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DiU合体,在上海老司机看来都是套路| 小巴问大头


每天半元钱,听吴晓波说世界万千

今日会员福利,B12杭州创业大会门票免费送




又一组冤家对头结合了!


就在昨天,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在中国大陆运营的资产,并相互持股。


换言之,BAT三巨头——滴滴股东阿里、腾讯,Uber中国的股东百度——这一次可以凑到一起开股东会了。


从前几个月起,就一直不断有各种来源的消息透露,滴滴和Uber中国谋划合并。滴滴和Uber的公关忙着辟谣灭火,说哪有这事,都是骗人的!但辟着辟着,滴滴和Uber中国就真的宣布合并了,就像明星们打死不承认恋情,突然某天就甩出一堆狗粮在一起了。




上周末,网约车合法化,从法律层面打破了出租车行业的垄断。那么,这一次网约车市场份额第一和第二公司的合并,是否会意味着新的垄断在几乎同一瞬间诞生?


而且,小巴还想问:


这个合并和上次滴滴快的合并一样吗?

这是垄断吗,会涨价吗?

服务质量会下降还是会提升呢?

出租车公司接下来会怎么办呢?



小巴先去问了吴老师和几位科技行业的观察家,还不尽兴,最后直接跑去问题滴滴的投资人了。




吴晓波

财经作家


“这是一次出租车行业地震


上周末有关部门宣布网约车合法化,昨天滴滴确认并购Uber中国,组建成了一家估值350亿美元的巨无霸型公司。这两者合起来将成为中国出租车行业地震性事件。


昨天我正好在上海坐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已经有15年的出租车从业经历。在和这位老司机的沟通中,我清晰地感受到,上海出租车行业在过去这些年的衰败。


2001年,他的收入是3000块钱/月,现在则是6000元/月。2011年,上海出租车公司每辆车每个月盈利894块钱,之后几年分别是654元、417元、156元,以及2015年倒亏130元。在过去十几年,不仅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增速赶不上城乡人均增速,出租车行业也从高盈利行业变成亏损行业。


对出租车司机而言,滴滴、Uber这些互联网车辆呼叫公司的出现,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喜的是他们有了一种新的获客能力;忧的是,市场被打开了,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进来了,这个行业的牌照价值好像渐渐没有了。


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意味着行业的惨烈竞争落下了帷幕,但从我们每一个打车人的角度、从每一个司机的角度,新的竞争或许才刚刚开始。

此为吴老师关于DiU事件的部分观点,会员请【点击此处】聆听全部内容。




魏武挥

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科技专栏作者


“合并不是开拓性的,而是为了‘止血’”

 

上次滴滴、快的合并,是希望快点结束出租车补贴大战,集中资金开启专车这一个全新市场。而这次滴滴和Uber中国之间的合并,应该并不是要开启一个新的市场。至少从目前来看,除了专车之外,还看不到出行的新商业模式。所以,我认为他们这次合并,主要还是要“止血”,降低补贴的力度。

 

合并有一个问题直接摆在面前,就是涉嫌垄断。其实,滴滴的收入规模不大,大的是车费流水,最后是给司机的。这就看财务怎么做账,用收入来规避垄断嫌疑。

 

一家独大,滴滴当然有很大定价权。但这个公共出行交通市场,价格也不是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前阵子高峰时期溢价两倍、三倍,政府有关方面已经表示了不满。我估计他们不会大规模涨价,但是补贴很显然会减少。

 

我个人的看法,公共出行,地铁、公交车、快车、专车,不同的消费群体应该有价差,不能通过补贴的方式把价差打破,补贴真的也可以把专车的价格打到公交车的程度,但是这个不合理,也长远不了。


这样看的话,补贴减少了,快车这块业务和出租车的价差可能减小了,对出租车影响短期内应该不大。




周昶帆

资深科技记者


“合并后如果专注提升技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过去一年,滴滴和Uber在市场份额上的争夺是非常激烈的。这两家是将很多的资源投入到了市场份额的拓展争夺上。我相信,这种残酷的补贴大战,一定不是投资人乐于见到的。


这次合并,如果能够让双方将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提升技术和服务上去,那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前年、去年,在比较Uber和滴滴的时候,我们认为Uber是技术驱动的,而滴滴是营销驱动。但现在,滴滴在技术方面已经提高很多了,滴滴也可以像Uber一样实现高峰期加倍吗,还有其他方面的很多改善。


这些改进,看上去很简单,其实都要依靠高水平的大数据科学家,这些专业人士特别特别地难找,而且需要提供给他们非常好的团队配合。


我觉得网约车在技术上可以提升的方面还有很多,比如说地图路线的进一步精准、大数据上的匹配等等,也希望这次合并之后,滴滴能够将重心放在这个方面。



朱啸虎

滴滴的早期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


“互联网企业,打到最后打不死只能合并了”


这次合并,是Uber方面发起的。他们最近几年融了不少钱,但中国市场竞争太激烈,烧钱很厉害,每个月大概要烧掉2亿多美元,董事会给的压力很大。


我3年前和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Uber CEO)谈过,当时他坚持要40%股权,现在Uber在中国烧掉20多亿美元之后,他最终还是让步了,承认20%是合理的价格。我觉得,这是一个打出来的和平。


互联网的竞争就是这样,你先拼执行力,分不出高下再拼融资,还是打不死,那只能合并了。去年滴滴、快的,双方其实都融到钱了,但合并也还是必要的。滴滴和Uber合并也一样,双方上一轮融资都超过70亿美元,但是再这样打下去,双方都没有好处。


另外,美国的消费型互联网企业还没有在中国成功的先例,估计这一点也是Uber考虑到的。


至于后续,首先我相信合并后公司还是会继续增值。其次,这次合并后,在中国市场上肯定是滴滴为主了,而全球市场,至少没有约定滴滴不能进军海外,滴滴的海外布局还是自由的。



如果你问谁是滴滴、Uber中国合并最开心的人?当然是他们的投资人、早期的投资,有机会获得几百甚至几千倍的丰厚回报。


9月19-24日与10月20-22日,吴老师携手投融实战专家们一起开设“投融资第一课”。导师团成员除吴老师之外,还包括滴滴打车投资人朱啸虎等投融实战专家们。


他们将分享,在这个新金融商业时代,高净值人应该如何通过证券化、并购和股权投资,保全资产、自我升值。

 

点击下方按钮

可购买投融资第一课

购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封面故事】入口飙车
互联网专车规定出台在即
易到遇难,周航已远
“的哥钓鱼专车”冲突升级 怎么又是Uber中枪?
虎嗅
失控:出租车与专车的未知命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