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终有奔走红尘时,莫忘曾经是书生

前两天有一想创业的给我留言说,真羡慕你是北大的啊,只要报个名头就肯定特别受大家喜欢,事情肯定都好办很多。


额,其实恰好相反。现在早就不是一纸文凭走天下的时候了。

若你的学历没有跟你展示给别人的谈吐、见识划等号,事情只会更难办;

如果你没办法在与前辈初识时就用独到的见解、思考和能力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再高的文凭也可能会换来一句,“不过如此”。


说句实话,我从来不敢主动提自己是哪里毕业的,真的,是不敢,怕给学校丢人。

归根结底,不如年少时来的有底气,来自于腹中诗书的那份底气。那是即便我相对同龄人来说更丰富的人生阅历所终究不能填补的。


借此说说,读书(一切“有用”或“无用”的阅读和学习)曾带给我的丰盈体会,和现在带给我的稍许宽慰。


01

清明回老家的时候,跟妈妈阿姨弟弟一起陪外婆晒太阳聊天。一番瞎扯完,阿姨叹息着,说她刚跟我们说的一段话里有“君思我兮不得闲”,而我们居然经她提示半天才反应过来是九歌里的《山鬼》。

她接着说,她发樱花的朋友圈引用浮士德的“停一停啊你真美丽”,年轻同事们说她矫情死了;她引用真理剑客里的“我的剑留给能够挥舞它的人”,大家说哎呀霸气……


她觉得很遗憾,遗憾的不是没人懂她,而是这些对于他们那个年代的普通读书人来说最基本经典的文学常识名著诗歌,为什么我们却鲜有人知?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如此浮躁?


说实话,她说完我特惭愧。

我是真想不起来这些出处了。更别说让我能平日里出口成章了。


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我满脑子被商业模式自媒体变现流量品牌价值公司估值甚至是员工薪资这些事儿挤得满满的,一点一点儿把这些“无用之事”都挤走了。


不知怎么的,我就想起“奔走红尘,莫忘曾是书生”这句话。

现在的我,也不是不看书,但因为不安,往往看一会儿便又去忙了工作,怕跟不上别人的努力呀,受不了他们的拼命加班呀。


我太清楚了,被时代的洪流和愈加快速的节奏鞭笞着往前冲,自己已经无法安心投入不计任何代价地去读书了。

这是我每次静下心来想,都觉得特别难过的事。

红尘里摸爬滚打,渐渐忘了读书人的那份笃定。

 

02

我在忙碌的工作里,渐渐把读书归成了“对不起公司,对不起投资人,浪费时间”的无用之事。

可连读书都要计较付出和得失,盘算有用和无用的人,本是我最讨厌的功利主义者。

刘瑜曾经说过,阅读如此美好,任何功利心,虚荣心的杂质都是对他的玷污。


和学无用之事一样,读无用之书,也从不被认可。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你看这些,学这个干嘛,又没用,还浪费时间”……

这种“有用主义”几乎贯穿着我们成长的全部过程吧。

考个好中学,考个好高中,考个好大学,十岁开始,高考就被摆在面前了,做一切事情的目标,都只是考个好大学,不然就是浪费时间,就是对不起列祖列宗。

一切的爱好,都被暂且放到一边,被反反复复一句,“等上了大学,你爱干吗干吗”的谎言宽慰着。

可也许,十年磨一剑,十年也能磨掉一个人的不假思索。

 

康永曾经说过:

不要问我,“学这个有什么用呢?”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理想、爱情、正义、尊严、文明,这些一再在灰黯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才都是人生的珍宝,才禁得起反复追求。

 

我特别特别喜欢这段话。在我20岁前后的几年里,我几乎时刻提醒着自己。

是啊,学习本身,就不只是为了建树,人生本来,也不是拿来用的。

哪怕我们学习的事物,读的书,真的对于我们的物质,事业、名利带不来直接的帮助,它们也一定在心里种下了一片土壤,一片永远不会贫瘠和荒凉的土壤。

 

03

就算我们来谈功利的话,读书也不像想的那般无用。

说真的,我现在常常后悔没有从小就养成一日不可无书这样的读书习惯,我甚至常常羞于开口自己毕业于哪里怕给学校丢了人。

我曾以为,足够的生活阅历和开阔的眼界,足够让一个年轻人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机会。

