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青春】我们在苏丹当医生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陕西省西安市西电医院就有三位“苍生大医”,他们向着“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崇高境界不断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在异国他乡播下了爱的种子,传播着“医者仁心”的正能量。

 

 

  去年9月,西电医院三名医务工作者作为陕西省卫计委派遣的第33批医疗队成员赴苏丹共和国执行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任务,如今,他们已经在苏丹开展医疗工作半年有余。


 

  早在1971年,陕西省就开始向苏丹派遣医疗队,46年来,经过广大援外医疗工作者和承派单位的共同努力,援外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医疗队员所在的医院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为“中国医院”,中国医疗援助队伍被称为“中国医生”,中国医生成了热情帮扶和精湛医术的代名词,提起中国医生,当地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热情称赞。

 

  苏丹经济落后,基础建设差,同时,它也是出了名的世界火炉,气候异常干旱炎热。即使是进入了所谓“冬季”,当地气温仍常常高达38℃。

 

 

  据西电医院三位援外医生描述,非洲医疗条件艰苦,医院环境十分简陋,医务人员极度匮乏,人民群众缺医少药,蚊虫滋生,疟疾、肝炎等疾病横行。中国医疗队的医生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为当地民众提供宝贵的医疗救治服务。

 

  这里大多数的居民非常贫苦,常常十几口人住到一间土坯房或茅草屋里,很多疾病拖了很久才肯花钱去医院治疗,所以,这里的病种远比国内复杂。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病人没办法在第一时间接受治疗,生病之后一拖再拖,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很多原本很普通的病例都徒增了治疗的风险,导致了严重的后遗症。

 

  西电医院三位援外医生凭借自己多年来的从医经验,并结合医学理论知识,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案,细心地为每一位病人治疗病痛,并悉心疏导他们,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

 

 

  在这里工作,要用阿拉伯语和病人交流,用英语书写各种医疗文书。虽然在出行前,西电医院三位医生参加了为期6个月的语言及临床综合培训,了解了苏丹的风土人情,学习了必要的安全知识。

 

  但“纸上谈兵终觉浅”,面对复杂的病种,面对严酷的医疗环境,他们选择了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他们不分昼夜地救治当地病患,一有时间,便通过书籍、网络充实提高自己,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完成各种医疗工作,并确保医疗安全。

 

  他们立志要在一年的援外工作中,当好“中国医生”,在这一年里感受光荣、充实梦想,收获弥足珍贵的回忆与精神财富,获取更大的人生价值。

 

  正如其中一位医生的妻子写给丈夫的信中所言,“你们履行着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因为有了中苏合作,当地患者才能得以新生,他们才能继续拥有爱的能力,进而再次放飞自己的梦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畏艰苦 甘于奉献 救死扶伤 大爱无疆——市中心医院组织中心组成员集中...
非洲总统保健医师刘建贵的人生传奇
丰顺人远赴非洲1.5年,回来后,央视曝光了
80后中国医生,在非洲妙手仁心援助医疗,撒播友谊种子
那些被救的生命永远铭记你们
无国界的生命守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