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00强CFO笔记】企业现金流管理体现之偿付能力



偿付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含本金及利息)的能力。能否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很多财务分析类的教科书里,偿付能力的内容往往被放在第一章第一节,以显示它的重要性。不过,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偿付能力作为一个衡量企业生存的重要指标固然重要,但是与企业的发展相比,我们还是将它放在我们企业财务关键能力的最后一项。
文:郑永强


偿付能力不仅代表了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更代表了现金流的管理能力。而很多企业的倒闭往往源于资金流的断裂,也就是源于自身偿债能力的失控。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考察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和风险,有助于对企业未来收益进行预测。


资产负债率——企业长期偿付能力

企业偿付能力也包括短期偿付能力和长期偿付能力两个方面。我们通常用资产负债率代表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代表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同时也是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反映了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资产负债率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决定了之前我们所说的盈利能力的重要构成指标之一的“权益乘数”。资产负债率越高,权益乘数就越高。如果企业有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就会更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便得到了放大。如果企业出现亏损,净资产收益率就会更低,企业会承受因高负债所带来的更高财务借贷成本。

尽管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看似简单,但分析时必须从不同使用者的角度去解读,才能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从债权人的角度看,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对投资人或股东来说,资产负债率较高可能带来一定的好处。从经营者的角度看,他们最关心的是在充分利用借入资金给企业带来好处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企业的负债比率应在不发生偿债危机的情况下,尽可能择更高。


债权人:“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

从债权人的立场看,他们最关心的是各种融资方式的安全程度以及是否能够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资产负债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这一比率越低(50%以下),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如果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产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则企业的风险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这对债权人来讲是不利的。因为企业的股东一般只承担有限责任,而一旦公司破产清算时,资产变现所得很可能低于其账面价值。所以如果此指标过高,债权人可能遭受损失。若资产负债率大于100%,表明公司已经资不抵债,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非常大。因此,债权人希望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融资给企业的钱便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破产拍卖时的售价可能不到账面价值的50%,因此如果资产负债率高于50%,则债权人的利益就可能缺乏保障。各类资产变现能力存在显著区别,房地产的变现价值损失小,专用设备则难以变现,存货往往要具体视情况和类别而定。银行会根据资产变现能力开展企业信贷业务。所以,房地产一般在银行可以抵押贷款到评估市值的70%,而机器设备作抵押往往很难贷到款,而存货则是视具体情况和类别以及市场评估结果综合考虑后而给予贷款额度。通常情况下,银行喜欢资产质量良好,信用状况良好,财务信息披露透明以及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因此如经营及信用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和国企颇受银行欢迎。通常情况下,银行认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一般超过70%的将不会开展贷款方面的业务合作。


投资者(股东):“资产负债率越高越好”


从投资者的立场看,由于企业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在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所以投资者所关心的是全部资本利润率是否超过借入资本的利率,即借入资本的代价。假使全部资本利润率超过利息率,投资者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如果相反,全部资本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投资者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减少,则对投资者不利。因为借入资本的多余的利息要用投资者所得的利润份额来弥补,因此从投资者的立场看,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入资本利息的前提下,投资者希望资产负债率越高越好,投资者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否则反之。


“债台高筑”对于企业而言,到底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购买的股票,其负债率一定要低;公司负债率越高,你的投资风险就越大。在巴菲特看来,好公司是火,高负债是水,而太多的水会浇灭掉欲燃的火。曾经,美国《财富》杂志总结财富500强企业,也得出结论:这些公司相对于本身能够支付利息的能力而言,负债很少。


不过,企业股东也常常采用举债经营的方式,以有限的资本付出有限的代价而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并且可以得到举债经营的杠杆利益。在财务分析中,资产负债率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给企业经营带来正面或负面影响,关键在于该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是否大于银行利率水平。当银行利率水平固定时,企业的盈利水平较高,股东就能得到更高的投资回报,“财务杠杆”就发挥了回报率放大的功能;当企业的盈利水平低,股东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财务杠杆”在此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就发挥了负面作用,抑制了企业的成长。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的盈利能力低,借债资金利用率没有得到高效运作;企业没有重视内部经营管理,没有将有限的财务资源投资到企业最具有竞争力的业务上。


以之前闻名于江湖的“温州炒房团”为例。2007年,温州炒房团登陆上海,对上海市中心几个楼盘进行大规模收购。他们的购房资金基本都来自于银行抵押贷款借入和民间募集。彼时,温州炒房团的资产负债率高达100%。大致的融资模式是,80%资金来自于银行抵押贷款,利率为5%~6%,源于当时银行推出首付二成和贷款利率优惠的政策;20%的首付款来自于民间私人集资,募集资金成本超过年化利率20%。短短一年以后,上海的房价几乎涨了100%。温州炒房团的总资产利润率远高于借款成本,财务杠杆发挥了巨大的乘数效应,温州炒房团的投资回报率自然更高。这就是温州炒房团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财务杠杆的完美应用。


经营者:“资产负债率稍高些为妙”


从经营者的立场看,如果举债数额很大,超出债权人的心理承受程度,企业就融不到资金。借入资金越大(当然不是盲目借款),越是显得企业活力充沛。因此,经营者希望资产负债率稍高些,通过举债经营,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增强企业活力,获取较高的利润。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负债比例很小,说明企业畏缩不前,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审时度势,通盘考虑,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害得失,做出正确和恰当的决策。


