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题】:面对父母的不文明行为,孩子们竟然这样……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品德的养成至关重要,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复制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更重要的是这些言行背后的心境、态度、思维、品格。面对父母的不文明行为,孩子会有怎样的看法?本期话题讨论,作为父母,看后或许会对您有所启发。 
妈妈的“美德”

爸爸常说家里能过上今天的日子,妈妈有很大的功劳。平日里,妈妈省吃俭用,从小教育我“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妈妈说,将来我要成家,花钱的地方很多,她要多攒点儿钱给我,让我将来少受累。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是,为了省钱,妈妈有时会让我很尴尬。自从超市购物袋开始收费后,妈妈每次去都会先到散装食品区,扯几个免费包装袋装在口袋里。结账时,将袋子拿出来,把买的物品放在袋子里面。这时候,我总是羞愧难当,感觉收银台的服务员看我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超市购物袋收费初衷是“环保”。通过收费这一手段,塑料袋使用量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规定放在那里,我们就应该遵守。但妈妈这样做的初衷也是为了勤俭持家。我不好去说妈妈什么,但以后妈妈只要是跟我一起去超市,我都提前准备好编织袋,如果哪次疏忽忘记自带,我也会抢先付钱购买塑料袋。妈妈是明事理的,虽然谁都没有明说,但几次后她就再没拿过免费食品袋了。    
@于秀涓
我们要多谅解父母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们很早就辍学在家,成为家里的顶梁柱。父母那代人比我们经历了更多的艰辛,他们受的苦是我们无法体会的。由于他们过早地走向了社会体味生活的艰辛,难免有一些不文明的习惯。他们每天奔波劳累,生活的重担常常压得他们喘不过气,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心里有怨气时,他们可能会骂人、说脏话。作为他们的孩子,我很心疼他们。我觉得我们不能责怪父母,嫌弃他们,要学会理解他们,安慰他们,帮助他们排解烦恼,但不跟他们学,当然如果能试着帮父母改掉不文明的习惯,那就更好了。
@许艳梅
爸妈快改改不文明的坏习惯吧

我的爸爸妈妈虽然都不到40岁,但他们嘴里不时冒出的不文明话语却让我很心烦。


我爸爸最不文明的一句话就是“他妈的”。无论是生气还是高兴,都会冒出一句。今年暑假的一天,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在我家炒了几个菜,端给爸爸尝时,他觉得很好吃,竟说了一句:“他妈的,你们几个小孩炒的菜他妈的真好吃哩!”当时我气得瞪了爸爸几眼,并把摆在他面前的菜都端到厨房里,以示惩罚。爸爸见我真的生了气,忙笑着说:“今后我一定得改改这不文明的口头语。”可好了没两天就故态复萌。


我妈妈说话不文明的地方也不少,特别是爱带“奶奶的”。那天邻居家的刘阿姨来我家串门,她俩聊了半个小时,我数了数,我妈说了62个“奶奶的”,刘阿姨说了51个“我靠”。当刘阿姨离开我家后,我哭着对妈妈说:“妈,您和刘阿姨拉了半个小时的话,竟带了62个‘奶奶的’,真是太丢人了。我以前劝过您好多次,您怎么就是改不了呢?”妈妈见我哭着说得这么实在,边给我擦眼泪边说:“妮,都是妈妈不好,今后妈妈坚决改。”可还没到晚上,妈妈又说上了“奶奶的”。


面对爸爸妈妈的不文明,我实在是看不惯,但劝说了又不管用,但愿能通过这种方式的呼吁来让爸爸妈妈彻底改掉说话不文明的坏习惯。
    @刘依凡
嘘,老妈小点声

我老妈哪儿都好,就有一个毛病——喜欢大声说话。不管到哪里,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知道她使用的是什么发声方法,小声说话声音都那么洪亮,无论一个场合有多少人,她的声音总能盖住所有人。由于老妈的大声说话经常引人侧目,我感到十分尴尬。平时小区里相熟的邻居经常会向我打听:“昨晚你们家又吵架了么?你妈和谁吵啊?”其实家里相当和谐,根本就没闹什么别扭,害得我必须苦口婆心解释半天才能解释清楚。我们坐公交车出行的时候,满车厢都能听到她的声音,她说的那些家长里短,估计车厢里的人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记得有一次她在车上说了一个笑话,话音刚落,车厢里大多数人都哄堂大笑起来。就为这,我没少表达过自己的不满,但有时老妈会收敛一点,有时也会不以为然:“我不会小声说话,我就这样儿!”


