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破腹痛的“魔咒”,老中医有神招!

 

小编导读

性感又健康的马甲线,一时间被众人追逐。为了那霸气迷人的马甲线,不少人为此下足了工夫。但马甲线的得来终须费功夫!事实上,拥有平坦无一丝赘肉的小腹,已经能为女性朋友平添不少妙曼。然而,腹痛就像“魔咒”,不仅让这般妙曼的身材瞬间扭曲,也让那好不容易得来的马甲线黯然失色,如何才能打破腹痛的“魔咒”,老中医有神招!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脐之四旁以及耻骨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腹部有脐腹、小腹和少腹之分,所以腹痛包括脐腹痛、小腹痛和少腹痛。脐腹痛指脐周疼痛;小腹痛指脐下腹部正中疼痛;少腹痛指小腹部的两侧或一侧疼痛。

腹痛一证,涉及病多,范围广泛,病情复杂,每多兼夹,亦易转化,辨证论治,尤应审慎。

一般大腹痛,病在脾、胃、大肠、小肠;小腹痛,其病多在肝经和部分大肠;脐右下剧痛,应疑为肠痈。辨腹痛的病因:寒痛面白口气冷,痛来迂缓疾绵绵,喜温手按痛自减;热痛面赤口气热,痛来迅厉肚皮热,热手按之痛愈甚,口渴唇红大便秘;脾虚腹痛面无华,腹软喜按痛不急,唇舌色淡苔多白,二便清稀无异臭;伤食腹痛必恶食,泻下酸臭腹必胀,便后痛减面色黄;肝木乘脾面多青,腹痛牵连两胁肋,重按腹痛稍能减,抬手腹痛又如故;蛔虫腹痛口流涎,曲腰绕脐哭声尖,时急时缓无休止,或有吐泻虫尽出。

由于腹部主要是肠胃膀胱六腑所居,本着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的机理,腹痛的治疗原则是调理气机,通法为主。但是通法绝非通泄大便一法,须根据其病位、病性和兼夹证之不同,分别采用温散、泻热、行气、活血、消导、益气、运脾等法,以达到的目的,使腑气得通,气血畅流。《医学正传》说: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五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妄矣此外,叶天士又有初痛在经”“久痛入络之说,其治采用辛润活血通络之法,对于瘀血阻滞、日久不愈之症,尤为相宜。

至于前贤有痛无补法痛随利减的说法,当区别对待。李中梓《医宗必读》指出:近世治痛,有以诸痛属实,痛无补法者,有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者,有以痛随利减者,互相传授以为不易之法,不知形实病实,便闭不通者,乃为相宜,或形虚脉弱,食少便泄者,岂容混治,经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虽然小儿腹痛实证多而虚证少,但也决无不用补法之理。总之要谨守病机,知犯何逆,辨证论治。


一、食积中焦,消食为先,稍佐理气止痛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记载: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如乳食不节,或饱食强食,或临卧多食,或乳食杂进,食停中焦,气滞不行而致腹痛,正如《素问·痹论》所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故小儿由于乳食不节,伤及肠胃是产生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例


梁某,男,6岁。主因腹痛伴恶心呕吐10天,于1992128日初诊。患儿10天前无明显诱因引起腹痛,时痛时止,食后作甚,以脐上为甚,时有恶心欲吐,曾服元胡止痛片”“胃舒平等药疗效不佳。现主症同前,舌尖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查体:腹部胀满拒按,叩鼓音,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7.4×109L,中性0.68,淋巴0.32。诊断:西医:肠痉挛;中医:腹痛(食积)。治法:消食化滞,理气止痛。处方:

连翘10g,黄芩6g,焦三仙9g,川朴8g,藿香6g,佩兰8g,鸡内金10g,元胡8g,荜茇6g,木香6g,白芍8g,甘草3g。日1剂,武火煎煮2次,每次20分钟共取汁150ml,分早晚服。3剂。

二诊:服上药3剂疼痛缓解,日发2次,时间短暂,无恶心,舌红苔白,脉微弦。继用前方加乌梅肉8g、陈皮8g,处方:

连翘10g,黄芩6g,焦三仙9g,川朴8g,藿香6g,佩兰8g,鸡内金10g,元胡8g,荜茇6g,木香6g,白芍8g,乌梅肉8g,陈皮8g,甘草3g。日1剂,3剂。服药后诸症悉除,病告痊愈。

【按】此患儿病发寒冬季节,主因腹部受寒,而病者为多,但因其食后作甚,时有恶心呕吐为食积所伤,加之舌苔白厚,脉弦滑更作为据,舌尖红为食积化热之象。故方中连翘、黄芩以清里热;以三焦、川朴、佩兰、鸡内金、藿香以和胃消食,芳香醒脾化湿,以增脾之运化;元胡、荜茇为理气止痛要药;配木香、白芍更能起缓急止痛之效;甘草以甘缓和中见长。全方共奏和胃消食,行气止痛之功,更能使腹痛一症病愈。


二、肠胃不和、实邪内结,通调和胃并用

小儿素体虚弱,脾阳不振,或因脾虚运化失职致使停食,郁久化热,壅塞中焦损伤脾胃,使中焦气机不畅而致腹痛。

或素有肠胃不和,积食化热,热邪传里,或过食辛辣香燥之物,胃肠积热,腑气不通,形成燥热闭结而腹痛。《素问·举痛论》云: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即是此意。