事实上,我们通过解读和分析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指标,可以分析出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的不同态度。有的公司资产负债率很高,是主动为之,代表的是一种扩张的野心,既然看好前景,那就不惜大举借债,大笔投入。当然,这也要看公司管理层的眼光是否准确,在上市公司中投入打“水漂”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然而,有时候上市公司负债很高,是被动接受,反映的是一种生存压力。


以首开股份(600376)为例,首开是北京的一家房地产公司。从2013年以来,公司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扩张态度。首开高管曾公开表示,将积极参与北京地块的竞报,重点加大京内土储。但北京不断高涨的地价给地产公司带来不可避免的资金压力,这使得公司负债率本来就不低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2013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83.21%,同比增长了3个百分点左右。而让外界耿耿于怀的是,2013年其实现净利润12.89亿元,但年内的利息支出却高达31.69亿元,超出净利润的2倍还多。从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出来,公司的利息支出进行了资本化的处理,而有一部分进入存货。

可见,资产负债率高企,给首开的经营还是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公司在这一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51%,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20.30%。到了2014年一季度,首开的销售业绩有所下降。尽管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首开股份财务杠杆仍不属于高威区域,但是财务压力较大,杠杆仍然过高,需要加速去化回笼资金或再融资支持。


由此可见,在企业管理中,资产负债率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看从什么角度分析,债权人、投资者(或股东)、经营者各不相同;还要看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是顶峰回落期还是见底回升期;还要看管理层是激进者中庸者还是保守者,所以多年来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对普通企业来说: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至少银行愿意借钱给你。


流动比率


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和流动资产比率;二是短期流动性比较强,不至于影响盈利的稳定性。因此在分析企业资产的安全性时,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大,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就越大。假如一个企业有5000万元的资产,第一种情况是,资产全部为设备;另一种情况是,60%的资产为实物资产,其他为各类金融资产。假想,有一天该企业资金发生周转困难企业的资产中急需有一部分去兑现偿债时,哪一种情况更能迅速实现兑现呢?理所当然的是后一种情况。因为流动资产比固定资产的流动性大,而更重要的是有价证券便于到证券市场上出售,各种票据也容易到贴现市场上去贴现。许多公司倒闭,问题往往不在于公司资产额太小或者亏损,而在于资金周转不过来,不能及时清偿债务。因此,资产的流动性就带来了资产的安全性问题。


次之,在流动性资产额与短期需要偿还的债务额之间,要有一个最低的比率。如果达不到这个比率,那么,就应当或者是增加流动资产额,或者是减少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额。这个监控资产流动性的比率我们称为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为常用的比率。它可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它要求企业的流动资产在清偿完流动负债以后,还有余力来应付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其他资金需要。


与资产负债率不同,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支付的保障。一般说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反之则弱。以下为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中,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而流动负债也叫短期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暂收应付款项、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可以知道,流动比率越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大。比率太大表明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经营资金周转效率和获利能力。根据通常的经验判定,流动比率应控制在2:1以上。流动比率2:1,表示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两倍,即使流动资产有一半在短期内不能变现,也能保证全部的流动负债得到偿还。这样才能保证公司既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又能保证公司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当然这在运用流动比率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时,应注意到各行业的经营性质不同,营业周期不同,对资产流动性要求也不一样,因此“2”的流动比率标准,并不是绝对的。


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高的企业并不一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就很强,因为流动资产之中,虽然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变现能力很强,但是存货,待摊费用等也属于流动资产的项目但变现时间较长,特别是存货很可能发生积压,滞销,残次等情况,流动性较差。因此,我们把流动资产根据资产形态分为两类,一类是存货,比如原材料,半成品等实物资产,另一类是速动资产。


速动资产是指可以迅速转换成为现金或已属于现金形式的资产,计算方法为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预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等之后的余额。也就是说,存货,预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不属于速动资产。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通常它等于企业的全部流动资产扣除可能在市场上迅速脱手的那部分存货后的余额,是考察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常用指标之一。


正如上面提到的证券等金融资产,显而易见,速动资产比存货更容易兑现,它的比重越大,资产流动性就越大。所以,拿速动资产与短期需偿还的债务额相比,就是速动比率。速动比率代表企业以速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综合能力。


速动资产是指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变现速度最慢的存货等资产后,可以直接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那部分流动资产。但也有观点认为,应以“(流动资产–待摊费用–存货–预付账款)÷流动负债”表示。后一种观点相对比较稳健。


由于流动资产中,存货变现能力较差;待摊费用是已经发生的支出,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根本没有变现能力;而预付账款意义与存货等同,因此,这三项不包括在速动资产之内。由此可见,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表现一个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情况下,把两者确定为1:1是比较讲得通的。因为一份债务有一份速动资产来做保证,就不会发生问题。而且合适的速动比率可以保障公司在偿还债务的同时不会影响生产经营。


本文转自:会计师;作者:郑永强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终财务如何说明
报表点子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完整计算公式和指标分析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几个指标简析
如何评判企业的优劣?
资产负债表的读表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