原以为老妈这毛病是改不了了,但事实却给出了相反的结论。前阵子爷爷生重病受不了吵闹,我们怕老妈难以自律,就不让她去伺候爷爷。可老妈是一个公认的孝顺儿媳妇,不让她去根本就不可能。于是我们就给老妈提了一个条件:“必须小声说话。”那些日子老妈一直压低了嗓门,小心翼翼没敢出大声。偶有忘了自己“承诺”的时候,我们都会给她一个提醒,她意识到自己错了马上一吐舌头。经过这次事情之后,老妈的毛病改了不少。我想,家长们无论有什么样的毛病,只要一涉及亲情,他们还是很容易被打动并且做出改变的。
    @杜丽鹏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一个孩子走出家门,往往带着这个家庭的关键信息,家庭是否和睦、成员的谈吐是否文明等,都会在孩子的一举一动中纤毫毕现。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改掉不文明的习惯。


首先,父母要做讲文明的人。自己要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孝敬父母,乐于助人,富有爱心和疼爱孩子,这些都是家长应该做到的。父母不孝敬长辈,自己老了,孩子也不会孝敬自己;父母对于他人漠不关心,孩子也自然爱心缺乏情感冷漠;父母不给孩子安全感和温暖,孩子自然不能回馈给父母贴心的爱;父母经常说脏话,孩子自然养成脏话连篇的坏习惯。


第二,父母之间要相互关心,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倘若父母之间互相诋毁、经常流露不满和轻视,孩子心里自然会留下阴影。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是最好的正能量,也是普照孩子心灵的阳光,有利于孩子养成文明的习惯。


第三,父母要改掉不良行为,为孩子营造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用文明语言,用文明的语言鼓励和启发孩子,切忌冷言冷语伤害孩子的自尊;引导孩子身体力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切忌将孩子惯成任性自私的“小皇帝”;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陪孩子出行或是活动中,尤其要用文明的行为影响和教育孩子。
    @李建生
不要误导成长

我有过这样一个经历。读五年级的一天下午,一辆装满苹果的卡车侧翻在离我家约一公里的320国道旁,苹果遍地洒落。恰逢我们十几个同学放学回家,大家不约而同上前帮助货主收拾苹果。我把苹果一个一个放进货主的筐内,没想到与我同村的那几个同学,他们在捡苹果时,趁着天黑脱下上衣裹装偷了十多斤回家。他们的家长见状高兴得不得了,我父母得知我空手回来,气急败坏破口大骂,说我愚蠢透顶,无用无能。我一边流着冤屈的泪水一边想,我并没有做错什么,父母为什么要骂我?从此,我对我父母的教育就采取对的照做,错的坚决不理的态度,因为我要堂堂正正做人。


师范毕业参加工作后有了儿子,儿子五岁那年,有一次我给他一元钱买雪糕,竟然找回四元钱,我要儿子把钱还给那位卖雪糕的奶奶,儿子不愿意,通过做工作最后还是让他把错找的钱还了回去。之后的日子里,儿子也明白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


在学校工作已有几十年了,每当站在校门口当值日维持秩序时,总会听到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临别时的一句嘱咐,有的说“上课要认真听,别乱扔垃圾”,但也有的说“别人打你,你也打他”“老师要你扫地,你就说手痛”……正面教育反面教育的都有。


按理说,世界上没有一个父母想把自己的孩子教坏,但由于不少父母心存“多占便宜少吃亏”等思想,总会在孩子面前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不利于子女成长的言行,却不知道这些言行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可能走向良知与道德的反面,甚至触犯法律的底线。
    @卢信林
孩子,别说我不文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逐渐长大的女儿开始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老是说我行为不文明,尤其是在餐桌上,我的一举一动经常会让她撇嘴、翻白眼。应该说,很多时候女儿说的是对的,比如我在不知不觉间吧唧嘴了,这确实需要注意。


但被女儿嫌弃的事情并不都是我的过错。记得有一次招待客人,不小心掉到餐桌上一粒米饭,我迅速地用筷子夹了起来放到嘴里,女儿看到了使劲瞪了我一眼,她可能是觉得我这样给她丢人了吧?但我认为这样做并没有错。我小时候曾因为碗里剩了几粒粮食,被父亲饱揍过。可能不光是我,我们那一代人大多数都知道珍惜粮食,捡起掉在桌子上的饭粒放到嘴里,是绝对不会被我们那一代人看不起的。相反,人们还会认为这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勤俭节约光荣啊!


女儿之所以嫌弃这种做法,可能有两方面原因吧,一是觉得这样做很抠门,二是认为这样不卫生。其实女儿的看法并不对,节俭和抠门是两个概念,没必要把它们混在一起。而卫生问题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饭粒是掉在了干干净净的餐桌上,我总不能拿着一粒米到水龙头那里冲过之后再吃吧?如果硬说餐桌上的饭粒不干净,那较起真儿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是干净的了。所以我觉得女儿不应该觉得我捡饭粒的做法不文明,这应该是两代人观念上不一致所导致的吧!
@杜明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孩子的方法全在里面了!看看这精心挑选的32个案例
影响幼儿习惯养成的四个家庭教育矛盾
[转载]生活即教育
失败的家长,大多有这5个坏习惯,尤其第2个伤孩子最深!
致阳光少年的一封信——图文/湖北黄梅 商志刚
孩子故意使坏惹怒大人?不用打骂,一招小心法摆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