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毕马威HR总监首度开腔透露:大学生,我们需要这样的!年轻人,我们需要这样的!
企业心声:青睐有技能、有动力、性格切合的人才
讲座伊始,郁时明提了这样的数据:据一家全球知名公司的招聘报告显示,一年内招四千到六千名员工,收到一百万份简历。相当于,平均每两百份的申请当中,录用一个人。

在如此激烈的挑战下,怎样的面试者才能得到用人单位青睐?郁时明结合工作经历总结:技能、性格、动力。
面试官看到眼前应聘者,通常最先冒出不少问号:今天面试的这个人,能不能来满足公司的服务要求?有没有符合岗位的能力?有没有相关的基本知识?面试官脑中浮现的这类问题实则看应聘者的工作技能。不过,面试者往往多介绍我叫什么名字、在哪里读书等在简历上一眼可观之的内容,“缺少表达自我的欲望、职业的发展方向。”郁时明希望应聘者面试前先了解岗位的具体工作要求,并围绕每一条要求,介绍自己切合的教育背景以及工作经历,让用人单位通过你的工作故事了解工作技能。

学历最高的应聘者不一定被优先录取,郁时明介绍,用人单位需要的真正在公司投入,有稳定性的员工。“如果招聘不成功的话,公司需要担负招聘、培训的成本。”除此之外,准员工合适的性格与价值观尤为重要。不少公司通过职场测试的形式,了解应聘者的个性以及处理问题的态度,以便知道该员工是否符合团队的整体要求。
从公司用人角度来看,郁时明透露,公司更关注他们是否有想在该领域就职的内部动力、高效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与同事间配合的合作精神。在面试时,郁时明建议求职者展现软技能以及积极的求职意愿。

不过上述的因素并不运用在所有企业中。初创或技术类企业急需员工,强调的是“能工作的员工”而并不刻意关心应聘者的性格与工作动力。

分享完企业的选择,郁时明提醒听众:招聘不仅从网上投简历开始,还可来源于生活,积累于岗位。“最近看到马云公司的前台长久积累,最终成为副总的励志故事,其实应用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郁时明以自己举例,他从软件工程师做到项目经理,差不多每一两年都会有一个新的不同的工作的岗位。新岗位从哪里来?郁时明坦言很少来源于招聘,多在日常的工作积累而出。职工可以做好本职岗位时跨界从事感兴趣的岗位,抑或通过积累人脉,得到员工内部推荐。盘活手中资源不免是另一种找工作的方式。

大咖支招:内动力+巧实践
软件工程师、人力资源总监,多数人难以将两个岗位联系起来。不过,郁时明却在十五年前转型一变,从软件工程师一职踏进人力资源。

东方讲坛·职业生涯讲座结束后,听众围绕郁时明的个人职业跨界经历,提了数不清的问题。《乐业周刊》记者近日针对市民关心的职场转型问题,对郁时明进行了专访,听听他对想职业跨界的人有何建议。
没专业、没经历怎么跨界?
累积尝试等于专业学习
郁时明大学毕业后,曾作为软件工程师带领团队进行产品设计。与公司人事一样,同样遇到了如何激励管理员工团队的问题。带十余人团队共同奋斗的过程激发了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趣,借自学专业知识、接受人事业务相关培训,不久后郁时明在本公司转至人力资源岗位。
在感兴趣的人事岗位,郁时明慢慢发现,求职者在跨界中的岗位都是有共性,并且行业中可以交互的。“你不仅会从专业人事的角度去思考,还会将你在软件项目中实际管理团队的经验出发,寻求团队人事的解决方法。”郁时明觉得不必跨界时担心专业不对口,行业中总有交互性,所学的知识会对跨界起到或多或少的帮助。“比如你是学习日语的会计师,看似平时很少用到日语。但若在企业进行资产清算时看到全是日语的物资产品介绍,会日语的员工自然而然比他人更快上手。”

虽然没有人力专业背景知识,郁时明在进入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后,在人事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少特殊的改变。除了建立健全激励员工制度外,2006年起,郁时明与人力团队成员将开在校园的招聘宣讲会延展到了市中心,举办了公司大型职业展。在校园中则以“校友返校计划”,将毕业于高校的员工带回学校给学弟学妹们展示分享工作。独特的思维给公司的人事运营系统不小的改变。请应届生选择面试时间的招聘方式更是给了学生人性化的服务。

