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痛(蜘蛛膜炎)..崩漏(子宫糜烂)..加减四物汤..蒲辅周

 11.加减四物汤

干生地150克,白芍、当归各50克,川芎40克,潼蒺藜、白蒺藜、决明子各50克,煅石决明、女贞子、石斛各100克,蝉蜕、谷精珠各50克,建曲100克,菟丝子、桑叶、黄菊花、枸杞子、覆盆子、青葙子、茺蔚子、夜明砂(炒香)各50克,共为粗末和匀,分30包,每剂约40克,每天1包,纱布包煎服。

学习和运用体会

治疗头痛(视交叉部蜘蛛膜炎)。病例1:申某,29岁,女,已婚,1960年9月7日初诊。主诉9个月来头痛,以前额及两额部为甚。开始由于过劳及睡眠不足,渐觉双目视物不清,似有云雾状物阻碍着,以左目为甚。咽部常有异物阻堵感,在发病后20多天,曾住入本市某医院检查:眼底及周边视野无明显改变,中心视野有双颞侧缺损。咽后壁不平滑,曾经多次会诊确诊为咽后壁囊肿。头痛及眼病,曾请国内外多位专家会诊,诊断为蜘蛛膜炎(视交叉部)及颅咽管瘤待除外,尚乏好的治疗办法,3个月来经针灸及中药汤剂治疗,亦效果不显,食欲及二便正常。脉象左关沉弦急,余沉细,舌质淡,中心微有腻黄苔,诊断属血虚肝肾真阴不足,肝火上炎,治宜养血滋肝肾之阴,兼清降肝火并宜缓图。同年12月21日二诊:自觉服药后头痛已减,视物较前清楚,近来在医院检查视力及视野都有好转,已恢复半天工作,但看书时久,左目仍胀。食欲、二便均正常。原方去决明子之泻火,加地骨皮50克以强阴,仍为粗末同上服法。1961年5月29日三诊:服药后自觉大有进步,头痛又减,视力已转佳,左眼稍差,食欲及二便正常。脉沉细迟,舌淡无苔,肝火已平,原方去菊花,改用红花25克,桂枝(去皮)50克,以和血通络。仍为粗末,分成60包,再取其剂每日煎服1包,以后照原方略加减,续服6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经西医检查,初步诊断为:①蜘蛛膜炎(视交叉部)?②颅咽管瘤?③咽后壁囊肿?主要表现为头痛及视物模糊、双颞侧视野缺损及咽部发堵感。现代医学尚乏好办法而转中医治疗。根据“目得血而能视”、“肝开窍于目”,“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以及“肾藏精”等理论,采取滋肝肾之阴与养血清肝火之药同用,使肝血得养,肝火得宁,肾水得济,阴精得充,而后视力及视野渐趋好转,并且主要证候解除,其他诸症逐步消失。说明治病解决主要矛盾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病例2:刘某,男,38岁,1960年7月29日就诊。主诉经常头痛,目眩,心烦,已数年之久,性情急躁,记忆力显著减退,小便微黄,大便如常,食纳尚佳,脉象浮取微浮、沉取弦细有力,舌红边缘不齐,苔黄微腻。属肝胆火旺兼外感风邪,宜清热降火为主,佐以养阴祛风。复诊:头痛消失,但有时头晕,脉转弦细缓已不浮,舌苔减少,余症同前,拟滋阴养血兼调肠胃,以丸药缓图。处方:当归尾、川芎各15克,白芍20克,干生地30克,丹参、炒栀子各15克,玄参20克,菊花25克,地骨皮5克,蒺藜、决明子(炒)、石斛、肉苁蓉、胡麻仁(炒研)、黑芝麻(炒研)各25克,建曲、制香附各50克,共研为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细嚼,白开水送下,连服两料,诸症悉平。嘱其颐养性情,勿使肝胆相火再炽。

朱丹溪“五志烦劳,皆属于火”之说。在临床上是屡见不鲜的。本例患者情志过急,水不足以濡之,肝胆火旺,又兼风邪,风火相扇,故头痛、目眩、心烦、尿黄、脉弦细有力,乃虚中有实之象(肝火旺实肾水不足)。采用清热降火,养阴去风,虚实互治,先以汤剂折其既燃之势,继以滋水濡养,丸剂缓图养其已平之火。虚实缓急,各有次第,故收到一定疗效。

病例3:阿某,女,38岁,1964年7月22日初诊。半年前因过度悲伤,发生月经紊乱,每月数见,近两月明显,断断续续流血,血量时多时少,血色时红时紫,或下黑色血块。伴有气短、心慌,左少腹胀痛,腰酸,乳房胀,手心发麻,颜面及下肢微肿,平时有低热,体温多在37.7℃左右。大便偏干,小便正常,偶见白带增多。既往史无特殊,正产一胎,小产一次。此次病后,于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子宫颈糜烂和盆腔炎,经注射黄体酮,口服合霉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药止血,病情不见好转。舌质正常,边缘不齐,苔薄白,脉象沉细,左关独弦,中医辨证为肝脾失调,热郁兼瘀,以致久漏,治宜清热消瘀,调经止血。处方:当归、白芍各10克,川芎5克,黄连(吴茱萸水炒)4克,黄芩、炒丹皮、茜草各5克,藕节20克,炙艾叶5克,川续断、炒蒲黄各7.5克。治疗经漏。7月28日复诊:前方服三剂,流血反见增多,少腹疼痛剧烈,随至某医院用止血、止痛药后疼痛略缓解,但流血依然如前,余症亦无变化,脉弦细微数,舌同前,此郁热初清、瘀血渐行之象,治宜益气止血。处方:黄芪40克,当归10克,续断7.5克,莲房炭一个,鹿角霜40克,地榆炭5克,阿胶珠10克,陈棕炭5克。7月30日三诊:前方服3剂,血仍未止,但血量有所减少,唯活动多时血尚多,脉舌如前,前方去鹿角霜加茜草、丹皮炭各5克,再服5剂。8月5日四诊:流血明显减少,尚感身倦乏力,腰酸,腹微胀,大便偏干,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漏血已久,心脾两伤,以调心脾为治。处方:党参5克,炙黄芪10克,白术7.5克,茯神10克,炙甘草5克,木香2.5克,炒远志5克,枣仁(炒)、龙眼肉、熟地、杜仲各10克,当归、续断各5克,炮姜2.5克,5剂。8月12日五诊:流血再减,腹胀消失,少腹偶有隐痛,脉右沉细,左弦细微数,舌淡无苔,虽漏血初减,但冲任不固,治宜滋肝肾以固冲任。处方:当归、白芍各10克,熟地15克,白术10克,炒杜仲15克,续断、补骨脂各10克,芡实20克,乌贼骨15克,小茴香(盐水炒)4克,川楝子(炮)2枚,巴戟天10克,血余炭(布包)4克,5剂。8月22日六诊:血止症平,舌正无苔,脉沉细左关微弦,前方去血余炭、巴戟天,加肉苁蓉10克,3剂,隔日1剂。停药观察而月经恢复正常。本例悲伤气结,肝脾失调,以致热郁兼痰而漏,故首宜清热消瘀,俟热清瘀行后,继以益气止血,血稍止,又调其心脾、滋其肝肾,而冲任得固,经漏得愈,先后缓急,井然有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步桃著作 小中药大功效——(八)肝、胆(上)
桑寄生
王辉萍的医案
中医临证实用歌诀 肝病辨证
【肋间神经痛】肋骨这里疼如何应对?
中医内科如何辨证?(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