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互联网金融: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吴晓波视频

本期视频已在爱奇艺上线

点击上图可直接收看

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

——熊彼特

文/巴九灵


入世谈判的时候,谈判长龙永图最担心的是银行和农业。五年前,最有智慧的金融学家们依然将汇丰、渣打、富国等外资银行列为未来中国金融最大的假想敌。


然而,能想象到的敌人都不是真正的敌人。能预料到的狙击也不是真正的狙击。


五年过去了,谁都没想到,撬开了中国金融垄断的铁窗口的不是某个银行,而是崭新的支付方式。


如今,每个来到杭州的人都会感慨——移动支付太完善。大到高级商场血拼、小到弄堂面馆充饥、细致如看病借书、全面如政府城市服务,支付都无需任何刷卡和付现步骤,整个过程简便流畅。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带着手机,就能舍弃钱包里的一切。如果移动支付在杭州的普及率能波及全国,那银行的中间业务,就会被全面遗弃。


信用看不见,摸不着,但大数据的方式可以帮助还原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信用轮廓,让个人或者群体的信用变得触手可及。比如陆金所提出典型的大数据判断准则:


一、手机号码,频繁更换手机号码的人,有很大几率在干一些奇怪的事情;


二、消费行为,信用卡或手机支付显示此人经常出入夜店,也会影响信用评分。


每一次的消费行为都会被记录在云端,逐渐形成了一个虚拟的金融人格,最终来判断个人或企业,在金融上是否值得信赖。


最近中国资本市场跟疯了一样,做金融的人都在想,怎么样利用泡沫完成传统制造业和零售业的创新。去年12月,吴晓波频道推出了“消费信托”的实验,把人们的消费行为设计成一个收益率较高的“金融产品包”。

活动期间,有几十万的粉丝进入产品页面捧场,六期产品几乎都在发布首日订购完,总额超过了500万。

这是一个潮头踏浪的尝试,我们用金融的智慧盘活了实体资产,打通了生产与消费两个原本分离的环节。未来这样的创新会大大增加。

从100多年前第一家银行进中国,至2012年,国内银行业已有法人机构3747家。互联网金融仅花了短短7年时间,至今已有2600多家P2P公司。而成立只有三年多的行业标杆陆金所,单日交易量已高达50亿,注册用户更是超过1000万。但是令人吃惊的是,经有关部门检测,20%的P2P网贷平台是存在巨大风险的。我们需要用制度化的方式,推动其健康且稳定发展。


方式一加大监管


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现状就是典型的“中餐菜谱”。西方人总说“糖100克,黄油500克”,中国人却是“盐少许,姜若干”。“差不多先生”缺少实际对口且有效的法律法规。

好在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金融资产化慢慢向前走的情况下,必须要加大监管。


互联网金融行业龙头也已经注意到自律对行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陆金所已经实施平台化模式,彻底转型为纯粹的金融资产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强大,抗风险能力强。


方式二制度创新


国内的几家大型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已经开始建立实时联网的报送制度,每个人的每一笔资金流动都会通过联网的方式实时呈现,这打破了原有的垂直管理的金融管控制度。

从分清P2P行业、众筹和互联网保险的监管归属,到批准阿里、腾讯两家互联网平台设立的网络银行,都显示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开始从此前的讨论和考察,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互联网金融已不是一朵神秘的带刺玫瑰,虽远观已不再不可方物,但是近玩仍风险如故。找准互联网金融的风口,才能飞得高、飞得稳。



点击下方视频,直接收看本期爱奇艺“吴晓波频道”,听吴老师解读大数据如何服务互联网金融,以及我们该如何甄别P2P网贷平台。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互联网革命的最后一战,要怎么打,怎么赢? | 金融大课现场
吴晓波:未来金融,长什么样?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风险
海通证券“互联网金融VS银行”专题:“阿里金融们”的野心——是如何渗透“银行业
雷曼兄弟破产前的48个小时,发生了什么 | 趣商业
互联网金融论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