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重要研究成果:商业模式演变规律

作者:杨少杰 

来源:组织形态管理



近年来经常听到人们说起,传统商业模式已死,只有积极探索、建立新商业模式才能活下去,问题在于新商业模式到底什么样?

 

回到这个问题先弄明白什么是商业模式?有太多的理解与解释,不同视角就会形成不同的解读。如果从组织形态管理角度来看,人类的基本活动分为两类——需求与创造,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由这两类基本活动相互作用推动。在商业社会只有满足需求的创造才有价值,因此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就是使企业价值创造符合市场价值需求的一种稳定程式,并且这种程式能够让企业创造的价值实现最大化,这就是我对商业模式的理解。

 

近几年来商业模式变得非常“火”,也是由于在经济转型期,创造与需求之间发生错位,导致很多企业没有创造出多少价值,甚至根本不创造价值,这个阶段亟需转变传统商业模式,因此出现了“风口”说,希望“猪都能飞起来”,其实商业模式的本质还是离不开创造这个基本元素,如果创造没有改变,再多的“风口”也无济于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既然是一种稳定程式,说明商业模式可以被设计出来,如何设计新商业模式?这对企业而言才是至关重要的,在设计新模式之前需要先理解传统商业模式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组织形态进化规律中找到答案。

 

在《进化:组织形态管理》一书中,虽然是聚焦在企业组织,其实适合于任何组织,社会、市场、产业、国家、军队、学校、家庭,甚至全球都是一种组织,都适用组织形态管理理论,因此商业模式本质上也是一种组织模式(形态),也必然遵循组织形态进化规律。

 

组织形态的进化规律

在市场生态发展过程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客户价值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四种企业形态特征分别可以用四种平面图形代表,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精英价值形态形如梯形,客户价值形态形如链条形,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如圆形。由人类构成的世界中,其实只有这四种组织形态,由于我个人的职业背景,只能用企业组织的特点加以描述,其实适合于各种组织,因为这个变化规律是依据人性特征的演变而形成的。


组织形态进化规律

 

在工业时代,这四种组织将依次出现。股东价值形态是独特资源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这是1.0时代的最佳组织形态,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出现,今天依然存在但数量越来越少;精英价值形态是精英领导力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这是2.0时代的最佳组织形态,上世纪90年代后在中国开始出现,成为了今天人们常说的传统企业;客户价值形态是团队创新力未企业创造主要价值,这是3.0时代的最佳组织形态,也称之为新组织,西方一些先进企业已经进化到这个阶段。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是组织人格力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这是4.0时代的最佳组织形态,尚未到来。从精英价值形态迈向客户价值形态,是企业进化过程中的分水岭,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中国企业转型恰恰处于这个阶段。

 

商业模式演变规律即隐藏在组织形态进化规律中。

 

商业模式演变规律

在组织形态进化过程中,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规律性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商业模式演变规律,依次出现了四种典型的商业模式:垄断型商业模式、集群型商业模式、生态型商业模式、价值型商业模式,四种商业模式也是从低级向高级演变,越高级越复杂,创造的价值越大。

 

 商业模式演变规律

 

垄断型商业模式是股东价值形态常采取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一种壁垒型商业模式。当市场需求高度集中且聚焦时,只要能够设置一定的壁垒,是企业成为客户需求的唯一选择,即可最大程度的实现价值。因此垄断型商业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尽快占领市场,想方设法设置进入壁垒,尽可能把其他竞争对手屏蔽在外,实现价值独占。同样,一旦壁垒形成,市场需求总量即被限定,因而垄断型商业模式受制于需求总量的限制,一旦满足了这种需求,商业模式立刻瓦解。

 

集群型商业模式是精英价值形态常采取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一种功能型商业模式,人们常说的传统商业模式多指这种类型。当市场需求较为集中且具体时,只要个别企业能够技术领先,在产品功能上有所改进,即可迅速成为行业寡头,通过复制与标准化经营,最大限度的扩展企业规模,以及放大产品功能,分销、加盟都是集群型商业模式的典型特点,谁的产品在功能上有明显优势,谁就可以率先拥有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功能型商业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抢占市场先机,力争做大做强,这种特点导致功能型商业模式在市场需求饱和的状态下,容易出现产能过剩。

 

生态型商业模式是客户价值形态常采取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一种集成型商业模式,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链、平台、生态。当市场需求相对分散且多变时,客户变得喜新厌旧与见异思迁,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的这种特征,企业必须立足于某类客户价值需求,即能不断推陈出新,还能为客户提供集成式的价值创造服务,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建立一种生态系统,达到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的效果,通过生态系统中的各类价值创造链条(食物链),覆盖目标客户,捕捉具体需求。价值创造链条构成越复杂,生态的价值创造能力越强,越容易满足客户需求。生态型商业模式需要具有加强的创新能力,一旦创新停滞,客户立刻离散。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构建生态型商业模式。

 

价值型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常采取的商业模式,由于距离今天尚远不再介绍。从商业模式演变规律发现,四种商业模式对应四种价值需求特点,当需求特征发生改变时,商业模式必然要相应改变,否则将会被市场淘汰。传统企业转型,商业模式要从集群型向生态型演变。

 

商业模式构建依据——创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从商业模式演变规律可知,价值沿着产业价值链由低级商业模式流向高级商业模式,在这一规律作用下,资本市场上的企业市值将会不断刷新纪录,总有高级组织形态的企业出现,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此未来必然会出现更多优秀企业,让我们拭目以待。

 

如何构建生态型商业模式?

如何构建生态型商业模式?这对转型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从组织形态管理角度来看,市场、企业、人三者本质上是三位一体(详见《进化:组织形态管理》),从来没有割裂过。商业模式用来解决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价值关系,管理模式用来解决企业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组织=新商业模式+新管理模式,这次中国经济转型将会构建市场、企业、人三者之间的新型价值关系。组织形态管理认为市场也是一种组织,此时商业模式也就变成了管理模式,两者的构建原理完全相通,构建生态型组织管理模式,也是在建生态型商业模式。

 

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大量的介绍过,传统企业转型迈向新组织过程,必然要建立“三引擎模型”——矩阵型结构、项目管理机制与二元管理基础。这既是构建新管理模式的方法论,也是构建新商业模式的方法论。矩阵型结构搭建了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与运行秩序;二元管理基础提供了生态物种设计依据,重新定位了企业、商业伙伴、客户等多方价值主体的角色;项目管理机制则要在生态系统中实行集成化、系统化管理的商业规则,实现每个价值创造链条最大化,“三引擎模型”是构建生态商业模式的核心内容。

 

新组织构建方略——三引擎模型

 

未来的企业要么自己建立生态,要么处于别人构建的生态中,总之不会孤立存在,如同传统商业模式时代一样,要么被别人集群(加盟、分销),要么集群别人的道理一样,这将是新商业时代的主流商业模式。

 

进入商业时代以来,无论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是商业模式都受到了巨大挑战,这一次转型不是在传统基础上的修修补补,而是一次新组织变革,除了拥有可以操作的方法论以外,更重要的是思维的转变,这一点我个人体会较深。如果人们认为传统商业模式已死的话,那么新商业模式、新管理模式的构建都已迫在眉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组织设计:新管理模式与新商业模式统一构建
西方管理学可以从这一视角重新解读
新组织变革:从职能型结构迈向流程型结构
新组织变革再也无法回避
解锁商业模式四大新姿势,企业如入无人之地
S2B的整合全产业链的模式是先进还是伪命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