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雾霭深处寻石门----长治古关隘之一

从这里出发

古代于交通要道设置关隘,屯兵把守,既有军事防御,也有控制交通的职能,同时也是征收关税的重要设施。

这般重要,肩负着政府管理的责任,也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一些关隘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但是,还是有一些关隘,虽然改变了当初的面貌,却依然显示着它的重要地理位置。对于我们来说,那些经过岁月的淘洗,遗留下来的形式还是关隘的存在,有着致命的诱惑。

我相信,每一个世间的存在都是有它的密码的,解开了这些密码,才能找到通向文明之锁的钥匙。

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我对关隘的向往一直停留在一句诗上:春风不度玉门关。每次这几个字从心里出来的时候,我就仿佛闻到了边塞外风沙的味道,触摸到了玉门关外的苍凉,那些老旧的历史和老旧的诗句,一起侵扰着我的感官。

玉门关、娘子关、雁门关……

许许多多的关塞或者说关隘,寂寞地立在我们的土地上,失却了它们曾经的繁华、曾经的重要,它们被现代文明忽略了,可是它们却在史书上讲述着震撼的也是不可替代的故事。

上党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得之上党,可以扼中原,自然,作为重要设施的关隘也不会少。尽管那些关隘放之神州大地,都那么小,而且也不具备当初的形式,但内容还在、内涵还在,与地理地势的相关要素还在,且离我们如此之近,我们有理由找到它们的方位并弄清它们的渊源。

今冬很暖,未曾见一点雪花,节令还不到立春,春就早早地来到了人间,柳树已泛绿,河流在苏醒,小动物们懒洋洋地伸着懒腰,小草们也准备拱出地面长长地呼吸。在这样的天气里出发,心里也是春暖花开的。

我一个人并不能展现关隘的全貌,于是同行的朋友还有孙萌和冀海生两人。我们在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一拍即合,他们是收藏家,可以做一系列的关隘收藏,同时也可以兼任我的摄影师和司机。

我们是大年初四出发的,我们之前达成一致意见,要过一个不同往常的新年,不能让时间在走亲访友和闲谈游戏中渡过。于是,带着对古关隘的向往,在这个不是冬天也不是春天的日子里,我们这几个“乌合之众” ,开始了我们的行走。

高清地图、GPS导航仪、关隘大观、长治市交通志、三角架、照相机、望远镜,我们尽可能地带了足够的东西。

第一站:石门隘口。

 

一个说不清楚的石门

假期,高速是不收费的。车出潞城,沿长邯高速匀速行驶。轮胎与地面摩擦出沙沙的声音,和时间的脚步是同频率的。导航仪上显示出车行前方的地理位置。我在静默,却感觉到我们是在逆向行驶的,我们逆的是时间的方向,要回溯到过去。这个回溯的时间可能是几百年,也可能是上千年。此刻,时间和空间在我脑海里合二为一,转化为地图上的一个点。

翻开《山西关隘大观》,石门隘口的记载很短,只有一句话。石门隘口在今武乡县东石门村,为进入黎城的天然孔道。清《武乡县志》:“石门隘口,为正东诸峡之总峡,由南交而入大界峡,山势绵亘数百里,忽然中分,别开奥区,胡峦岭东至大界峡,东北到锅窑岭六十五里,而入黎城必由石门隘。”能提供的信息只有这么多。但是世间事就是如此,唯其简捷,才有探寻的意义。

在记忆里,从武乡县到黎城县只有一条路,要路过板山。

东石门村,这个地名,地图上没有,有两个地方与此类似,一个是“石门村”,一个是“石门口”。“石门村”在武乡县蟠龙镇,离两县交界太远,“石门口”就在板山脚下,黎城地界上,会不会“石门口”就是“东石门村”呢?我们决定从黎城方向翻越板山去寻找石门口,当然也存了一点小心思,顺便也贪看板山的风光。

车行路过许多村庄,三十亩、茶棚滩、南桑鲁,等等,都很有趣,想来,都是有典故的。在西井镇向西拐,走653县道,就到板山,黎城叫红山,武乡叫板山,今天就估且统一叫板山吧。进入观光区的时候,导航仪上显示出一个“石门口”,地图上也是有“石门口”这个地名的,只是没看到任何相关的标志。

