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83年面对三菱的苛刻条件,中方愤而自研,靠一豆腐西施打开思路
userphoto

2023.01.11 四川

关注

1983年秦山核电站破土动工在即,中国核电公司和三菱重工的技术转移签约大会上,三菱重工代表突然更改合同条款,加入对中国使用日本技术的限制条件,否则拒不履约。

日方开出的条件只会让中国核电在业务上受制于人,在运营上丧权辱国。中方谈判代表赵宏拍案而起:“不签了,太伤自尊了。我就不信离了你们地球就不转了。”

当时中日双方谈判的焦点是大型管道焊接技术。放在今天,这种工艺已经司空见惯,但在那个年代,这对我们可是高科技。

为了防止焊接缺陷,焊接钢材时要用二氧化碳隔绝空气,焊接不锈钢用氩弧焊。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连这两种气体都无法提炼,更不要说以这些气体为介质开发的焊接工艺了,遍地都是焊条焊接。

1983年6月,由我国自行研究、设计的秦山核电站破土动工。在建造过程中有大量的焊接施工,其中以核反应堆的不锈钢管道焊接要求最高,施工难度最大。

不锈钢管道直径0.7米,厚度7cm,要求必须加温到200℃后进行无缝焊接,目的是利用高温保证熔深和防止应力集中,消除焊接应力和缺陷。

我国当时遇到的最大问题不仅有焊接手法,还有如何实现在这个位置,这种温度下的焊接施工。

毕竟0.7米的直径,200度的高温,人即便钻进去也根本无法忍受和施展。这种施工工艺当时在国内无人能破解,我国不得不向外寻求技术支援。

西方各国对中国自建核电站都抱着看笑话的态度,冷眼旁观,无人愿意伸出援手。这个时候日本三菱重工站了出来,表示可以向我国转让这种焊接技术,但开价高达10万美元。

一个技术方案要价10万美金,这在当时是天价,那时国内老百姓的收入一个月也才二三十块人民币。

我国咬着牙答应了下来,谁让工期不等人,谁叫咱没有这个技术呢?落后不被人打就会被人讹。

但我国的委曲求全却让“三菱重工”愈发肆无忌惮了起来。

签约当天,三菱重工居然要求在合约中加入两项之前从未与我们协商过的条件:

第一,中国每次使用该技术前要向三菱重工书面报备,只有在获得日方批准后才能使用;

第二,每次使用时必须有日本技术专家到现场监督,且日本技术专家的所有差旅费用全部由中方承担;

士可杀,不可辱。中方强压怒火,向日方提出抗议:“你们不能随意更改合同条款,更不该临时起意,而且我们之前的谈判都是以一次性买断为基础开展的。”

面对中方的质问,三菱重工代表无言以对,但就是拒不同意调整,表示:“如果你们想获得我们的技术转移,必须接受这两个条件,否则没得谈。”

没得谈就不谈了。欺人太甚,中方参与谈判的秦山核电公司总经理赵宏面对这样的不平等条约怒不可遏,当场一口回绝,终止谈判。

三菱重工代表高傲地对愤而离席的中方代表说:“你们何时改变主意,何时给我电话。”

秦山核电公司总经理赵宏愤慨道:“没有技术就没有尊严。既然这般,我宁愿花费20、30万美元自研,也不愿意低头购买。我们能造飞机、大炮和原子弹、氢弹,我就不信搞不定一根管子。”

赵宏顶住压力,立刻划拨资金,在泰山建了一个焊接实验室,请来清华大学焊接专业的教授潘际銮担任攻关的领军人物。

潘际銮教授,1927年出生于江西一个贫寒农家,与我党同岁。潘际銮自小聪明伶俐,因家境贫寒只读过两年私塾。

更是早早进入社会,潘际銮12岁开始就在工厂当临时工,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又苦又累还吃不饱,十足的包身工。

苦难之中的潘际銮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是奋发图强,激发出无穷潜力。

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在如此长的劳动时间和强度下,他一盏青灯,一杯白开水,不管寒冬腊月还是炎炎夏日,坚持每天看书写字,自学了初中和高中的课程。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17岁那年,潘际銮报名参加了民国的高中统考。

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潘际銮一举拿下了1944年的云南省高考状元,被保送进了西南联大的机械专业。

当时的中国正在扭转重文学轻理科的道路上,因此很多专业极其匮乏,其程度让人难以想象和瞠目结舌。

1944年的美国,汽车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在中国,此刻还没有一所大学开设有焊接专业。

就读期间,潘际銮无意间从一个外教老师那里听到了“焊接”的概念,第一次知道了原来钢铁也能嫁接。

这为潘际銮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被深深地吸引而无法自拔,废寝忘食查阅各种有关焊接的著作。

这段经历让潘际銮学习和接触了大量的焊接理论。所以195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次在国内开设焊接专业时,面对报考的千军万马,潘际銮毫不费劲摘下魁首,师从苏联专家。

在苏联导师的指导下,潘际銮理论联系实际,进步神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声名鹊起。

但真正让潘际銮成名的一战则是标准的时势造英雄。

1953年,当时我国冶炼行业最先进的鞍山钢铁厂的座平炉炉壳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长距离裂缝。发现之际,苏联导师正好回国休假。

