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1岁8000元养鸡起家,30年后市值2000亿,看一个养鸡企业如何实现互联网4.0

文章来源 | 金V投资

作者 | 金V说 



这两天,

“会神”贾布斯借着他的“生态”又在市场火了一把。

昨天一篇《从博傻到硬件免费》的公开信,

一杆几乎扫翻所有市面上的手机厂商,

吸引众多眼球。




高科技、高成长,

加上一波又一波的市场营销,

一次又一次的话题炒作。


乐视

几乎已经成为创业板的代名词。

但我们今天要讲的,

却是一家和乐视迥异的创业板公司。


是一家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企业,

但他却是创业板的老大;

他是创业板市值第一的公司,

但他几乎没有打过广告;

他当时挂牌之初市值一举超过

万科、平安银行等明星企业

他低调务实却又个性鲜明


时间退回到三十年前……


1983年,

刚刚高中毕业的温鹏程和他的二愣子父亲温北英



(图为温北英)


联合了七户八人

共集资8000元,创办起鸡场

这个小小的养鸡场,

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

——温氏集团的前身



(图为现新兴原厂七户八股蜡像)


第一个养鸡场是建好了,那接下来呢?

积累资金去接管或者开办更多的养鸡场?

单独开一个养鸡场,

显然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图为温氏父子创办的第一家鸡场)


于是

温氏父子就找到农民兄弟姐妹们说

'亲,来做我的小伙伴吧。'


就是这句话诞生了现在无数人模仿的温氏模式

“公司+农户”


具体做法就是企业提供小鸡,

农户负责建养殖场去养




这不就是今天很时髦的'轻资产'模式吗?

请记住

这并不是现在互联网企业的专属名词

人家养鸡的农民30多年前就懂了

就是创新!


靠着“公司+农户”的模式,

温氏实现了第一次腾飞。

公司总产值从1986年的36万元,

到1988年飙升到235万元。


温氏这次变革的推行,

使股东们都成为了“万元户”,

这在当时来说有如“神话”。

此时的温鹏程只有26岁




随着养鸡规模继续扩大,

现有的科技和技术

并不足以使公司走得更远。

但引进科技意味着大成本的投入。


虽说温氏父子是养鸡养猪出身,

但人家从来没把自己当作一个传统企业看。


1992年,

温氏父子顶住一边倒的巨大压力

拿出公司10%的股份

换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的技术支持




后来的结果也证明:温氏父子是对的。


请专家前,

公司年纯收入是120万元左右;

可请专家后,

年纯收入马上达到246万元以上。


现在温氏每年都会从销售收入,

拿出一定比例投入到研发上。


如今,
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科技人员,
都在温氏任职。
由于温氏的带动发展,
过去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才去学习“农牧业”专业,
现在当地很多家庭,
都自愿把孩子送去学习农业科学知识。




当然这爷俩也不只是光会请外援,

也勇于尝试新事物。

在电脑还是386型号的年代。

温氏就敢出大价钱购买了一台,

用于记录、分析企业的各项数据。


在1991年,

只有90万资产的温氏就敢投资17万干起信息化建设

可见温氏父子“愣劲”有多大。

因为此时的温鹏程还不到30岁


得益于二愣子父子的努力,

温氏在当时就实现了,

对每一个养殖农户养殖行为的准确掌握。

每一个养殖农户领取一次鸡苗、饲料、疫苗等,

都会在电脑上进行完整的记录。


(图为温北英和他的386电脑)


相信此时的其他大部分的养殖企业,

应该还在为养鸡人手不足而发愁吧。


发展到今天,

温氏已经建有两个云数据中心,

共100多台服务器,

拥有高达130多人的专职开发团队。

很难想象这会是一家传统农企

这样的规模

即便是一些高科技公司,

也只能送上一个大写的服字!


相较于其他农企,

目前,温氏最先进的猪舍、鸡舍,

已实现全自动管理。

也就是说,

从一只小鸡怎么入库开始,

到它的一天三顿饭,

到打针吃药,

到它生孩子或进入社会,

都不需要我们来担心。




5万多合作家庭农场,

实际相当于公司的标准化生产车间。

区别只是不用每天在公司大楼里坐班而已。


通过温氏自己搭建的云端,

养殖户只需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

就可以实现对养殖场的管理。

以前养5000只鸡可能需要3-4个人,

而现在只需要1个人。


(图为温氏现代化的养鸡场)


技术员通过手持终端,

可以随时了解养殖户所遇到的问题,

集中管理与分散养殖之间的矛盾就这样解决了,

制约企业产能的最大问题也消失了。

依靠着专业的信息化管理,

温氏成功摆脱一般传统产业的约束。


当然剧情如果是这样一帆风顺,

那绝对是温氏父子开挂了!


农户弃养、环境污染问题……

包括温氏“公司+农户”的模式

也不是无往不利

尤其是在市场低迷或遭遇天灾时

如果鸡卖不掉谁负责?

温氏说,

既然我们是小伙伴,

那么损失由我们共同来承担。


在2004年-2005年,

因为遇到H5N1禽流感,

养鸡户损失惨重。

温氏把在养猪上赚到的44亿拿出来,

赔了36个亿给养鸡农户。

相当于这一年白干!



在2013年,

同样是禽流感,

当时温氏每天的亏损额近3000万元。

市场已经萎缩到原来的15%,

华东市场全部瘫痪,

累计亏损超30亿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毕业,21岁创业养鸡,30年后“鸡场”市值2000亿!
8000元起家,养猪养鸡养出千亿帝国,利润秒杀五百强,这场翻身仗如何打的?
温氏股份:齐创共享,做好自己
温氏股份如何走上巅峰,又如何跌下神坛?
广州鸡王,年赚480亿,造福了43位亿万富翁…
养殖户的机会来了,还在用传统模式吗,新型模式开启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