不能说我是内科医生,不是外科医生。我本来不是肿瘤科的医生,今天李教授把我安排到肿瘤科去,还安排到骨伤科去,我也不是骨伤科医生,但是开的处方还是与它相符。比如今天看的第一个病,一个香港人,两只脚的脚掌、脚趾腐烂,流血流水,反复四年,一只脚已经四年不愈,还有一只脚前几年又开始发作了,做过多次手术,总是溃烂不休,两只脚都是乌黑色。这是典型的外科病人,偏偏今天要我去治疗,我说我声明我不是外科医生,我在这只能是一个外行,开了两个方,都是外科的,本来跟我这个内科医生不相干的,我当时就开,没拿书的,一个方是四妙勇安汤治脱疽的,这是正方正法。两足都是青紫色,显然是瘀阻。为什么瘀阻?气虚。为什么反复不愈呢?当然是气虚造成血瘀,所以用黄芪透脓散,这两个不都是外科方?所以中医本来是不分科的,我们一定要全面掌握。
比如张仲景《伤寒论》是治外感病的,《金匮要略》是治内伤杂病的,可《金匮要略》后面就有妇科。比如我们的《黄帝内经》,虽然没有方,它讲病的时候,既有内科的好多病种,还有外科的好多病种,还有儿科的,还有妇科的。所以我们学中医,读中医经典就有这么一个好处,你要全面掌握。我们学了《伤寒论》,懂得了怎么样温阳,怎么样助阳气,这只是一个方面。其实《伤寒论》里也救津液,人参白虎汤干嘛的?不就是救津液吗?竹叶石膏汤干什么的?不就是救津液吗?它还有一个急下存阴呢,阳明病三急下、少阴病三急下目的就是存阴,所以必须急下。但是它还有不足的地方,温病学家给它完善了、发展了,它的存阴不仅可以急下,还可以纯粹养阴,比如增液汤,五个承气汤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新加黄龙汤、增液承气汤、宣白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导赤承气汤,这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就在张仲景承气汤的基础上,有了完整的、全面的发展。所以我们学《伤寒》、学《金匮要略》,还要同时学温病,这样才有可能全面掌握。
因此,在主证、主法、主方上面,一定要重点背诵。什么是风温病,什么是湿温病,《金匮》里面什么是痉病,什么是肺痈,什么是肺萎,什么是肺胀,这都是要背诵的,不背诵就不可能掌握。什么情况下的痉病用葛根汤,什么样的痉病用瓜蒌桂枝汤,什么样的痉病用承气汤,不背诵你怎么知道?什么样的肺痿用麦门冬汤,什么样的肺痿用甘草干姜汤。肺痈在没有成脓的时候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成脓以后又是桔梗汤,或是千金苇茎汤,这都是要搞清楚的,否则你遇到这个病就治不了,而且你不可能去变化。这就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东西,必须背诵的东西。所以读经典,背功是一个过硬的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一(袁家玑)
名老中医经验集-郭谦亨(3)
温病条辨
熊继柏:学中医经典的四条标准
《伤寒论》、《金匮要略》里热并见恶寒的辨治规律研究
张锡纯伏气思想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