怎么办,带病作业?这可是有炸炉的风险,一旦发生,设备巨大的价值和工人的生命瞬间就会化作乌有。

停止加工生产?钢炉生产过程中是不能停工的,否则钢炉就会报废。

面对抉择,潘际銮临危受命,用钻孔法阻断裂纹,在裂纹处精确开设坡口。在不停产的情况下,采用局部水冷的方式,独立解决了长裂纹的焊接修补。

因此在毕业后,潘际銮毫无悬念地获得留校资格,并在我国和前苏联发生矛盾,前苏联撤走所有援华专家时,补位成功,成为清华大学“焊接”专业设计的第一位中国导师,承接了当时我国建造核武器的所有焊接工程任务。

潘际銮担任泰山核电站的不锈钢管道密封焊接攻坚任务时已经是56岁的高龄,但面对调整,他没有丝毫犹豫。

密封管道焊接,这是潘际銮从未涉及和接触过的焊接技术。

为了找到借鉴方法和数据,潘际銮昼夜不停地翻查资料,查阅的英文和俄文书籍堆满了一米宽的书桌。

很快在潘际銮的带领下,研发团队理论结合实际,经过大量实验逐渐摸清了每一个数据,找到了最佳工艺条件,掌握了不锈钢焊接的最佳电流、电压、气体流量和温度搭配。

此时,剩下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实现这种技术,如何避免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直径0.7米的管道,身材矮小的亚洲人钻进去不难,难的是怎么在这种空间里,在200度高温下完成施工。

施工人员尝试穿戴消防人员那种高温防护服进去施工,结果慢如蚂蚁爬行,加上行动极其不便,质量难以达标。

潘际銮冥思苦想,仍不得其法,忧虑万分,头发一大把一大把地掉,眼看地中海就要乍现。

这日,潘际銮和同事办完事,临近中午在街边一个小餐馆吃豆花饭。这家餐厅供应现磨豆浆和豆花,一名年轻少妇在院子一侧轻推石磨。

”那就是豆腐西施,这可是这家店的卖点。“一个同事低声说,引得大家瞩目。

潘际銮吃了一口豆花后,目不转睛盯着推磨少妇,痴迷状态看得身旁的同事都不好意思。更怪的是潘际銮随即几口刨掉碗中的饭,便急匆匆往回赶,。让人找出当初和三菱重工的合同样本,一页一页细看条款。

当潘际銮看到技术条款上规定的日产出量是一天产出4根时,潘际銮再无怀疑:“这个产量,三菱重工绝对不是用人焊出来的。我们干不出来,日本人也是人,他们也干不出来,所以这东西不是靠人工干出来的。”

下面的人一听,奇怪了:“不是用人,还能用什么啊?”

“转台”。潘际銮说,“大家见过用石磨磨豆花吧,石磨绕着圆心转动。我们一定要用人拿着焊枪转动吗?可不可以焊枪不动,让圆管转动。运动是相对的。”

潘际銮的话让攻关小组茅塞顿开,大家兴奋地计算、绘图,很快拿出草图,经过几番验证。

制造出了加长型焊枪固定于一点,然后利用电机和齿轮驱动平台,带动管道按一定速度匀速旋转,管动枪不动的自动旋转焊接机。

今天这种焊接方式是焊接圆形焊缝的标配焊接方法。但在以前那个年代,因为接触得少,大家习惯了手工焊接,难以跳出手工作业的框架。

说白了,三菱重工10万美元卖给我们的核心技术其实就是一个转动的概念和逆向思维。

在潘际銮教授的指导下,中国用旋转的方式完成了泰山核电站密封罐道的焊接工作。

国际验收小组进行检测,发现潘际銮带头完成的焊缝,其质量标准远远超过了国际安全标准。

整个研发到焊接完成,中国只用了不到四个月时间。可以说,没有潘际銮,就没有我国泰山核电站的快速列装。

2000年左右,70岁高龄的潘际銮教授在一次赴美考察期间,看到了一款“跳蚤”焊接机器人。

它肢体灵活,在轨道牵引下可以自由攀爬,不受空间限制,能在高温高压高空等环境中代替工人,进行焊接工作。

潘际銮大受启发和震惊,位卑未敢忘忧国,担心我国焊接装备的落后,因此在回国之后,立刻组建团队,研发中国自己的“焊接机器人”。

仅仅3年,潘际銮和焊接技师闫炳义就共同设计并打造出了中国的蜘蛛式“爬行式弧焊机器人”;

2013年,潘际銮教授再接再厉研制出了无轨导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这一技术直接领先国外十几年。

潘际銮教授意气风发,就像后来电磁炮马伟明教授一样,豪气万丈地说:“我们要领先就领先美国。”

我国第一条高铁京津高铁的轨道焊接,一共有3800个接头,潘际銮是总指导;我国建造航母,潘际銮院士还是总指挥……

潘际銮院士在焊接领域辛苦耕耘了一辈子,为我国的国防、基建和教育事业贡献了一辈子。向潘际銮院士致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潘际銮院士做客《朗读者》:中国有一项技术超越全世界
上世纪80年代,我们与日本人谈成了一桩生意,日本人答应以十万美元
中国焊工第一人,没有他就没有高铁!
许多“国之重器”背后都有他,潘际銮生前谈两大心愿
身价千亿!中国最牛80后农民、90后焊工…
核电站不安全?老院士一怒骑自行车出山,成果覆盖大半个中国,13亿人受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