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4月经济数据,你能读出啥?

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工业生产增长有所加快;投资增速放缓,但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降幅双双收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积极因素继续显现并不断积累,宏观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但应注意发现和防范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积极因素不断累积


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增速较3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前4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4月份,我国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势头较为明显。”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江源分析说,我国41个工业大类中,4月份增速加快或持平的行业占61%,在统计的565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产量增速加快或持平的工业产品数量占52.6%。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1至4月份,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0.4%,比全部投资增速高8.4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6.6%,比去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高级统计师王宝滨分析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活力正在进一步增强。


受益于国家不断出台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的政策,民间投资增速继续高于全部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也在持续上升。前4个月,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8355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全部投资增速高0.7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5.3%,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此外,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降幅收窄。数据显示,前4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4个百分点;销售额同比下降3.1%,降幅收窄6.2个百分点。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0%,为2014年年初以来首次正增长。


王宝滨分析说,商品房销售市场出现回暖迹象,主要由于近期出台的多项房地产新政对改善性需求的拉动作用在逐步显现;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政策敏感度高,市场回升明显;此外,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适时增加推盘规模,加大促销力度。


新动力继续孕育成长


4月份,在传统行业需求不足和结构调整的压力下,体现转型升级特征的产业增长较快,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与新兴行业增长较快,成为支撑工业生产增长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4月份,高技术产业生产增长10.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生产增长6.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0.3个百分点。


“符合消费升级要求的高端、智能、高技术产品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江源说,4月份,耐用消费品中的热点产品增长迅速。同时,通信设备等高技术产品、满足轨道交通快速发展需求的相关产品也表现出了较好的增势。


从消费数据看,虽然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比上月略降0.2个百分点,但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业态继续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高级统计师蔺涛介绍说,1至4月份,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0.3%,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9.9个百分点。


各种新产品、新行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新的动力加快孕育,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所在。


防范苗头性问题


当前,尽管我国经济仍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但市场预期仍然总体稳定。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与上月持平,连续两个月高于临界点。从投资情况看,与消费升级和结构升级相关的部分行业投资依然快速增长。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的状况没有改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说,从国际上看,尽管欧元区经济有改善迹象,但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多数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回落,我国扩大出口的难度较大。从国内看,一些指标增速仍在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进口持续下降,不同地区、行业、市场主体分化态势明显,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仍需付出艰辛努力。


盛来运指出,下一阶段,我国仍应深刻认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面临的复杂性,切实把握和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既要抓紧培育新兴动力,又要重视巩固传统动力,切实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


专家观点
稳增长措施需加码

“在国内需求低迷、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的情况下,预计未来政府会加大稳增长的力度,稳增长将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说。


事实上,进入二季度以来,官方已出台若干重大稳增长政策。其中,央行先后于4月20日降准1个百分点,自5月11日降息0.25个百分点;4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则从财政货币政策、投资、房地产等方面开出了诸多稳增长“药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经济增长动能仍然较弱,未来需要财政加快支出进度,基建投资加快落地,货币政策应进一步向宽松方向微调。


管清友也认为,在财政和土地出让收入双放缓、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短期难堪大任的压力下,货币会积极配合公共部门需求的再扩张,预计未来还会进行降准、降息。


“在稳增长压力下,宏观政策要增强预调微调,更加强调结构性改革,积极发掘新的增长动力,尽可能把资源引导配置到新动力上面,从而谋求有效益有质量的增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要防止回到过去那种不计成本、不管后遗症、“大水漫灌”的传统增长模式。


专家表示,在稳增长和结构性改革措施持续协同推进下,随着政策效果和改革红利显现,中国经济下半年企稳概率较大。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林火灿)

本期主编:王玥 编辑:王咏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年茂名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总量逼近3000亿
统计公报:5年跃升1万亿元上海成我国首个经济总量超3万亿元城市
一至二月经济数据释放积极信号
前2月经济运行数据全面超预期 民间投资增速保持上行趋势
人均GDP突破3万元 小康程度超过8成
中泰宏观:3月内需或继续负增 外需的冲击才刚刚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