没错,可我忽略了一点,对于肚子里半碗水或者没墨水的人,越往上走,越接近精英社会,就越是最大的制肘。


若未来只能让我的孩子选择一件事作为培养的兴趣爱好,我一定选择阅读。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是能跟随你一辈子的,那真的是知识和随之而来的底蕴。

带不走的金银珠宝,带不走的尘世喧嚣。百年白头之际,听不见,看不清,唯有腹中诗书。


也正是它,能让你少时温润善良,不激进不消沉,老时淡泊宁静,不怨怼不讹人。


04

这个时代,确实已经给予了我们大量“不用学习”的权利。

我们不一定需要学外语,因为世上有无数译者和字幕组,会把东西译好了给我们;我们不一定需要学做饭,因为世上有无数餐馆,可以把饭做地道了给我们吃;我们不一定需要读书,因为总有无数的《一周教你读懂黑格尔瓦格纳波提切利韦伯以撒柏林昆德拉》会出来,让我们一目十行。

 

但是……怎么说呢?学习,读书有多重要呢?

就像有阵子网上很火的段子,当你失恋时…有的人会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有的人却只能说:“蓝瘦,香菇!”


我想记得“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也想记得“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何生”。

我想说出更温柔绵长的话来,有人生的体验,有生活的尝试。

 

宋人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看看董卿,什么叫做“若有诗书在心中,岁月从不败美人。”


05

王小波说过,世上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不一定因为它们有用,但因为它们是好的。

世上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不一定因为它们能立刻起到作用,还因为绝大多数知识,到最后都可以提供给你乐趣——有些能够立刻兑现,有些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但早早晚晚,总会让你觉得生活比原来有意思。


有意思这一点,我懂。尤其是现在。

当你每天被琐事折磨到觉得原来实现梦想是件如此不美好的事时,你想干脆躲起来一了百了放弃的时候,这时要能想起来一星半点儿和你差不多倒霉但仍一身浩然的古人,想想一代文豪略带娇嗔的“我与狸奴不出门”,想想那跨越时空的相似性,你真会觉得,也不至于过不下去,古来万事皆如此嘛。


对于生活来说,读书当然不是绝对必须的,甚至相比于温饱、金钱、事业、爱情等等,它往往显得无足轻重。

可现在的我,渐渐明白,正是它,让你在经历温饱、金钱、事业、爱情等许多现实的耳光后,还能揉揉脸,踉踉跄跄走回那永远不会嘲讽你的温暖容身之处。


06

上篇文章底下,有人给我留言说,“喜欢你,在经商的同时,保有自己的一份纯真。”


说实话挺开心的,有人能看到或者读到那份我一直努力在维护的纯真,对于每天还要斤斤计较着那几毛钱成本的小商人,是种宽慰。


曾经以为的理所当然,现在才明白,在浮躁现世坚持做到有多难。你看,《人民的名义》里,儒雅博学的高书记不也在诱惑前堕落了么。

 

当然,莫忘曾是书生,不是非要上升到莫忘道德准则和做人的底线的高度,也不是指每天要以读书人身份自居拒绝一切可能适应社会生存的方式,我的理解是,莫忘书生的那份安宁、笃定和归属感。


这样,无论在纷繁嘈杂的人、事、物里被甩打得有多伤痕累累,我们终究还是可以回到逃离红尘,回到那个简简单单的“书生”世界。哪怕只是片刻。


与穿越时空却透过文字跃然纸上的前辈古人对话,让我一步步地意识到,“存在纯属偶然,人生全无意义。”


真的,正是这句听上去极度悲观的话,不至于让我在某个瞬间被突然击倒。


对此刻,五年,十年,五十年后的自己说一句,哪怕总有要妥协的时候,奔走红尘,也莫忘曾是书生。


作者:小令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奔走红尘 莫忘曾经是书生
图文:人生莫忘三件事——金玉良言啊!
我在工作5年后考研,家要成,钱要挣,奔走红尘,莫忘曾经是书生
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你怎么看
莫失莫忘·红尘一醉
我们来谈谈人生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