天,有雾。那么纯洁而有层次感的云雾在板山的山崖间升腾变幻,裹住了山峰,忽尔退去,忽尔又拥来,好美啊。忽然,太阳从云层里溜了出来,眼前的云雾在一层一层地消退。前面是当年抗日战争时建起的小碉堡,我们下车。空气是这般地湿润,这般地清新。抬头仰望主峰花儿垴,忽然,阳光的折射让花儿垴停在了云雾间,我们大叫:快点,快点啊,相机,相机,海市蜃楼啊。那么美那么不真实的仙境就在眼前。可惜啊,只有三秒钟的时间,太阳又回去了,云雾重新遮住了所有的峰。这么短的时间,三角架都没有支起,只够我们抓拍下它的一点。世间之美,又哪一点不是如此呢?唯其时间的短暂,才有意义的永恒。


              海市蜃楼般的板山                        板山主峰花儿垴

幻境退去的时候,我们的激动也退去了,接着去找石门口。

翻过花儿垴,车就在山间呈下坡状态,视线越来越开阔,地势也越来越平坦,这样的地势,不会是隘口设立的地方。到达左会村,我们决定回返。曾经路过的那个“石门口”,地势还比较象设立隘口的地方。

回返的道路,山阴处有冰,是山崖间流出的泉水冰冻而成,车开得小心翼翼,越过花儿垴的时候,路上竟然有薄薄的一层类似雪的晶体,这个物件我们来时无回时却有,显然是云雾凝结之后又落下来。只有我们的车缓缓而过,那样的洁白在我们的车轮下,零落成泥碾作尘。

时常会看见有羊肠小道在大路的旁边时隐时现。


   古道时隐时现                                       油画般的连家河村

按导航仪指示的位置,我们停下来,路的北边有个小村庄,是我们经过的时候,一直认为象油画的村庄,黑色的白色的羊群在蠕动。到村里寻问,这个小村庄叫连家河。我很惊讶,地图上并没有这个村庄。这里的人都是从河南林县逃荒上来的,说一口林县方言,他们也不知道“石门口”在哪。他们都很热情,说村后有个千佛洞,洞里供奉着孙大圣,问我们去不去看。我们面面相觑,文物古迹里供奉那个猴子的可不多。村民又说,有三四里路呢,山路不太好走。要是找石门口,还是到前面卜牛村打听一下吧。

 

我们找到卜牛的标志进了村,问来问去,问到了一个老人的家。老人姓宋。进门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个年轻人喝酒,问清我们的来历,就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让老伴去做饭,他和我们聊着。宋老说:以前的人们都走的是山道,也就是连家河村前的古道,1958年修了黎武公路,那条小道才废弃不用了,2002年又修了现在的这条观光公路,现在的路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从武乡到黎城来,要走十八盘,你们知道吧?十八盘可难走哩。我儿子是村支书,我们村可是有名的村呢,我还上过电视,我们祖孙三代都在此守墓,当年这里也是兵工厂,兵工厂有一天嗵地就爆炸了,死了好几个人,我就给他们守墓,今年黎城建了烈士陵园,把他们都迁走了,哎,我也不用守墓了。


                 卜牛村                           卜牛村姓宋的老人

和老人聊着,饺子熟了,红萝卜是自家种的,山羊是自家放的,这一顿子饺子吃得别有风味。老人说,孩子们都在山下,过年回来聚聚,村里也没多少年轻人了。我们没有说话,卜牛的情况,和我们路过的羊圈旮旯、连家河都是一样的,年轻人都不在村里,只有老人们在留守。年轻的人们追寻着现代文明离开了村庄,我们却是在现代文明的审美疲劳下逆向回来寻找。

卜牛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地方,不仅仅有兵工厂,当年冀南银行的旧址也在这里。

我们误打误撞地进入村支书的家里,还受到老人的热情挽留,吃了一顿午饭,离开的时候,我们偷偷放下点钱,聊表心意。

村里的老人们在墙根下晒太阳,赫色的面庞上,一片安详。有谁说过,安详才是生命的颜色。我们都在现代节奏的裹挟下,与安详越来越远。在这里,这个村庄,深深地一呼吸,有青草的气息,有羊粪的味道,有自然的味道,也有生命的味道。


              安详的午后时光                          石门口

离开卜牛,又回到连家河,站在从前人们走过的官道上,其实就是河滩啊。从前人们都是沿河滩而行,却原来,河流的方向就是我们要抵达的地方。这里的地势是两山夹一沟,人在沟里走,只能看到飞鸟从头上路过,确实是隘口设立的地形。