没有专业知识并不可怕。郁时明算了一笔时间账。一个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在一门专业课上最多有两年的学习时间,即4个学期、约为80周的课程。通常一门专业课1.5个小时,最多一周四次,如此算下来,真正学习一门专业课的时间为480个小时。480个小时对每天工作8小时的员工来说,就是60个工作日。“如果认真从工作中学习,说不定你最快可以在三个月工作的时间里,收获大学专业课的成果。” 郁时明举例,每年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新晋的会计师并非全部是专业科班出身。化学、日语、工程等专业的应届生比比皆是。可是他们成功考取注册会计师的比率并不低于专业学科毕业生。

认为实践出真知的郁时明鼓励想做喜好工作的青年突破原有的工作框架,无畏地走入实践里学习。
职业转型:利用工作资源多尝试
郁时明首先表示,职场转型可不是易事,并非今天有一个想法,就可以一拍脑袋第二天去跳槽。“很多职场的转型是一步步变换,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工作多年后想从事全新岗位的青年,郁时明首先建议大家“慢慢来”。

“立足于当下的环境,建议跨界求职者可以先通过考取相应的专业证书,从起点低的基础岗位一步步做起,循序渐进地实现职业转型。”郁时明从个人经历出发,建议想跨界转型的市民关注身边的机会。“比如我本来是软件工程师,在工作中发现自己更适合并更想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类岗位。我会在本公司内先帮忙人力资源的同时做一些相关的项目,或者多和他们沟通交流,讲述一些自己的想法。”
30-40岁不敢试错?
规划学习渐尝试
“对如今工作不满意,想做其他行业。可是我已经过了三十岁,不敢贸然辞职转型,怎么办?”在东方讲坛现场,不少30-40岁的听众咨询郁时明是否要冒险辞职,挑战一份仅有喜爱却毫无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的工作。“设目标与实际行动有所不同。”郁时明建议有想法的青年不要草率离职找一份新的跨界岗位,而是通过设定学习目标,一步步补足专业知识、逐渐结交相关人脉,通过实现小目标最终达到跳槽的实际行动。比如朝九晚五的工作结束后,想从事服装设计师的白领可以去报名参加设计培训班。当真正进入到行业中,结交新圈子的朋友,说不定服装设计的岗位会在朋友推荐中“找上门”。
职工被迫转型怎么办?
提高内动力
“职业转型有内外两种动机。”如今不少钢铁等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其中员工在此外因下失去工作,不得不选择岗位调整。部分职场人或会选择与原先岗位有所不同的工作。郁时明身边的一位不得不从钢铁行业朋友转行即是如此。

“企业关门,我迫不得已做出改变,准备做这份工作。”当朋友重新找到一家企业面试,被问及为何选择该份工作时,朋友这样无奈地回复面试官。郁时明分析,该求职者在回复中丝毫没有表现出关心公司以及对新岗位的热情。

“因为破产等外部因素不得不转型的职场人,在进行新工作前无比要调整心态。”他建议遇到此类情况的职场人士在踏出新的一步前可以先思考自己的强项,在对新的岗位有意愿和方向后积极表现,争取在新的岗位中大放异彩。“只要有时间,挖掘内在动力,所有新岗位、新知识都容易学习上手。”对于没有勇气或机会进行职业转型,选择多重职业的青年,郁时明建议可以借兼职的形式尝试自己的兴趣。“若发展为一项事业,最终还是需要做一行需精一行。浅尝辄止,意义不大。”

作为上海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的成员之一,郁时明表示今后将分享工作中看到的情况,找到共同点,给职场人更生动的故事分析。
档案:
郁时明,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人力资源总监,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成员。他曾是一位软件工程师,十五年前成功转型成为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士,先后服务于斯伦贝谢(Schlumberger)、源讯(Atos Origin)等外资企业,负责华东华西区的人力资源工作。他曾受邀担任CCH主办的“中国人才”评选2008、2011和2013三个年度的评委。


本文源乐业上海。转载请联系作者,欢迎更多读者或媒体投稿合作,如有异议,回复本微信。

报名&围观,进四大,精英养成计划,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来银行】人才有心 决策有智:岗位四化赋能银行员工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从HR新人到HRD的7个阶段
阿里巴巴年终又出“植发套餐”?看员工福利的无尽可能
管理者是否一定要懂技术
职场:看看人力资源和其它员工的仇恨是怎么被拉起来的
HR如何降低应届生的离职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