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穿越回商代,你能和哪些动物有交集?丨读点经济史


烧鸡烧鸭和烧鹅,清炖羊肉和猪蹄儿


没错,鸡、鸭、鹅、羊、猪这些家禽家畜早在商代就已被人们大范围饲养,穿越过去完全不用担心没肉吃。




《尚书·牧誓》中有一段关于反对母鸡司晨的话:“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这个“古”字说明雄鸡报晓,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不过,除了报晓,饲养鸡鸭鹅的目的多为肉、蛋的供应,河北商代遗址M105号墓内就发现了鸡骨,而在安阳殷墟还发现了石雕的鸭、鹅。《左传》记载齐国给大臣的办公用餐是“日食双鸡”,不过在当时人们认为鸭肉比鸡肉低级,所以在主管膳食的官吏偷换鸭肉给大臣被发现后,子雅、子尾为此大闹一场。




羊成为家畜的时间更早,大约在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700多年前)就被驯养。商代的羊有绵羊和山羊两个品种。古生物学家将商代绵羊称为殷羊,殷墟出土的动物骨骼中殷羊骨骼在100块以上,而山羊则不到10块。而在河北商代遗址中出有麻布,麻布内发现有山羊绒毛。




猪的驯养就更早了,距今11310—7580年前的桂林甑皮岩遗址中就有家猪骨骼出土。商代发达的农业为养猪业提供便利条件,在甲骨文中显示,当时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用肥猪和小猪(因为小猪肉质鲜美),对于用猪的毛色、公母、大小、去势与否都极其讲究。


鹿儿这么萌,你舍得吃吗?




在安阳殷墟中鹿骨在100块以上,梅花鹿(四不像)骨骼在1000件以上。在先秦乃至汉唐,皇家宫苑有筑园养兽的风尚。《诗经·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就是在颂扬周文王养鹿的“灵囿”。有人认为商纣王的“鹿台”其实就是用来游乐的鹿苑,而后世周文王养鹿的“灵囿”就是仿照“鹿台”。不过那时古人养鹿多为观赏或狩猎,食用还是次要的。


出行骑马还是骑牛?你也可以选择骑象




马被驯养,是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马以其快捷健走、力大的优点,很早被人类认识。《世本·作篇》载:“相土作乘马。”能发明用马来驾车,说明商人养马已经具有相当长的历史了。商代马的品种优良,体形高大。1953年在安阳大司空村M175号马坑中出土1车2马,根据保存较好的马骨推测,此两匹马高达145厘米。我国现在的马以三河马为最高大,公马平均146.2厘米,母马141.1厘米,由此看来商代的马在今日视之也是良种马。




牛的饲养在我国较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既养水牛,也饲养黄牛。商代的养牛规模相当大,这在甲骨文中有大量记载,如“丁巳卜,争,贞其降(上册下口)千牛。”“乙亥[卜],内,册大[乙]五百牛,百伐。”“登大甲牛三百。”等等,一次祭祀用牛就成百上千,必有发达的畜牧业和大批牛群才有可能。




你没看错,在商代是可以选择骑大象的哦。因为在那个时期,目前整个处于温带气候的地区温度偏高,类似今天的亚热带,大象曾活跃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吕氏春秋·古乐篇》:“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这里“服”就是指乘坐、驮载。河南省简称“豫”,《说文》:“豫,象之大者也。”段玉裁注云:“此豫之本义,故其字从象。”足说明古时这一地区产象。而甲骨文中的“为”字,是一个牵象之鼻形,甲骨文出现不是中国文字的创始时期,牵象的形象作为“为”的义,其产生当比甲骨时代还要早,这也说明大象被驯化在我国已有较长历史。


可以养条中华田园犬哦


中国驯养犬的历史很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就发现了家养犬的骨骼。在商代遗址和墓葬中,犬常被用作门的奠基或殉葬。甲骨文的“狩”字从单从犬,陈梦家认为此“犬用以田猎,则时家畜”,在甲骨卜辞中,犬与羊豚同时用作祭祀祖先,一次用上百只不在少数,故而中国人吃狗肉的传统亦源自商代。待到战国时,《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说:“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将狗与鸡豚一道称为可以被食用的畜,说明已是一般家庭肉食来源。




不过作为现代人的主页君若有机会穿越回商代,才不舍得吃狗狗呢,至多养一条上古中华田园犬作伴,也是萌萌哒。



来源:“经济日报出版社”微信(ID:edpbook_com_cn),内容摘自《中国经济通史》,萱紫整理

编辑:王咏倩


感谢你的阅读,晚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畜起源
No.0029 “吭哧吭哧”奉献的猪
古人是何时开始吃猪肉的
趣解十五生肖
六畜
揭秘赵高"指鹿为马":或存在"午鹿""午马"两说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