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的疑问,“石门口”,地图上有,现实里已经没有任何标志,连家河这个村庄,地图上没有,导航仪上没有,现实里却真实存在。如果这个“石门口”就是我们要找的“石门隘口”的话,又怎么会出现在《武乡县志》里呢?我们不禁开始怀疑,黎城与武乡的分界,到底是板山上,还是板山的东边或西边?两地百姓都说,这个分界,历来有争议。

 

众里寻它千百度

我们带着疑问回了家。回到家以后联系朋友郝雪廷,他是武乡的文化人。他回答的很详细。他说我们的方向一开始就错了。《武乡县志》的记载,武乡县东石门村,应该这样断句:武乡县东、石门村。再者,以前从武乡到黎城,有三条道。呀,茅塞顿开、恍然大悟,都不足以说明我此刻的心境。

大年初五,我们继续行走。这一次,我们出潞城,过襄垣,到武乡蟠龙镇,直达石门村。

石门村,因村口有天然形成的石门而得名。这个石门呈拱形,就立在公路边,离远了看,就象牛的鼻子,村民把这个地方叫牛鼻湾,忍不住我们猜测,石门矗立的地方,说不定是以前的道路。


                 石门村                                 村口的石门

出发前,孙萌在军事地图上找到了石门寨,因而进了村,我们直接问石门寨,就在村东边。啊!石门寨在村东,就是东石门村的注解吧?石门寨在一个土山上,山下是河滩,山上有两间破屋,有两间小庙。我们沿小道向上,这条弯曲的小道竟是用薄薄的红砖砌出来的,砌出来的几何图形让我有几分感动,想象着人们,背着红砖,一米一米、一块一块地把红砖砌入土里,只是为了朝拜,神仙的香火接承着他们的人世愿望,虔诚的心就在这里安顿下来。站在三官庙的高坡上,能看到近处的岭、远处的山。这里的地形比较符合县志里的记载,正东诸峡之总峡,由南交而入大界峡,山势绵亘数百里,忽然中分,别开奥区。村民们说,武乡的人们去黎城,都要经过这里,王家岭那边的人都是翻过山到这里,再从这里翻山到黎城。翻过前面的山,就是黎城大名鼎鼎的洗耳河。


                石门寨                               寨下的河滩(古道)

看来,石门寨就是石门隘口了。那么这个隘口是通向黎城的孔道,又怎么讲呢?和石门村口的石门有关系吗?寨,指的是旧时驻兵的营地,石门寨又是怎么来的呢,尽管此时寨子里已经空无一人,它也真实存在过,会不会是看守隘口的人一辈一辈地住下来,形成了石门寨?这些都没有答案。


            石门寨中的路口                         站在石门寨俯瞰

有个村民讲,他的祖辈就在山的那边,至今他的祖坟还在黎城的和尚坟,而他却定居在石门村了。闻之,我忽然觉得,人们就这样在神州大地上流动,这种流动是不起眼的,却融解了各个民族、各个姓氏、各个部落,把时间和空间都当作风沙,吹在了我们的身后。

那么,武乡和黎城同属长治市管辖,以前亦皆属上党管辖,又怎么会有关口的存在呢?不止是这个石门隘口,还有一个石瓮村。我回想了一下,上党郡从前辖四州,辽沁泽潞,武乡曾属沁州范围,黎城属潞州范围,是这个原因吗?

历史中不见此处有战争的记载,那么此处更多的是百姓们在大山之间来回往返了。在这里设立关隘,更多的是可以收取关税。可以想见,人们牵着毛驴,挑着担子,在这样的山岭间,既互市,也定居。因了这条山道,或许人们不再无比地向往,山的那边到底有着什么。

我们走的这条路,是到太行龙洞的必经之路,也是有了太行龙洞才修缮完整。从地图上丈量,从太行龙洞到洗耳河,不过是2厘米的距离。人可至,而今现代文明的产品----汽车,却过不去了。

如今再想,我们前面找到的“石门口”,也不算错,从武乡过板山,到黎城,或者从暮岭山翻越十八盘到黎城,“石门口”都是必经之地。这么一个没有标志的地方,就让我们记下来吧,或许,将来的某一天,它也会从我们的地图上悄然隐去,永不再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遇而安 | 板山似乎离武乡愈来愈远了!
中国华表最早发源于山西
中国古村落【188】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石门口乡大石门村
珍贵档案——1944年武乡县杀敌英雄统计表
山西省水库一览(转)
说说太行山上的“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