病例


胡某,男,2岁半。主因腹痛半年,于1991611日初诊。患儿半年前不明原因引起腹痛,以脐周为主,伴有纳呆、食少,时有恶心,大便不调,曾查便常规,未见虫卵及其他异常。曾以消化不良治疗,服用复方鸡内金散”“山楂丸”“乳酶生等药未效而来我院就诊。

现主症同前,舌偏红、苔白,脉弦滑。查体:腹胀,喜揉拒按,余未见异常。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腹透:有少量胀气。诊断:西医:消化不良;中医:腹痛(肠胃不和、实邪内结)。治法:和胃消导,理气止痛。处方:

连翘8g,川朴6g,陈皮6g,焦三仙12g,云苓6g,黄芩6g,砂仁3g,鸡内金10g,炙甘草3g,滑石8g(包)。水煎服,日1剂。

二诊:3剂药后,腹痛腹胀减轻,舌苔薄白,质偏红,指纹紫在风关。继用前方去滑石加煨木香6g、扁豆10g,又进4剂,病告痊愈。

【按】本证为小儿素有脾胃不和加之饮食不当、积滞内停、阻塞气机、食停中焦而致。故用川朴、陈皮、焦三仙和胃消食,宣导化滞;连翘、黄芩清理肠胃之热;砂仁、鸡内金消食和胃,温中行气止痛;滑石、甘草清热利湿,引热下行;扁豆同茯苓配伍健脾化湿;煨木香行气调中止痛。全方共奏和胃消食,调中行气止痛之功。


三、虫证腹痛,化虫必以健脾

小儿不懂卫生常识,喜食生冷瓜果或不洁之物使虫卵入肠,孳生成虫。虫居肠中,夺取体内营养而致身体虚弱。同时,脏腑不和,寒温不调等,均可引起蛔虫动扰不安,致脐周阵发性腹痛,遇酸则缓,晨起及空腹时为甚,疼痛剧烈可见腹部包块,呈游走性,大便时有便虫,或嗜食异物,如纸屑、煤渣等。查体可见两目白睛有蓝点,面部指甲有白斑,下唇内有米粒大小淡红样皮疹。


病例


陆某,女,6岁。主因阵发性脐周疼痛2周,于1992912日初诊。患儿2周前不明原因引起腹痛,以脐周为甚,时呈游走性,疼痛剧烈时腹部起包,按摩或服酸性食物缓解,多在饭前发作。曾到市某院就诊,诊为蛔虫症服用肠虫清”“驱蛔灵,便下蛔虫3条,约7寸,色白,两头尖,剧痛暂时缓解,数日后疼痛如往而求中药根治。

查患儿形瘦面黄,白斑数处,两目白睛蓝斑数个,指甲白斑,指端蜕皮,吐涎多,唇红,舌淡红苔白,脉滑。便常规:可见蛔虫卵。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细胞计数增高,大于300L;唾液酸碱试验阳性(酸性)。诊为肠蛔虫证。治以安蛔驱虫。处方:

太子参12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8g,槟榔10g,炒使君子仁12g,神曲15g,麦芽15g,山楂15g,乌梅10g,木香4g,白芍8g,甘草3g,大黄8g。水煎服,日1剂。2剂服后观大便,便下蛔虫6条,短者6寸,长者约1尺。疼痛缓解,后访半年未再复发,病告痊愈。

【按】本方有健脾益气、驱虫安蛔,理气缓解止痛之效。方中太子参、云苓、白术、甘草为四君子汤,主以健脾益气,扶正祛邪为主,使邪祛正安。陈皮、木香理气和胃消胀,配白芍缓急止痛,《本草求真》言:木香,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然三焦又以中为要,故凡脾胃虚寒凝滞,而见吐泻停食,肝虚寒入,而见气郁气逆,服此辛香味苦,则能下气而宽中矣。中宽则上下皆通,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槟榔、乌梅、使君子仁安蛔驱虫,《本草经疏》言:槟榔辛能散结破滞,苦能下泄杀虫。槟榔亦能单用,水煎驱虫亦获良效,且大部分排虫在24小时后,其驱虫作用,并非麻醉虫体,而是借槟榔泄下作用,迫使虫体下降于肛门而被排出。使君子为杀虫之专药,为驱蛔要药,《本草纲目》言:凡杀虫药,多是苦辛,惟使君、榧子。凡大人小儿有虫病,清晨空腹食君子仁数枚,或以壳煎汤咽下,次日虫皆死而出也《本草经疏》亦言:使君子为补脾健胃之要药。小儿五疳,便浊泻痢及腹虫,莫不皆由脾胃虚弱,因而乳食停滞,湿热瘀塞而成。脾健胃开,则乳饮自消,湿热自散,水道自利,而前证俱除矣。不苦不辛,而能杀疳蛔,此所以为小儿上药也。所以配四君子更能提高其健脾杀虫,扶正达邪之功。神曲、麦芽、山楂和胃消导,通畅气机,使肠道通畅,虫自下,腹痛立止,疾病痊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芜荑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安蛔下虫汤治蛔虫腹痛
通三焦,心气堵,肠胃积,鼻子堵,损五臓调法。
与伤食腹痛相关的文献报道
『腹痛』虫积内扰型小儿腹痛
什么是虫积肠道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