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子弹,氢弹研制中默默无闻的英雄。

原子弹,氢弹研制中的英雄。

【1】

铀-235是目前已知唯一天然可裂变的核材料。铀-235原子核被中子轰击后就会发生裂变,每吸收1个中子,就释放出2至3个中子和巨大的能量,从而引发链式反应。

生产核材料,就是要把这0.72%的铀-235从3种同位素共生的铀矿石中分离出来。

制备1公斤武器级高浓缩铀,至少需要200吨铀矿石。而在中子反射条件下,铀-235的临界质量约为15公斤。也就是说,制造一枚原子弹,至少需要3000吨高品质铀矿石。所以,这玩意很贵,很贵,很贵。

在这些矿山、工厂辛勤劳作的工人数量,至少在10万人以上。

——没有他们,中国能有原子弹吗?

制造核武器的材料还有一种叫做钚-239。

但钚-239是一种人工制造的同位素,需要用铀-235作为中子源,轰击铀-238产生,所以,需要建设专门的核反应堆来制备。

这些名字里只剩下一个数字代号的神秘工厂,甚至连个通信地址都没有,只有一个信箱,留的还是隔壁甘肃的“兰州##号”

核材料则全部来自404厂。

就像邓稼先比划的这么大——

外壳的炸药爆炸后,将两个半球紧紧挤压在一起,达到临界质量,就会引发核爆炸。

1959年,新婚不久的原公浦作为上海市优秀技工代表,被选中到西北参加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然后,他们就一路西行,到了404厂。

第二人为监护,一面提醒他的操作,一面及时拾起他车下的铀屑,防止其积聚在切削盘内,引起裂变链式反应。

开工前,领导语重心长地说:“原公浦同志,铀-235铸件只有两套,一个都不能有任何的损坏。这是我们的命根子,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

车床一启动,原公浦就紧张起来。忙中出错,刚车了两刀,铀铸件突然从真空吸盘脱落,“啪”地一声掉进切削盘内。

在同志们的鼓励下,原公浦鼓起勇气,再次走上工作台,缓缓转动机床的手柄。

这是关键的三刀,车多了,整个铀球就要报废,数万人忙了10年的成果就要在他手里泡汤;车少了,达不到标准,产生了硬化层,就加工不了了,铀球不能拿去组装,原子弹也就不能爆炸。

检查员报告:核心部件的精确度、同心室及尺寸等各项数据全部达到设计指标。

这是1964年5月1日凌晨。

——没有他们,中国能有原子弹吗?

托举中国首颗原子弹的铁塔,是工程兵研究设计院设计的无缝钢管结构、自立式塔架,代号“701”。

塔顶第14层为爆室,原子弹即安放于内,距离地面100米——这里,就是中国首颗原子弹的爆心。

除了铁塔之外,核试验场区还有150多项特种工程,包括主控站、各测量工号、远近照相站、引爆电缆、通信设施等,全部由工程兵部队建造。

1964年6月26日,铁塔安装完成。验收时,测得塔顶左右误差小于2厘米。铁塔建成后,经历了11次八级大风吹袭、塔顶最大摆幅在0.5至1米之间,工程质量极佳。

铁塔上部因1000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而气化;塔底地表熔化成玻璃态;剩余塔身倒塌扭曲成了麻花状。

而铁塔安装任务完成后,参与施工的工程兵部队就奉命搬迁到了180公里以外的新驻地。他们连首颗原子弹爆炸的闪光也未看到。

【4】

核试验最重要的测试项目之一,就是分析核装料的裂变燃耗,据此可以确定原子弹引爆后是否发生了核爆炸及核弹的威力,从而可检验核武器的设计水平。

飞机第二次钻进蘑菇云,终于获得了足够剂量的核裂变样品。

法国第一次核试验基本没有得到什么数据,美国、苏联第一次核试验得到的数据也不多,而我国第一次核试验,按设计要求应得到的数据基本上都拿到了。

——没有他们,中国能有原子弹吗?

首次核试验一共准备了2枚原子弹,都是在青海221厂完成总装的。596-1是正式产品,596-2是备用弹。

596产品先用汽车从车间运往221厂内铁路专线的专用站台,再由此处装上专列、驶往30公里外的海晏车站。

专列行经的铁路沿线,百八十米就有一个人站岗:重要地点由解放军武装警卫;一般地点由厂民警武装警卫。沿线30多个桥梁涵洞两侧,都有工厂职工民兵武装把守。

7天后,专列安全抵达乌鲁木齐火车站。

596-2备用弹留在专列车厢内,最初停在乌鲁木齐待命,后来按照隐蔽要求驶往甘肃境内的碱湖。

这两个部件本来体积很小,但要求保温、防潮、防震、防静电。因此,要先放入充满氩气的容器,再用减震弹簧悬吊在一座“鸟笼”里,然后再装进一个大木箱。

原子弹部件运到核试验场区铁塔附近后再进行组装。当年参与组装的作业队员蔡抱真回忆:

先把铀-235一个半球放好,再放进点火中子源,那是个更小的小球;然后把另半个铀-235球体盖上,完了转90度让合缝朝上。

中子源的作用是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引起裂变反应,因此被称为原子弹的点火装置,虽然它只有乒乓球大小,却是原子弹最关键部件之一。

试验队员、后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王方定回忆:

经紧急抢救处理,人并无大碍,只是吃了不少剂量,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郝金玺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作业队员叶钧道和另外2名同志蹲在装有原子弹的圆桶上,一同升向爆室。

10月15日全天,进行核爆前的各项检查。

一枚雷管大约7毫米长,一人插雷管,另外两个人在边上督促检查。雷管插到位后,会发出“噶”地一声。为了确保无误,一根雷管插下去,要求必须3个人同时听到“噶”的声音,只要有一个人没有听清,就必须重插。

插雷管时,爆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听见,气氛十分凝重。九院试验部主任陈能宽站在作业队员身后,一句话也不说。

再次确认爆室温度正常后,才锁好爆室,一起坐吊篮撤下铁塔。

3小时后,随着一声“起爆”的口令,中国首次原子弹成功爆炸了。

【6】

他们的贡献,他们的才智,他们的创造,配得上那块沉甸甸的、纯金打造的奖章。

<p pingfang="" sc",="" arial,="" 微软雅黑,="" 宋体,="" simsun,="" sans-serif;=""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margin: 0.63em 0px 1.8em; padding: 0px; font-family: Tahoma, "Microsoft Yahei", Simsun;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border: 0px; counter-reset: list-1 0 list-2 0 list-3 0 list-4 0 list-5 0 list-6 0 list-7 0 list-8 0 list-9 0; color: rgb(25, 25, 25);">

思想家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科学家们则把它称作——聚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以为原子弹都是科学家造出来的吗?错!
氢弹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和原子弹相比有何不同?
氢弹的原理都知道,很多国家倾尽全力也造不出,到底难度在哪里?
原子弹与氢弹爆炸物理动态图!一对情侣瞬间变成空气!
原子弹和氢弹,谁的威力大?
什么是三相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